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頁
是以,他們足足等了三個月,確定人找不到了,再加上邊關出了事,需要九皇叔坐鎮,才敢讓宋宴來勸說九皇叔。
他們讓宋宴來勸說九皇叔,也不是逼九皇叔放棄找人,而是希望九皇叔能清醒,能面對現實。九皇叔就是要繼續找,他們也無話可說。
沒看到屍體,就表示還有一線希望,九皇叔想要繼續找也沒有錯,他們這些朝臣也沒有指責的立場。
但是!
但是,人找到了,人沒事了,邊疆戰線又一再告急,九皇叔還能無視將士們的生死,不去前線救援,留在後方陪九皇叔,他們就真的心寒了。
他們知道人的命是不同的,可蘇雲七已經沒事了,邊疆將士卻有千千萬萬等著九皇叔去救命。
事有輕重,蘇雲七的命是命,邊疆將士的命,就不是命嗎?
要知道,邊疆的將士是在為九皇叔開疆擴土,九皇叔此舉實在讓人心寒不已。
邊疆將士滿不滿,朝臣不知,以賀相為首的朝臣確實心生不滿了。
這也是三皇子一來,就對著九皇叔抱怨,故作不滿把他牽上馬的原因。
雖然他看九皇叔有種種不爽,恨不能取而代之,但他很清楚這天下,沒有人有那個本事取代九皇叔。
為了讓九皇叔的地位穩固,為了平息朝臣的怒火,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提醒九皇叔儘快補救。
畢竟,文臣寒了心,九皇叔禮賢下士一番,再許以利益,多少能打動他們一二。武將卻不同,武將要寒了心,邊疆的將士要寒了心,那是真的會造反。
就算不造反,精銳鐵騎每天戰死的數量都在刷新,對他們東陵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再怎麼下去,他們拿什麼統一四國。
這天下,是要將士們去打的。
三皇子先大朝臣一步向九皇叔發難,故意在九皇叔入城當天,說出要九皇叔立刻去前線邊疆的話,做的比那些不滿的大臣很狠,讓那些大臣無話可說,可謂是用心良苦。
九皇叔自然知道三皇子的用意,但他並不想領情。
蘇雲七失蹤一事,讓他清楚的認識到,這世間許多事、許多人都不值得。
再說了,若遇到一點小事就要他出戰,那他培養那麼多能征善戰的將領有什麼用?
邊疆的戰事雖然急迫,但並沒有到山窮水盡、沒有生路的地步。
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就希望他出現,那他們永遠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他手下,不養無用之人。
九皇叔壓根不想搭理三皇子,正要讓三皇子從哪來滾哪去,蘇雲七就撩起車簾,輕聲道:「去吧,我等你得勝歸來!」
九皇叔到嘴的話生生咽了回頭,扭頭看向蘇雲七,一臉無奈,用眼神告訴蘇雲七:本王不想去,也不覺得有必要去。
「去吧,天下太平、海宴和清、百姓安居樂業、再無戰亂發生,才不會有人再打我的主意。」蘇雲七溫柔且堅定地看著九皇叔,她知道九皇叔在擔心什麼,頓了一聲,又補了一句:「我保證,我一定會等你回來!」
有些事可以不做,但若是踏出了第一步,就不能回頭,回頭就是死路一條。
比如,天下一統!
第1161章 大結局中
邊疆戰事吃緊,東陵對外作戰失利,是需要九皇叔,但是是需要九皇叔帶兵去援助。傾國之力的大戰,再是驍勇善戰的將領,也不可能靠孤身一人左右戰局。
打仗需要大規模資源整合,需要協同攻堅配合作戰。個人能力強,能最大化發揮將士的作戰能力,單憑一個人絕對就不行。九皇叔武功高強,可以憑一人稱霸江湖,卻不可能獨自一人抵抗百萬大軍。
蘇雲七開口了,前線的戰事也確實吃緊,朝臣也確實不滿了,九皇叔對帶兵去前線也沒有那麼排斥了。
早晚要打的戰,一鼓作氣打完,日後他就不用再出去南征北戰的,與蘇雲七分開了。
九皇叔同意帶兵去邊疆,但不能真跟三皇子說的一樣,不進城立刻就走,就算他願意,朝臣也不會同意。
……
三日後,在朝臣高強度調度安排下,九皇叔帶著二十萬援軍前往邊疆。
大軍出發那日風和日麗,明媚的陽光照在朝臣與將士們身上,讓他們對這一戰充滿了信心。
當然,九皇叔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半個月後,九皇叔帶大軍抵達邊疆,九皇叔接手了前線指揮權,次日就向西楚發起強攻。
九皇叔甚至沒有出現在戰場上,他只是調整了作戰安排,將原本攻打北慶的主力,調來攻打西楚,西楚就招架不住,連連敗退。
戰事取勝,東陵上下士氣大盛,將士歡欣鼓舞,只嚷著九皇叔來了,他們什麼都不用怕了,此戰一定能勝。
九皇叔的到來,讓將士們士氣高漲。這一戰的勝利,又讓將士們信心倍增,要不是九皇叔下令休兵,他們還能打。
當然,高興、興奮是普通將士的,邊關將領一個個被九皇叔罵得狗血淋頭:「一群蠢貨!西楚能在戰前背棄盟友,又在戰時臨陣倒戈,你們覺得北慶能有多信任他們?」
「這種情況下,你們居然還在一味的攻打北慶,怎麼?本王給你們定了,要先打北慶,再打西楚的目標?」
「西楚大軍調來支援北慶了,國內兵力虧缺,你們就不能打?」
「一個個只相著眼前這麼一點事,那麼大一個西楚立在那裡,你們都瞎了嗎?看不到嗎?」
西楚臨陣倒戈後,東陵在戰事就連連失利,一眾將領憋屈了三個月,龜縮著不敢出兵,被北慶、西楚聯軍壓著打,差點就把他們給逼瘋了。
好不容易九皇叔來了,帶著他們打了一個勝仗,他們正想得意顯擺了一下,不想還不開口就被九皇叔罵了一個狗血淋頭。可偏偏九皇叔說的句句屬實,他們就是想要反駁也找不到話,只能老老實實地站著任罵。
九皇叔向來賞罰分明,犯了錯的罵了,做的好的九皇叔也誇了。一眾將領不僅沒有被九皇叔罵得失去信心,反倒一個個士氣更強了,一個個卯足勁想要好好表現,爭取被九皇叔誇獎。
於是,接下來的戰役,完全不需要九皇叔領兵,一眾將領就搶著上戰場,一個個爭當先鋒。先前統領東陵大軍的大將軍趙宜更是主動請纓,要帶兵去偷襲西楚重要的軍事要塞。
「王爺,你給我兩千黑甲衛,末將保證把西楚的糧倉全燒了,讓他們後院失火,顧不得跟北慶聯軍。」
「准!」手下的將領有自信,他還有什麼好擔心的,九皇叔大手一揮,又加了五百人:「本王再給你五百黑甲衛,讓他們務必把王子戎、謝三兩位大人帶回來。」
「請王爺放心,屬下定不負王爺所望!」本就信心滿滿的趙大將軍,看到九皇叔半點遲疑地把黑甲衛交給他,頓時熱血沸騰,恨不能現在就帶兵出征,證明給九皇叔看,他沒有辜負九皇叔的信任。
當然,他也確實沒有辜負九皇叔的信任。
到底是九皇叔一手培養出來的大將,先前只是被西楚的倒戈打了個措手不及,慌了手腳,讓西楚與北慶鑽了空子,致使戰場連連失利。
現在九皇叔來了,趙大將軍有了主心骨,再無後顧之憂。
趙大將軍也沒有讓九皇叔失望。一個月前,西楚傳來戰報,趙大將軍帶著兩千五百個黑甲衛,化整為零潛入西楚,燒了西楚好幾個糧倉。
趙大將軍帶兵入西楚,剛開始還聲勢低調,等他們燒了幾個糧倉後,就再也低調不起來。
趁亂逃離,被友人所救,蟄伏在西楚的王子戎與謝三,不等趙大將軍帶人去找,自己就找上來了。
「太好了,二位公子無事,王爺可以安心了。我來之前,王爺再三叮囑我,要我在西楚找二位大人,為此還多派了五百黑甲衛,專門用來找二位大人。」趙大將軍看到二人,有那麼一刻的心虛了一下,但還是不忘告訴二人,九皇叔對他們的關心。
他帶兵入西楚後,打得太快樂了,一時間忘了找人了,還好這兩人找上來,他可以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了。
「勞王爺和將軍擔憂了。」王子戎與謝三人精一樣,哪裡沒有看到趙大將軍的心虛。只他們二人無事,雙方也匯合了,計較這些小事倒顯得他們小氣了。
左右大家同朝為官,來日方長,日後有的是機會計較,現下還是要以大局為重。王子戎與謝三很清楚,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
……
有了王子戎與謝三加入,趙大將軍如虎添翼。
在王子戎與謝三的建議下,趙大將軍放棄了燒糧倉這種見效慢,還容易引西楚人注意的戰略,轉而隱到暗處,開始暗戳戳地搞事。
王子戎與謝三在西楚呆了大半年,對西楚的內政可謂是了如指掌,暗中沒少收買西楚的官員。哪怕是後三個月,因西楚倒戈不得不蟄伏,王子戎與謝三也沒少暗中搞事。
他們二人一直與西楚當時犯亂的那幾個親王的後人有聯繫,這次他們二人能藏這麼久而不被西楚皇帝找到,就有幾個親王的後人相助。<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們讓宋宴來勸說九皇叔,也不是逼九皇叔放棄找人,而是希望九皇叔能清醒,能面對現實。九皇叔就是要繼續找,他們也無話可說。
沒看到屍體,就表示還有一線希望,九皇叔想要繼續找也沒有錯,他們這些朝臣也沒有指責的立場。
但是!
但是,人找到了,人沒事了,邊疆戰線又一再告急,九皇叔還能無視將士們的生死,不去前線救援,留在後方陪九皇叔,他們就真的心寒了。
他們知道人的命是不同的,可蘇雲七已經沒事了,邊疆將士卻有千千萬萬等著九皇叔去救命。
事有輕重,蘇雲七的命是命,邊疆將士的命,就不是命嗎?
要知道,邊疆的將士是在為九皇叔開疆擴土,九皇叔此舉實在讓人心寒不已。
邊疆將士滿不滿,朝臣不知,以賀相為首的朝臣確實心生不滿了。
這也是三皇子一來,就對著九皇叔抱怨,故作不滿把他牽上馬的原因。
雖然他看九皇叔有種種不爽,恨不能取而代之,但他很清楚這天下,沒有人有那個本事取代九皇叔。
為了讓九皇叔的地位穩固,為了平息朝臣的怒火,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提醒九皇叔儘快補救。
畢竟,文臣寒了心,九皇叔禮賢下士一番,再許以利益,多少能打動他們一二。武將卻不同,武將要寒了心,邊疆的將士要寒了心,那是真的會造反。
就算不造反,精銳鐵騎每天戰死的數量都在刷新,對他們東陵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再怎麼下去,他們拿什麼統一四國。
這天下,是要將士們去打的。
三皇子先大朝臣一步向九皇叔發難,故意在九皇叔入城當天,說出要九皇叔立刻去前線邊疆的話,做的比那些不滿的大臣很狠,讓那些大臣無話可說,可謂是用心良苦。
九皇叔自然知道三皇子的用意,但他並不想領情。
蘇雲七失蹤一事,讓他清楚的認識到,這世間許多事、許多人都不值得。
再說了,若遇到一點小事就要他出戰,那他培養那麼多能征善戰的將領有什麼用?
邊疆的戰事雖然急迫,但並沒有到山窮水盡、沒有生路的地步。
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就希望他出現,那他們永遠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他手下,不養無用之人。
九皇叔壓根不想搭理三皇子,正要讓三皇子從哪來滾哪去,蘇雲七就撩起車簾,輕聲道:「去吧,我等你得勝歸來!」
九皇叔到嘴的話生生咽了回頭,扭頭看向蘇雲七,一臉無奈,用眼神告訴蘇雲七:本王不想去,也不覺得有必要去。
「去吧,天下太平、海宴和清、百姓安居樂業、再無戰亂發生,才不會有人再打我的主意。」蘇雲七溫柔且堅定地看著九皇叔,她知道九皇叔在擔心什麼,頓了一聲,又補了一句:「我保證,我一定會等你回來!」
有些事可以不做,但若是踏出了第一步,就不能回頭,回頭就是死路一條。
比如,天下一統!
第1161章 大結局中
邊疆戰事吃緊,東陵對外作戰失利,是需要九皇叔,但是是需要九皇叔帶兵去援助。傾國之力的大戰,再是驍勇善戰的將領,也不可能靠孤身一人左右戰局。
打仗需要大規模資源整合,需要協同攻堅配合作戰。個人能力強,能最大化發揮將士的作戰能力,單憑一個人絕對就不行。九皇叔武功高強,可以憑一人稱霸江湖,卻不可能獨自一人抵抗百萬大軍。
蘇雲七開口了,前線的戰事也確實吃緊,朝臣也確實不滿了,九皇叔對帶兵去前線也沒有那麼排斥了。
早晚要打的戰,一鼓作氣打完,日後他就不用再出去南征北戰的,與蘇雲七分開了。
九皇叔同意帶兵去邊疆,但不能真跟三皇子說的一樣,不進城立刻就走,就算他願意,朝臣也不會同意。
……
三日後,在朝臣高強度調度安排下,九皇叔帶著二十萬援軍前往邊疆。
大軍出發那日風和日麗,明媚的陽光照在朝臣與將士們身上,讓他們對這一戰充滿了信心。
當然,九皇叔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半個月後,九皇叔帶大軍抵達邊疆,九皇叔接手了前線指揮權,次日就向西楚發起強攻。
九皇叔甚至沒有出現在戰場上,他只是調整了作戰安排,將原本攻打北慶的主力,調來攻打西楚,西楚就招架不住,連連敗退。
戰事取勝,東陵上下士氣大盛,將士歡欣鼓舞,只嚷著九皇叔來了,他們什麼都不用怕了,此戰一定能勝。
九皇叔的到來,讓將士們士氣高漲。這一戰的勝利,又讓將士們信心倍增,要不是九皇叔下令休兵,他們還能打。
當然,高興、興奮是普通將士的,邊關將領一個個被九皇叔罵得狗血淋頭:「一群蠢貨!西楚能在戰前背棄盟友,又在戰時臨陣倒戈,你們覺得北慶能有多信任他們?」
「這種情況下,你們居然還在一味的攻打北慶,怎麼?本王給你們定了,要先打北慶,再打西楚的目標?」
「西楚大軍調來支援北慶了,國內兵力虧缺,你們就不能打?」
「一個個只相著眼前這麼一點事,那麼大一個西楚立在那裡,你們都瞎了嗎?看不到嗎?」
西楚臨陣倒戈後,東陵在戰事就連連失利,一眾將領憋屈了三個月,龜縮著不敢出兵,被北慶、西楚聯軍壓著打,差點就把他們給逼瘋了。
好不容易九皇叔來了,帶著他們打了一個勝仗,他們正想得意顯擺了一下,不想還不開口就被九皇叔罵了一個狗血淋頭。可偏偏九皇叔說的句句屬實,他們就是想要反駁也找不到話,只能老老實實地站著任罵。
九皇叔向來賞罰分明,犯了錯的罵了,做的好的九皇叔也誇了。一眾將領不僅沒有被九皇叔罵得失去信心,反倒一個個士氣更強了,一個個卯足勁想要好好表現,爭取被九皇叔誇獎。
於是,接下來的戰役,完全不需要九皇叔領兵,一眾將領就搶著上戰場,一個個爭當先鋒。先前統領東陵大軍的大將軍趙宜更是主動請纓,要帶兵去偷襲西楚重要的軍事要塞。
「王爺,你給我兩千黑甲衛,末將保證把西楚的糧倉全燒了,讓他們後院失火,顧不得跟北慶聯軍。」
「准!」手下的將領有自信,他還有什麼好擔心的,九皇叔大手一揮,又加了五百人:「本王再給你五百黑甲衛,讓他們務必把王子戎、謝三兩位大人帶回來。」
「請王爺放心,屬下定不負王爺所望!」本就信心滿滿的趙大將軍,看到九皇叔半點遲疑地把黑甲衛交給他,頓時熱血沸騰,恨不能現在就帶兵出征,證明給九皇叔看,他沒有辜負九皇叔的信任。
當然,他也確實沒有辜負九皇叔的信任。
到底是九皇叔一手培養出來的大將,先前只是被西楚的倒戈打了個措手不及,慌了手腳,讓西楚與北慶鑽了空子,致使戰場連連失利。
現在九皇叔來了,趙大將軍有了主心骨,再無後顧之憂。
趙大將軍也沒有讓九皇叔失望。一個月前,西楚傳來戰報,趙大將軍帶著兩千五百個黑甲衛,化整為零潛入西楚,燒了西楚好幾個糧倉。
趙大將軍帶兵入西楚,剛開始還聲勢低調,等他們燒了幾個糧倉後,就再也低調不起來。
趁亂逃離,被友人所救,蟄伏在西楚的王子戎與謝三,不等趙大將軍帶人去找,自己就找上來了。
「太好了,二位公子無事,王爺可以安心了。我來之前,王爺再三叮囑我,要我在西楚找二位大人,為此還多派了五百黑甲衛,專門用來找二位大人。」趙大將軍看到二人,有那麼一刻的心虛了一下,但還是不忘告訴二人,九皇叔對他們的關心。
他帶兵入西楚後,打得太快樂了,一時間忘了找人了,還好這兩人找上來,他可以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了。
「勞王爺和將軍擔憂了。」王子戎與謝三人精一樣,哪裡沒有看到趙大將軍的心虛。只他們二人無事,雙方也匯合了,計較這些小事倒顯得他們小氣了。
左右大家同朝為官,來日方長,日後有的是機會計較,現下還是要以大局為重。王子戎與謝三很清楚,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
……
有了王子戎與謝三加入,趙大將軍如虎添翼。
在王子戎與謝三的建議下,趙大將軍放棄了燒糧倉這種見效慢,還容易引西楚人注意的戰略,轉而隱到暗處,開始暗戳戳地搞事。
王子戎與謝三在西楚呆了大半年,對西楚的內政可謂是了如指掌,暗中沒少收買西楚的官員。哪怕是後三個月,因西楚倒戈不得不蟄伏,王子戎與謝三也沒少暗中搞事。
他們二人一直與西楚當時犯亂的那幾個親王的後人有聯繫,這次他們二人能藏這麼久而不被西楚皇帝找到,就有幾個親王的後人相助。<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