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何事?」這份語氣都是冷峻嚴肅了不少,李從歌微蹙著眉頭,她能這樣子,看起來准沒好事。
「方醫生給我開了一些藥。」
「明庭是為良醫,然醫術再高超,也無法推動潮汐、狂沙和血月。」
韓天承被李從歌這句半明半暗、晦澀不已的話所驚嘆道了,他不明覺厲地詢問道:「李營主為何這麼說?」
李從歌深吸一口氣,最終只是牽著韓天承的衣領,推開了自己房屋的門。
「外頭不好說。」
韓天承:「......」
「厥緇人說神機營有人貿然跨越國界,然而我們神機營今日沒有外出巡查的要務在身,這筆案子我必須得探查清楚。明日我須去厥緇一趟。」李從歌握緊拳頭,怒砸了一下桌子。
桌子上的筆墨和兵書都被內力震了起來,騰空了一秒後,又「哐」的一聲,順勢落下。
韓天承挺直胸脯,坦然道:「我陪李營主一同前去!」
李從歌瞪大了眼睛,詢問道:「不可。你怎麼行?厥緇如此危險,你若去了便是把命丟了個三魂七魄!這是萬萬不得的!」
韓天承不知為何,腦海里划過方弛豫和自己在醫館裡的一番對話,包括對話里不知音容相貌、只知名姓的「戚風明」。
他又道:「我既會保護好李營主,也會保護好神機營,最後,我同樣也會保護好我自己的!」
「此話當真?」
「自然是真的。」
「信我。」
「李營主。」
第20章
那日, 跟隨著李營主回府之時,韓天承的眸子中呈勾勒著火紅色的夕陽, 只覺得的那夕陽格外的艷麗,好像不同於自己來到神機營的這些年所見過的日光,如此耀眼,如此的熠熠生輝,像是一副壯麗的傳奇畫卷。
「進來。」李從歌側過了一點身子,令韓天承進入屋內。
韓天承剛前腳踏入門檻內,就被李從歌提著衣領來到了一方長長的桌子前, 桌子裡頭深陷進去,擺放著北明的山川丘壑、江河湖海, 每個山川之上, 還插著微型戰旗。一條用墨色划過去的邊境線穿過了漠北黃沙, 將玄甲十三州割據在外。
「我們玄甲兵的鐵騎經常在這條線的邊境處巡查。」李從歌用指尖指了指這條墨色的邊境線,隨後說道,「這條線的對面是厥緇,這條線的內里則是北明。」
韓天承有用指尖虛地指了指邊境線之外唯一露出來的疆土——玄甲十三州, 一字一句地詢問道:「玄、甲、十、三、州?這個地方......對北明來說如此重要?」
「這裡,」李從歌深吸一口氣, 道,「曾是我們的。」
「薊州到青州, 」她用手指劃出一條長長的線路, 如果將疆域圖比作一個樹葉的話, 那這條線路便是樹葉的葉脈, 葉脈無法離開樹葉,樹葉也無法離開葉脈的支撐和支持,「從薊州到青州划過一條綿長的線, 都是我們的——但那也是曾經。」
韓天承聽完李從歌的話語,忽覺心裡閃過一絲悲傷。雖然在許久以前,他也曾看過兵書和史書,因為本身對文書並不是感興趣,所以自家爹娘也沒讓他考科舉,從小練武耍刀,考過了武舉。
但是他此人,厭倦朝廷瑣事,不然以自己爹娘的威力,定能成為宮廷侯爵或者朝中禁軍去闖蕩一番天地。韓天承有關於一些盛名邀約皆都拒絕,本就是想仗著家底有錢,當個紈絝。
他看到史書上曾記載:「太祖登基,築堤壩,開靈渠,修河口,立長城,穩兵權,輸文業。此番此業,功過千秋。然太祖至此終年,尚有渴望,闋刻墓誌『此生盪何顧?玄甲十三處。』遂埋於黃泉,後人以淚洗街三日。願陛下可得永年,忠骨長存。」
那時,他看到「玄甲十三處」,突然心口一陣絞痛,硬是拉著爹娘哭著喊著要去服兵當兵。
「此生盪何顧?玄甲十三處。」韓天承喃喃自語道。
這一刻,韓天承才終於意識到幾年前那陣心口疼痛是為何了。
因為,玄甲十三州是北明的心腹之患,是明太祖窮極一生都未收復回來的國土,是眾多將士心中的渴望與奢望。
「這是太祖曾闕刻在墓碑上的詩句,」李從歌「誒」地嘆了口氣,神色有些傷春悲秋起來,「然這皇天后土都更迭幾代了,還是未能收復。太宗即位後,御駕親征,妄想重振雄風,完成太祖遺留的皇圖霸業,反倒在肩膀處中了箭毒,狼狽告退,英年早逝。自此後,就再也沒有朝中將士敢去征戰了——就連漠北都護府也成了縮頭烏龜。」
韓天承眸中微動,隨即拿了一面跌倒的小戰旗,重重地插在了玄甲十三州的正中心。
「但我相信,終有一日,我會在這裡插上北明的旗幟,鑄就北明的城牆,綿延千萬里,直到晏都心房。」
這番承諾完後,韓天承挺直了胸脯,孱弱的火光都被他的眼眸一一地、穩穩地接住了。就連李從歌也被他的話感染。
良久後,李從歌抬起手,安慰性地摸了摸韓天承的頭,說道:「你倒是想得美好。」
韓天承卻搖搖頭,撇開了李從歌溫熱的手掌,也拒絕了李從歌安慰的好意,他堅定地說:「我必須在我活著的時候,我要在玄甲十三州的疆土上,看到北明的戰旗,哪怕我為國戰死,我也要讓後輩不再禁受邊境之苦。」
因為,玄甲十三州,原本就是北明的地方。只不過是北明太過於懦弱而已。
「天承,你一看就沒有經歷過朝堂之爭。」李從歌拉著韓天承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木製椅子被突如其來的重量「吱吱」作響,格外刺耳,然韓天承卻不覺一顧。
李從歌替他倒了一盞熱水,令他喝掉,潤潤嗓子,不然都是沙塵,有損肺部和呼吸道。
「你若是從官加品,定能體會到一種無助感。因為現在朝廷上下都以戚風明為首,這晏平帝只是個傀儡,有名無實。就連漠北都護府都給戚風明賣命,你還指望這玄甲十三州能收復?只要厥緇不跟我們交戰,我們北明能在亂世中穩住元氣,已經是很好了。」李從歌唇角抽動,苦笑了一下。
「可你不會為戚風明賣命的,對不對?」韓天承虔誠地問道,「你肯定不會的,對不對?」但越說反倒越沒底氣,聲音漸漸地低了下去,最終卻如同蚊子似乎地。
「韓天承。」李從歌的神情是從未有過的嚴肅,「神機營隸屬漠北都護府。」
「但不代表神機營最後會為戚風明賣命。」李從歌又補充了一句,「我們神機營的人,從小就飲沙吃風,人命比刀尖都挺拔堅韌。我們神機營的人本就是逆黃泉而上,摶扶搖而立九霄。」
那一刻,韓天承心中那種莫名的無力感漸漸消失,進而升起了一股其妙的危機感,這種感覺越是看著玄甲十三州越是熟悉,宛若風雲一般令人捉摸不透。
「營主,明日我們前往厥緇,是需要穿過玄甲十三州嗎?」韓天承說,「因為厥緇的都城——玄州,正位於厥緇的心臟處。」
李從歌跟在韓天承身前那麼久,她自然知道眼前這半大不大的少年有什麼細微的思量,但她沒有阻攔。
因為,在李從歌的眼中,她是第一個對他說出要將北明的旗幟插在玄甲十三州之上的人,而且還是正意氣風發的少年。
雖然知道玄甲十三州幾十年來未能收回來,也知道即便有人敢如韓天承一般,願意以命相抵,願意為朝廷肝膽相照、萬死以赴——可是歷史是有發展趨勢的。
若是真想收,那北明朝廷早該牽動一兵一卒,而不是等到如今,國勢衰微,還是只如紅塵中的螻蟻,岌岌可危。
不是北明不想收,而是玄甲十三州實在是收不回來。如今厥緇勢力強大,沿線都是鐵騎扎守,北明現如今的勢力四方國境都皆清楚,自從五年前,也就是天順十年,臨安十四州節度使集體叛亂,北明的國勢便由盛轉衰了。
想必,這厥緇已經垂馬練兵卒好多時了,頂多的,便是時機未到而已。
「於薊州定論罷了。」李從歌說道。
韓天承雖然明顯有些失望,但也沒說什麼,只是點點頭,回應道:「好,那就多帶些兵馬。」
「我會帶一部分神機營的玄甲兵一同前往,如若可以,我也會徵求漠北都護府派隨幾名侍衛一同前去。」李從歌眸子低落下來,隨後低嘆一聲,「沒用的。陳從連是不會同意的。」
韓天承說:「一部分神機營和兩位漠北都護府侍衛,加上李營主和我,便足夠編成一條小隊伍了,若是隊伍在壯大點,恐怕厥緇軍會有所顧忌。而且,萬一厥緇軍守株待兔呢?他們其兵甲暗中埋伏,我軍身在明處,其兵身在暗處,若是身陷囫圇,那邊只能大殺開戒了。」他咳嗽了一聲,轉過身,雙手叉腰道,「如此神機妙算的做法,陳府軍他有何不同意?」
*
李從歌說了好一番話。
本是陳從連和李從歌自幼青梅竹馬,一起在神機營里長大。
「方醫生給我開了一些藥。」
「明庭是為良醫,然醫術再高超,也無法推動潮汐、狂沙和血月。」
韓天承被李從歌這句半明半暗、晦澀不已的話所驚嘆道了,他不明覺厲地詢問道:「李營主為何這麼說?」
李從歌深吸一口氣,最終只是牽著韓天承的衣領,推開了自己房屋的門。
「外頭不好說。」
韓天承:「......」
「厥緇人說神機營有人貿然跨越國界,然而我們神機營今日沒有外出巡查的要務在身,這筆案子我必須得探查清楚。明日我須去厥緇一趟。」李從歌握緊拳頭,怒砸了一下桌子。
桌子上的筆墨和兵書都被內力震了起來,騰空了一秒後,又「哐」的一聲,順勢落下。
韓天承挺直胸脯,坦然道:「我陪李營主一同前去!」
李從歌瞪大了眼睛,詢問道:「不可。你怎麼行?厥緇如此危險,你若去了便是把命丟了個三魂七魄!這是萬萬不得的!」
韓天承不知為何,腦海里划過方弛豫和自己在醫館裡的一番對話,包括對話里不知音容相貌、只知名姓的「戚風明」。
他又道:「我既會保護好李營主,也會保護好神機營,最後,我同樣也會保護好我自己的!」
「此話當真?」
「自然是真的。」
「信我。」
「李營主。」
第20章
那日, 跟隨著李營主回府之時,韓天承的眸子中呈勾勒著火紅色的夕陽, 只覺得的那夕陽格外的艷麗,好像不同於自己來到神機營的這些年所見過的日光,如此耀眼,如此的熠熠生輝,像是一副壯麗的傳奇畫卷。
「進來。」李從歌側過了一點身子,令韓天承進入屋內。
韓天承剛前腳踏入門檻內,就被李從歌提著衣領來到了一方長長的桌子前, 桌子裡頭深陷進去,擺放著北明的山川丘壑、江河湖海, 每個山川之上, 還插著微型戰旗。一條用墨色划過去的邊境線穿過了漠北黃沙, 將玄甲十三州割據在外。
「我們玄甲兵的鐵騎經常在這條線的邊境處巡查。」李從歌用指尖指了指這條墨色的邊境線,隨後說道,「這條線的對面是厥緇,這條線的內里則是北明。」
韓天承有用指尖虛地指了指邊境線之外唯一露出來的疆土——玄甲十三州, 一字一句地詢問道:「玄、甲、十、三、州?這個地方......對北明來說如此重要?」
「這裡,」李從歌深吸一口氣, 道,「曾是我們的。」
「薊州到青州, 」她用手指劃出一條長長的線路, 如果將疆域圖比作一個樹葉的話, 那這條線路便是樹葉的葉脈, 葉脈無法離開樹葉,樹葉也無法離開葉脈的支撐和支持,「從薊州到青州划過一條綿長的線, 都是我們的——但那也是曾經。」
韓天承聽完李從歌的話語,忽覺心裡閃過一絲悲傷。雖然在許久以前,他也曾看過兵書和史書,因為本身對文書並不是感興趣,所以自家爹娘也沒讓他考科舉,從小練武耍刀,考過了武舉。
但是他此人,厭倦朝廷瑣事,不然以自己爹娘的威力,定能成為宮廷侯爵或者朝中禁軍去闖蕩一番天地。韓天承有關於一些盛名邀約皆都拒絕,本就是想仗著家底有錢,當個紈絝。
他看到史書上曾記載:「太祖登基,築堤壩,開靈渠,修河口,立長城,穩兵權,輸文業。此番此業,功過千秋。然太祖至此終年,尚有渴望,闋刻墓誌『此生盪何顧?玄甲十三處。』遂埋於黃泉,後人以淚洗街三日。願陛下可得永年,忠骨長存。」
那時,他看到「玄甲十三處」,突然心口一陣絞痛,硬是拉著爹娘哭著喊著要去服兵當兵。
「此生盪何顧?玄甲十三處。」韓天承喃喃自語道。
這一刻,韓天承才終於意識到幾年前那陣心口疼痛是為何了。
因為,玄甲十三州是北明的心腹之患,是明太祖窮極一生都未收復回來的國土,是眾多將士心中的渴望與奢望。
「這是太祖曾闕刻在墓碑上的詩句,」李從歌「誒」地嘆了口氣,神色有些傷春悲秋起來,「然這皇天后土都更迭幾代了,還是未能收復。太宗即位後,御駕親征,妄想重振雄風,完成太祖遺留的皇圖霸業,反倒在肩膀處中了箭毒,狼狽告退,英年早逝。自此後,就再也沒有朝中將士敢去征戰了——就連漠北都護府也成了縮頭烏龜。」
韓天承眸中微動,隨即拿了一面跌倒的小戰旗,重重地插在了玄甲十三州的正中心。
「但我相信,終有一日,我會在這裡插上北明的旗幟,鑄就北明的城牆,綿延千萬里,直到晏都心房。」
這番承諾完後,韓天承挺直了胸脯,孱弱的火光都被他的眼眸一一地、穩穩地接住了。就連李從歌也被他的話感染。
良久後,李從歌抬起手,安慰性地摸了摸韓天承的頭,說道:「你倒是想得美好。」
韓天承卻搖搖頭,撇開了李從歌溫熱的手掌,也拒絕了李從歌安慰的好意,他堅定地說:「我必須在我活著的時候,我要在玄甲十三州的疆土上,看到北明的戰旗,哪怕我為國戰死,我也要讓後輩不再禁受邊境之苦。」
因為,玄甲十三州,原本就是北明的地方。只不過是北明太過於懦弱而已。
「天承,你一看就沒有經歷過朝堂之爭。」李從歌拉著韓天承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木製椅子被突如其來的重量「吱吱」作響,格外刺耳,然韓天承卻不覺一顧。
李從歌替他倒了一盞熱水,令他喝掉,潤潤嗓子,不然都是沙塵,有損肺部和呼吸道。
「你若是從官加品,定能體會到一種無助感。因為現在朝廷上下都以戚風明為首,這晏平帝只是個傀儡,有名無實。就連漠北都護府都給戚風明賣命,你還指望這玄甲十三州能收復?只要厥緇不跟我們交戰,我們北明能在亂世中穩住元氣,已經是很好了。」李從歌唇角抽動,苦笑了一下。
「可你不會為戚風明賣命的,對不對?」韓天承虔誠地問道,「你肯定不會的,對不對?」但越說反倒越沒底氣,聲音漸漸地低了下去,最終卻如同蚊子似乎地。
「韓天承。」李從歌的神情是從未有過的嚴肅,「神機營隸屬漠北都護府。」
「但不代表神機營最後會為戚風明賣命。」李從歌又補充了一句,「我們神機營的人,從小就飲沙吃風,人命比刀尖都挺拔堅韌。我們神機營的人本就是逆黃泉而上,摶扶搖而立九霄。」
那一刻,韓天承心中那種莫名的無力感漸漸消失,進而升起了一股其妙的危機感,這種感覺越是看著玄甲十三州越是熟悉,宛若風雲一般令人捉摸不透。
「營主,明日我們前往厥緇,是需要穿過玄甲十三州嗎?」韓天承說,「因為厥緇的都城——玄州,正位於厥緇的心臟處。」
李從歌跟在韓天承身前那麼久,她自然知道眼前這半大不大的少年有什麼細微的思量,但她沒有阻攔。
因為,在李從歌的眼中,她是第一個對他說出要將北明的旗幟插在玄甲十三州之上的人,而且還是正意氣風發的少年。
雖然知道玄甲十三州幾十年來未能收回來,也知道即便有人敢如韓天承一般,願意以命相抵,願意為朝廷肝膽相照、萬死以赴——可是歷史是有發展趨勢的。
若是真想收,那北明朝廷早該牽動一兵一卒,而不是等到如今,國勢衰微,還是只如紅塵中的螻蟻,岌岌可危。
不是北明不想收,而是玄甲十三州實在是收不回來。如今厥緇勢力強大,沿線都是鐵騎扎守,北明現如今的勢力四方國境都皆清楚,自從五年前,也就是天順十年,臨安十四州節度使集體叛亂,北明的國勢便由盛轉衰了。
想必,這厥緇已經垂馬練兵卒好多時了,頂多的,便是時機未到而已。
「於薊州定論罷了。」李從歌說道。
韓天承雖然明顯有些失望,但也沒說什麼,只是點點頭,回應道:「好,那就多帶些兵馬。」
「我會帶一部分神機營的玄甲兵一同前往,如若可以,我也會徵求漠北都護府派隨幾名侍衛一同前去。」李從歌眸子低落下來,隨後低嘆一聲,「沒用的。陳從連是不會同意的。」
韓天承說:「一部分神機營和兩位漠北都護府侍衛,加上李營主和我,便足夠編成一條小隊伍了,若是隊伍在壯大點,恐怕厥緇軍會有所顧忌。而且,萬一厥緇軍守株待兔呢?他們其兵甲暗中埋伏,我軍身在明處,其兵身在暗處,若是身陷囫圇,那邊只能大殺開戒了。」他咳嗽了一聲,轉過身,雙手叉腰道,「如此神機妙算的做法,陳府軍他有何不同意?」
*
李從歌說了好一番話。
本是陳從連和李從歌自幼青梅竹馬,一起在神機營里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