第2頁
小海豹也不躲,兩個黑葡萄似得眼睛瞅著他,小鼻子嗡動著。
閔疏一下就被可愛到了,乾脆將小海豹擄到了身上,放在胸口抱著。
他在島上這些年時不時就要來港口一趟,都跟這些海豹混熟了。按理來說這些海豹是島上因紐特人的獵物,是該非常警惕人類的。但不知是因為近幾年島上的人越來越少,還是閔疏太瘦弱了看起來完全沒有威脅,這些海豹從來都是無視他。
在閔疏跟小海豹貼貼時,成年海豹照樣吃喝打屁,似乎是默認了他可以和幼崽們呆在一起。
「小乖乖,你怎麼這麼可愛啊?」
閔疏和小海豹碰了碰鼻子,海豹豐厚的皮下脂肪讓他們能在嚴寒中保持體溫,抱著就像個圓鼓鼓的熱水袋。
閔疏乾脆躺倒在了冰原上,望著頭頂碧藍如洗的天空,緩緩吐出一口氣。
實際上,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格陵蘭待了「幾年」。
一開始,他只是作為一名觀光旅客來到了這座島嶼,結果因為錯過航船滯留在了島上,後來不知為何港口封閉了,閔疏在首都努克等了八個月,得來的只是封凍期一次次延長的消息。後來他實在是在努克蹲不下去了,乾脆就來了個環島旅行。
在旅行途中,閔疏愛上了這個東北部的安靜小鎮,想著一時半會兒也回不去,而且他估計也活不了太久了,所以乾脆就在這兒定居了下來。
結果這一住,就是不知道多少年。
小鎮上沒有信號,也沒有網絡,只能收聽幾個固定的播音台,是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一開始正合了閔疏避世的心。他心想著反正可能自己也沒幾年好活了,就在這個世界盡頭的邊陲小鎮安靜死去也不錯。
閔疏是,養育他長大的孤兒院之前也被拆除了,所以沒什麼』落葉歸根』的想法。
生物父母拋棄他的理由顯而易見,閔疏一出生就伴有多種基因缺陷和免疫疾病,貧血,肺部發育不全,消化系統也不太好,孤兒院別的小孩兒都能跑能跳了,他還病歪歪地躺在床上,吃個飯都要人扶,渾身的骨頭都是軟的。
所以閔疏不曾對自己被拋棄的事心生怨懟,誰都希望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他還算幸運,好歹是病歪歪地長大了,而且腦子還不錯,從孤兒院一路考上了所還不錯的大學。
他入學之後,生物意義上的父母不知從哪裡聽到了消息,還送了一筆錢來,也不知是出於愧疚想要補償還是別的什麼。
閔疏對此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不過錢他還是喜歡的。他將這筆』補償金』當做旅行基金存了下來,在讀大學時想辦法用兼職的工資和獎學金解決了補貼和食宿,終於在21歲這年踏上了人生第一次旅行——利用交換項目來到了地球北部的加國,後來又到了格陵蘭島……
不過現在他肯定是畢業不了了。閔疏想道。
滯留在小鎮的這些日子,他一開始是靠掛曆計算時間,後來小鎮上的居民因為日益嚴寒的天氣紛紛離開,鎮上的商店也倒閉了,閔疏就開始在牆上畫線。最後整整一堵牆都畫滿了,他還呆在島上。
後來閔疏就懶得再計數了,沒得糟蹋了他的房子。
所以他也不知道這是在島上的第幾年。只模糊地知道肯定在五年以上了。
我不會都三十歲了吧?
閔疏突然想到,登時猶如被雷劈了一般打了個冷顫。
小海豹似是感受到了他的驚恐,在他胸口拱了供,哼唧了兩聲。
閔疏安撫般地擼了兩下豹豹,一想到他有可能已經三十歲了,還沒拿到大學文憑,就有點受打擊——但是這也怪不得他,他是沒覺得能活這麼久的,但這不是死不了嗎!
閔疏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身不由己啊!「
這話要是被以前孤兒院照顧閔疏的張阿姨聽到了,一定會跳起來給他背上來一下:『人家都想著怎麼活,就你天天想著死!你可爭氣點兒吧你!』
這個時候,閔疏會笑嘻嘻地說:『多想想就不可怕了嘛。』
聽了這話,張阿姨就會抱住他,再摸一摸他的腦袋。
閔疏眼前出現女人平凡卻慈愛的面孔,心裡有些發酸,也不知張阿姨怎麼樣了,會不會擔心他。
他抱著小海豹在冰原上躺了一會兒,緩過勁兒來,又吃了幾塊凍魚乾,覺得體力恢復了些許,便站起來準備往回走了。
入秋之後,島上的日照時間越來越短,他得趁著天黑之前回家。
說是入秋,其實格陵蘭只有冬夏兩個季節,只是閔疏習慣這麼稱呼罷了。
位於地球末端的格陵蘭島終年大部分時間上都處於極晝或極夜之中,五月至八月是極晝,太陽終日不落,緊接著九月至次年三月,太陽基本不會出現。
要是按照日生而起,日落而息的作息,那格陵蘭島人要麼不睡,要麼一睡就是一天。
連鬧鐘都省了,挺好。
閔疏走到一半時,冰原上颳起了大風,閔疏不得不拿出北極熊毛皮製成的毛氈帽帶上,又用圍巾捂住口鼻,整個人只露出一雙眼睛。
他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雪地里走著,今天還算好,積雪只到膝蓋。
閔疏艱難地抽出自己的腿,再放進去,結果一個沒站穩,被從後往前的一股巨風』啪』地一下拍到了雪地上。
瘦弱的青年跟紙片人沒什麼兩樣,直接跟雪地粘上了。
整張臉都埋進雪裡的閔疏:……
他真的受夠了!!
第2章 伊蘇阿 最後的居民
直到天空變成了深藍色,閔疏才到了家。
閔疏吭哧吭哧地走進小鎮,說是小鎮,其實他住的地方就是個因紐特人聚集的小村落,總共就三十口人家。格陵蘭島上基本沒有植物,為了給這個除了雪還是雪的地方添上一點兒亮色,居民們的小木屋大多會塗成鮮艷的彩色。
藍色,橙色,黃色等等五顏六色的小房屋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上,屋檐覆蓋著薄薄的積雪,背後是深藍色的天空,美得像幅油畫。
只可惜房屋的窗戶里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納努克一家是小鎮上除閔疏以外最後的家庭,由於近年來天氣變得格外寒冷,其他人在這幾年都陸陸續續離開的小鎮。向氣候更加溫暖的格陵蘭島南部遷移,有的是去其他城市投奔親友,有的是去首都努克做買賣,都無一例外地再沒有回來。
閔疏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且隱隱感覺有些不對勁。但小鎮這幾年確實越來越不景氣,不僅沒有醫院學校,連最基本的暖和電都快供不上了,如果不是閔疏這種佛系等死的人,呆在這兒確實不是長久之計。
閔疏看著空曠無人的小鎮,嘆了口氣,往山坡上唯一的光源走去——
那是一棟通體紅色的建築,由一間小房子連帶著一座塔樓組成。塔樓上有點掉漆,塔尖上有些突兀地掛了一個歪歪扭扭的燈牌,明晃晃地寫著「中餐廳」三個大字。
不過有幾截燈管被凍壞了,』中餐廳』現在變成了』中餐丁』。
不過現在也沒客人,閔疏也就懶得去修了。
賣給他這座屋子的是小鎮唯一的基督徒,本來是準備在小鎮傳教的,可惜這裡的純血因紐特人大多信仰古老的薩滿教,因此他的傳教非常不成功。
閔疏提出想在塔樓上掛上中餐館的招牌時,基督徒原本很不願意,但是在閔疏招待他吃了頓熱騰騰的水煮魚後小老頭改變了注意,還親手幫他將招牌掛了上去。
閔疏抬起已經凍僵的腳,艱難地埋過門口的雪堆,在早晨才鏟過雪的地上終於可以加快腳步。他走進院子裡,先是查看了一下門口被漆成大紅色的郵筒,果然裡頭空空如也。
見狀,閔疏嘆了口氣,倒也算不上失望,畢竟隨著小鎮人口的遷移,遞信的郵差也有許久都未見過了。意外滯留在島上之後,閔疏也為回國做了諸多努力,在簽證快到期時還給最近的大使館寫了信,可惜信寄出去後就石沉大海,到現在都音訊全無。
閔疏其實已經不報什麼希望了,查看郵筒只是習慣。他將郵筒關好,轉身走向中餐廳的大門。
一拉開大門,屋內溫熱的暖氣立刻撲面而來。
閔疏麻木的麵皮終於得到了緩解,一把扯下圍巾,張嘴就開始嚷嚷:
「婆婆,我回來啦!外面好冷好冷,我的腿都凍僵啦!「
他說的並不是中文,而是一種因紐特人的語言,這是他跟當地人學的。
塔樓里不算大,石制的牆壁內嵌著一個巨大的壁爐,前方鋪了雪白的皮毛地毯——這曾經是一張完整的北極熊皮毛,是鎮長依克離開前送給他的。地毯旁邊是一把製作精巧的木製搖椅,上面坐著一位老婦人。
縱然在溫暖的室內,她也穿著厚厚的皮毛衣物,裸露在外的皮膚是略深的黃色,手部和臉部的皮膚上都帶著飽經風霜的溝壑,黑色的頭髮編成兩隻粗大的辮子,垂在婦人寬大的肩膀兩側。
閔疏一下就被可愛到了,乾脆將小海豹擄到了身上,放在胸口抱著。
他在島上這些年時不時就要來港口一趟,都跟這些海豹混熟了。按理來說這些海豹是島上因紐特人的獵物,是該非常警惕人類的。但不知是因為近幾年島上的人越來越少,還是閔疏太瘦弱了看起來完全沒有威脅,這些海豹從來都是無視他。
在閔疏跟小海豹貼貼時,成年海豹照樣吃喝打屁,似乎是默認了他可以和幼崽們呆在一起。
「小乖乖,你怎麼這麼可愛啊?」
閔疏和小海豹碰了碰鼻子,海豹豐厚的皮下脂肪讓他們能在嚴寒中保持體溫,抱著就像個圓鼓鼓的熱水袋。
閔疏乾脆躺倒在了冰原上,望著頭頂碧藍如洗的天空,緩緩吐出一口氣。
實際上,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格陵蘭待了「幾年」。
一開始,他只是作為一名觀光旅客來到了這座島嶼,結果因為錯過航船滯留在了島上,後來不知為何港口封閉了,閔疏在首都努克等了八個月,得來的只是封凍期一次次延長的消息。後來他實在是在努克蹲不下去了,乾脆就來了個環島旅行。
在旅行途中,閔疏愛上了這個東北部的安靜小鎮,想著一時半會兒也回不去,而且他估計也活不了太久了,所以乾脆就在這兒定居了下來。
結果這一住,就是不知道多少年。
小鎮上沒有信號,也沒有網絡,只能收聽幾個固定的播音台,是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一開始正合了閔疏避世的心。他心想著反正可能自己也沒幾年好活了,就在這個世界盡頭的邊陲小鎮安靜死去也不錯。
閔疏是,養育他長大的孤兒院之前也被拆除了,所以沒什麼』落葉歸根』的想法。
生物父母拋棄他的理由顯而易見,閔疏一出生就伴有多種基因缺陷和免疫疾病,貧血,肺部發育不全,消化系統也不太好,孤兒院別的小孩兒都能跑能跳了,他還病歪歪地躺在床上,吃個飯都要人扶,渾身的骨頭都是軟的。
所以閔疏不曾對自己被拋棄的事心生怨懟,誰都希望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他還算幸運,好歹是病歪歪地長大了,而且腦子還不錯,從孤兒院一路考上了所還不錯的大學。
他入學之後,生物意義上的父母不知從哪裡聽到了消息,還送了一筆錢來,也不知是出於愧疚想要補償還是別的什麼。
閔疏對此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不過錢他還是喜歡的。他將這筆』補償金』當做旅行基金存了下來,在讀大學時想辦法用兼職的工資和獎學金解決了補貼和食宿,終於在21歲這年踏上了人生第一次旅行——利用交換項目來到了地球北部的加國,後來又到了格陵蘭島……
不過現在他肯定是畢業不了了。閔疏想道。
滯留在小鎮的這些日子,他一開始是靠掛曆計算時間,後來小鎮上的居民因為日益嚴寒的天氣紛紛離開,鎮上的商店也倒閉了,閔疏就開始在牆上畫線。最後整整一堵牆都畫滿了,他還呆在島上。
後來閔疏就懶得再計數了,沒得糟蹋了他的房子。
所以他也不知道這是在島上的第幾年。只模糊地知道肯定在五年以上了。
我不會都三十歲了吧?
閔疏突然想到,登時猶如被雷劈了一般打了個冷顫。
小海豹似是感受到了他的驚恐,在他胸口拱了供,哼唧了兩聲。
閔疏安撫般地擼了兩下豹豹,一想到他有可能已經三十歲了,還沒拿到大學文憑,就有點受打擊——但是這也怪不得他,他是沒覺得能活這麼久的,但這不是死不了嗎!
閔疏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身不由己啊!「
這話要是被以前孤兒院照顧閔疏的張阿姨聽到了,一定會跳起來給他背上來一下:『人家都想著怎麼活,就你天天想著死!你可爭氣點兒吧你!』
這個時候,閔疏會笑嘻嘻地說:『多想想就不可怕了嘛。』
聽了這話,張阿姨就會抱住他,再摸一摸他的腦袋。
閔疏眼前出現女人平凡卻慈愛的面孔,心裡有些發酸,也不知張阿姨怎麼樣了,會不會擔心他。
他抱著小海豹在冰原上躺了一會兒,緩過勁兒來,又吃了幾塊凍魚乾,覺得體力恢復了些許,便站起來準備往回走了。
入秋之後,島上的日照時間越來越短,他得趁著天黑之前回家。
說是入秋,其實格陵蘭只有冬夏兩個季節,只是閔疏習慣這麼稱呼罷了。
位於地球末端的格陵蘭島終年大部分時間上都處於極晝或極夜之中,五月至八月是極晝,太陽終日不落,緊接著九月至次年三月,太陽基本不會出現。
要是按照日生而起,日落而息的作息,那格陵蘭島人要麼不睡,要麼一睡就是一天。
連鬧鐘都省了,挺好。
閔疏走到一半時,冰原上颳起了大風,閔疏不得不拿出北極熊毛皮製成的毛氈帽帶上,又用圍巾捂住口鼻,整個人只露出一雙眼睛。
他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雪地里走著,今天還算好,積雪只到膝蓋。
閔疏艱難地抽出自己的腿,再放進去,結果一個沒站穩,被從後往前的一股巨風』啪』地一下拍到了雪地上。
瘦弱的青年跟紙片人沒什麼兩樣,直接跟雪地粘上了。
整張臉都埋進雪裡的閔疏:……
他真的受夠了!!
第2章 伊蘇阿 最後的居民
直到天空變成了深藍色,閔疏才到了家。
閔疏吭哧吭哧地走進小鎮,說是小鎮,其實他住的地方就是個因紐特人聚集的小村落,總共就三十口人家。格陵蘭島上基本沒有植物,為了給這個除了雪還是雪的地方添上一點兒亮色,居民們的小木屋大多會塗成鮮艷的彩色。
藍色,橙色,黃色等等五顏六色的小房屋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上,屋檐覆蓋著薄薄的積雪,背後是深藍色的天空,美得像幅油畫。
只可惜房屋的窗戶里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納努克一家是小鎮上除閔疏以外最後的家庭,由於近年來天氣變得格外寒冷,其他人在這幾年都陸陸續續離開的小鎮。向氣候更加溫暖的格陵蘭島南部遷移,有的是去其他城市投奔親友,有的是去首都努克做買賣,都無一例外地再沒有回來。
閔疏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且隱隱感覺有些不對勁。但小鎮這幾年確實越來越不景氣,不僅沒有醫院學校,連最基本的暖和電都快供不上了,如果不是閔疏這種佛系等死的人,呆在這兒確實不是長久之計。
閔疏看著空曠無人的小鎮,嘆了口氣,往山坡上唯一的光源走去——
那是一棟通體紅色的建築,由一間小房子連帶著一座塔樓組成。塔樓上有點掉漆,塔尖上有些突兀地掛了一個歪歪扭扭的燈牌,明晃晃地寫著「中餐廳」三個大字。
不過有幾截燈管被凍壞了,』中餐廳』現在變成了』中餐丁』。
不過現在也沒客人,閔疏也就懶得去修了。
賣給他這座屋子的是小鎮唯一的基督徒,本來是準備在小鎮傳教的,可惜這裡的純血因紐特人大多信仰古老的薩滿教,因此他的傳教非常不成功。
閔疏提出想在塔樓上掛上中餐館的招牌時,基督徒原本很不願意,但是在閔疏招待他吃了頓熱騰騰的水煮魚後小老頭改變了注意,還親手幫他將招牌掛了上去。
閔疏抬起已經凍僵的腳,艱難地埋過門口的雪堆,在早晨才鏟過雪的地上終於可以加快腳步。他走進院子裡,先是查看了一下門口被漆成大紅色的郵筒,果然裡頭空空如也。
見狀,閔疏嘆了口氣,倒也算不上失望,畢竟隨著小鎮人口的遷移,遞信的郵差也有許久都未見過了。意外滯留在島上之後,閔疏也為回國做了諸多努力,在簽證快到期時還給最近的大使館寫了信,可惜信寄出去後就石沉大海,到現在都音訊全無。
閔疏其實已經不報什麼希望了,查看郵筒只是習慣。他將郵筒關好,轉身走向中餐廳的大門。
一拉開大門,屋內溫熱的暖氣立刻撲面而來。
閔疏麻木的麵皮終於得到了緩解,一把扯下圍巾,張嘴就開始嚷嚷:
「婆婆,我回來啦!外面好冷好冷,我的腿都凍僵啦!「
他說的並不是中文,而是一種因紐特人的語言,這是他跟當地人學的。
塔樓里不算大,石制的牆壁內嵌著一個巨大的壁爐,前方鋪了雪白的皮毛地毯——這曾經是一張完整的北極熊皮毛,是鎮長依克離開前送給他的。地毯旁邊是一把製作精巧的木製搖椅,上面坐著一位老婦人。
縱然在溫暖的室內,她也穿著厚厚的皮毛衣物,裸露在外的皮膚是略深的黃色,手部和臉部的皮膚上都帶著飽經風霜的溝壑,黑色的頭髮編成兩隻粗大的辮子,垂在婦人寬大的肩膀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