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瞥了眼下屬,趙北岌道:「本王問你這個了嗎?本王是問你東伯侯賀蘭明幫榮親王私下訓練騎兵的事情有沒有眉目。」
顧亭臉色一時間變得很複雜,但作為心腹,他反應很及時:「是,屬下查到,東伯侯曾派府中一名護衛去了榮親王的封地淮南,那護衛明面上是普通護衛,實則是東伯侯麾下一員擅長騎兵作戰的大將,而那名護衛到了淮南之後便消失了。」
看著院中的積雪,趙北岌冷冷道:「太祖皇帝將天下兵馬一分為五,其中西伯侯的兵權已歸父王執掌,剩下的南伯侯鎮守南疆,無令不可隨意調動又離京畿太遠,榮親王想要兵權,只能拉攏東、北兩位伯侯,而被北伯侯之女一年前嫁給了榮親王世子,如今東伯侯又幫著訓練騎兵,看來榮親王不僅把朝中六部逐漸掌控,兵權也籠絡得差不多了。」
「主子,這榮親王封地在淮南,淮南用不上騎兵啊。」
「淮南用不上,西北和北境用得上就行,而且他不需要多麼強壯的騎兵,只需一支能輕裝上陣,速度敏捷,來無影去無蹤的刺殺輕騎就行。」
「主子的意思是,榮親王想重振前朝的赤血營。」
前朝的赤血營,是一支只聽從皇命用作暗殺的組織。
天空逐漸灰濛,想必馬上有一場大雪,趙北岌晃著躺椅道:「想動榮親王先動戶部,要動戶部必動淮南。淮南富饒,但黃冊推行和稅收差額巨大,朝廷每年還要下撥數百萬兩去治理淮河。本王不信淮南這個地方
的稅收青夢之沒有做手腳,更不相信榮親王會在淮南安分守己。因此我們急需一個外力,一個上能撼動天聽,下能激起民憤的人,一個敢直面戶部青夢之的人。」
可這樣的人難尋,顧亭心中默念道。
天空逐漸落下雪花,大雪很快將京畿完全覆蓋。
在這寒冬臘月里,鎮北王府的紅梅開得鮮艷,而日夜趕工不停歇的姜南溪,終於完成了故衣的複製。
她根據故衣面料上殘存的紋飾圖案,翻遍了所有的資料,詢問了不少當年見過這件故衣的老人,由此一比一複製了這件蹙金彩繡鸞鳳朝陽錦衣。
衣上金絲和彩線交錯呼應,織出栩栩如生的鳳鳥,鳳鳥兩側有祥雲、夔龍紋飾點綴,鳳鳥與日月同輝盡顯衣裳的華貴精美。
而衣上的日月,經姜南溪觀察,為特殊染料所印,能隨光線及溫度變化不同的色彩,由此才顯得這件衣裳華貴之外的特殊之處。
———
臨川閣。
趙北岌看向眼前這件復刻好的故衣,有些不敢置信地看向大哥問:「大哥,這衣裳可是母親當年所穿?」
輕輕觸摸著衣服上的刺繡,趙北塵思緒飛得很遠,隨後回道:「有九成像。」
「這麼說來,母妃的故衣有希望完全修復了。」
看著弟弟的臉,趙北塵道:「子徵,其實母親的故衣修復不修復已經不重要了。」
「這是母親留給我的唯一物件,沒有任何東西能比得過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所以不管有多難,我都要修復它。」
輕嘆一口氣,趙北塵道:「聽說這衣裳是你院裡的繡女複製的。」
「對。」
「既然如此,你該賞人家的還是要賞。」
「我知道。」說完拿過衣裳認真看了看,問,「大哥,母親的那件故衣,也用了一種特殊的染料,那些染料上出現的字,是否跟當年淑妃和皇長子的死有關。」
趙北塵低聲問:「你知道了什麼?」
「如果這只是一件普通的母親故衣,又怎麼會經歷火燒、刀劃,必定是衣服出現了什麼直接的證據,能證明當年淑妃和皇長子之事並非單純的人禍,而是有人勾結月乘人為之。大哥,你們瞞了我什麼?」
忍不住咳疾,趙北塵咳嗽不斷:「子徵你只需記住一件事,你是趙家子弟,是皇族之人,如今朝廷腐敗世家沉珂,我們暫時無法改變,只能蓄勢待發。」
聽到這,趙北岌憤而起身:「我就知道這事跟榮親王脫不了干係。」說罷就要離開。
看著衝動的弟弟,趙北塵將人攔下:「子徵你別衝動。」
握緊雙拳,趙北岌忍著怒火:「為了那九五之尊的位置,榮親王可以迫害皇妃、皇嗣、母親。這些年我跟父王在邊境抵禦外敵,榮親王都要聯合戶部刁難,我收到的軍糧是霉的,戰死兄弟們的撫恤金只有一半,我在邊境吃沙子,啃土豆,穿著破舊的軍裝,拿著損壞的兵器,我們用命在守護大虞,而榮親王高坐明堂,過著由人伺候享樂的日子,他隨意撥動棋子,我們這些人就全都成了他的墊腳石,這樣憋屈的日子,我究竟要忍到什麼時候!」
看著意氣風發的弟弟,趙北塵終於肯說出一件秘密:「十年前,時任淮南監察御史的黃玄昌得到一份榮親王在淮南養兵作亂的證據。黃大人為把證據安全送回京城,喬裝成行商走水路上京畿,卻還是在歸京的運河上被所謂的『河盜』所殺,那份證據也從此下落不明,你若想動榮親王,想動戶部,就要從那份證據下手。」
只是十年前的證據,該如何下手查。
第10章 給錢窩囊廢只愛錢
一份證據就能扳倒權勢滔天,在淮南作威作福了幾十年的榮親王,趙北岌帶著疑惑坐回位置上問:「僅憑黃玄昌手中的證據能扳倒榮親王?這事未免太簡單了。」
給弟弟倒了杯茶,趙北塵緩緩道:「太祖皇帝建立大虞時,曾下過一份凡皇族子弟皆要遵循的詔令,若有犯令者,與庶民同罪並殺無赦,你還記得詔令上寫了什麼嗎?」
太祖出身草莽,靠著征戰馬背得來的天下,因此極痛恨那些賣官鬻爵,尸位素餐,耗費民脂民膏之人,因此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朝中重臣,膽敢犯者,皆斬首示眾絕不姑息。
想起詔令的內容,趙北岌念道:「太祖有令,凡皇親國戚敢有強占民田十畝地以上,參與或間接參與人口販賣達三人以上,私自鑄幣、參與科舉舞弊、延誤軍情者等,皆貶為庶民問罪,若引起群臣百姓激憤,斬立決。大哥的意思是,榮親王在淮南把這些罪行都犯了。」
趙北塵喝下一口茶,語氣雖毫無起伏,卻仍能聽出激昂之調:「平章九年,淮南學子狀告貢試考題泄露,事後十三名學子遭嚴刑拷打後於書院自盡,此事最終無疾而終。平章十三年,淮南洪災,數萬百姓死於洪水當中,至今那累累白骨仍沒有填滿決堤的河口,同年發生地龍,同樣死傷上千…更有數不清的良田被高官富商強占,百姓因為失去土地被迫成為流民,而這一切在吏部對淮南官員的考核中無一體現,甚至都察院親自前去,也查不出任何問題,你猜榮親王是怎麼做到的?」
面色陰沉,趙北岌道:「官官相護,淮南官場已然變成了另一個小朝廷。」
「正因如此,那份黃玄昌拼死拿到的證據才會顯得如此重要,因為上面記著足以令榮親王腰斬的證據。」
「明白了,即使把運河抽乾,我也要找出那份被藏起來的證據。」
「但你切記,萬事不能太衝動。」
說到衝動,趙北岌就想到東伯候世子跟自己打架的事情:「那東伯候世子在浮春樓弄死人被我發現,他因為害怕就找人頂了罪,大哥東伯候已經是榮親王的人,這事如果就這麼算了,只會助長榮親王在朝中的勢力。」
「那就把這事連同之前的三州五城黃冊替死案一起交到大理寺王霽手裡,這次勢必要斬斷榮親王在朝中的臂膀。」
有了大哥這句話,趙北岌就知道他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
北苑。
姜南溪無聊地玩著剛摘下來的梅花,正數到第三十七片花瓣時,她苦等許久的小郡王終於回來了。
看著那一抹熟悉的紅,姜南溪熱情上前道:「郡王您回來了。」
見人笑得一臉示好,趙北岌就明白她在想什麼:「等很久了?」
「郡王殿下日理萬機,奴婢等得起。」
「知道你心裡想什麼。」說著看向身後的顧亭。
顧亭眼疾手快地遞上一疊銀票:「姜姑娘,這是一千兩銀票,是作為你複製王妃故衣的賞賜。」
看到銀票,姜南溪頓時兩眼放光,並舉起雙手準備接過沉甸甸的銀票:「謝郡王殿下賞賜。」
拿過顧亭手中的銀票,趙北岌道:「先別急著道謝,你複製的故衣雖然完美,但想真正修復故衣,難度要比這個困難上百倍,你一旦做不好導致故衣損毀,本王會立即要了你的腦袋。」
面對動不動就要自己腦袋的小郡王,姜南溪早已習慣,說道:「郡王殿下,修復故衣跟修復古籍一樣,不可能做到百分百還原,只能修舊如舊。」
把銀票遞給人,趙北岌渾身散發著一股無形的威壓:「本王不需要你百分百修復故衣,本王要你把曾經出現在故衣上的文字顯露出來,本王知道你能做到,別耍花招,否則你今天別想豎著走出王府。」<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顧亭臉色一時間變得很複雜,但作為心腹,他反應很及時:「是,屬下查到,東伯侯曾派府中一名護衛去了榮親王的封地淮南,那護衛明面上是普通護衛,實則是東伯侯麾下一員擅長騎兵作戰的大將,而那名護衛到了淮南之後便消失了。」
看著院中的積雪,趙北岌冷冷道:「太祖皇帝將天下兵馬一分為五,其中西伯侯的兵權已歸父王執掌,剩下的南伯侯鎮守南疆,無令不可隨意調動又離京畿太遠,榮親王想要兵權,只能拉攏東、北兩位伯侯,而被北伯侯之女一年前嫁給了榮親王世子,如今東伯侯又幫著訓練騎兵,看來榮親王不僅把朝中六部逐漸掌控,兵權也籠絡得差不多了。」
「主子,這榮親王封地在淮南,淮南用不上騎兵啊。」
「淮南用不上,西北和北境用得上就行,而且他不需要多麼強壯的騎兵,只需一支能輕裝上陣,速度敏捷,來無影去無蹤的刺殺輕騎就行。」
「主子的意思是,榮親王想重振前朝的赤血營。」
前朝的赤血營,是一支只聽從皇命用作暗殺的組織。
天空逐漸灰濛,想必馬上有一場大雪,趙北岌晃著躺椅道:「想動榮親王先動戶部,要動戶部必動淮南。淮南富饒,但黃冊推行和稅收差額巨大,朝廷每年還要下撥數百萬兩去治理淮河。本王不信淮南這個地方
的稅收青夢之沒有做手腳,更不相信榮親王會在淮南安分守己。因此我們急需一個外力,一個上能撼動天聽,下能激起民憤的人,一個敢直面戶部青夢之的人。」
可這樣的人難尋,顧亭心中默念道。
天空逐漸落下雪花,大雪很快將京畿完全覆蓋。
在這寒冬臘月里,鎮北王府的紅梅開得鮮艷,而日夜趕工不停歇的姜南溪,終於完成了故衣的複製。
她根據故衣面料上殘存的紋飾圖案,翻遍了所有的資料,詢問了不少當年見過這件故衣的老人,由此一比一複製了這件蹙金彩繡鸞鳳朝陽錦衣。
衣上金絲和彩線交錯呼應,織出栩栩如生的鳳鳥,鳳鳥兩側有祥雲、夔龍紋飾點綴,鳳鳥與日月同輝盡顯衣裳的華貴精美。
而衣上的日月,經姜南溪觀察,為特殊染料所印,能隨光線及溫度變化不同的色彩,由此才顯得這件衣裳華貴之外的特殊之處。
———
臨川閣。
趙北岌看向眼前這件復刻好的故衣,有些不敢置信地看向大哥問:「大哥,這衣裳可是母親當年所穿?」
輕輕觸摸著衣服上的刺繡,趙北塵思緒飛得很遠,隨後回道:「有九成像。」
「這麼說來,母妃的故衣有希望完全修復了。」
看著弟弟的臉,趙北塵道:「子徵,其實母親的故衣修復不修復已經不重要了。」
「這是母親留給我的唯一物件,沒有任何東西能比得過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所以不管有多難,我都要修復它。」
輕嘆一口氣,趙北塵道:「聽說這衣裳是你院裡的繡女複製的。」
「對。」
「既然如此,你該賞人家的還是要賞。」
「我知道。」說完拿過衣裳認真看了看,問,「大哥,母親的那件故衣,也用了一種特殊的染料,那些染料上出現的字,是否跟當年淑妃和皇長子的死有關。」
趙北塵低聲問:「你知道了什麼?」
「如果這只是一件普通的母親故衣,又怎麼會經歷火燒、刀劃,必定是衣服出現了什麼直接的證據,能證明當年淑妃和皇長子之事並非單純的人禍,而是有人勾結月乘人為之。大哥,你們瞞了我什麼?」
忍不住咳疾,趙北塵咳嗽不斷:「子徵你只需記住一件事,你是趙家子弟,是皇族之人,如今朝廷腐敗世家沉珂,我們暫時無法改變,只能蓄勢待發。」
聽到這,趙北岌憤而起身:「我就知道這事跟榮親王脫不了干係。」說罷就要離開。
看著衝動的弟弟,趙北塵將人攔下:「子徵你別衝動。」
握緊雙拳,趙北岌忍著怒火:「為了那九五之尊的位置,榮親王可以迫害皇妃、皇嗣、母親。這些年我跟父王在邊境抵禦外敵,榮親王都要聯合戶部刁難,我收到的軍糧是霉的,戰死兄弟們的撫恤金只有一半,我在邊境吃沙子,啃土豆,穿著破舊的軍裝,拿著損壞的兵器,我們用命在守護大虞,而榮親王高坐明堂,過著由人伺候享樂的日子,他隨意撥動棋子,我們這些人就全都成了他的墊腳石,這樣憋屈的日子,我究竟要忍到什麼時候!」
看著意氣風發的弟弟,趙北塵終於肯說出一件秘密:「十年前,時任淮南監察御史的黃玄昌得到一份榮親王在淮南養兵作亂的證據。黃大人為把證據安全送回京城,喬裝成行商走水路上京畿,卻還是在歸京的運河上被所謂的『河盜』所殺,那份證據也從此下落不明,你若想動榮親王,想動戶部,就要從那份證據下手。」
只是十年前的證據,該如何下手查。
第10章 給錢窩囊廢只愛錢
一份證據就能扳倒權勢滔天,在淮南作威作福了幾十年的榮親王,趙北岌帶著疑惑坐回位置上問:「僅憑黃玄昌手中的證據能扳倒榮親王?這事未免太簡單了。」
給弟弟倒了杯茶,趙北塵緩緩道:「太祖皇帝建立大虞時,曾下過一份凡皇族子弟皆要遵循的詔令,若有犯令者,與庶民同罪並殺無赦,你還記得詔令上寫了什麼嗎?」
太祖出身草莽,靠著征戰馬背得來的天下,因此極痛恨那些賣官鬻爵,尸位素餐,耗費民脂民膏之人,因此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朝中重臣,膽敢犯者,皆斬首示眾絕不姑息。
想起詔令的內容,趙北岌念道:「太祖有令,凡皇親國戚敢有強占民田十畝地以上,參與或間接參與人口販賣達三人以上,私自鑄幣、參與科舉舞弊、延誤軍情者等,皆貶為庶民問罪,若引起群臣百姓激憤,斬立決。大哥的意思是,榮親王在淮南把這些罪行都犯了。」
趙北塵喝下一口茶,語氣雖毫無起伏,卻仍能聽出激昂之調:「平章九年,淮南學子狀告貢試考題泄露,事後十三名學子遭嚴刑拷打後於書院自盡,此事最終無疾而終。平章十三年,淮南洪災,數萬百姓死於洪水當中,至今那累累白骨仍沒有填滿決堤的河口,同年發生地龍,同樣死傷上千…更有數不清的良田被高官富商強占,百姓因為失去土地被迫成為流民,而這一切在吏部對淮南官員的考核中無一體現,甚至都察院親自前去,也查不出任何問題,你猜榮親王是怎麼做到的?」
面色陰沉,趙北岌道:「官官相護,淮南官場已然變成了另一個小朝廷。」
「正因如此,那份黃玄昌拼死拿到的證據才會顯得如此重要,因為上面記著足以令榮親王腰斬的證據。」
「明白了,即使把運河抽乾,我也要找出那份被藏起來的證據。」
「但你切記,萬事不能太衝動。」
說到衝動,趙北岌就想到東伯候世子跟自己打架的事情:「那東伯候世子在浮春樓弄死人被我發現,他因為害怕就找人頂了罪,大哥東伯候已經是榮親王的人,這事如果就這麼算了,只會助長榮親王在朝中的勢力。」
「那就把這事連同之前的三州五城黃冊替死案一起交到大理寺王霽手裡,這次勢必要斬斷榮親王在朝中的臂膀。」
有了大哥這句話,趙北岌就知道他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
北苑。
姜南溪無聊地玩著剛摘下來的梅花,正數到第三十七片花瓣時,她苦等許久的小郡王終於回來了。
看著那一抹熟悉的紅,姜南溪熱情上前道:「郡王您回來了。」
見人笑得一臉示好,趙北岌就明白她在想什麼:「等很久了?」
「郡王殿下日理萬機,奴婢等得起。」
「知道你心裡想什麼。」說著看向身後的顧亭。
顧亭眼疾手快地遞上一疊銀票:「姜姑娘,這是一千兩銀票,是作為你複製王妃故衣的賞賜。」
看到銀票,姜南溪頓時兩眼放光,並舉起雙手準備接過沉甸甸的銀票:「謝郡王殿下賞賜。」
拿過顧亭手中的銀票,趙北岌道:「先別急著道謝,你複製的故衣雖然完美,但想真正修復故衣,難度要比這個困難上百倍,你一旦做不好導致故衣損毀,本王會立即要了你的腦袋。」
面對動不動就要自己腦袋的小郡王,姜南溪早已習慣,說道:「郡王殿下,修復故衣跟修復古籍一樣,不可能做到百分百還原,只能修舊如舊。」
把銀票遞給人,趙北岌渾身散發著一股無形的威壓:「本王不需要你百分百修復故衣,本王要你把曾經出現在故衣上的文字顯露出來,本王知道你能做到,別耍花招,否則你今天別想豎著走出王府。」<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