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比如傳統的日本音樂,印度音樂,俄羅斯音樂這些都非常的有特點,讓人一聽就能知道是這些國家的音樂。當然也少不了中國的傳統音樂,比如最具特色的京劇,還有拉著馬頭琴的蒙古音樂。
另外我還選取了南美巴西的拉丁音樂,蘇格蘭的風笛,西班牙的弗拉門戈,奧地利的交響樂,非洲的土著音樂,還有台灣的土著音樂。
這張專輯我已經有了模型,一共13首,
01日本音樂《櫻花開放的季節》
02台灣音樂《阿里山風情》
03中國京劇《臉譜》
04中國蒙古《草原風情》
05俄羅斯《莫斯科之冬》
06非洲土著《蠻荒天空》
07愛爾蘭《聽聽風笛》
08西班牙《鬥牛節》
09奧地利《維也納音樂會》
10南美巴西《拉丁舞蹈》
11美國鄉村《鄉村之行》
12印度《大篷車》
13韓國朝鮮族《能歌善舞》
這十三首歌由於各國音樂都有原型,所以歌曲的框架我都打好,就等著那天有靈感把他們寫完。這十三首歌曲中俄羅斯《莫斯科之冬》,後來讓我用《火花》替換掉了。因為歌曲《火花》就是俄羅斯音樂和現代音樂和韓國音樂的完美結合。而《火花》則作為其他12首歌的標準,代表著和他國音樂不是簡單的融合,而是最高明的融合,也預示著其他12首歌的水準也都和《火花》一樣!這才是我要創作的完美專輯!
新專輯宣傳期間我去了趟香港,從倪匡大師手中買下了他的科幻小說“亞洲之鷹羅開系列”的版權。“音樂是區域性的,電影是世界性的。”這話雖然偏頗,但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音樂的影響力絕對趕不上作電影。
像現在韓國的一些歌手,在韓國本土很有名,但一出了韓國就沒人知道了。以HOT為例,他們雖然很有名,但絕對趕不上演過一部《我的野蠻女友》的全慧賢在亞洲出名。這就是電影演員和歌手的區別。
我買下倪匡的小說作劇本,其實就是為了演電影。其實我現在雖然很火,達到一個亞洲人從無達到的高度,但我的根基卻是不穩。
現在05年才只出到5年,只演了2部電影!一部是《我的野蠻女友》一部是《後天》,這兩部電影雖然都很強大,但也只是2部!所以我計劃著在07年入伍前在多演幾部電影,打下良好的基礎,等30多歲了可以往電影上發展。
既然要想往電影上發展,那麼就要有自己的風格和作品。而“亞洲之鷹羅開”系列就是我為自己量身打造的系列電影,有點像黃飛鴻系列和007。而且我有個作弊一樣的技能——有錢!所以不會為了沒錢而發愁。
有拍電影的劇本,有錢,有演員(當然是我金鐘民了),我只要發愁怎麼才能讓自己更加的出名就可以了。想好後還是覺得以美國那個皮包公司的名義出錢拍攝,讓我的電影成為好萊塢出品的電影,而我也變相的進入了好萊塢。
第八十章 我是亞洲之鷹羅開
更新時間2008-6-4 9:58:28 字數:0
想美國人外國人記住你,那你就要有自己的特點。
在家裡我和媽媽她們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媽媽從來不看外國片,韓國本土那些明星她能分出誰是誰,但是她看外國人卻分不出誰是誰來,看外國人誰都是一個模樣。我們一般人看外國人都是一個模樣,同樣那些普通老外看我們亞洲人也是一樣,都覺得亞洲人都是同一模樣!
我雖然主演過《後天》,還在格萊美拿過獎,但也只是讓少部分外國人認識了我,能記住我的外國人不會太多。所以要想在好萊塢發展,要想讓那些外國人記住我,那我就要有個鮮明的特點讓他們記住我!
“外號”作為分辯相同名字或相像人而出現的特殊名稱就成為了最好的辦法。像NBA明星羅賓遜,為了分辯他們,就給他們起了外號,“大狗”羅賓遜和“海軍上校”羅賓遜,而且像這樣的外號還有很多,“大鯊魚”奧尼爾,“郵差”卡爾馬龍等等。
在中國外號就更多了,比如南俠展昭,錦毛鼠白玉堂,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等等,有時候外號還不只是外號那麼簡單,還是個字號是地位的象徵。
我要出演“亞洲之鷹羅開”系列的意思就是我要用“亞洲之鷹”這個外號!
在好萊塢提我金鐘民可能沒人知道,但是要是提亞洲之鷹那麼就很容易讓那些老外知道我是誰了。“亞洲之鷹”這個外號既能很容易讓老外記住我,同時也是我在亞洲地位的一種肯定。
難道在亞洲還能有比“亞洲之鷹”更好的外號了嗎?既能表現出你是一種強悍的生物,又沒有龍啊,虎啊的土氣,而且還能表現展翅高飛的意思。
倪匡亞洲之鷹羅開系列小說其實並不是太適合拍成電影,但是其小說內容和創意卻都十分精彩,在寫成劇本的時候可以找名家修改一下。
位了在好萊塢發展,討好外國觀眾,我就找了好萊塢的劇作家進行修改。
我今年準備拍攝“亞洲之鷹羅開”系列的《巨龍》,劇本已經經由好萊塢劇作家修改過,增加了許多激烈和大氣的場面,還有好萊塢特有的個人英雄主和煽情。看過劇本後我又刪改了一下才算完成。
另外我還選取了南美巴西的拉丁音樂,蘇格蘭的風笛,西班牙的弗拉門戈,奧地利的交響樂,非洲的土著音樂,還有台灣的土著音樂。
這張專輯我已經有了模型,一共13首,
01日本音樂《櫻花開放的季節》
02台灣音樂《阿里山風情》
03中國京劇《臉譜》
04中國蒙古《草原風情》
05俄羅斯《莫斯科之冬》
06非洲土著《蠻荒天空》
07愛爾蘭《聽聽風笛》
08西班牙《鬥牛節》
09奧地利《維也納音樂會》
10南美巴西《拉丁舞蹈》
11美國鄉村《鄉村之行》
12印度《大篷車》
13韓國朝鮮族《能歌善舞》
這十三首歌由於各國音樂都有原型,所以歌曲的框架我都打好,就等著那天有靈感把他們寫完。這十三首歌曲中俄羅斯《莫斯科之冬》,後來讓我用《火花》替換掉了。因為歌曲《火花》就是俄羅斯音樂和現代音樂和韓國音樂的完美結合。而《火花》則作為其他12首歌的標準,代表著和他國音樂不是簡單的融合,而是最高明的融合,也預示著其他12首歌的水準也都和《火花》一樣!這才是我要創作的完美專輯!
新專輯宣傳期間我去了趟香港,從倪匡大師手中買下了他的科幻小說“亞洲之鷹羅開系列”的版權。“音樂是區域性的,電影是世界性的。”這話雖然偏頗,但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音樂的影響力絕對趕不上作電影。
像現在韓國的一些歌手,在韓國本土很有名,但一出了韓國就沒人知道了。以HOT為例,他們雖然很有名,但絕對趕不上演過一部《我的野蠻女友》的全慧賢在亞洲出名。這就是電影演員和歌手的區別。
我買下倪匡的小說作劇本,其實就是為了演電影。其實我現在雖然很火,達到一個亞洲人從無達到的高度,但我的根基卻是不穩。
現在05年才只出到5年,只演了2部電影!一部是《我的野蠻女友》一部是《後天》,這兩部電影雖然都很強大,但也只是2部!所以我計劃著在07年入伍前在多演幾部電影,打下良好的基礎,等30多歲了可以往電影上發展。
既然要想往電影上發展,那麼就要有自己的風格和作品。而“亞洲之鷹羅開”系列就是我為自己量身打造的系列電影,有點像黃飛鴻系列和007。而且我有個作弊一樣的技能——有錢!所以不會為了沒錢而發愁。
有拍電影的劇本,有錢,有演員(當然是我金鐘民了),我只要發愁怎麼才能讓自己更加的出名就可以了。想好後還是覺得以美國那個皮包公司的名義出錢拍攝,讓我的電影成為好萊塢出品的電影,而我也變相的進入了好萊塢。
第八十章 我是亞洲之鷹羅開
更新時間2008-6-4 9:58:28 字數:0
想美國人外國人記住你,那你就要有自己的特點。
在家裡我和媽媽她們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媽媽從來不看外國片,韓國本土那些明星她能分出誰是誰,但是她看外國人卻分不出誰是誰來,看外國人誰都是一個模樣。我們一般人看外國人都是一個模樣,同樣那些普通老外看我們亞洲人也是一樣,都覺得亞洲人都是同一模樣!
我雖然主演過《後天》,還在格萊美拿過獎,但也只是讓少部分外國人認識了我,能記住我的外國人不會太多。所以要想在好萊塢發展,要想讓那些外國人記住我,那我就要有個鮮明的特點讓他們記住我!
“外號”作為分辯相同名字或相像人而出現的特殊名稱就成為了最好的辦法。像NBA明星羅賓遜,為了分辯他們,就給他們起了外號,“大狗”羅賓遜和“海軍上校”羅賓遜,而且像這樣的外號還有很多,“大鯊魚”奧尼爾,“郵差”卡爾馬龍等等。
在中國外號就更多了,比如南俠展昭,錦毛鼠白玉堂,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等等,有時候外號還不只是外號那麼簡單,還是個字號是地位的象徵。
我要出演“亞洲之鷹羅開”系列的意思就是我要用“亞洲之鷹”這個外號!
在好萊塢提我金鐘民可能沒人知道,但是要是提亞洲之鷹那麼就很容易讓那些老外知道我是誰了。“亞洲之鷹”這個外號既能很容易讓老外記住我,同時也是我在亞洲地位的一種肯定。
難道在亞洲還能有比“亞洲之鷹”更好的外號了嗎?既能表現出你是一種強悍的生物,又沒有龍啊,虎啊的土氣,而且還能表現展翅高飛的意思。
倪匡亞洲之鷹羅開系列小說其實並不是太適合拍成電影,但是其小說內容和創意卻都十分精彩,在寫成劇本的時候可以找名家修改一下。
位了在好萊塢發展,討好外國觀眾,我就找了好萊塢的劇作家進行修改。
我今年準備拍攝“亞洲之鷹羅開”系列的《巨龍》,劇本已經經由好萊塢劇作家修改過,增加了許多激烈和大氣的場面,還有好萊塢特有的個人英雄主和煽情。看過劇本後我又刪改了一下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