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鬱悶的藍思綰退守距離興州67公里的西縣(今陝西勉縣),撤退路線基本上與如今309省道重合,開車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緊急逃命的藍思綰的速度可以算得上風馳電掣,居然僅用了半天。

  遵照戰前部署,韓保正已經率軍駐紮到距離興州100多公里的興元(今陝西漢中)。在孟昶的計劃里,這位蜀軍招討使將在此與宋軍展開激戰,讓他們在遇到王昭遠之前先打一陣,起碼也要嘗一嘗蜀軍的厲害。

  可是韓保正聽到興州失守的消息,驚嚇過度,直接放棄城池,沿著108國道,行軍40公里,尾隨藍思綰進入西縣。我感到好奇的是,如果逃命,韓保正應該選擇距離興州更遠的劍門或者利州,跑去西縣算什麼啊,距離宋軍更近了。

  消息傳到成都,孟昶幾乎吐血。

  這時候他肯定想到自己的母親先前對韓保正的評價,“保正等皆世祿之子,素不知兵,一旦邊疆警急,此輩有何智略以禦敵?”可惜當時“昶不能遵用其言”,這下嘗到失敗的代價了。

  這說明,就算你是皇帝,也是要聽聽媽媽的話的。

  提前退入西縣尋求安全感的韓保正沒有安全很久,王全斌就派馬軍都指揮使史延德殺過來了。一個月以前,史延德在朝廷上對趙匡胤信心十足地說:“四川如果是在天上,我們倒是沒辦法攻克,但只要它在地上,我們就能拿下。”韓保正此時藏匿其中的西縣,雖然地勢很高,可惜卻不是在天上。

  《續資治通鑑長編》行文至此,講出了韓保正接下來的部署:“保正懦,懼不敢出,遣兵數萬人,依山背城,結陣自固”——依山背城結陣,這是一個連《孫子兵法》的作者都從未見過的陣形,開戰爭史之先河。因為若是想以逸待勞,利用身處高處的優勢擊潰敵人,就應該布陣山頂,士兵衝下來的時候可以將勢能轉化為動能,一個蜀兵可以壓倒一片宋軍;若是想斷絕士兵退路而背水一戰,那就應該布陣崖邊,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打不過了士兵還可以往山上逃。

  史延德追入城下,看到韓保正擺出來這麼一個四不像的陣形,忍不住哈哈大笑。不過他沒有忘記當初跟太祖的諾言,迅速發動兇猛攻勢,很快擊潰西縣藍思綰、韓保正聯軍,生擒蜀國正副招討使韓保正、李進,繳獲軍糧30萬斛。

  打了勝仗又得了糧食的宋軍高呼口號“信史哥,有飯吃”,一時間士氣大漲。於是宋軍飽食一頓,乘勝追擊招討使韓李餘部,越過三泉(今陝西勉西南約百里),直抵嘉川(今四川廣元東北50里),一路虜殺蜀軍甚眾。

  史延德率軍稍事休整,打算等王全斌到來,兵合一處,進擊王昭遠、趙崇韜率軍重兵把守的利州(今四川廣元)。

  利州在嘉陵江東岸,群山環繞,形勢險峻,是入蜀的咽喉之路,如能攻下此城,成都必將手到擒來;而山寨版諸葛亮之所以能向孟昶以“姓氏倒寫”來發誓擊敗來犯的宋軍,也正是倚仗著利州天險的存在。可是要抵達利州,要先越過幾個山寨。

  對比藍思綰把守的興州城外那些山寨的名字被叫做萬仞寨、白水閣之類,利州城外的山頭工事名字更加大氣磅礴,叫做漫天寨。其中較小的一座叫做小漫天寨,較大的自然就叫做大漫天寨——大小漫天寨分別位於利州城北25里、40里,兩寨之間是波濤洶湧的嘉陵江,江水咆哮翻騰,看一下就眼暈。江上只有一個小渡口可以渡人,名叫“深渡”。王昭遠認為,甚至不需派兵,只消安排幾個力氣大點的士兵拿著棒子守在深渡渡口,就能讓三萬宋軍無功而返。到時自己可以站在山頂,揮舞著鐵如意,看著宋軍一個個被棒子擊落水中,然後可以哈哈大笑,並且表示惋惜。

  更慘的是,王全斌、史延德如果要想活著來到利州,除了渡過深渡,攻破大小漫天寨,而且在到達小漫天寨之前穿越葭萌關,人稱“天下第二險”。

  葭萌距“天下第一險”劍門關僅20公里,險峻之勢相同,我以為,如果不是“劍門關”三字聽起來更具江湖氣息,而且“葭萌”二字難認難寫,說不定“天下第一關”的名字就要被後者奪去了。

  古人描寫葭萌關之險,曰:“峰連玉壘,地接錦城,襟劍閣而帶葭萌,踞嘉陵而枕白水,誠天設之雄也。”唯一能通過關口的道路是一條棧道,是在山體巨石中打孔,孔穴內插上石樁或木樁,再以木板或石板橫鋪其上,供行人和車輛通行。

  而敗退逃命經過葭萌關的韓保正、李進餘部,早已將棧道全部燒毀,只留下巍巍高山,浩蕩深澗。

  打了勝仗的史延德終於等到了王全斌,他們此刻就停留在讓人頭疼無比的葭萌關前。

  沒了棧道,現在唯一的穿越之法,似乎就是讓士兵綁上被單,腳上拴一根繩子,逆風而跑,然後飄起來,降落對岸——放風箏就是這麼幹的。

  王全斌念及至此,不禁哈哈一笑,然後問眾人:“還有別的辦法嗎?”

  眾人趕緊思考,還真翻出一個典故:700多年前,姜維倚仗劍門關天險,拿3萬人阻撓鍾會10萬大軍,魏軍逡巡而不得入;鄧艾率軍走陰平小道,部隊走到馬閣山,道路斷絕,一時進退不得,跟如今的境況一模一樣,後來鄧艾身先士卒,用毛氈裹身滾下山坡,抄了蜀軍後路,大獲全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