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那種日常生活,也已支離破碎,結束了。”
“是嗎?可那日常生活已經把你弄髒了。”
我感到臉在發燙,心急如焚。我伸出手,放在她膝上,注視著她說:
“該死的愛情概論,你學得太多了。”
她以空洞的瞳孔注視著我,說道:
“我說過除了我的夢想,這世界我一無所求,你就不信。韓頭條現在也正在做夢,做自己的夢。”
她那出其不意的回答,一時令我愕然。然而,我不想也無力跟她爭論下去,我收回手,向後仰起上半身。
“言歸正傳吧。歸根結底,你認為他真的殺人不成?”
“沒有任何結論。況且,那是你的事。”
“那問最後一個問題,一個我們沒法解開的謎。即使是說謊,他為什麼坦白全部罪行呢?”
“這一點,我就照搬韓頭條的話吧。他說,既然已經萬無一失地消滅了所有分身人,那麼為了防止再有分身人出現,現在就該把自己隔離開來。所謂隔離,對他而言就是死亡。所以,他有意讓巡警看見他往河裡拋屍,以便把他抓起來。換言之,為了根本上解決分身問題,他必須得死。於是,他選擇了自殺。關於這一點,我將在報告中作詳細記述。好,你回去吧,我累壞了。”
突然,她變得有氣無力,緩緩地說。從她的語調里,似乎有種跟韓頭條條理相近的東西。這也許是因為她在引用他的話的緣故。但又不完全是。我無法回答,依然背靠沙發,仰頭瞧著天花板。
7
宋仁卿的報告:
首先,我對自己未能守時表示歉意。您要求我對韓頭條的精神狀態寫份報告。其實,對他的精神鑑定結果,我想做番冷靜而客觀的陳述。但不知何故,不易做到。這原因在於韓頭條,還是在於你或者在於我們之間的關係,我不得而知。儘管我們是在談論韓頭條,但實際上,卻由於我許久沒給你寫信了,寫此公文,顯得彆扭而不自然。
分身人(短篇小說)(13)
不過,你不必緊張。我一點不想像上次見面那樣,徒勞地提及往事,披露我的心跡,弄得大家不悅。我想盡力心平氣靜,集中精神,談談您想聽的韓頭條的事情。
見到他是在當天十一點。我倆隔著一張桌子相對而坐。突然我感到渾身一陣寒意。有時候,初次見一個人,我會被一種突如其來的預感弄得瑟縮不堪。這也許是一種職業病吧。由於我迫使自己分析對方心理、綜合各種情況,下最後結論,所以不時被強迫症所困擾。
他頭略朝右,表情無憂。這表情告訴我,他知道他現在在哪兒,面對誰,又將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心裡寬得很。其實,在我看來,他似乎一方面在想逃避我,另一方面卻在留心觀察我。
坦白地說,我一時陷入了混沌之中。不管他是火燙的冰塊、還是冰冷的火星,我得用光手摸它們,而且毫無思想準備。要知道面對一個殺了五個人,或者主張自己殺了五個人的人,並非是一件易事。然而,我決定就從混沌開始。因為我知道,混沌是一時的,而且它也可能會導致雙方戲劇性的溝通。我決心丟開偏見,置身於混沌之中,拿他給予我的模樣重塑一個叫做韓頭條的人。
我們開始談得很平靜。我翻著你給我的搜查記錄發問,他低聲回話,像不定型的流動體,溜出我撒下的羅網,或者衝著我低吼。開頭,我有意提了些例行公式上的問題。這是一種誘發手段,它有時會起到讓對方說真話的作用。他可能知道這種意圖。但我以為他是這樣一類人:他們知道對方的企圖,但由於自尊心強,而不得不上鉤。
果然,他開始按捺不住了。正當我提出問題等他回答時,原先表情不在乎、回答敷衍的他,突然伸手搶走搜查記錄,仰身大聲念了起來。但很快地把它推到我面前,欠身說道:
“雖然人們嘴裡不說,心裡卻盼著人生血淋淋的真實。不過,人生永遠是進行時態。等血跡幹了,人生依舊前行,直到最後。這您不會不知道吧。那寫在紙上的,只是幹了的血跡而已。與其看著它浪費時間,還不如想法流新的血。”
我意識到他的煩躁,便微笑道:
“對。比起真實,我更想知道您的痛苦。有人說過,苦痛如火,給我們以本質的體驗。它使我們認識到我們是誰,我們的本質是什麼?”
我就像演員登台表演,語調、手勢頗具戲劇性。他略呈自信的表情,說:
“人生有些東西是可以得到回報,而有些是無從回報的。我的苦痛則屬於無從回報之列。既然如此,就不必說長道短。我的苦痛僅僅是我毀滅的證據而已。而且,我已經說清楚了。每當我與人交談,我總是在最後才找到恰當的答話。我在現場充其量只是一種辯解,而一離開就會想到非說不可的,說了才好的話語。這時,我便沮喪萬分,心想還不如乾脆什麼也沒想更好些。這就是我的苦痛。其間,我跟檢查官和許多搜查官談過不少話。結果每次都一樣難受,與大醉後的感覺相差無幾。”
他一說完,我就抓住他的手,輕輕搖晃著說:
“好哇。那麼,現在就告個段落。不管怎麼樣,很快一切都要結束了,您要多保重身體。”
“是嗎?可那日常生活已經把你弄髒了。”
我感到臉在發燙,心急如焚。我伸出手,放在她膝上,注視著她說:
“該死的愛情概論,你學得太多了。”
她以空洞的瞳孔注視著我,說道:
“我說過除了我的夢想,這世界我一無所求,你就不信。韓頭條現在也正在做夢,做自己的夢。”
她那出其不意的回答,一時令我愕然。然而,我不想也無力跟她爭論下去,我收回手,向後仰起上半身。
“言歸正傳吧。歸根結底,你認為他真的殺人不成?”
“沒有任何結論。況且,那是你的事。”
“那問最後一個問題,一個我們沒法解開的謎。即使是說謊,他為什麼坦白全部罪行呢?”
“這一點,我就照搬韓頭條的話吧。他說,既然已經萬無一失地消滅了所有分身人,那麼為了防止再有分身人出現,現在就該把自己隔離開來。所謂隔離,對他而言就是死亡。所以,他有意讓巡警看見他往河裡拋屍,以便把他抓起來。換言之,為了根本上解決分身問題,他必須得死。於是,他選擇了自殺。關於這一點,我將在報告中作詳細記述。好,你回去吧,我累壞了。”
突然,她變得有氣無力,緩緩地說。從她的語調里,似乎有種跟韓頭條條理相近的東西。這也許是因為她在引用他的話的緣故。但又不完全是。我無法回答,依然背靠沙發,仰頭瞧著天花板。
7
宋仁卿的報告:
首先,我對自己未能守時表示歉意。您要求我對韓頭條的精神狀態寫份報告。其實,對他的精神鑑定結果,我想做番冷靜而客觀的陳述。但不知何故,不易做到。這原因在於韓頭條,還是在於你或者在於我們之間的關係,我不得而知。儘管我們是在談論韓頭條,但實際上,卻由於我許久沒給你寫信了,寫此公文,顯得彆扭而不自然。
分身人(短篇小說)(13)
不過,你不必緊張。我一點不想像上次見面那樣,徒勞地提及往事,披露我的心跡,弄得大家不悅。我想盡力心平氣靜,集中精神,談談您想聽的韓頭條的事情。
見到他是在當天十一點。我倆隔著一張桌子相對而坐。突然我感到渾身一陣寒意。有時候,初次見一個人,我會被一種突如其來的預感弄得瑟縮不堪。這也許是一種職業病吧。由於我迫使自己分析對方心理、綜合各種情況,下最後結論,所以不時被強迫症所困擾。
他頭略朝右,表情無憂。這表情告訴我,他知道他現在在哪兒,面對誰,又將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心裡寬得很。其實,在我看來,他似乎一方面在想逃避我,另一方面卻在留心觀察我。
坦白地說,我一時陷入了混沌之中。不管他是火燙的冰塊、還是冰冷的火星,我得用光手摸它們,而且毫無思想準備。要知道面對一個殺了五個人,或者主張自己殺了五個人的人,並非是一件易事。然而,我決定就從混沌開始。因為我知道,混沌是一時的,而且它也可能會導致雙方戲劇性的溝通。我決心丟開偏見,置身於混沌之中,拿他給予我的模樣重塑一個叫做韓頭條的人。
我們開始談得很平靜。我翻著你給我的搜查記錄發問,他低聲回話,像不定型的流動體,溜出我撒下的羅網,或者衝著我低吼。開頭,我有意提了些例行公式上的問題。這是一種誘發手段,它有時會起到讓對方說真話的作用。他可能知道這種意圖。但我以為他是這樣一類人:他們知道對方的企圖,但由於自尊心強,而不得不上鉤。
果然,他開始按捺不住了。正當我提出問題等他回答時,原先表情不在乎、回答敷衍的他,突然伸手搶走搜查記錄,仰身大聲念了起來。但很快地把它推到我面前,欠身說道:
“雖然人們嘴裡不說,心裡卻盼著人生血淋淋的真實。不過,人生永遠是進行時態。等血跡幹了,人生依舊前行,直到最後。這您不會不知道吧。那寫在紙上的,只是幹了的血跡而已。與其看著它浪費時間,還不如想法流新的血。”
我意識到他的煩躁,便微笑道:
“對。比起真實,我更想知道您的痛苦。有人說過,苦痛如火,給我們以本質的體驗。它使我們認識到我們是誰,我們的本質是什麼?”
我就像演員登台表演,語調、手勢頗具戲劇性。他略呈自信的表情,說:
“人生有些東西是可以得到回報,而有些是無從回報的。我的苦痛則屬於無從回報之列。既然如此,就不必說長道短。我的苦痛僅僅是我毀滅的證據而已。而且,我已經說清楚了。每當我與人交談,我總是在最後才找到恰當的答話。我在現場充其量只是一種辯解,而一離開就會想到非說不可的,說了才好的話語。這時,我便沮喪萬分,心想還不如乾脆什麼也沒想更好些。這就是我的苦痛。其間,我跟檢查官和許多搜查官談過不少話。結果每次都一樣難受,與大醉後的感覺相差無幾。”
他一說完,我就抓住他的手,輕輕搖晃著說:
“好哇。那麼,現在就告個段落。不管怎麼樣,很快一切都要結束了,您要多保重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