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2001年在漢城相遇,到了 2005年漢城改名為首爾,周銘君一直記得,當年的梁見鋮曾對著他們一群人,用英文介紹道:這是他深深愛慕的明小姐,他正在努力贏得她的芳心。
2001年時梁見鋮還在努力贏得明小姐的芳心,到了 2009年,終於初為人父。
周銘君作為長輩,既為梁見鋮感到欣喜,也為明小姐感到幸運。
有句中國俗語說得生動,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誰能想到,這一家人都這麼熱衷於跟美國打官司呢?
因為這一家人都是硬氣的人啊!
硬氣的顧雙洋,生下了硬氣的兒子;硬氣的兒子,又娶了一個硬氣的明小姐……
周銘君談笑自如,思維嚴謹又縝密。他能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商業法,講述得生動有趣,一點點地分享給對面的明汐。
在交流過程中,周銘君還是不自覺地拋出了許多專業的商業法律名詞,有些因為翻譯不便,直接用英文表述。他之前跟梁見鋮交流習慣了,畢竟梁見鋮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也修過國際商業法,兩人溝通毫無障礙。但他不知道明汐是否能聽懂。
當周銘君意識到自己可能講得太專業,明汐針對他提出的應訴方案,闡述了自己的理解。
不僅完全聽懂了,還深入理解了其中的要點,並條理清晰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記憶力之出色,理解力之強大,讓周銘君這位資深國際法律師讚嘆不已。他見過不少企業家,他們性格各異,但都有著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精力。
眼前的明汐也是一樣,或許以明宙目前規模,明汐還不能被稱為企業家,但明小姐已具備了成為企業家最重要的特質——
不怕事。
當年雙洋集團就是否對美國的反傾銷判決應訴產生了兩派意見,是顧雙洋力排眾議,一錘定音:「打,為什麼不打?面對不公遭遇,怕事不是中國人!」
周銘君至今都清晰記得顧雙洋這句擲地有聲的:怕事不是中國人。
好!好!好!這一家人,沒一個是怕事的!
一個下午過去,周銘君和明汐、梁見鋮結束了這場合作洽談。
最後起身,告別。
明汐和梁見鋮一同將周銘君送至辦公室門口。周律師轉身,臨走前,先與梁見鋮握手,隨後又握住明汐的手,語氣鄭重地給出了保證:「明總,對於明宙此次的反傾銷上訴,我們律師團隊定會不遺餘力找到應訴成功的關鍵要點。但這對明宙而言,同樣是一項繁重艱巨的工作,需要明總的配合。另外,我可以自信地訴明總,我代理的反傾銷應訴成功率是百分之百,還請放心。」
明汐笑了笑,堅定又淡然說:「不管是我,還是梁總,我們都會全力配合周律師的工作。」
晚上,一家人在顧雙洋那邊吃飯。飯桌上,話題自然而然地聊到了明宙準備應對調查一事。顧雙洋一邊留意著育兒阿姨給孩子餵奶,一邊語氣雲淡風輕地鼓勵:「打,當然要打!怕死不是中國人。」
然後,梁見鋮咳嗽了一聲。誰能想到,有生之年還能聽到顧雙洋說出這樣的話。而且,從「怕事不是中國人」變成了「怕死不是中國人」。
或許當年母親的就是「怕死不是中國人」,雙洋電器對外的新聞稿為了用詞更得體,將「怕死」改成了「怕事」。
以梁見鋮對母親的了解,這種可能性極大。
有意思的是,阿姨懷裡的小明朗聽了奶奶的話後拳頭握緊,雙腿蹬著,臉頰憋紅,看著很受鼓舞很勁兒的樣兒。
「快看,我的小明朗都聽得起勁了。」顧雙洋對孫子的「配合」十分滿意,暢快笑了兩聲,還招呼一桌人都來看小明朗的表現。
然後,楊閔文第一次沒有認同妻子顧雙洋的話,輕聲提醒阿姨:「……應該是拉了。」
果不其然,小明朗不是聽得起勁了,只是單純的……拉了!
親媽明汐一時沒忍住,差點被湯嗆到。
梁見鋮無奈起身,準備給明朗換尿布,儘管家裡有兩位阿姨幫忙照顧孩子,在許多寶寶的護理細節上,梁見鋮一樣會親力親為。
還在月子期間的一個夜裡,明汐醒來發現梁見鋮不在房間。她起身走到阿姨和寶寶的房間,就看到梁見鋮背對著柔和的光線,雙手熟練地抱著寶寶,嘴裡還輕輕哼著英文童謠,聲音溫柔得如同夜晚緩緩流淌的清潭之泉。
他耐心十足地哄著夜裡醒來哭鬧的小明朗。
隨後,熱好奶的育兒嫂輕手輕腳地走回來。動作這樣輕,不僅是怕吵醒孩子,也是擔心驚擾到明汐這個需要修養的產婦。
有了孩子會不會影響夫妻感情?
梁見鋮和明汐這次請的育兒嫂看得最為明白:很多夫妻,在有孩子這個階段矛盾最大,更多原因是家裡的男主人沒有進入父親角色,女主人又必須進入母親角色,兩者的失衡導致了婚姻矛盾。
但這一家子,真是有錢又有愛。
讓人羨慕。
羨慕是真羨慕,除了羨慕之外,也有真鬧心。
尤其每天吃飯聽著他們談論工作,怎麼請律師,打什麼案子之類的內容,阿姨聽不太懂,只能感慨,普通人和老闆一樣,都會談情說愛、生兒育女,有著不同的吃飯口味和做事性情。
同樣身上的壓力也是不一樣的。
用阿姨還在讀書的兒子的話來說:有錢人的財富是流動的社會資源,擁有得越多,越要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如果沒有相應的承擔能力,暫時擁有的財富,早晚也會回歸歷史的長河。財富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種私有,更是一份信託。
阿姨覺得兒子讀書讀「傻」了,在餵奶的時候把兒子的這番話講給梁家僱主聽。
額……
明汐聽得眼睛一眨一眨,這話聽起來怎麼那麼熟悉呢。
她想起來了!這話是梁見鋮很多年前以「江流大道」的名義在論壇上寫的。天哪!她這是遇上了「江流公子」的粉絲啊!
明汐朝著梁見鋮擠眉弄眼,而後對阿姨說:「唐阿姨,你兒子不僅有才華,而且還很有品味呢!」
唐阿姨將信將疑地問:「真的呀?」
「當然,不然你問梁總,他也是學經濟學的,肯定認同這個觀點。」明汐笑著打趣。
阿姨滿懷期待地看向梁見鋮。
梁見鋮對自己年輕意氣風發寫下的話,感到真情實感的不好意思,無奈地看了眼一臉得意又愉快的明汐,客觀地對阿姨說:「每個人的追求都不一樣,我們都是努力奮鬥讓自己小家幸福,從而我們的國家才會好。」
這句話阿姨聽懂了!因為這是最普通、最勤勞的中國家庭常見的寫照——兢兢業業地追求小日子的幸福。
但梁老闆就是厲害啊,連小家幸福,都能上升到國家的高度。難怪,梁老闆的企業能做得那麼大,原來是做人高度不一樣啊。
明汐就喜歡梁老闆被讚美,因為梁老闆被讚美了,也能說明她很有本事啊——
因為那麼有高度的梁老闆,還深深仰慕著明小姐呢!
……
周律師所言不虛,反傾銷上訴是一場艱難複雜又任務量巨大的持久戰。
明汐產後回歸明宙,第一件事就是組建應訴團隊。在周律師團隊的專業指導下,不僅高標準完成配合工作,更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明宙積極應訴的態度,如星星之火,點燃了同樣深陷反傾銷困境的紡織企業的鬥志。更在行業協會的全力支持下——
2009年 7月 3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聚酯短纖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
同年 11月,來自海港和寧市 13家被課以高額反傾銷稅的紡織企業,一起踏上赴美上訴之路。
有生之年,明汐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以中國商人的身份,坐在美國華盛頓商務部一樓會議大廳,出席一場面向全球媒體公開的紡織品反傾銷上訴聽證會——端坐於最中間的陳述席。
旁聽席座無虛席,中外的媒體記者,無數相機鏡頭如槍口,全部對準陳述席。
聽證會現場的氛圍不如想像中肅穆,無形的壓迫感也令人緊張。
文化差異、利益衝突、歷史糾葛,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落在明汐心裡全是沉甸甸的壓力,但她不能退縮,全程明汐挺直脊背,保持著自然的抬頭姿勢。
整場聽證會,她只回頭看了梁見鋮一次。但她知道,在長達兩小時的聽證過程,梁見鋮的目光從未從她身上移開。
首次置身這樣的國際大場面,緊張在所難免。但明汐告訴自己,再緊張也要冷靜,謙卑也不能失去驕傲,她要在這場聽證會,在中外媒體前,當一個有禮有節、有理有據的中國商人。
只是,還是有點感慨。
小時候蹲在電線桿廣播底下聽著國際新聞,聽著裡面的嘰里呱啦的花式英語,一句句跟著念,直到讀書有空就記背單詞,再在宜城電大學了幾年商務英語,海港工作,當外貿業務員……<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2001年時梁見鋮還在努力贏得明小姐的芳心,到了 2009年,終於初為人父。
周銘君作為長輩,既為梁見鋮感到欣喜,也為明小姐感到幸運。
有句中國俗語說得生動,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誰能想到,這一家人都這麼熱衷於跟美國打官司呢?
因為這一家人都是硬氣的人啊!
硬氣的顧雙洋,生下了硬氣的兒子;硬氣的兒子,又娶了一個硬氣的明小姐……
周銘君談笑自如,思維嚴謹又縝密。他能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商業法,講述得生動有趣,一點點地分享給對面的明汐。
在交流過程中,周銘君還是不自覺地拋出了許多專業的商業法律名詞,有些因為翻譯不便,直接用英文表述。他之前跟梁見鋮交流習慣了,畢竟梁見鋮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也修過國際商業法,兩人溝通毫無障礙。但他不知道明汐是否能聽懂。
當周銘君意識到自己可能講得太專業,明汐針對他提出的應訴方案,闡述了自己的理解。
不僅完全聽懂了,還深入理解了其中的要點,並條理清晰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記憶力之出色,理解力之強大,讓周銘君這位資深國際法律師讚嘆不已。他見過不少企業家,他們性格各異,但都有著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精力。
眼前的明汐也是一樣,或許以明宙目前規模,明汐還不能被稱為企業家,但明小姐已具備了成為企業家最重要的特質——
不怕事。
當年雙洋集團就是否對美國的反傾銷判決應訴產生了兩派意見,是顧雙洋力排眾議,一錘定音:「打,為什麼不打?面對不公遭遇,怕事不是中國人!」
周銘君至今都清晰記得顧雙洋這句擲地有聲的:怕事不是中國人。
好!好!好!這一家人,沒一個是怕事的!
一個下午過去,周銘君和明汐、梁見鋮結束了這場合作洽談。
最後起身,告別。
明汐和梁見鋮一同將周銘君送至辦公室門口。周律師轉身,臨走前,先與梁見鋮握手,隨後又握住明汐的手,語氣鄭重地給出了保證:「明總,對於明宙此次的反傾銷上訴,我們律師團隊定會不遺餘力找到應訴成功的關鍵要點。但這對明宙而言,同樣是一項繁重艱巨的工作,需要明總的配合。另外,我可以自信地訴明總,我代理的反傾銷應訴成功率是百分之百,還請放心。」
明汐笑了笑,堅定又淡然說:「不管是我,還是梁總,我們都會全力配合周律師的工作。」
晚上,一家人在顧雙洋那邊吃飯。飯桌上,話題自然而然地聊到了明宙準備應對調查一事。顧雙洋一邊留意著育兒阿姨給孩子餵奶,一邊語氣雲淡風輕地鼓勵:「打,當然要打!怕死不是中國人。」
然後,梁見鋮咳嗽了一聲。誰能想到,有生之年還能聽到顧雙洋說出這樣的話。而且,從「怕事不是中國人」變成了「怕死不是中國人」。
或許當年母親的就是「怕死不是中國人」,雙洋電器對外的新聞稿為了用詞更得體,將「怕死」改成了「怕事」。
以梁見鋮對母親的了解,這種可能性極大。
有意思的是,阿姨懷裡的小明朗聽了奶奶的話後拳頭握緊,雙腿蹬著,臉頰憋紅,看著很受鼓舞很勁兒的樣兒。
「快看,我的小明朗都聽得起勁了。」顧雙洋對孫子的「配合」十分滿意,暢快笑了兩聲,還招呼一桌人都來看小明朗的表現。
然後,楊閔文第一次沒有認同妻子顧雙洋的話,輕聲提醒阿姨:「……應該是拉了。」
果不其然,小明朗不是聽得起勁了,只是單純的……拉了!
親媽明汐一時沒忍住,差點被湯嗆到。
梁見鋮無奈起身,準備給明朗換尿布,儘管家裡有兩位阿姨幫忙照顧孩子,在許多寶寶的護理細節上,梁見鋮一樣會親力親為。
還在月子期間的一個夜裡,明汐醒來發現梁見鋮不在房間。她起身走到阿姨和寶寶的房間,就看到梁見鋮背對著柔和的光線,雙手熟練地抱著寶寶,嘴裡還輕輕哼著英文童謠,聲音溫柔得如同夜晚緩緩流淌的清潭之泉。
他耐心十足地哄著夜裡醒來哭鬧的小明朗。
隨後,熱好奶的育兒嫂輕手輕腳地走回來。動作這樣輕,不僅是怕吵醒孩子,也是擔心驚擾到明汐這個需要修養的產婦。
有了孩子會不會影響夫妻感情?
梁見鋮和明汐這次請的育兒嫂看得最為明白:很多夫妻,在有孩子這個階段矛盾最大,更多原因是家裡的男主人沒有進入父親角色,女主人又必須進入母親角色,兩者的失衡導致了婚姻矛盾。
但這一家子,真是有錢又有愛。
讓人羨慕。
羨慕是真羨慕,除了羨慕之外,也有真鬧心。
尤其每天吃飯聽著他們談論工作,怎麼請律師,打什麼案子之類的內容,阿姨聽不太懂,只能感慨,普通人和老闆一樣,都會談情說愛、生兒育女,有著不同的吃飯口味和做事性情。
同樣身上的壓力也是不一樣的。
用阿姨還在讀書的兒子的話來說:有錢人的財富是流動的社會資源,擁有得越多,越要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如果沒有相應的承擔能力,暫時擁有的財富,早晚也會回歸歷史的長河。財富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種私有,更是一份信託。
阿姨覺得兒子讀書讀「傻」了,在餵奶的時候把兒子的這番話講給梁家僱主聽。
額……
明汐聽得眼睛一眨一眨,這話聽起來怎麼那麼熟悉呢。
她想起來了!這話是梁見鋮很多年前以「江流大道」的名義在論壇上寫的。天哪!她這是遇上了「江流公子」的粉絲啊!
明汐朝著梁見鋮擠眉弄眼,而後對阿姨說:「唐阿姨,你兒子不僅有才華,而且還很有品味呢!」
唐阿姨將信將疑地問:「真的呀?」
「當然,不然你問梁總,他也是學經濟學的,肯定認同這個觀點。」明汐笑著打趣。
阿姨滿懷期待地看向梁見鋮。
梁見鋮對自己年輕意氣風發寫下的話,感到真情實感的不好意思,無奈地看了眼一臉得意又愉快的明汐,客觀地對阿姨說:「每個人的追求都不一樣,我們都是努力奮鬥讓自己小家幸福,從而我們的國家才會好。」
這句話阿姨聽懂了!因為這是最普通、最勤勞的中國家庭常見的寫照——兢兢業業地追求小日子的幸福。
但梁老闆就是厲害啊,連小家幸福,都能上升到國家的高度。難怪,梁老闆的企業能做得那麼大,原來是做人高度不一樣啊。
明汐就喜歡梁老闆被讚美,因為梁老闆被讚美了,也能說明她很有本事啊——
因為那麼有高度的梁老闆,還深深仰慕著明小姐呢!
……
周律師所言不虛,反傾銷上訴是一場艱難複雜又任務量巨大的持久戰。
明汐產後回歸明宙,第一件事就是組建應訴團隊。在周律師團隊的專業指導下,不僅高標準完成配合工作,更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明宙積極應訴的態度,如星星之火,點燃了同樣深陷反傾銷困境的紡織企業的鬥志。更在行業協會的全力支持下——
2009年 7月 3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聚酯短纖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
同年 11月,來自海港和寧市 13家被課以高額反傾銷稅的紡織企業,一起踏上赴美上訴之路。
有生之年,明汐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以中國商人的身份,坐在美國華盛頓商務部一樓會議大廳,出席一場面向全球媒體公開的紡織品反傾銷上訴聽證會——端坐於最中間的陳述席。
旁聽席座無虛席,中外的媒體記者,無數相機鏡頭如槍口,全部對準陳述席。
聽證會現場的氛圍不如想像中肅穆,無形的壓迫感也令人緊張。
文化差異、利益衝突、歷史糾葛,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落在明汐心裡全是沉甸甸的壓力,但她不能退縮,全程明汐挺直脊背,保持著自然的抬頭姿勢。
整場聽證會,她只回頭看了梁見鋮一次。但她知道,在長達兩小時的聽證過程,梁見鋮的目光從未從她身上移開。
首次置身這樣的國際大場面,緊張在所難免。但明汐告訴自己,再緊張也要冷靜,謙卑也不能失去驕傲,她要在這場聽證會,在中外媒體前,當一個有禮有節、有理有據的中國商人。
只是,還是有點感慨。
小時候蹲在電線桿廣播底下聽著國際新聞,聽著裡面的嘰里呱啦的花式英語,一句句跟著念,直到讀書有空就記背單詞,再在宜城電大學了幾年商務英語,海港工作,當外貿業務員……<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