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頁
與千年後盡數沉澱下來的溫和不同,少時的明塵有著身為戰士的傲氣。他如同一把鋒芒畢露的寶劍,即便斂於鞘中也散發著陣陣銳意。但那猶帶稚氣的眉眼,略顯清瘦的身形,若非一雙淡然悲憫的眼睛,宋從心都要疑心這是哪位長老新收的徒弟。
「……」宋從心語塞,滿頭白髮的她和眼前人站在一起,一時分不清究竟誰才是年長者,「師尊變小了,徒兒卻是老了。」
「又說胡話。」少年明塵和宋從心一般高,聞言抬手摁住弟子的腦袋,不輕不重地揉了兩下,「你在師尊這裡永遠都是小孩子。」
宋從心忍住薅一把師尊腦袋的衝動,斟酌明塵方才的話語:「……弟子有許多困惑,師尊。」
「嗯,為師知道。」明塵牽起宋從心的手,邁步往前,道,「不急。你所困惑不解的,為師會一一說與你聽。」
宋從心隨師尊一同步入雲中,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腳下也輕飄得沒有落地的實感。忽而,明塵抬袖一拂,雲開霧散。一縷天光照落在身,顯出腳下雲石為階的天途。宋從心踏上台階,極目遠眺,宏偉巍峨的仙宮在雲間若隱若現。它們似乎距離自己很遠,又仿佛觸手可及。這種虛浮不實之感,令人隱隱感到扭曲。
宋從心對那仙宮的建築樣式並不陌生,那是無極道門特有的琳琅玉質。九宸山靈炁充沛,采來築房的山石隨著歲月的洗滌會呈現出青玉的質地。是以道門建築無需雕樑畫棟,簡素即是至雅。聳立雲間的仙宮,
雄偉壯麗的雲海,觸手可及的蒼穹,一切的一切,就仿佛……這裡便是修真者求索一生的盡頭。
……不對。宋從心並未被奇景所迷,她闔眼,摒棄眼耳口鼻的感知,以心觀世。
再次睜眼,宋從心眼前所見天翻地覆。
金絲,數之不盡的金絲。
細入毫芒的金絲自四面八方而來,穿行雲間,奔涌如河。宋從心面色發白,她「看見」浩瀚無垠的宇宙,千萬光年外的一場塌縮將星辰湮埋;無窮無盡的金絲織成了天幕,遠處的仙宮卻扭曲成一片混沌的黯色。連光芒都被吞沒的黑暗裡,任何物質都會扭曲湮滅。那是黑洞,是深淵,是渦流,是看一眼都將萬劫不復的死滅。
初入此地所見的渺茫雲煙,竟是蒙住凡胎肉眼、避免她被某種詭譎感知刺傷的紗簾。
宋從心瞬間收回神識,只覺寒毛倒豎。
「嗯?」明塵回首,「天樞竟已替你開過心眼了嗎?哼,多事。」
「……」宋從心呆滯,以為自己聽錯了。
「莫要強開心眼,此處已是天外,距離虛空僅有一線之遙。」明塵沒有太多師長的架子,也不覺得自己對天樞的不滿有何不妥,「天樞修行靈覺之道,此道鑽研越深,便越是與詭秘瘋狂相伴。她自己是朝聞道夕可死矣,卻不體諒別家長輩的憂慮心切。」
「天外?」宋從心沉吟,「相傳,無極道門每一代的修真者都會歸隱劍冢,藉由禁地中的天門羽化登仙。世人皆傳第一仙宗有登仙秘法,實則禁地內是宗門先賢為後來者開闢的險途。先賢飛升時,會將畢生所得存於此,故而天門也是宗門的傳道秘境。」
若這個傳說是真的,那無極道門的先賢確實高瞻遠矚。他們將宗門的道統封存在天外,即便宗門遭遇滅門之災,火種也能流傳下來。
「是,也不是。」明塵緩緩道,「此地確實是宗門的傳教秘境,但在更久遠的從前,它被稱作『無極』。」
——入無窮之門,以游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
「我們所處的人世與混沌虛空之間有一層界,這層界便是『無極』。古時,修真者神遊太虛,亦或觀星士夜瞻天象,便是以神魂之身入無極之野。尋常修士想要觸碰一線靈光都須要漫長的索悟,但先賢卻敢於耗費數代人的心血於無極開闢道場。於當世而言,確實堪稱壯舉。
「然而。」
當。一聲厚重的鐘鳴響起。
幾乎是一錯眼的間隙,那看似遙不可及的仙宮便近在眼前。宋從心看見成千上萬道透明的影子從身旁走過,向著遠方的殿宇,如躍龍門的鯉魚。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人負匣,有人持劍。他們都穿著無極道門的服飾,衣擺上的水紋劍徽各有不同。內門弟子,長老,掌門。更有甚者,他們的服飾熟悉而又陌生,似有如今無極道門宗服的痕跡,又在細節與樣式上有微妙的不同——那份不同源自朝代的變更。他們與宋從心不是同個時代的人。
「那是無極道門歷代的求道者。」明塵駐足不前,看著那些泛著金光的人影,直到他們逐漸消失,「古時的修真者僅能以神魂窺得無極之景,而能以肉身飛升至此的修士便已脫胎凡骨,成就仙身。他們本可以在此觀摩先賢留下的道義,參悟先賢留下的天機,從而徹底蛻生,洞破虛空。」
本可以?宋從心咽下心中的震撼,望向師尊。
明塵神色平靜。
「我是無極道門第二十代門徒,師從七仙之一的道衍散人。他飛升前夕,曾喚為師至其座下,拉著我的手,忠言苦口,諄諄告誡。
「他說,徒兒,為師知道你天賦過人。再過些年,你修為必將與為師齊身。然,而師弟師妹年歲尚小,宗門須有挑梁者。你且代為師照拂宗門百年,可否?
「百年不長,我應下此事。師尊了結了最後一樁心事,次日便步入了劍冢。臨別前,他說,徒兒,為師知道你必然是自我之後的第二位飛升者,世人皆不及你。為師會在你將行的道路上留下刻語,助你大道顯明。你飛升後,切記要去天門內察看,切記,切記。」
三聲切記,哀哀慈心。
這是宋從心第一次聽師尊說起自己的往事。平日裡,都是她在說,明塵在聽。
明塵活了太久,熬死了故人,熬走了時代。就連曾經不願忘懷的一切,都已被掃進故紙堆里。然而千年過去,明塵仍記得師長飛升前的殷殷教誨,記得道衍散人緊蹙的眉頭,放不下的話語。他也曾有把酒言歡的摯友、並肩而立的同門、憧憬仰望的師尊。他也曾是這片大地上踟躕獨行的稚子,被人牽著手走過最初坎坷不平的路。
宋從心聽得入神,不知不覺間,明塵已牽著她來到殿前。他先她一步,推開了那扇塵封的殿門。
「故而,為師飛升之時,循著師長的教誨,推開了這扇門。」
殿門緩緩開啟,它沒有任何分量,卻讓人恍惚聽見了時光軋過的聲音。宋從心突然意識到,她正在經歷師尊當年經歷過的,見證他曾經見證的。
然而,隨著殿門洞開,宋從心瞳孔
放大。
空蕩蕩的大殿中,沒有人影,沒有擺設。八方支柱,正殿灰牆,只有一行用劍纂下的,霸道無比地烙印進觀者的眼眶。
明塵的語氣依舊平淡。
「殿中確有師尊留下的刻語。」
短短九字,觸目驚心。
[吾徒明塵,其自戕於此。]
第367章
[本章有大量瘋狂、獵奇、掉san的描寫,不喜慎入。]
宋從心無法想像,當年推開殿門的師尊看到這一行字,究竟是什麼心情。
師長留予徒弟的最後一句誡語,竟是一句命他自裁的使令。
宋從心下意識攥緊了明塵的手,像是要將他錨定般牢牢地抓住,怕眼前人無聲無息地消失,也怕他只是一抹舊日的幻影。察覺到弟子的不安,明塵收回視線,另一手覆上弟子的手背,安撫似的輕拍。他仍是沉靜平和的,好像世間沒有任何事能將他擊垮。
「拂雪,無事。都已經過去了。」少年明塵彎眸笑嘆,眼中竟有幾分狡黠,「為師之後又活了千年,自然是沒有順師長之意的。你看,為師是暖的。」
明塵用手背貼了貼宋從心的臉頰,但這調皮的舉動並沒有撫平弟子緊蹙的眉頭。明塵遺憾收手,平靜地將故事續了下去:「當年為師看到這行字,確實心感詫異。但哪怕只是一瞬,為師都沒想過要遵從這句刻語。你要知道,師長雖是引領徒弟前行的先驅,但這並不代表盲從與愚信。為師如此,願你也是。」
「徒兒明白。」宋從心緩緩吸氣,她艱澀地轉頭,再次將目光投入殿中,「天外究竟發生了什麼,才讓師祖留下如此絕望的刻語?」
道衍散人當然不是包藏禍心,亦或是嫉妒自己的徒弟才留下這麼一句近乎詛咒的惡語。聯繫先前種種,宋從心推斷道衍散人大抵是飛升至此,卻發現了天外的異象。他試圖尋找破局的契機,好為後人開闢生路。但最終,他失敗了。萬念俱灰之際,道衍散人唯一能留給後人的,只剩這一句刻語。
「永久城一行,女丑曾告訴弟子,自千年伊始,世間已無人飛升。」宋從心仔細端詳牆上的劍痕,道衍散人落下的每一筆都是剛烈果決的,沒有猶疑,沒有顫抖,「她試圖以此動搖弟子的立場,將永留民的失道歸咎於無可奈何。神舟傾覆在即,修士卻無法以登仙之法逃離此世。三界被迫成了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天地眾生皆是熔爐中的螻蟻。永留民中除了為人皇氏使命奔波的那批人外,另有人數可觀的一批信徒,是為了飛升。」<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宋從心語塞,滿頭白髮的她和眼前人站在一起,一時分不清究竟誰才是年長者,「師尊變小了,徒兒卻是老了。」
「又說胡話。」少年明塵和宋從心一般高,聞言抬手摁住弟子的腦袋,不輕不重地揉了兩下,「你在師尊這裡永遠都是小孩子。」
宋從心忍住薅一把師尊腦袋的衝動,斟酌明塵方才的話語:「……弟子有許多困惑,師尊。」
「嗯,為師知道。」明塵牽起宋從心的手,邁步往前,道,「不急。你所困惑不解的,為師會一一說與你聽。」
宋從心隨師尊一同步入雲中,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腳下也輕飄得沒有落地的實感。忽而,明塵抬袖一拂,雲開霧散。一縷天光照落在身,顯出腳下雲石為階的天途。宋從心踏上台階,極目遠眺,宏偉巍峨的仙宮在雲間若隱若現。它們似乎距離自己很遠,又仿佛觸手可及。這種虛浮不實之感,令人隱隱感到扭曲。
宋從心對那仙宮的建築樣式並不陌生,那是無極道門特有的琳琅玉質。九宸山靈炁充沛,采來築房的山石隨著歲月的洗滌會呈現出青玉的質地。是以道門建築無需雕樑畫棟,簡素即是至雅。聳立雲間的仙宮,
雄偉壯麗的雲海,觸手可及的蒼穹,一切的一切,就仿佛……這裡便是修真者求索一生的盡頭。
……不對。宋從心並未被奇景所迷,她闔眼,摒棄眼耳口鼻的感知,以心觀世。
再次睜眼,宋從心眼前所見天翻地覆。
金絲,數之不盡的金絲。
細入毫芒的金絲自四面八方而來,穿行雲間,奔涌如河。宋從心面色發白,她「看見」浩瀚無垠的宇宙,千萬光年外的一場塌縮將星辰湮埋;無窮無盡的金絲織成了天幕,遠處的仙宮卻扭曲成一片混沌的黯色。連光芒都被吞沒的黑暗裡,任何物質都會扭曲湮滅。那是黑洞,是深淵,是渦流,是看一眼都將萬劫不復的死滅。
初入此地所見的渺茫雲煙,竟是蒙住凡胎肉眼、避免她被某種詭譎感知刺傷的紗簾。
宋從心瞬間收回神識,只覺寒毛倒豎。
「嗯?」明塵回首,「天樞竟已替你開過心眼了嗎?哼,多事。」
「……」宋從心呆滯,以為自己聽錯了。
「莫要強開心眼,此處已是天外,距離虛空僅有一線之遙。」明塵沒有太多師長的架子,也不覺得自己對天樞的不滿有何不妥,「天樞修行靈覺之道,此道鑽研越深,便越是與詭秘瘋狂相伴。她自己是朝聞道夕可死矣,卻不體諒別家長輩的憂慮心切。」
「天外?」宋從心沉吟,「相傳,無極道門每一代的修真者都會歸隱劍冢,藉由禁地中的天門羽化登仙。世人皆傳第一仙宗有登仙秘法,實則禁地內是宗門先賢為後來者開闢的險途。先賢飛升時,會將畢生所得存於此,故而天門也是宗門的傳道秘境。」
若這個傳說是真的,那無極道門的先賢確實高瞻遠矚。他們將宗門的道統封存在天外,即便宗門遭遇滅門之災,火種也能流傳下來。
「是,也不是。」明塵緩緩道,「此地確實是宗門的傳教秘境,但在更久遠的從前,它被稱作『無極』。」
——入無窮之門,以游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
「我們所處的人世與混沌虛空之間有一層界,這層界便是『無極』。古時,修真者神遊太虛,亦或觀星士夜瞻天象,便是以神魂之身入無極之野。尋常修士想要觸碰一線靈光都須要漫長的索悟,但先賢卻敢於耗費數代人的心血於無極開闢道場。於當世而言,確實堪稱壯舉。
「然而。」
當。一聲厚重的鐘鳴響起。
幾乎是一錯眼的間隙,那看似遙不可及的仙宮便近在眼前。宋從心看見成千上萬道透明的影子從身旁走過,向著遠方的殿宇,如躍龍門的鯉魚。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人負匣,有人持劍。他們都穿著無極道門的服飾,衣擺上的水紋劍徽各有不同。內門弟子,長老,掌門。更有甚者,他們的服飾熟悉而又陌生,似有如今無極道門宗服的痕跡,又在細節與樣式上有微妙的不同——那份不同源自朝代的變更。他們與宋從心不是同個時代的人。
「那是無極道門歷代的求道者。」明塵駐足不前,看著那些泛著金光的人影,直到他們逐漸消失,「古時的修真者僅能以神魂窺得無極之景,而能以肉身飛升至此的修士便已脫胎凡骨,成就仙身。他們本可以在此觀摩先賢留下的道義,參悟先賢留下的天機,從而徹底蛻生,洞破虛空。」
本可以?宋從心咽下心中的震撼,望向師尊。
明塵神色平靜。
「我是無極道門第二十代門徒,師從七仙之一的道衍散人。他飛升前夕,曾喚為師至其座下,拉著我的手,忠言苦口,諄諄告誡。
「他說,徒兒,為師知道你天賦過人。再過些年,你修為必將與為師齊身。然,而師弟師妹年歲尚小,宗門須有挑梁者。你且代為師照拂宗門百年,可否?
「百年不長,我應下此事。師尊了結了最後一樁心事,次日便步入了劍冢。臨別前,他說,徒兒,為師知道你必然是自我之後的第二位飛升者,世人皆不及你。為師會在你將行的道路上留下刻語,助你大道顯明。你飛升後,切記要去天門內察看,切記,切記。」
三聲切記,哀哀慈心。
這是宋從心第一次聽師尊說起自己的往事。平日裡,都是她在說,明塵在聽。
明塵活了太久,熬死了故人,熬走了時代。就連曾經不願忘懷的一切,都已被掃進故紙堆里。然而千年過去,明塵仍記得師長飛升前的殷殷教誨,記得道衍散人緊蹙的眉頭,放不下的話語。他也曾有把酒言歡的摯友、並肩而立的同門、憧憬仰望的師尊。他也曾是這片大地上踟躕獨行的稚子,被人牽著手走過最初坎坷不平的路。
宋從心聽得入神,不知不覺間,明塵已牽著她來到殿前。他先她一步,推開了那扇塵封的殿門。
「故而,為師飛升之時,循著師長的教誨,推開了這扇門。」
殿門緩緩開啟,它沒有任何分量,卻讓人恍惚聽見了時光軋過的聲音。宋從心突然意識到,她正在經歷師尊當年經歷過的,見證他曾經見證的。
然而,隨著殿門洞開,宋從心瞳孔
放大。
空蕩蕩的大殿中,沒有人影,沒有擺設。八方支柱,正殿灰牆,只有一行用劍纂下的,霸道無比地烙印進觀者的眼眶。
明塵的語氣依舊平淡。
「殿中確有師尊留下的刻語。」
短短九字,觸目驚心。
[吾徒明塵,其自戕於此。]
第367章
[本章有大量瘋狂、獵奇、掉san的描寫,不喜慎入。]
宋從心無法想像,當年推開殿門的師尊看到這一行字,究竟是什麼心情。
師長留予徒弟的最後一句誡語,竟是一句命他自裁的使令。
宋從心下意識攥緊了明塵的手,像是要將他錨定般牢牢地抓住,怕眼前人無聲無息地消失,也怕他只是一抹舊日的幻影。察覺到弟子的不安,明塵收回視線,另一手覆上弟子的手背,安撫似的輕拍。他仍是沉靜平和的,好像世間沒有任何事能將他擊垮。
「拂雪,無事。都已經過去了。」少年明塵彎眸笑嘆,眼中竟有幾分狡黠,「為師之後又活了千年,自然是沒有順師長之意的。你看,為師是暖的。」
明塵用手背貼了貼宋從心的臉頰,但這調皮的舉動並沒有撫平弟子緊蹙的眉頭。明塵遺憾收手,平靜地將故事續了下去:「當年為師看到這行字,確實心感詫異。但哪怕只是一瞬,為師都沒想過要遵從這句刻語。你要知道,師長雖是引領徒弟前行的先驅,但這並不代表盲從與愚信。為師如此,願你也是。」
「徒兒明白。」宋從心緩緩吸氣,她艱澀地轉頭,再次將目光投入殿中,「天外究竟發生了什麼,才讓師祖留下如此絕望的刻語?」
道衍散人當然不是包藏禍心,亦或是嫉妒自己的徒弟才留下這麼一句近乎詛咒的惡語。聯繫先前種種,宋從心推斷道衍散人大抵是飛升至此,卻發現了天外的異象。他試圖尋找破局的契機,好為後人開闢生路。但最終,他失敗了。萬念俱灰之際,道衍散人唯一能留給後人的,只剩這一句刻語。
「永久城一行,女丑曾告訴弟子,自千年伊始,世間已無人飛升。」宋從心仔細端詳牆上的劍痕,道衍散人落下的每一筆都是剛烈果決的,沒有猶疑,沒有顫抖,「她試圖以此動搖弟子的立場,將永留民的失道歸咎於無可奈何。神舟傾覆在即,修士卻無法以登仙之法逃離此世。三界被迫成了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天地眾生皆是熔爐中的螻蟻。永留民中除了為人皇氏使命奔波的那批人外,另有人數可觀的一批信徒,是為了飛升。」<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