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在他身上,陳自寒找到了一點失而復得的安慰。兩人重逢於天順十五年小雪時節,一人不敢認,一人不敢惹,兩人步步走得謹慎的很。
過了許久,陳自寒吹滅油燈,輕手輕腳地離開陳應闌的房間,忽覺手腕處一陣溫熱,低下頭才發現陳應闌抓住了自己的手腕。
「別……走……」
陳自寒:「……」
「你為什麼要給我跪下?」陳應闌囈語,「堂堂一國之主,坐擁著廣袤疆土——」
陳應闌握著自己手腕的手越來越緊,攥得陳自寒生疼,心裡發苦。
他突然內心一軟,像是有一根根毒刺,插滿他的心臟,流淌下來的血液,在陳應闌心中開了花。
「這五年來,」陳自寒緊皺著眉頭,始終惆悵不開,「你到底怎麼過的?這一路上,你究竟是如何死裡逃生,走到地老天荒的?」
這一夜,陳自寒獨自躺在深院中的榻上,輾轉反側,徹夜未眠。每當自己閉上眼睛,總會想到陳應闌那睡夢中的模樣,以及那番話,手腕部分還有溫熱的觸感,刺激著陳自寒的神經。
於是,他乾脆從床上坐起身,走過屏障,看著鏡子中的自己。額角處的那道疤痕,雖已乾涸陳舊,現在卻硬生生地疼了起來。
他不知道為什麼陳應闌至死都不肯認自己,甚至還編了一個假名「謝忱」。現在,陳自寒才發現,他和陳應闌就像是塵世間紅塵中兩條若隱若現,若即若離的線,時而相交,時而分離。
只有陳應闌還是夢中身的時候,他才肯認識,自己叫「陳應闌」。
*
陳應闌不知是第幾次做了這個夢——夢裡金戈鐵馬踏破皇城白瓷玉橋,清澈的河水被染紅,火焰正燒著宮殿。頃刻間,陳應闌突然從榻上驚醒,才發覺原來只是個夢。
此時,窗外恰有微微小雨,一下一下敲打著窗戶,那紙漿糊的窗戶紙太薄脆了,雨絲如劍,劃破窗戶紙,雨水進入屋內。
須臾,屋內昏暗。陳應闌起身點亮了油燈,忽聞有人叩響了府邸的門扉,便收起衣袖,拿起倚在門邊的紙傘,打開府邸的大門。
雨絲落在那人的臉上,那人戴著斗笠,天色暗淡,陳應闌也沒提著油燈,看不清他的臉,便問道:「何人?這個點兒,影衛也該回家休憩一番了!」
「我,」那人摘下斗笠,皎潔的月光照在他的臉上,勾勒出鋒利的眉峰,如星子般璀璨的雙眸,整張臉不施粉黛,格外精緻,「陳驚闕。」
「驚闕!」陳應闌收起紙傘,立刻跑過去,踮起腳,細緻地看了看陳自寒,「真的是你!叔叔伯伯們在漠北還好嗎?」
接著,陳自寒抓住陳應闌的衣領,將他拉到馬上。他一拉韁繩,馬蹄聲四起,濺起雨珠,落在地上,落下一圈圈的漣漪。
陳應闌問道:「驚闕,這是——」
「臨安十四州節度使集體叛亂,已經攻上晏都的永德門了。」陳應闌一驚,察覺到夢裡的那些都是真的,陳自寒繼續道,「本來是動身回漠北的,結果在甘州要道的驛站休息時,得到了朝廷的求救信,便立刻動身帶著軍隊趕來了。」
臨安十四州與甘州要道相鄰,恰好又是那些節度使的糧草線,以陳自寒為漠北都護府府軍,鎮守邊疆多年,每年都要與邊疆厥緇征戰幾日,這些細節,陳自寒肯定早就料到了。
陳應闌如何想,自家「哥哥」仿佛是自己肚子裡的蛔蟲一般,只是點頭道:「甘州要道我已經動輒一部分軍隊封鎖了。」
陳自寒低頭說,「驚澤,趁現在那些節度使沒有來到內城,現在跟我回漠北,這裡不安全。」
永德門是市鎮的城門,攻破了就算是正式進入晏都領地內了。話說,這晏都四處都是龍氣,那乾德帝靠背景登上的皇位,吃著先輩帝王所積累的錢財的飯,左擁右抱著北明美女妃子,頭腦蒙昧,不問政事。
乾德四年,陳應闌剛發布《乾德改新》,重新規劃封地、藩鎮等節度使和都護府的地盤,而後大力上調朝廷軍隊的能力,從而削弱節度使以及都護府的軍事權力。如此天衣無縫的《乾德改新》。他以為自己勝券在握,但乾德帝認為:北明為何屹立百年還不倒,自然是因為節度使和都護府沒日沒月、無計疲憊地鎮守四方而已。
便罷黜此改革,陳應闌雖是乾德帝親信,卻在四年前,因為改革的失敗,也只是空有名號的御史罷了,而真正坐有實權的便是那一介太監——魏德賢。
一般朝政,都由陳應闌打理。今日是他的疏忽,奏摺批完,就睡覺了。
話語罷了,只聽一聲巨響,前方馬蹄聲陣陣,恍若大敵來臨。陳自寒騎在馬上,環顧四周,順手把陳應闌放下來,道:「驚澤,去皇城!內城有漠北鐵騎,他們節度使單純憑武力,還是比不上我們黃沙飲血的軍隊。」
陳應闌也很明事理,也沒有過多的猶豫和陳自寒交談,只道了一聲:「若是安好,勿忘給我寫信。」他正要離去,忽然想到了什麼了一般,折回來,道,「哥,給我一柄劍。不用最好的,能用就行。」
陳自寒令屬下拿了一柄青花劍給陳應闌。青花劍是漠北都護府的隨身影衛所佩戴的,因劍身刻著青花,乃是影衛的象徵,劍芒鋒利,運劍起來毫不費力,劍光流轉間,便能將頭顱削去。
陳應闌接過,便繞著內城通往皇城的暗道,鑽進了皇城。但是他確實來晚了一步,只見眼前宮殿隱沒於一片火光之中,燒得正旺,紅透了半邊天。
宮門處箭矢如雨而下,長廊處人影散亂。宮女和大臣們如抱著一些金銀珠寶漫無目的地跑。陳應闌拉住一個宮女問道:「陛下呢?」
宮女低垂著眉目,金銀珠寶纏在她的手腕上,懷中抱著一個琉璃瓶,默不作聲,卻想掙脫陳應闌拉住的衣袖。
「陛下在何處?」陳應闌繼續問道,「你們這些宮女也是,也不是啞巴,為何說話那麼費勁!」
「大人!」宮女突然間淚流滿面,划過臉上塗抹著的粉黛,暗色的皮膚顯得格外突兀,「大人您萬萬不可啊!那大軍快破了宮門呢!咱晏都看是守不住了,小的正準備跟隨大隊去尋找小皇子,準備逃難!」
陳應闌有些毛躁,眼看宮門已經出現了裂縫,宮殿處的火勢升天,早已焦頭爛額,他也不想繼續問宮女關於乾德帝身在何處,大體能知道,宮內之人打算尾隨小皇子,逃難去某處,遠離戰火紛飛。說是逃難,不如說是遷都,但是所謂的遷都最後還是沒能遷都成。
雖然乾德帝四年前,就對他置之不理,自己也是有名無權的御史,但無論如何,自己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位置,自然是有恩情在理。一國之帝,雖然不問不聞政局,但理論上不能將他黃袍褪去,淪為俘虜。
陳應闌逆著人群,走入泰和殿內。泰和殿是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推開布滿塵埃的木門,看到大殿內,早已沒有往日的輝煌,剩下的都是殘垣斷壁。乾德帝站在殿堂中央,他放下佩劍,扔下黃袍,那如金銀般的黃袍,終是落了地,覆了灰塵。
「憲吾?是你嗎?」乾德帝望著門邊的人影,影子逆著火光,惹得人看不清。
陳應闌頓住正要跨過門檻的腳步,他皺起眉頭,心裡千頭萬緒,那一抹掛念,來是落幕,去是落幕。「憲吾」是魏德賢的字,自從自己變法改革失敗後,魏德賢趁火打劫,自己苦苦維持的權臣線,在他手中徹底翻了天。
一代權臣卻比太監低一等,居心何在?
「我!」陳應闌單腳跨入殿堂,倏然間青花劍出鞘,彈到陳應闌手中,「唰啦」一下,青花劍指於地面,刀身映著火光,照著乾德帝那臃腫的臉,大聲道,「陳驚澤!」
「驚澤……」乾德帝有些驚訝,「你怎麼來了?你不是應該給隨陳自寒去漠北嗎?」
他走到乾德帝身旁,想用手拿過沾了灰的黃袍,發覺到擅自摸皇帝黃袍會招來殺身之禍,便鬆了手。他問道:「為何不穿?陛下是一代帝王,眾人皆受你為拜,你為何不穿?」
乾德帝不知不覺間,流出了兩行淚,哭訴地道:「我以為來者是憲吾,誰能料到那憲吾早就跑了。你為何不跑呢?臨安十四州節度使都要破開城門了,宮裡大多數人要麼逃跑,要麼上吊自殺,為何你要逆著人走?」
「陛下之意怕是認為北明會亡吧?」陳應闌就這麼直白地、坦然地將話說了出來,「誰跟您說北明會亡的?只要您還在,皇權他們是拿不走的,漠北都護府已經趕來支援了。」
乾德帝:「……」
陳應闌伸出手,示意陛下起身,乾德帝卻擺擺手,抓住地上的佩劍。陳應闌自料不對,上前制止,用青花劍挑開皇上的佩劍。
「驚澤……我後悔啊!」乾德帝趴在地上,這個場面陳應闌看在眼裡,「如果我不沉溺美色,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多注重政局軍事,或許北明就不會落到如此下場,那節度使也不會眾人倒戈,妄圖稱帝。若是我當時批准你的改革,不被憲吾甜言蜜語所迷惑,或許現在只是一個平常的夜晚……」
過了許久,陳自寒吹滅油燈,輕手輕腳地離開陳應闌的房間,忽覺手腕處一陣溫熱,低下頭才發現陳應闌抓住了自己的手腕。
「別……走……」
陳自寒:「……」
「你為什麼要給我跪下?」陳應闌囈語,「堂堂一國之主,坐擁著廣袤疆土——」
陳應闌握著自己手腕的手越來越緊,攥得陳自寒生疼,心裡發苦。
他突然內心一軟,像是有一根根毒刺,插滿他的心臟,流淌下來的血液,在陳應闌心中開了花。
「這五年來,」陳自寒緊皺著眉頭,始終惆悵不開,「你到底怎麼過的?這一路上,你究竟是如何死裡逃生,走到地老天荒的?」
這一夜,陳自寒獨自躺在深院中的榻上,輾轉反側,徹夜未眠。每當自己閉上眼睛,總會想到陳應闌那睡夢中的模樣,以及那番話,手腕部分還有溫熱的觸感,刺激著陳自寒的神經。
於是,他乾脆從床上坐起身,走過屏障,看著鏡子中的自己。額角處的那道疤痕,雖已乾涸陳舊,現在卻硬生生地疼了起來。
他不知道為什麼陳應闌至死都不肯認自己,甚至還編了一個假名「謝忱」。現在,陳自寒才發現,他和陳應闌就像是塵世間紅塵中兩條若隱若現,若即若離的線,時而相交,時而分離。
只有陳應闌還是夢中身的時候,他才肯認識,自己叫「陳應闌」。
*
陳應闌不知是第幾次做了這個夢——夢裡金戈鐵馬踏破皇城白瓷玉橋,清澈的河水被染紅,火焰正燒著宮殿。頃刻間,陳應闌突然從榻上驚醒,才發覺原來只是個夢。
此時,窗外恰有微微小雨,一下一下敲打著窗戶,那紙漿糊的窗戶紙太薄脆了,雨絲如劍,劃破窗戶紙,雨水進入屋內。
須臾,屋內昏暗。陳應闌起身點亮了油燈,忽聞有人叩響了府邸的門扉,便收起衣袖,拿起倚在門邊的紙傘,打開府邸的大門。
雨絲落在那人的臉上,那人戴著斗笠,天色暗淡,陳應闌也沒提著油燈,看不清他的臉,便問道:「何人?這個點兒,影衛也該回家休憩一番了!」
「我,」那人摘下斗笠,皎潔的月光照在他的臉上,勾勒出鋒利的眉峰,如星子般璀璨的雙眸,整張臉不施粉黛,格外精緻,「陳驚闕。」
「驚闕!」陳應闌收起紙傘,立刻跑過去,踮起腳,細緻地看了看陳自寒,「真的是你!叔叔伯伯們在漠北還好嗎?」
接著,陳自寒抓住陳應闌的衣領,將他拉到馬上。他一拉韁繩,馬蹄聲四起,濺起雨珠,落在地上,落下一圈圈的漣漪。
陳應闌問道:「驚闕,這是——」
「臨安十四州節度使集體叛亂,已經攻上晏都的永德門了。」陳應闌一驚,察覺到夢裡的那些都是真的,陳自寒繼續道,「本來是動身回漠北的,結果在甘州要道的驛站休息時,得到了朝廷的求救信,便立刻動身帶著軍隊趕來了。」
臨安十四州與甘州要道相鄰,恰好又是那些節度使的糧草線,以陳自寒為漠北都護府府軍,鎮守邊疆多年,每年都要與邊疆厥緇征戰幾日,這些細節,陳自寒肯定早就料到了。
陳應闌如何想,自家「哥哥」仿佛是自己肚子裡的蛔蟲一般,只是點頭道:「甘州要道我已經動輒一部分軍隊封鎖了。」
陳自寒低頭說,「驚澤,趁現在那些節度使沒有來到內城,現在跟我回漠北,這裡不安全。」
永德門是市鎮的城門,攻破了就算是正式進入晏都領地內了。話說,這晏都四處都是龍氣,那乾德帝靠背景登上的皇位,吃著先輩帝王所積累的錢財的飯,左擁右抱著北明美女妃子,頭腦蒙昧,不問政事。
乾德四年,陳應闌剛發布《乾德改新》,重新規劃封地、藩鎮等節度使和都護府的地盤,而後大力上調朝廷軍隊的能力,從而削弱節度使以及都護府的軍事權力。如此天衣無縫的《乾德改新》。他以為自己勝券在握,但乾德帝認為:北明為何屹立百年還不倒,自然是因為節度使和都護府沒日沒月、無計疲憊地鎮守四方而已。
便罷黜此改革,陳應闌雖是乾德帝親信,卻在四年前,因為改革的失敗,也只是空有名號的御史罷了,而真正坐有實權的便是那一介太監——魏德賢。
一般朝政,都由陳應闌打理。今日是他的疏忽,奏摺批完,就睡覺了。
話語罷了,只聽一聲巨響,前方馬蹄聲陣陣,恍若大敵來臨。陳自寒騎在馬上,環顧四周,順手把陳應闌放下來,道:「驚澤,去皇城!內城有漠北鐵騎,他們節度使單純憑武力,還是比不上我們黃沙飲血的軍隊。」
陳應闌也很明事理,也沒有過多的猶豫和陳自寒交談,只道了一聲:「若是安好,勿忘給我寫信。」他正要離去,忽然想到了什麼了一般,折回來,道,「哥,給我一柄劍。不用最好的,能用就行。」
陳自寒令屬下拿了一柄青花劍給陳應闌。青花劍是漠北都護府的隨身影衛所佩戴的,因劍身刻著青花,乃是影衛的象徵,劍芒鋒利,運劍起來毫不費力,劍光流轉間,便能將頭顱削去。
陳應闌接過,便繞著內城通往皇城的暗道,鑽進了皇城。但是他確實來晚了一步,只見眼前宮殿隱沒於一片火光之中,燒得正旺,紅透了半邊天。
宮門處箭矢如雨而下,長廊處人影散亂。宮女和大臣們如抱著一些金銀珠寶漫無目的地跑。陳應闌拉住一個宮女問道:「陛下呢?」
宮女低垂著眉目,金銀珠寶纏在她的手腕上,懷中抱著一個琉璃瓶,默不作聲,卻想掙脫陳應闌拉住的衣袖。
「陛下在何處?」陳應闌繼續問道,「你們這些宮女也是,也不是啞巴,為何說話那麼費勁!」
「大人!」宮女突然間淚流滿面,划過臉上塗抹著的粉黛,暗色的皮膚顯得格外突兀,「大人您萬萬不可啊!那大軍快破了宮門呢!咱晏都看是守不住了,小的正準備跟隨大隊去尋找小皇子,準備逃難!」
陳應闌有些毛躁,眼看宮門已經出現了裂縫,宮殿處的火勢升天,早已焦頭爛額,他也不想繼續問宮女關於乾德帝身在何處,大體能知道,宮內之人打算尾隨小皇子,逃難去某處,遠離戰火紛飛。說是逃難,不如說是遷都,但是所謂的遷都最後還是沒能遷都成。
雖然乾德帝四年前,就對他置之不理,自己也是有名無權的御史,但無論如何,自己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位置,自然是有恩情在理。一國之帝,雖然不問不聞政局,但理論上不能將他黃袍褪去,淪為俘虜。
陳應闌逆著人群,走入泰和殿內。泰和殿是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推開布滿塵埃的木門,看到大殿內,早已沒有往日的輝煌,剩下的都是殘垣斷壁。乾德帝站在殿堂中央,他放下佩劍,扔下黃袍,那如金銀般的黃袍,終是落了地,覆了灰塵。
「憲吾?是你嗎?」乾德帝望著門邊的人影,影子逆著火光,惹得人看不清。
陳應闌頓住正要跨過門檻的腳步,他皺起眉頭,心裡千頭萬緒,那一抹掛念,來是落幕,去是落幕。「憲吾」是魏德賢的字,自從自己變法改革失敗後,魏德賢趁火打劫,自己苦苦維持的權臣線,在他手中徹底翻了天。
一代權臣卻比太監低一等,居心何在?
「我!」陳應闌單腳跨入殿堂,倏然間青花劍出鞘,彈到陳應闌手中,「唰啦」一下,青花劍指於地面,刀身映著火光,照著乾德帝那臃腫的臉,大聲道,「陳驚澤!」
「驚澤……」乾德帝有些驚訝,「你怎麼來了?你不是應該給隨陳自寒去漠北嗎?」
他走到乾德帝身旁,想用手拿過沾了灰的黃袍,發覺到擅自摸皇帝黃袍會招來殺身之禍,便鬆了手。他問道:「為何不穿?陛下是一代帝王,眾人皆受你為拜,你為何不穿?」
乾德帝不知不覺間,流出了兩行淚,哭訴地道:「我以為來者是憲吾,誰能料到那憲吾早就跑了。你為何不跑呢?臨安十四州節度使都要破開城門了,宮裡大多數人要麼逃跑,要麼上吊自殺,為何你要逆著人走?」
「陛下之意怕是認為北明會亡吧?」陳應闌就這麼直白地、坦然地將話說了出來,「誰跟您說北明會亡的?只要您還在,皇權他們是拿不走的,漠北都護府已經趕來支援了。」
乾德帝:「……」
陳應闌伸出手,示意陛下起身,乾德帝卻擺擺手,抓住地上的佩劍。陳應闌自料不對,上前制止,用青花劍挑開皇上的佩劍。
「驚澤……我後悔啊!」乾德帝趴在地上,這個場面陳應闌看在眼裡,「如果我不沉溺美色,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多注重政局軍事,或許北明就不會落到如此下場,那節度使也不會眾人倒戈,妄圖稱帝。若是我當時批准你的改革,不被憲吾甜言蜜語所迷惑,或許現在只是一個平常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