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算上長安,羅彥已經算是正式邁出了那一步。

  一時間閣樓上的人聊天的氣氛越發和諧了。

  轉眼間講學的日子便到了。

  一大早便陪著這些大儒們走到小山頂上,看著上邊約摸十數畝的平緩地勢,羅彥樂了。此時山頂早已坐滿了士子,估算一下,少說也是上千人。

  這樣的場面不可謂不宏大。

  就要入場的時候,一干老儒忽然站穩了身形,將羅彥往前邊一送:“既然你是主講,便由你來帶我等入場吧。”

  這份禮遇,委實讓羅彥大吃一驚。

  一干老先生說的是帶,而不是等。顯然,是要將羅彥奉為主角,他們全都甘願做那個陪襯。

  但是羅彥也知道,此行事關自己邁出關鍵的那一步,既然這些老儒們都同意了,那麼自己就必須去做好。

  朝著楊說等人一拜,羅彥轉身整理了一下衣冠,這才闊步往人群中心走去。那裡早已備好了胡床,只等他們坐上去,這次講學便正式開始了。

  “儒有三倫:大德無格,大化無界,是為上倫,上倫如日。”

  此言一處,原本還有些喧鬧的人群頓時寂靜下來。這是要給儒家定格調啊。這一個上倫,只怕只有傳說中的聖人才可以做到吧。

  “無遇不征,無方不利,是為次倫,次倫如月。”

  這個倒是大家可以接受,方才跟在羅彥身後的這些個老儒,在大唐境內便有這般的厲害。所以現在也就不會有人說羅彥在空口說白話了。

  “己獨昭昭,人皆昏昏,其倫為下,下倫如星。亦有非倫,非倫如螢,螢不可亂星,不必為辯。”

  這回可是說到這些人了。雖然不明就裡,但看到羅彥說這句話的時候對著所有人,而不是像方才那般朝著身後的大儒們點頭示意,便知道其中意味了。

  這種場合自然有人想要出演反駁,但是羅彥接下來的話便徹底堵住了他們的嘴。

  “仲尼,子輿言道德必及事業,皇皇救民,輾轉亂國,日不寧息……今於其內致精,於其外若遺若忘……”

  這哪裡是講學,分明是在打臉。對比先聖的作為,今日能夠繼承下去的,估計只有書本上那些個言論,而不是效仿先賢的作為。

  不少人因此慚愧地低下了頭。而羅彥的身後,一干大儒們也就此反省,很多道理,是羅彥先前沒有提出來的。現在聽來,不僅覺得新穎,而且說服力更是巨大。

  當半個時辰之後,羅彥講學的第一個小節才正式結束。但是胡床之下,不少人都聽的冷汗直流。

  幾乎是每一個段落毛都能夠很是尖銳地提出他們如今的問題。先前只覺得自己所謂乃是高士,可是現在羅彥壓根不留情面地告訴他們,太平盛世玩這個的,才是真正的失敗者。

  誰願意背負這樣的鄙薄。可是之前的所作所為卻沒有為他們提供半點辯解的勇氣。

  而胡床之上,羅彥身後的一干大儒們,此時卻議論紛紛。

  “不想羅彥的話居然這般辛辣。還好老頭子我也還做過不少實事,不然此時定然要羞愧的自己走下這胡床,坐在那些士子中間,好生聽羅彥教訓我等。”

  “汗顏,汗顏啊。真是如同黃鐘大呂,聽在我耳,振聾發聵。”

  如此這般的誇讚下,是羅彥越發堅毅的臉。

  第413章 江南自此再無聲

  羅彥所講,正是後世王陽明創建的那套知行合一的理論。雖然有拾人牙慧的嫌疑,但是羅彥更多的,乃是將這套理論中的精華,配合自己的見解,加上對於時代的適應,重新創建出來的一種學派。

  如果非要說到底算是什麼,那只能歸於半個心學。

  天氣本就炎熱,又被羅彥這般尖銳地批評,若非還時不時吹來陣陣清風,只怕有不少人會因此暈倒。

  講了足足四個時辰,羅彥這才將自己心中所想講授了五分之一。很是謙虛地朝著胡床下一拱手,這才扶著楊說老先生,陪著其他幾位,在崇敬的目光中緩緩下山。

  回到莊園的一干老儒並沒有身體疲憊,就直接回去休息。而是拉著羅彥前往正堂,一起談論今天講授的內容。

  “羅彥,你老實告訴我,接下來還要講多少東西。”客守中很是急切地問道。

  一個新的學說流派,代表著有大量的思想著作問世。羅彥今日所講,已經足見苗頭。如果接下來的時間不短的話,只怕羅彥的這門流派已經徹底成形了。欠缺的,只有發揚光大了。

  羅彥整理了一下思路,很是誠實地回答:“今日所講,乃是前段時間羅彥整理的五分之一。如果這幾天還有感悟,興許能夠再講六天吧。”

  所有人都愣住了。

  還有六天,這豈不是說?

  “羅彥,你這個學說,可取了名字?”楊說一臉凝重,朝著羅彥問道。

  如果說羅彥連名字都起好了,那麼就太可怕了。這才三十出頭的後輩,就已經追上了他們的腳步。

  原本羅彥也想說沒有的。

  可一想自己的思想來路,也不願將那個響亮的名字拋棄,於是鄭重地朝著所有人一拜:“晚輩這門學說,歸根究底,要講求一個良心。便起名叫做心學。”

  “良心,心學。好。”這回再也沒有人願意繼續說下去了。因為,此時的羅彥,在學問上已經足夠和他們並列,那麼,先前那種將羅彥當作是一個後輩的心態便需要換一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