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說完她從懷中掏出一個繡線荷包,緩緩放到了桌子上,轉身帶著四名侍婢離開了。
周疏寧對這莫名奇妙的行為有些不解,剛要起身去問,卻被長孫清明給攔了下來:「她只是來找你道別的,你問也問不出什麼來。其實昨天我就收到消息,何雅雅收拾了行囊,應該是準備回東淳了。她的和親本來就沒有兩國的協議,應該只是她的突發奇想,對你的好奇心作祟罷了。」
周疏寧還是不懂:「那怎麼又毫無徵兆的說走就走了?」
長孫清明答:「應該是因為不想深陷下去了吧!她這個時候走,還能全身而退。她怕繼續呆下去,會像姜放和吳千雲一樣,整天在你身邊打轉轉。」
說後面那句話的時候,長孫清明的語氣里露出了難得的陰陽怪氣。
後面更是越說越陰陽怪氣了:「至少姜放和吳千雲是男子,能有正當理由在你身邊打轉轉。她一個小姑娘,大概是怕給你寧安公主兼太子妃殿下造成不好的影響吧!唉,為什麼別人有那麼多的思慕者呢?真是羨慕啊!」
周疏寧:……
他一臉無語的看向長孫清明:「你確定是羨慕?這倒好說,明日我可以給你納幾個側妃進來。保證姑娘們一個個天天圍著你轉,絕對把你伺候的服服貼貼。」
長孫清明被水嗆了一下,旁邊長孫香凝沒控制住笑出了聲,調侃道:「太子哥哥其實是吃醋呢,但我覺得你不應該吃醋,應該慶幸。這麼好的姐姐只屬於你,就算愛慕她的人再多又有什麼用?可惜我是個姑娘,如果我是男子……」
周疏寧立刻打斷了她的話語:「打住!不論你是不是男子,都不要再繼續你發散的思維。」
長孫香凝捂住嘴,訕訕的看著周疏寧和長孫清明。
飯後,長孫香凝又想方設法的留在了太子府,周疏寧怕她亂跑再撞到自己和長孫清明的不雅行為,便安排她去住了公主府。
恰好太后閒來無聊,有了長孫香凝的陪伴,老人家的生活也能多幾分生趣。
這幾日京城一片風平浪靜,但周疏寧知道,這是山雨欲來的徵兆。
表面上微雨和金虎一直在養傷,但通過幾次觀察可以看出來,經常有化裝成小商小販或者走卒的人前去那條巷子打探消息。
只是這些人不知道是怎麼了,只是觀察,卻一直沒有下一步動作。
周疏寧悄悄去看過金虎一次,閒了半個月的金虎竟然還胖了,只能說微雨照顧的相當不錯。
長孫清明沒有進一步指示,他們也只能蟄伏起來,靜待時機。
倒是吏製革新被長孫清明提上了日程,首先成立了吏部,又將行人署改為鴻臚寺,原先的吳典客也改為鴻臚寺卿。
只是這個革新的時間可能會持續的較長,畢竟增設的官職較多,而眼下卻沒有那麼多可用之人。
周疏寧建議明年增設恩科,一般情況下每三年進行一次大考,在急需用人的前提下,皇帝可以增設恩科選取人才。
長孫清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提前向各地方下達了旨令,讓各地方考生明年繼續進京參加科考。
這對於考生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事,尤其是對於今次落榜的考生,更是減少了再戰的期限,從三年縮短到了一年。
周疏寧入朝後提出了各種革新意見,無一不被長孫清明採納,這讓本就對他十分不滿的朝臣更加不滿起來。
今日午歇,周疏寧倚在長孫清明肩上,長孫清明嘖嘖嘖的在一旁慨嘆:「你看看你看看,這些全都是參你的……別的也就罷了,這個參你打扮招搖招蜂引蝶……」
周疏寧被逗笑了:「我天生就長這樣,穿件白袍子上街也叫打扮招搖了?」
第342章 「主子,有動靜了。」
要說打扮招搖,那還得是吳千雲。
那位小少爺自從中了狀元封了官後就仿佛放飛自我了,每天穿的花枝招展,到處發散他那無處安放的荷爾蒙。
尤其是在周疏寧面前,扇子一打,扇柄上墜著的玉飾叮叮噹噹亂飛,簡直就差沒把「表哥我帥不帥」寫在臉上了。
長孫清明隨意的將那些摺子壓了下去,說道:「世人的偏見是不會根據你的行為而做出改變的,你自做好自己,其餘的事無需你操心。」
說著他在參周疏寧規制出格的那位大臣奏本上寫了一句:「聽說岑大人前日納了第九房小妾,大人老當益壯,祝大人再得貴子。」
周疏寧看著那句話笑的肚子疼,一邊笑一邊道:「你要不要再損一點?岑大人的房中之事你也如此清楚?」
長孫清明老神在在道:「這你便不懂了,大晏有律,四品以上官員可娶一妻納三妾,四品以下可娶一妻納二妾,庶人則只能有一妻一妾。剩下的,只能為婢,婢是買來的,想買多少買多少。但若是納為妾,雖不會被處罰,卻也是不合規制的。仔細論起來,也要受到道德的譴責。」
周疏寧明白了,這些人參周疏寧的事無非就是道德範疇,長孫清明則是用魔法來打敗魔法,專挑這些大臣們的軟肋下手。
接著周疏寧又看到長孫清明在參他驕奢無度的奏本上寫了一句:「褚大人安,聽說您上個月入了一尊金體等身佛為母賀六十大壽,祝令堂身體康泰。」
周疏寧笑的上氣不接下氣,難怪朝堂上下對長孫清明言聽計從,有個喜愛探查大臣秘辛的皇儲誰能不怕?
沒有人的屁股是乾淨的,長孫清明卻熱衷於掀別人的屁簾,你們就說損不損。
反倒是一直以來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林大人給周疏寧寫了好幾篇表揚奏,夸的周疏寧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周疏寧道:「果然人不可貌相,一個人是善是惡,也不能從表面上分析。現在林大人見了我仍然是橫挑鼻子豎挑眼,一言不合就翹鬍子,我穿件稍微漂亮點的衣服就恨不得把『妖妃』二字掛在臉上。想不到,真是想不到,這小老頭兒還挺可愛。」
聽到妖妃兩個字,長孫清明低低的笑了笑,轉頭合上奏摺,不批了。
周疏寧皺眉:「干正事兒呢,你這是又瞎搞什麼?」
長孫清明轉頭看著他:「不搞什麼,就是想看看你這妖妃妖到什麼地步。」
周疏寧無奈:「你是不是還嫌我的罵名不夠多?太子妃生產在即,你卻與他的弟弟勾勾搭搭,豈不是讓斯人斷腸?」
周疏寧越說,長孫清明眼中的慾火越盛,他上前扯過周疏寧,將他扯進了懷裡說道:「是啊,既然斯人腸已斷,總得讓我坐實了這個罪名。」
御書房寂靜無人聲,大太監將門窗緊閉,十分貼心的守在了外面。
好巧不巧,皇帝偏偏在這個時候來了,大太監都瘋了,這個時候他攔還是不攔?
皇帝看著還挺高興,身邊陪著余貴妃,余貴妃看著又富態了,懷中抱著長孫清晗,這個受著萬千寵愛的幼子已經快一歲了,看上去十分招人喜歡。
大太監想進去通知他們一聲,卻又擔心撞到尷尬的一幕。
直到皇帝走近了,他才硬著頭皮上前阻攔道:「皇上,太子殿下……」
興許是急中生智,大太監突然想到潛邸時的一件事,便道:「太子殿下在荷塘泛舟,皇上您此時是否不便打擾?」
皇帝秒懂,還十分八卦的問了一句:「哦?和誰?」
大太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周大人一時詩性大發,便邀太子殿下同游,此時應已酒過三巡。」
皇帝明白了,樂呵呵說道:「哦,我也是早有耳聞,周大人與太子相交甚好。」
旁邊余貴妃晃著幼子開口:「皇上,您就別操太子的心了,別人念個詩,興許晚些就回來了。咱們繼續去看東嶺看葵花,聽說是太子妃種下的,花盤子好大一個呢。」
皇帝更高興了,也就是余貴妃沒什麼心眼兒,換個人多少得聽出點別的意思來。
這也是皇帝一直喜歡余貴妃的原因,談不上有多愛,但和這樣的人待在一起,心裡會比較輕鬆。
好在御書房裡的兩個人並未過於放肆,在皇帝剛離開沒多久後,他們便重新打開了門窗。
大太監卻什麼都沒說,剛剛皇帝叮囑過,讓他不要和他們說自己來過了。
周疏寧儘量把自己偽裝的看不出絲毫破綻,只當他們剛剛只是在商議一些機要。
好巧不巧,他剛好翻到了姜放寄來的軍情奏報,唇角止不住上揚道:「姜放的常規軍情奏報,說是四國朝會後,南疆難得的恢復了平靜,且大晏與南昭正在想辦法建立通商渠道。……說是讓我設幾個分號,以便於兩國邦交。他這個想法不錯,大晏與南昭難得這麼友好,確實可以試試把他們那邊的菌子多運些過來。」
長孫清明:……其實你就是想吃南昭的菌子吧?
周疏寧又道:「聽說南昭的菌子吃了以後能看到小人兒,尤其是紅傘傘白杆杆的那種,吃了以後全家老小集體躺板板。」
周疏寧對這莫名奇妙的行為有些不解,剛要起身去問,卻被長孫清明給攔了下來:「她只是來找你道別的,你問也問不出什麼來。其實昨天我就收到消息,何雅雅收拾了行囊,應該是準備回東淳了。她的和親本來就沒有兩國的協議,應該只是她的突發奇想,對你的好奇心作祟罷了。」
周疏寧還是不懂:「那怎麼又毫無徵兆的說走就走了?」
長孫清明答:「應該是因為不想深陷下去了吧!她這個時候走,還能全身而退。她怕繼續呆下去,會像姜放和吳千雲一樣,整天在你身邊打轉轉。」
說後面那句話的時候,長孫清明的語氣里露出了難得的陰陽怪氣。
後面更是越說越陰陽怪氣了:「至少姜放和吳千雲是男子,能有正當理由在你身邊打轉轉。她一個小姑娘,大概是怕給你寧安公主兼太子妃殿下造成不好的影響吧!唉,為什麼別人有那麼多的思慕者呢?真是羨慕啊!」
周疏寧:……
他一臉無語的看向長孫清明:「你確定是羨慕?這倒好說,明日我可以給你納幾個側妃進來。保證姑娘們一個個天天圍著你轉,絕對把你伺候的服服貼貼。」
長孫清明被水嗆了一下,旁邊長孫香凝沒控制住笑出了聲,調侃道:「太子哥哥其實是吃醋呢,但我覺得你不應該吃醋,應該慶幸。這麼好的姐姐只屬於你,就算愛慕她的人再多又有什麼用?可惜我是個姑娘,如果我是男子……」
周疏寧立刻打斷了她的話語:「打住!不論你是不是男子,都不要再繼續你發散的思維。」
長孫香凝捂住嘴,訕訕的看著周疏寧和長孫清明。
飯後,長孫香凝又想方設法的留在了太子府,周疏寧怕她亂跑再撞到自己和長孫清明的不雅行為,便安排她去住了公主府。
恰好太后閒來無聊,有了長孫香凝的陪伴,老人家的生活也能多幾分生趣。
這幾日京城一片風平浪靜,但周疏寧知道,這是山雨欲來的徵兆。
表面上微雨和金虎一直在養傷,但通過幾次觀察可以看出來,經常有化裝成小商小販或者走卒的人前去那條巷子打探消息。
只是這些人不知道是怎麼了,只是觀察,卻一直沒有下一步動作。
周疏寧悄悄去看過金虎一次,閒了半個月的金虎竟然還胖了,只能說微雨照顧的相當不錯。
長孫清明沒有進一步指示,他們也只能蟄伏起來,靜待時機。
倒是吏製革新被長孫清明提上了日程,首先成立了吏部,又將行人署改為鴻臚寺,原先的吳典客也改為鴻臚寺卿。
只是這個革新的時間可能會持續的較長,畢竟增設的官職較多,而眼下卻沒有那麼多可用之人。
周疏寧建議明年增設恩科,一般情況下每三年進行一次大考,在急需用人的前提下,皇帝可以增設恩科選取人才。
長孫清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提前向各地方下達了旨令,讓各地方考生明年繼續進京參加科考。
這對於考生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事,尤其是對於今次落榜的考生,更是減少了再戰的期限,從三年縮短到了一年。
周疏寧入朝後提出了各種革新意見,無一不被長孫清明採納,這讓本就對他十分不滿的朝臣更加不滿起來。
今日午歇,周疏寧倚在長孫清明肩上,長孫清明嘖嘖嘖的在一旁慨嘆:「你看看你看看,這些全都是參你的……別的也就罷了,這個參你打扮招搖招蜂引蝶……」
周疏寧被逗笑了:「我天生就長這樣,穿件白袍子上街也叫打扮招搖了?」
第342章 「主子,有動靜了。」
要說打扮招搖,那還得是吳千雲。
那位小少爺自從中了狀元封了官後就仿佛放飛自我了,每天穿的花枝招展,到處發散他那無處安放的荷爾蒙。
尤其是在周疏寧面前,扇子一打,扇柄上墜著的玉飾叮叮噹噹亂飛,簡直就差沒把「表哥我帥不帥」寫在臉上了。
長孫清明隨意的將那些摺子壓了下去,說道:「世人的偏見是不會根據你的行為而做出改變的,你自做好自己,其餘的事無需你操心。」
說著他在參周疏寧規制出格的那位大臣奏本上寫了一句:「聽說岑大人前日納了第九房小妾,大人老當益壯,祝大人再得貴子。」
周疏寧看著那句話笑的肚子疼,一邊笑一邊道:「你要不要再損一點?岑大人的房中之事你也如此清楚?」
長孫清明老神在在道:「這你便不懂了,大晏有律,四品以上官員可娶一妻納三妾,四品以下可娶一妻納二妾,庶人則只能有一妻一妾。剩下的,只能為婢,婢是買來的,想買多少買多少。但若是納為妾,雖不會被處罰,卻也是不合規制的。仔細論起來,也要受到道德的譴責。」
周疏寧明白了,這些人參周疏寧的事無非就是道德範疇,長孫清明則是用魔法來打敗魔法,專挑這些大臣們的軟肋下手。
接著周疏寧又看到長孫清明在參他驕奢無度的奏本上寫了一句:「褚大人安,聽說您上個月入了一尊金體等身佛為母賀六十大壽,祝令堂身體康泰。」
周疏寧笑的上氣不接下氣,難怪朝堂上下對長孫清明言聽計從,有個喜愛探查大臣秘辛的皇儲誰能不怕?
沒有人的屁股是乾淨的,長孫清明卻熱衷於掀別人的屁簾,你們就說損不損。
反倒是一直以來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林大人給周疏寧寫了好幾篇表揚奏,夸的周疏寧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周疏寧道:「果然人不可貌相,一個人是善是惡,也不能從表面上分析。現在林大人見了我仍然是橫挑鼻子豎挑眼,一言不合就翹鬍子,我穿件稍微漂亮點的衣服就恨不得把『妖妃』二字掛在臉上。想不到,真是想不到,這小老頭兒還挺可愛。」
聽到妖妃兩個字,長孫清明低低的笑了笑,轉頭合上奏摺,不批了。
周疏寧皺眉:「干正事兒呢,你這是又瞎搞什麼?」
長孫清明轉頭看著他:「不搞什麼,就是想看看你這妖妃妖到什麼地步。」
周疏寧無奈:「你是不是還嫌我的罵名不夠多?太子妃生產在即,你卻與他的弟弟勾勾搭搭,豈不是讓斯人斷腸?」
周疏寧越說,長孫清明眼中的慾火越盛,他上前扯過周疏寧,將他扯進了懷裡說道:「是啊,既然斯人腸已斷,總得讓我坐實了這個罪名。」
御書房寂靜無人聲,大太監將門窗緊閉,十分貼心的守在了外面。
好巧不巧,皇帝偏偏在這個時候來了,大太監都瘋了,這個時候他攔還是不攔?
皇帝看著還挺高興,身邊陪著余貴妃,余貴妃看著又富態了,懷中抱著長孫清晗,這個受著萬千寵愛的幼子已經快一歲了,看上去十分招人喜歡。
大太監想進去通知他們一聲,卻又擔心撞到尷尬的一幕。
直到皇帝走近了,他才硬著頭皮上前阻攔道:「皇上,太子殿下……」
興許是急中生智,大太監突然想到潛邸時的一件事,便道:「太子殿下在荷塘泛舟,皇上您此時是否不便打擾?」
皇帝秒懂,還十分八卦的問了一句:「哦?和誰?」
大太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周大人一時詩性大發,便邀太子殿下同游,此時應已酒過三巡。」
皇帝明白了,樂呵呵說道:「哦,我也是早有耳聞,周大人與太子相交甚好。」
旁邊余貴妃晃著幼子開口:「皇上,您就別操太子的心了,別人念個詩,興許晚些就回來了。咱們繼續去看東嶺看葵花,聽說是太子妃種下的,花盤子好大一個呢。」
皇帝更高興了,也就是余貴妃沒什麼心眼兒,換個人多少得聽出點別的意思來。
這也是皇帝一直喜歡余貴妃的原因,談不上有多愛,但和這樣的人待在一起,心裡會比較輕鬆。
好在御書房裡的兩個人並未過於放肆,在皇帝剛離開沒多久後,他們便重新打開了門窗。
大太監卻什麼都沒說,剛剛皇帝叮囑過,讓他不要和他們說自己來過了。
周疏寧儘量把自己偽裝的看不出絲毫破綻,只當他們剛剛只是在商議一些機要。
好巧不巧,他剛好翻到了姜放寄來的軍情奏報,唇角止不住上揚道:「姜放的常規軍情奏報,說是四國朝會後,南疆難得的恢復了平靜,且大晏與南昭正在想辦法建立通商渠道。……說是讓我設幾個分號,以便於兩國邦交。他這個想法不錯,大晏與南昭難得這麼友好,確實可以試試把他們那邊的菌子多運些過來。」
長孫清明:……其實你就是想吃南昭的菌子吧?
周疏寧又道:「聽說南昭的菌子吃了以後能看到小人兒,尤其是紅傘傘白杆杆的那種,吃了以後全家老小集體躺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