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沈政寧收起手機,也輕輕吐了口氣,呵氣彌散的樣子很像煙霧:「其實這個想法不是今天走過來的時候才出現的,前幾天我就琢磨過,但沒和你聯繫。」
「我動動嘴皮子很容易,可是你哪有那麼多有閒工夫一一驗證呢?警察有自己的辦案方式,我一個局外人多嘴也不像話……等等諸如此類的理由,我把自己說服了,放棄令人討厭的刨根究底和指手畫腳,做個見好就收的人——我已經給警方提供了重要證據,我不需要再給自己找難題了,既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又不用承擔任何不利後果。」
如果沒有遇到被舊日繩索勒著咽喉的莊明玘,如果不是袁航任勞任怨地做了大量重複性工作,如果不是葉桐生給了他堪稱神來一筆的信任……他不會這麼深入地介入這個本來不應該對普通人開放的刑事案件里。
事到如今,在他提出一個連袁航都覺得離譜的可能性後,已經沒有人在背後推著他前行了。
再往下走,就要靠他自己拿著放大鏡在地磚縫裡找線索,把散落在過去的線頭撿起來織成繩索;他要從安樂椅上站起來,走到塵土飛揚的大街上,直面被「推理」這面精美屏風所遮掩的真實世界。
「那你為什麼又改主意了?」
沈政寧一臉漠然地講冷笑話:「因為發現你還沒查明白,想了想要不還是我自己來吧。」
「……」袁航勃然小怒,「我在你心裡那麼沒用嗎?!」
「不如說是警察同志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感化了我這條鹹魚,」沈政寧非常敷衍地安撫他,「這次輪到我拼命找證據來說服你了,怎麼樣,有沒有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感覺?」
袁航摸著下巴:「不確定,你態度再謙卑點,我仔細感受感受。」
沈政寧:「……」
·
「這就是事發當晚街口和地庫攝像頭拍到高啟輝的兩段監控。」
辦公室里,袁航把椅子讓給沈政寧,弓著腰站在辦公桌前,點開一段視頻:「你對這段路比我們熟,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可疑的地方。」
沈政寧沒有回話,儼然已經全神貫注地投入了監控視頻。袁航心說學霸進入狀態就是快,回身打算給他倒杯水,結果一拎斗柜上的暖壺只剩個晃蕩的底,他估摸著沒那麼快結束,於是扭頭叮囑:「你先看著啊,我出去打個水。」
說完他也不管沈政寧聽沒聽進去,提著水壺溜溜達達地走去了開水房。
等袁航一邊哼著不在調上的小曲,一邊琢磨著去哪裡吃晚飯,拐進自己辦公室時,沈政寧已經換了個不那麼緊繃、微微後仰的放鬆坐姿,眼神倒是依然銳利專註:「25號那天晚上公園裡拍到葉桐生的監控視頻你這兒有嗎?」
「有,我存了,等我給你找找。」袁航問,「高啟輝的看出什麼來了嗎?」
沈政寧還是一副沉思中的表情,把視線移向電腦屏幕,默不作聲地看著播放中的公園監控視頻,一遍到底,又拉回開頭,忽然「嗯?」了一聲。
「怎麼了?」
沈政寧不答反問:「我記得你說過葉桐生的外套到最後也沒找到?」
「是的,」袁航說,「他沒有背包,褲子口袋只有兩顆牛奶糖,我們推測他重要的隨身物品都在外套口袋裡,尤其是手機,這點很麻煩。」
現代人百分九十的信息都能在手機上找到,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身份證」,如果葉桐生的手機沒有消失,目前困擾他們的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牛奶糖?」沈政寧問,「什麼牌子,什麼時候生產的?有指紋嗎?」
袁航開始一頭冷汗地嘩啦嘩啦翻卷宗,感覺自己是請了個頂頭上司回來:「就是那種紅色的旺仔牛奶糖,喏,這是照片,生產日期是6月。包裝沒有破損,裡面的糖也化驗過沒問題,我看看指紋……糖紙表面積本來就小,又被水泡過,只有半枚殘缺的指紋,沒比對上。」
沈政寧指尖輕輕搭在空格鍵上,若有所思地說:「如果現場確實存在第三人,有沒有可能是這個人用葉桐生的手機發了那條『對不起』的朋友圈,將現場偽裝成自殺,出於不知什麼目的,故意拿走了葉桐生的外套?」
袁航提出異議:「那也有可能是葉桐生在溺水時掙扎時把外套掙脫沉底了……再說就算兇手想偽造自殺,他直接把手機扔水裡不就行了?為什麼要把整件外套都帶走,不會顯得很不自然嗎?」
「因為他不敢賭你們不會下水打撈遺物。」沈政寧無意識地蹙緊眉頭,「他要用葉桐生的帳號發朋友圈,首先要用葉桐生的指紋解鎖手機,然後點開微信、打字、發送。觸屏手機帶著手套沒法操作,他的指紋會不可避免地留在屏幕上,他又沒辦法精準地擦掉只屬於自己的那部分指紋,全擦乾淨就更怪了,誰自殺前還會特意擦一下手機屏幕?所以手機不能扔,只能帶走毀掉,外套也是這個道理,上面可能沾到了他的某些生物痕跡。」
「另外還有一重考慮,他拿走外套也許是為了掩蓋他真正想要的東西。」沈政寧說,「別忘了,我們去過葉桐生的家,他家不是電子密碼鎖,是普通門鎖,也就是說他口袋裡除了手機以外,至少還裝著家門鑰匙。」
袁航「嘶」地倒吸一口涼氣,搓了搓手臂上的雞皮疙瘩:「我怎麼覺得你這一整晚都在講鬼故事。」
「還有更鬼的,你看這裡。」沈政寧截取了屏幕上一小塊畫面,把亮度和清晰度拉到最大,「葉桐生的外套左右口袋分別有個很沉的東西墜著,右邊這個形狀是手機,左邊的是圓柱形,能看出是什麼東西嗎?」
袁航眯著分辨了半天:「這個形狀……眼鏡盒?葉桐生平常戴眼鏡嗎?」
「他不近視。」沈政寧淡淡道,「他是公司少有的不戴眼鏡的程式設計師。」
「25號那天晚上還發生了一件事,」他用滑鼠在深藍的天幕上畫了個圈,「八點半之後下雨了。因為能見度降低,加上人流量大,很多人都打著傘,上半身的畫面基本都被遮住了,所以後續監控里不是沒有拍到葉桐生,而是分辨不出來他。」
「有個非常幸運的巧合,葉桐生口袋裡的圓柱形物體極有可能是膠囊雨傘,那是去年我們公司團建發的福利用品,而在街口的監控里,高啟輝打的也是一模一樣的傘。」
第33章 寶石
「你們公司的傘只有這一種款式嗎?高啟輝的傘倒是能看清楚,你怎麼確定葉桐生口袋裡的也是同一款?」
「深藍色傘面,黑膠底,傘的邊緣和頂部有橘黃色的條紋——這是公司定製款式,我也有一把,收起來時跟手機差不多大,往口袋裡一揣也不占地方,還挺好用的。所以我建議你按照這個傘面在後頭的監控里找一找葉桐生,說不定會有新發現。」
「明白。」袁航乾脆地一口答應,掏出他的工作機,匆匆撥了個電話,沈政寧聽著他跟對面「哥」來「哥」去地協調查監控,目光又移回了地庫攝像頭拍到的畫面。
從高啟輝身影進入監控範圍到走進地庫,整個過程不超過半分鐘,再加上天黑和角度限制,很多細節都是晃一下就過去了,調成慢速也難以捕捉完全。但就在這短暫的半分鐘裡,監控剛好拍到了他側身收傘的一瞬。
那個濕漉漉的夜晚,沒有監控的十分鐘,他來得及做些什麼呢?
袁航打完電話走過來:「找到人幫忙查後續監控了,我還是沒太明白,高啟輝到底是哪兒有問題?就算他和葉桐生打的是一模一樣的傘,也不能證明他倆那晚見過面啊。」
沈政寧撩起眼皮,欲言又止地看了他一眼,不知為何眼裡竟然有一絲惻隱意味,袁航登時警鈴大作:「幹嘛?你那是什麼眼神,你又要說我什麼?」
「沒什麼,我就是納悶,」沈政寧說,「你這觀察能力也不差啊。」
袁航:「我跟你們學霸拼了……」
「你不知道他的傘是公司定製的,這還可以理解,但是這種傘和常規雨傘的差別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吧,你看到高啟輝打膠囊雨傘不會覺得很特別嗎?男人通常不會主動購買主打輕薄小巧的膠囊雨傘,除非是白送的。」
袁航心虛地縮起脖子,訕訕道:「那確實……」
「然後回到你提出的問題,」沈政寧把兩張視頻截圖拉到屏幕上對比,「高啟輝從路口下車時,他的雨傘綁帶是鬆開自然垂落的,這裡拍到了,很明顯,但等到了車庫門口,他的傘帶卻扣上了,你看——」
監控畫面一角,與傘面同色的深藍色的綁帶被反折上去、粘在自粘扣上,形成一個水滴形的帶扣,如果不是非常仔細地分辨,幾乎看不出來那裡還有一條傘帶。
袁航靈魂出竅地瞪著那像素模糊的一抹深色,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當然,只是傘帶的異常,並不足以作為強有力的證明,也可以解釋為巧合、偶然、心血來潮……但當這種巧合出現在犯罪嫌疑人身上時,我個人更傾向於稱之為疑點。」
「我動動嘴皮子很容易,可是你哪有那麼多有閒工夫一一驗證呢?警察有自己的辦案方式,我一個局外人多嘴也不像話……等等諸如此類的理由,我把自己說服了,放棄令人討厭的刨根究底和指手畫腳,做個見好就收的人——我已經給警方提供了重要證據,我不需要再給自己找難題了,既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又不用承擔任何不利後果。」
如果沒有遇到被舊日繩索勒著咽喉的莊明玘,如果不是袁航任勞任怨地做了大量重複性工作,如果不是葉桐生給了他堪稱神來一筆的信任……他不會這麼深入地介入這個本來不應該對普通人開放的刑事案件里。
事到如今,在他提出一個連袁航都覺得離譜的可能性後,已經沒有人在背後推著他前行了。
再往下走,就要靠他自己拿著放大鏡在地磚縫裡找線索,把散落在過去的線頭撿起來織成繩索;他要從安樂椅上站起來,走到塵土飛揚的大街上,直面被「推理」這面精美屏風所遮掩的真實世界。
「那你為什麼又改主意了?」
沈政寧一臉漠然地講冷笑話:「因為發現你還沒查明白,想了想要不還是我自己來吧。」
「……」袁航勃然小怒,「我在你心裡那麼沒用嗎?!」
「不如說是警察同志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感化了我這條鹹魚,」沈政寧非常敷衍地安撫他,「這次輪到我拼命找證據來說服你了,怎麼樣,有沒有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感覺?」
袁航摸著下巴:「不確定,你態度再謙卑點,我仔細感受感受。」
沈政寧:「……」
·
「這就是事發當晚街口和地庫攝像頭拍到高啟輝的兩段監控。」
辦公室里,袁航把椅子讓給沈政寧,弓著腰站在辦公桌前,點開一段視頻:「你對這段路比我們熟,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可疑的地方。」
沈政寧沒有回話,儼然已經全神貫注地投入了監控視頻。袁航心說學霸進入狀態就是快,回身打算給他倒杯水,結果一拎斗柜上的暖壺只剩個晃蕩的底,他估摸著沒那麼快結束,於是扭頭叮囑:「你先看著啊,我出去打個水。」
說完他也不管沈政寧聽沒聽進去,提著水壺溜溜達達地走去了開水房。
等袁航一邊哼著不在調上的小曲,一邊琢磨著去哪裡吃晚飯,拐進自己辦公室時,沈政寧已經換了個不那麼緊繃、微微後仰的放鬆坐姿,眼神倒是依然銳利專註:「25號那天晚上公園裡拍到葉桐生的監控視頻你這兒有嗎?」
「有,我存了,等我給你找找。」袁航問,「高啟輝的看出什麼來了嗎?」
沈政寧還是一副沉思中的表情,把視線移向電腦屏幕,默不作聲地看著播放中的公園監控視頻,一遍到底,又拉回開頭,忽然「嗯?」了一聲。
「怎麼了?」
沈政寧不答反問:「我記得你說過葉桐生的外套到最後也沒找到?」
「是的,」袁航說,「他沒有背包,褲子口袋只有兩顆牛奶糖,我們推測他重要的隨身物品都在外套口袋裡,尤其是手機,這點很麻煩。」
現代人百分九十的信息都能在手機上找到,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身份證」,如果葉桐生的手機沒有消失,目前困擾他們的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牛奶糖?」沈政寧問,「什麼牌子,什麼時候生產的?有指紋嗎?」
袁航開始一頭冷汗地嘩啦嘩啦翻卷宗,感覺自己是請了個頂頭上司回來:「就是那種紅色的旺仔牛奶糖,喏,這是照片,生產日期是6月。包裝沒有破損,裡面的糖也化驗過沒問題,我看看指紋……糖紙表面積本來就小,又被水泡過,只有半枚殘缺的指紋,沒比對上。」
沈政寧指尖輕輕搭在空格鍵上,若有所思地說:「如果現場確實存在第三人,有沒有可能是這個人用葉桐生的手機發了那條『對不起』的朋友圈,將現場偽裝成自殺,出於不知什麼目的,故意拿走了葉桐生的外套?」
袁航提出異議:「那也有可能是葉桐生在溺水時掙扎時把外套掙脫沉底了……再說就算兇手想偽造自殺,他直接把手機扔水裡不就行了?為什麼要把整件外套都帶走,不會顯得很不自然嗎?」
「因為他不敢賭你們不會下水打撈遺物。」沈政寧無意識地蹙緊眉頭,「他要用葉桐生的帳號發朋友圈,首先要用葉桐生的指紋解鎖手機,然後點開微信、打字、發送。觸屏手機帶著手套沒法操作,他的指紋會不可避免地留在屏幕上,他又沒辦法精準地擦掉只屬於自己的那部分指紋,全擦乾淨就更怪了,誰自殺前還會特意擦一下手機屏幕?所以手機不能扔,只能帶走毀掉,外套也是這個道理,上面可能沾到了他的某些生物痕跡。」
「另外還有一重考慮,他拿走外套也許是為了掩蓋他真正想要的東西。」沈政寧說,「別忘了,我們去過葉桐生的家,他家不是電子密碼鎖,是普通門鎖,也就是說他口袋裡除了手機以外,至少還裝著家門鑰匙。」
袁航「嘶」地倒吸一口涼氣,搓了搓手臂上的雞皮疙瘩:「我怎麼覺得你這一整晚都在講鬼故事。」
「還有更鬼的,你看這裡。」沈政寧截取了屏幕上一小塊畫面,把亮度和清晰度拉到最大,「葉桐生的外套左右口袋分別有個很沉的東西墜著,右邊這個形狀是手機,左邊的是圓柱形,能看出是什麼東西嗎?」
袁航眯著分辨了半天:「這個形狀……眼鏡盒?葉桐生平常戴眼鏡嗎?」
「他不近視。」沈政寧淡淡道,「他是公司少有的不戴眼鏡的程式設計師。」
「25號那天晚上還發生了一件事,」他用滑鼠在深藍的天幕上畫了個圈,「八點半之後下雨了。因為能見度降低,加上人流量大,很多人都打著傘,上半身的畫面基本都被遮住了,所以後續監控里不是沒有拍到葉桐生,而是分辨不出來他。」
「有個非常幸運的巧合,葉桐生口袋裡的圓柱形物體極有可能是膠囊雨傘,那是去年我們公司團建發的福利用品,而在街口的監控里,高啟輝打的也是一模一樣的傘。」
第33章 寶石
「你們公司的傘只有這一種款式嗎?高啟輝的傘倒是能看清楚,你怎麼確定葉桐生口袋裡的也是同一款?」
「深藍色傘面,黑膠底,傘的邊緣和頂部有橘黃色的條紋——這是公司定製款式,我也有一把,收起來時跟手機差不多大,往口袋裡一揣也不占地方,還挺好用的。所以我建議你按照這個傘面在後頭的監控里找一找葉桐生,說不定會有新發現。」
「明白。」袁航乾脆地一口答應,掏出他的工作機,匆匆撥了個電話,沈政寧聽著他跟對面「哥」來「哥」去地協調查監控,目光又移回了地庫攝像頭拍到的畫面。
從高啟輝身影進入監控範圍到走進地庫,整個過程不超過半分鐘,再加上天黑和角度限制,很多細節都是晃一下就過去了,調成慢速也難以捕捉完全。但就在這短暫的半分鐘裡,監控剛好拍到了他側身收傘的一瞬。
那個濕漉漉的夜晚,沒有監控的十分鐘,他來得及做些什麼呢?
袁航打完電話走過來:「找到人幫忙查後續監控了,我還是沒太明白,高啟輝到底是哪兒有問題?就算他和葉桐生打的是一模一樣的傘,也不能證明他倆那晚見過面啊。」
沈政寧撩起眼皮,欲言又止地看了他一眼,不知為何眼裡竟然有一絲惻隱意味,袁航登時警鈴大作:「幹嘛?你那是什麼眼神,你又要說我什麼?」
「沒什麼,我就是納悶,」沈政寧說,「你這觀察能力也不差啊。」
袁航:「我跟你們學霸拼了……」
「你不知道他的傘是公司定製的,這還可以理解,但是這種傘和常規雨傘的差別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吧,你看到高啟輝打膠囊雨傘不會覺得很特別嗎?男人通常不會主動購買主打輕薄小巧的膠囊雨傘,除非是白送的。」
袁航心虛地縮起脖子,訕訕道:「那確實……」
「然後回到你提出的問題,」沈政寧把兩張視頻截圖拉到屏幕上對比,「高啟輝從路口下車時,他的雨傘綁帶是鬆開自然垂落的,這裡拍到了,很明顯,但等到了車庫門口,他的傘帶卻扣上了,你看——」
監控畫面一角,與傘面同色的深藍色的綁帶被反折上去、粘在自粘扣上,形成一個水滴形的帶扣,如果不是非常仔細地分辨,幾乎看不出來那裡還有一條傘帶。
袁航靈魂出竅地瞪著那像素模糊的一抹深色,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當然,只是傘帶的異常,並不足以作為強有力的證明,也可以解釋為巧合、偶然、心血來潮……但當這種巧合出現在犯罪嫌疑人身上時,我個人更傾向於稱之為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