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只會落得跟你父親一樣的下場。」

  「功高震主,謝靈瑜,你也不會有好下場的,不會!」

  謝獻的聲音宛如詛咒般,在謝靈瑜耳畔響起。

  直到蕭晏行彎腰,狠狠給了他一拳,直接讓原本瘋狂叫囂著的謝獻,徹底閉了嘴。

  謝靈瑜旋即轉身走了出去。

  待走到帳門口外時,她低聲說道:「看好他,除了本王親至,任何人都不許接近他。」

  「是,殿下,」門口守衛立即說道。

  隨後謝靈瑜頭也不回的離開帳篷,蕭晏行跟在她身後,兩人一路沉默,直到回到先前蕭晏行歇息的帳篷。

  砰。

  只見謝靈瑜在進入帳篷後,便伸手打在了帳篷內的木柱上。

  「阿瑜,」蕭晏行匆忙過來,拉過她的手仔細檢查。

  謝靈瑜望著眼前面露擔憂而細心檢查她手掌的蕭晏行,突然伸手抱住他,低聲說;「辭安,是我錯了。」

  當初她以為是三千衛勾結楚王,謀劃了刺殺之事,這才讓她父王身死。

  明明當年蕭晏行也不過是一介孩童,甚至那時候他已經歷喪父喪母之痛,堂堂安國公府世孫,卻只能流落他鄉。

  三千衛所行之事,全然與他無關,她卻還是執拗的將一切怪罪在他身上。

  何等荒謬,何等愚蠢。

  更何況如今謝獻所說,便是連三千衛的那些人,至死都是效忠著聖人。

  是上位者榨乾了他們最後一絲價值,徹底丟棄。

  便是連謝靈瑜在聽到這些時,心中只覺得這般悲涼。

  這也是為何父王當年會選擇自殺的原因吧,眼睜睜的看著那些追隨著效忠著他的人,最後卻一個個死在他的眼前。

  他心中定然是絕望萬分的。

  謝獻說的沒錯,是皇帝逼死了她的父王。

  謝靈瑜不由冷笑了聲,難怪在她父王死後,聖人會又是封她為永寧王,又是那般寵信疼愛她。

  是因為她父王以死引起了皇帝最後的幾分內疚嗎?

  「阿瑜,這一切並非你我之錯,」蕭晏行抱住她,輕聲安慰。

  但是謝靈瑜卻不想要逃避,她仰頭望著他:「我輕率的認定三千衛與楚王聯手害死了我父王,但是如今,卻才知道他們和你父親都承受了無休無止的污衊。」

  雖然謝獻所言,只是口說並無實據。

  但是如今他還有他子嗣的命全然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又何必再大費周章的騙自己。

  「謝獻說當年三千衛有人活了下來,找到這些人,我們便能確定謝獻所言真假。」

  謝靈瑜低聲說道。

  蕭晏行卻搖頭:「這些人早已不知所蹤,我想或許當年皇帝當著先永寧王的面假意放走這些人,最後卻還是將他們屠戮殆盡。畢竟當年在先永寧王死後,三千衛便遭到了徹底的清洗。若不是提前做了安排,只怕連如今這些都保不住。」

  突然蕭晏行怔住,許久他輕聲說:「我先前一直以為那些安排是我父親所做,但是我父親死於秦州,長安事發乃是在他死之後許久。這些安排只怕都是先永寧王所做。」

  「或許他心底已對皇帝有了戒備。」

  蕭晏行眼底也落進了無盡的悲涼:「只是他和我父親一樣,他們都不相信曾經生死與共之人,如今登上帝位後,會對他們趕盡殺絕。」

  其實這個故事並不陌生,自古以來便有帝王誅殺功臣。

  只是功臣心中尚且念及舊時之情,但是帝王卻早已經在皇座之上冷了心腸。

  君臣之道,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是死去的是她的阿耶,謝靈瑜只覺得心頭宛如千刀萬剮般。

  但下一刻,她突然抬起頭,望向蕭晏行。

  「或許我們不需要這般大費周章。」

  蕭晏行眼底閃過一絲詫異,似乎未能理解她這句話的意思。

  「當年參與其中的三千衛確實很難找了,但是當年參與其中之人,卻並不難尋。」

  蕭晏行這時猛然意識道:「李作安。」

  方才謝獻也說過,楚王之所以這般相信謝重潤,是因為他還策反了當時時任羽林衛大將軍的李作安。

  李作安手握兵權,可以與他們裡應外合,迅速控制整個皇城。

  而事發之後,李作安並非出事,反而一如既往深受嘉明帝信任。

  這便說明,當初所謂的策反定然是假的,更有可能是李作安也知曉嘉明帝和謝重潤想要一舉剷除楚王的計劃。

  甚至他事先還得知了,嘉明帝同樣想要徹底剷除三千衛的計劃。

  如今李作安率兵趕赴而來,意圖平叛,他們很快便能見面了。

  前世她當真是活得渾渾噩噩啊。

  這一世即便是捅破天,她也要找出真相。

  *

  次日,當浩浩蕩蕩的大軍前來時,原本早已經等候多時的先鋒軍還有揚州守衛軍,同樣翹首以盼著。

  只見不遠處的隊伍里,突然有一行人策馬而來。

  待對方到了近處,原本站在隊伍最前端的謝靈瑜便一眼認出,對方乃是此次朝廷平亂軍的大將軍李作安。

  「末將參見殿下,」李作安到了跟前,便下馬給謝靈瑜行禮。

  李作安年紀本就如謝靈瑜父輩那般,她自然也不會自持身份,當即便下馬上前,將對方扶了起來:「大將軍一路辛苦了。」

  「殿下堅守揚州這麼久,才是真正的辛苦,末將先前來時,聖人便一直叮囑務必要應該迎殿下平安返回長安。」

  李作安看到謝靈瑜的時候,是真真正正鬆了一口氣。

  當謝靈瑜讓人提前送出謝獻造反的戰報,嘉明帝便立刻派人八百里加急傳旨,召謝靈瑜回長安。

  但是即便傳旨之人緊趕慢趕,還是沒趕上叛軍的速度。

  待他們趕到揚州附近時,叛軍已經圍了揚州城。

  傳旨之人只能再次急趕回長安,將永寧王被困於揚州城的消息,回稟聖人。

  聖人自是震驚不已,萬萬沒想到明明謝靈瑜已經提前將謝獻造反的消息傳了出來,為何她卻沒有及時離開揚州。

  但是事已至此,唯有儘快派遣大軍趕赴揚州平亂。

  可調動幾十萬大軍豈是輕易之事,大軍所需輜重、軍備、糧草皆是需要一一清點準備,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調動,大軍出發之時已過了十來日。

  嘉明帝自然也可以調動揚州附近的軍隊,但是一來是這些軍隊也要守衛附近城池,以防叛軍突襲。

  二來便是在這種時候,為了防止周圍軍隊主動向叛軍投降,自是不能隨意調動。

  李作安被嘉明帝欽點為江南大總管,率領二十萬大軍直奔揚州而來。

  而此時剛好回長安述職的賀蘭放,在聽聞殿下被困揚州,立刻請求一同前往。

  聖人知道他乃是永寧王府出來的舊將,沒想到在這種時候,他竟能這般忠心,主動請纓討伐反賊,直接欽點他為從四品宣威將軍。

  「讓皇伯爺這般擔憂,是本王草率了,」謝靈瑜輕聲說道。

  李作安看了一眼身後,忍不住說道:「昨日我已接到賀蘭將軍的戰報,言明他在殿下的指揮下,已經大破敵軍,更是生擒了賊首謝獻。」

  「此事說來話長,不過此番大破敵營打敗叛軍,卻並非我的功勞,而是揚州代司馬蕭晏行大人的功勞。」

  謝靈瑜直言不諱道。

  先前蕭晏行乃是揚州司法參軍,但是自從前揚州司馬宋元友心懷不軌,殺害揚州刺史魏安之後,便被謝靈瑜拿下。

  之後謝靈瑜便親自任命蕭晏行為揚州代司馬,統管整個揚州軍務。

  先前叛軍圍城之時,蕭晏行身先士卒,率領揚州城軍民一次又一次擊退叛軍,他這個代司馬早已經讓整個揚州守衛軍和百姓們都心服口服。

  而此時站在謝靈瑜身側的蕭晏行,也適時開口:「下官蕭晏行,參見大將軍。」

  「蕭大人,」李作安看向他,卻是一眼就認出了,這是先前與殿下查案的那位大人。

  畢竟這般長相氣度的年輕人,極為罕見,實在是叫人過目難忘。

  即便李作安這等身處高位之人,卻還是第一時間將蕭晏行認了出來。

  「既然大將軍已經到了,不如我們便率領大軍入城吧,」謝靈瑜知道這裡並非說話閒聊之地,便主動說道。

  倒是李作安說道:「殿下,大軍人數眾多,若是盡數入城,恐怕會叨擾百姓。不如便讓大軍在城外安置。」

  謝靈瑜聞言,登時一愣。

  她知道李作安此人,素來在朝中聲名極好,又是得聖人看重,整個朝堂上下無人敢得罪他。

  但是她萬萬沒想到,他竟也是這等體恤百姓。

  揚州城經過這麼多日的圍困,城中糧食其實早已經殆盡,即便要出城買糧食,一時半會只怕也買不回來。

  李作安讓大軍在城外駐紮,確實是不會叨擾整個揚州百姓。<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