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他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簽字。
當時,陳恩儀指著他的鼻子大喊:「你也不是小孩了!怎麼還分不清是非對錯?人家都把台階端到你眼前了,你還在死擰什麼?難道你要眼睜睜看著蔣氏毀在你的手裡嗎? 」
母子二人對峙了很久,直到最後,他拿起筆,在那份聯姻取消協議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緊接著,他的母親又遞上了那份離婚協議書。
他接過那份協議,掃了一眼,隨即「嘩啦」一聲,將那份文件從中撕裂。
他抬頭看向陳恩儀:「從今往後,我不姓蔣,蔣氏與我,再無任何瓜葛。」
他不留任何退路,放棄了繼承權,卸任蔣氏控股CEO身份,隻身飛往H獨立國。
沒過多久,第一個找上門的,便是馮嘉姚。
蔣裕京以為他是陳恩儀派來的,說服自己回去的「說客」。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馮嘉姚帶來的並不是勸降,而是一封辭呈——
他主動遞交了辭職,如今已是自由身,甚至失業人士一枚。他問蔣裕京:「能不能讓我繼續當你的助理?」
蔣裕京答應了。
Boeken Labs成立後,他給馮嘉姚的職位是合伙人。
他從小便跟在自己身邊長大,接受過大企業培養繼承人的全套課程,習慣在自己和陳恩儀之間周旋,練就了一套獨特的情商。陳恩儀嫌他「蠢」,自己嫌他「煩」,可他還是在蔣家占據了一個無可替代的位置。
Boeken Labs的發展中,他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擅長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承擔外部溝通、談判與資源整合的責任。他就像公司最重要的「潤滑劑」,能在看似劍拔弩張的場合找到平衡點,讓自己的技術與決策得以最大程度地落地執行。
所以,這次見面,程書懿已經不能再稱呼馮嘉姚為「馮助」了,而是要叫馮總了。
「馮總。」
程書懿主動伸出手。
「程先生,好久不見。」
面對這樣的正式稱呼,馮嘉姚也一板一眼地回應,但沒堅持多久,沒忍住,嘴角一咧,卸下了偽裝。
兩人相視一笑,一下子回到了從前。
他們聊了很多,一開始還局限於目前的工作,但聊著聊著,話題脫離了軌道。
程書懿這才知道,蔣裕京當初只簽了聯姻取消協議,而那份離婚協議——他在陳恩儀的面前,毫不猶豫地撕了個粉碎。那天與鄔君沅共餐時,蔣裕京那句「沒有離婚,不是前夫」,不是隨口一說的反駁,而是事實——一個他不知道的事實。
他也終於弄清楚,蔣裕京為什麼會叫為Ethan Davison。
他在馬場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覺得耳熟。原來是早在阿芙羅狄忒號上,就聽到了這個這兩個單詞。
這個蔣裕京隨口編造的假身份,竟成了他現在的名字。
更讓他意外的,是蔣裕京此刻的真實狀態。
馮嘉姚告訴他,蔣裕京的失眠很嚴重,去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嚴重的焦慮症。
「焦慮症……」
蔣裕京也會生病嗎?
在他的記憶里,男人是一個不可撼動的角色。他是站在高處俯瞰一切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不會被情緒左右的人。可現在,馮嘉姚卻告訴他——他病了。
他無法將這個詞與蔣裕京聯繫在一起。
那些他未曾觸及的過往,被馮嘉姚一一拼湊起來,全部展現眼前。
程書懿的心情複雜到難以言喻。
送走馮嘉姚後,他呆坐在沙發上很久。
最後他拿起手機,打開了那天蔣裕京發給他的幾十條未讀消息。
第一條,是那天早上蔣裕京發來的。
「吃早飯了嗎?」
他的拇指緩緩移動,敲下回復。
——吃了。
「你在做什麼,怎麼不回我?」
眼眶突然發酸,他緩慢地打下這幾個字。
——對不起,是我故意不看手機的。
再往下翻,下一條是幾個小時前的。
「寶寶,腰還疼嗎?」
——不疼了。
最後一條,是蔣裕京登機前發來的。
「飛機馬上要起飛了。我會給你帶一個很大的驚喜,你在家乖乖等我。」
程書懿盯著這句話,回覆:「好。我等你回來。」
第77章 正文完
「阿芙羅狄忒號沉船首次打撈行動於今日正式啟動。
據悉,此次行動動用了著名的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預計下潛至T國海域4500米深的洋底,進行打撈作業。
阿芙羅狄忒號自去年前失事以來,一直是大眾的關注焦點……
這次潛水任務由一支三人團隊執行:領隊是深海探測專家詹姆斯·卡特博士,擁有超過20年的水下作業經驗;隊長由資深潛水員哈維·庫博擔任,她曾多次參與深海救援任務;第三位成員是一位名叫伊森·戴維森的海洋探索愛好者,他以個人資金贊助了此次打撈行動,成為團隊中的特別一員。
此次,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搭載了兩支高精度機械臂,能夠在極端深海環境下執行複雜的取樣與挖掘任務。
打撈過程將面臨高壓、低溫和能見度極低的挑戰,但團隊已做好充分準備,計劃在未來數日內完成首批打撈物回收。
後續進展,我們將持續關注。」
……
「這裡是最新消息:今夜23點46分,潛水器『阿爾文號』在執行阿芙羅狄忒號沉船打撈任務時,與其母船『亞特蘭蒂斯號』突然失去聯繫。
據悉,此次下潛任務於當地時間晚間19點啟動,然而,在潛水器下潛約4小時後,母船上的通訊團隊報告稱,所有聲吶信號和數據傳輸突然中斷。
母船指揮中心第一時間啟動了緊急預案,嘗試通過備用聲吶系統和水下定位信標恢復聯繫,但截至發稿時仍無任何回應。
……
專家分析,通訊中斷可能由深海高壓環境下的設備故障、洋流干擾,或潛水器遭遇未知障礙物導致。
目前,搜救行動現已全面展開,T國皇家海軍及當地救援船隻正趕往事發海域,計劃部署無人潛航器進行水下掃描……」
程書懿是在會議中途接到這個消息的。
會議室的大門突然被推開,賀珩快步走進來,俯下身,緊接著,一串急促的、斷斷續續的話砸了下來。
程書懿起初沒反應過來,側頭聽著,費了好一會兒才從那堆混亂的話里理出頭緒。
阿芙羅狄忒號……
打撈……
Davison先生……
失聯……
眼前的投影屏幕漸漸模糊成一片白光,四周的討論聲仿佛蒙上了一層玻璃。
什麼?
……什麼意思?
蔣裕京……蔣裕京……
胃裡一陣翻湧,熟悉的嘔意直衝喉頭。
他不敢往下想了。
海面上暴雨如注,烏雲壓得天幕低垂。「亞特蘭蒂斯號」在風雨中劇烈搖晃,船身一次次被浪推起,又狠狠砸向海面,
指揮艙內,通訊員手指飛快地敲擊著鍵盤,通訊器里傳來斷斷續續的電流聲。他們正一次次嘗試聯繫阿爾文號,可聲吶信號一次次被深海吞噬。
突然一陣轟鳴聲劃破風暴,一架小型直升機穿越狂風驟雨,正艱難逼近亞特蘭蒂斯號。
機身在氣流中搖擺,螺旋槳攪動雨幕,隨時都有可能被暴風拖入海中。
幾次驚險的嘗試後,那艘直升機終於成功降落在甲板上。
艙門滑開,一道身影從直升機上一躍而下。
船長認出他是Davison身份登記上一欄里的配偶——
程書懿。
一名船員快步迎上來,手裡撐著一把黑色大傘,替他擋住頭頂的暴雨:「快跟我來指揮艙!」
「程書懿先生,您好。」船長迎上來,伸出手。
指揮艙內的暖氣撲面而來,驅散了一部分寒意,但程書懿的衣服已被雨水浸透,冰冷的水珠沿著袖口滴落,冷意從腳底蔓延上來,滲進骨縫裡。
沒有多餘的寒暄,船長直接開始向他介紹目前的情況。
「我們的阿爾文號在昨晚22點成功下潛,到達4500米的阿芙羅狄忒號殘骸附近。23點46分前,通訊一切正常,他們報告說機械臂已經開始取樣。可之後信號突然斷了,沒任何徵兆……」船長的語氣更加沉重,「我們派了無人潛航器下去搜索,但暴風雨把能見度壓到幾乎為零,水下情況完全是黑箱。」
手指冰冷得沒了知覺。
程書懿張了張嘴,勉強發出聲音:「那我們……還有多大機會?」
船長沉默了幾秒,低聲道:「生命支持系統能撐 72 小時。現在已經過去 16個小時——還剩不到 56小時。」
56小時……
尖銳的耳鳴不斷。
「但這只是理論值。深海壓力、設備故障,甚至氧氣泄漏……這些我們都無法確定。」船長斟酌著措辭,抬頭看了眼窗外,像是不忍心說出接下來的話,「程先生,我得實話實說,現在的情況……不確定性太大了。72小時是理論上限,實際情況,可能——」
當時,陳恩儀指著他的鼻子大喊:「你也不是小孩了!怎麼還分不清是非對錯?人家都把台階端到你眼前了,你還在死擰什麼?難道你要眼睜睜看著蔣氏毀在你的手裡嗎? 」
母子二人對峙了很久,直到最後,他拿起筆,在那份聯姻取消協議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緊接著,他的母親又遞上了那份離婚協議書。
他接過那份協議,掃了一眼,隨即「嘩啦」一聲,將那份文件從中撕裂。
他抬頭看向陳恩儀:「從今往後,我不姓蔣,蔣氏與我,再無任何瓜葛。」
他不留任何退路,放棄了繼承權,卸任蔣氏控股CEO身份,隻身飛往H獨立國。
沒過多久,第一個找上門的,便是馮嘉姚。
蔣裕京以為他是陳恩儀派來的,說服自己回去的「說客」。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馮嘉姚帶來的並不是勸降,而是一封辭呈——
他主動遞交了辭職,如今已是自由身,甚至失業人士一枚。他問蔣裕京:「能不能讓我繼續當你的助理?」
蔣裕京答應了。
Boeken Labs成立後,他給馮嘉姚的職位是合伙人。
他從小便跟在自己身邊長大,接受過大企業培養繼承人的全套課程,習慣在自己和陳恩儀之間周旋,練就了一套獨特的情商。陳恩儀嫌他「蠢」,自己嫌他「煩」,可他還是在蔣家占據了一個無可替代的位置。
Boeken Labs的發展中,他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擅長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承擔外部溝通、談判與資源整合的責任。他就像公司最重要的「潤滑劑」,能在看似劍拔弩張的場合找到平衡點,讓自己的技術與決策得以最大程度地落地執行。
所以,這次見面,程書懿已經不能再稱呼馮嘉姚為「馮助」了,而是要叫馮總了。
「馮總。」
程書懿主動伸出手。
「程先生,好久不見。」
面對這樣的正式稱呼,馮嘉姚也一板一眼地回應,但沒堅持多久,沒忍住,嘴角一咧,卸下了偽裝。
兩人相視一笑,一下子回到了從前。
他們聊了很多,一開始還局限於目前的工作,但聊著聊著,話題脫離了軌道。
程書懿這才知道,蔣裕京當初只簽了聯姻取消協議,而那份離婚協議——他在陳恩儀的面前,毫不猶豫地撕了個粉碎。那天與鄔君沅共餐時,蔣裕京那句「沒有離婚,不是前夫」,不是隨口一說的反駁,而是事實——一個他不知道的事實。
他也終於弄清楚,蔣裕京為什麼會叫為Ethan Davison。
他在馬場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覺得耳熟。原來是早在阿芙羅狄忒號上,就聽到了這個這兩個單詞。
這個蔣裕京隨口編造的假身份,竟成了他現在的名字。
更讓他意外的,是蔣裕京此刻的真實狀態。
馮嘉姚告訴他,蔣裕京的失眠很嚴重,去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嚴重的焦慮症。
「焦慮症……」
蔣裕京也會生病嗎?
在他的記憶里,男人是一個不可撼動的角色。他是站在高處俯瞰一切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不會被情緒左右的人。可現在,馮嘉姚卻告訴他——他病了。
他無法將這個詞與蔣裕京聯繫在一起。
那些他未曾觸及的過往,被馮嘉姚一一拼湊起來,全部展現眼前。
程書懿的心情複雜到難以言喻。
送走馮嘉姚後,他呆坐在沙發上很久。
最後他拿起手機,打開了那天蔣裕京發給他的幾十條未讀消息。
第一條,是那天早上蔣裕京發來的。
「吃早飯了嗎?」
他的拇指緩緩移動,敲下回復。
——吃了。
「你在做什麼,怎麼不回我?」
眼眶突然發酸,他緩慢地打下這幾個字。
——對不起,是我故意不看手機的。
再往下翻,下一條是幾個小時前的。
「寶寶,腰還疼嗎?」
——不疼了。
最後一條,是蔣裕京登機前發來的。
「飛機馬上要起飛了。我會給你帶一個很大的驚喜,你在家乖乖等我。」
程書懿盯著這句話,回覆:「好。我等你回來。」
第77章 正文完
「阿芙羅狄忒號沉船首次打撈行動於今日正式啟動。
據悉,此次行動動用了著名的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預計下潛至T國海域4500米深的洋底,進行打撈作業。
阿芙羅狄忒號自去年前失事以來,一直是大眾的關注焦點……
這次潛水任務由一支三人團隊執行:領隊是深海探測專家詹姆斯·卡特博士,擁有超過20年的水下作業經驗;隊長由資深潛水員哈維·庫博擔任,她曾多次參與深海救援任務;第三位成員是一位名叫伊森·戴維森的海洋探索愛好者,他以個人資金贊助了此次打撈行動,成為團隊中的特別一員。
此次,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搭載了兩支高精度機械臂,能夠在極端深海環境下執行複雜的取樣與挖掘任務。
打撈過程將面臨高壓、低溫和能見度極低的挑戰,但團隊已做好充分準備,計劃在未來數日內完成首批打撈物回收。
後續進展,我們將持續關注。」
……
「這裡是最新消息:今夜23點46分,潛水器『阿爾文號』在執行阿芙羅狄忒號沉船打撈任務時,與其母船『亞特蘭蒂斯號』突然失去聯繫。
據悉,此次下潛任務於當地時間晚間19點啟動,然而,在潛水器下潛約4小時後,母船上的通訊團隊報告稱,所有聲吶信號和數據傳輸突然中斷。
母船指揮中心第一時間啟動了緊急預案,嘗試通過備用聲吶系統和水下定位信標恢復聯繫,但截至發稿時仍無任何回應。
……
專家分析,通訊中斷可能由深海高壓環境下的設備故障、洋流干擾,或潛水器遭遇未知障礙物導致。
目前,搜救行動現已全面展開,T國皇家海軍及當地救援船隻正趕往事發海域,計劃部署無人潛航器進行水下掃描……」
程書懿是在會議中途接到這個消息的。
會議室的大門突然被推開,賀珩快步走進來,俯下身,緊接著,一串急促的、斷斷續續的話砸了下來。
程書懿起初沒反應過來,側頭聽著,費了好一會兒才從那堆混亂的話里理出頭緒。
阿芙羅狄忒號……
打撈……
Davison先生……
失聯……
眼前的投影屏幕漸漸模糊成一片白光,四周的討論聲仿佛蒙上了一層玻璃。
什麼?
……什麼意思?
蔣裕京……蔣裕京……
胃裡一陣翻湧,熟悉的嘔意直衝喉頭。
他不敢往下想了。
海面上暴雨如注,烏雲壓得天幕低垂。「亞特蘭蒂斯號」在風雨中劇烈搖晃,船身一次次被浪推起,又狠狠砸向海面,
指揮艙內,通訊員手指飛快地敲擊著鍵盤,通訊器里傳來斷斷續續的電流聲。他們正一次次嘗試聯繫阿爾文號,可聲吶信號一次次被深海吞噬。
突然一陣轟鳴聲劃破風暴,一架小型直升機穿越狂風驟雨,正艱難逼近亞特蘭蒂斯號。
機身在氣流中搖擺,螺旋槳攪動雨幕,隨時都有可能被暴風拖入海中。
幾次驚險的嘗試後,那艘直升機終於成功降落在甲板上。
艙門滑開,一道身影從直升機上一躍而下。
船長認出他是Davison身份登記上一欄里的配偶——
程書懿。
一名船員快步迎上來,手裡撐著一把黑色大傘,替他擋住頭頂的暴雨:「快跟我來指揮艙!」
「程書懿先生,您好。」船長迎上來,伸出手。
指揮艙內的暖氣撲面而來,驅散了一部分寒意,但程書懿的衣服已被雨水浸透,冰冷的水珠沿著袖口滴落,冷意從腳底蔓延上來,滲進骨縫裡。
沒有多餘的寒暄,船長直接開始向他介紹目前的情況。
「我們的阿爾文號在昨晚22點成功下潛,到達4500米的阿芙羅狄忒號殘骸附近。23點46分前,通訊一切正常,他們報告說機械臂已經開始取樣。可之後信號突然斷了,沒任何徵兆……」船長的語氣更加沉重,「我們派了無人潛航器下去搜索,但暴風雨把能見度壓到幾乎為零,水下情況完全是黑箱。」
手指冰冷得沒了知覺。
程書懿張了張嘴,勉強發出聲音:「那我們……還有多大機會?」
船長沉默了幾秒,低聲道:「生命支持系統能撐 72 小時。現在已經過去 16個小時——還剩不到 56小時。」
56小時……
尖銳的耳鳴不斷。
「但這只是理論值。深海壓力、設備故障,甚至氧氣泄漏……這些我們都無法確定。」船長斟酌著措辭,抬頭看了眼窗外,像是不忍心說出接下來的話,「程先生,我得實話實說,現在的情況……不確定性太大了。72小時是理論上限,實際情況,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