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陳應闌垂下眉睫,指尖摩挲著手上被燙傷的部分,他嘆了口氣:「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不是一個好徵兆。我們不過是影衛,沒有什麼實權,只不過是節度使的刀罷了。」
「謝忱。」
陳應闌聞聲抬眼,看著陳自寒在自己的碗裡夾了些小菜,有些感激。他問道:「怎麼了?」
「看看你的劍。」
陳自闌聞言,垂下頭看著腰間的佩劍,防備性地抬起頭:「為何?」
影衛的劍名為——青花劍。影衛一項原則「凡是影衛,青花劍不離身,隨時為主奉命」,青花劍是影衛的標誌。其劍身修長,下粗上窄,中部刻有青花劍紋,劍柄處有著青色的流蘇。青花劍運鋒輕盈,刀鋒凌厲,一旦節度使出現不測,最開始衝鋒陷陣的便是影衛。
「不必了。」陳自闌道,「影衛規定,青花劍不離身。」
突然,手掌被陳自寒單手抱住,陳應闌幾欲要掙脫,陳自寒卻更加用力,宛若一條鐵鏈,禁錮住他的手。
這時,陳自寒道:「你知道你這把青花劍是誰送給你的嗎?」
陳應闌眉目微蹙,掙扎著自己的雙掌,最終陳自寒松下力氣,他的手自然滑落。他看著被攥著通紅的掌心,沒有說什麼。
「青花劍是每個影衛都應佩有的,沒有誰送誰之說。」陳應闌將酒杯里的酒一飲而盡,道,「我們看起來好像第一次認識,我是……謝忱,你是陳驚闕,兩人都很陌生。今夜促膝長談並非天時地利人和,倒是陳府軍感覺有些牽強。如果我們兩人沒有什麼話,我看陳府軍還是回房休息吧。」
陳自寒站起身,透光窗戶,看著窗外遠山,以及近處白茫茫一地未消散的白雪。他背對著陳應闌道:「你的那把青花劍,是天順初期所製造的青花劍。以卷刃構成,所以當你運起劍來時,會比當時當下所製造的,更為輕盈,似是流水鴻雁。」
「郎當」一響,腰間佩著的青花劍突然出鞘,彈到陳應闌手中。他舉起來仔仔細細看了一番。當影衛這麼多年,自己的青花劍上沾染了多少人的血,也並不知曉還有這樣一說。劍鋒處有微微迂迴曲折的紋路,那些細小的卡槽里有著血水,乾涸的,暗色的,不明顯,卻細微。
「的確如此。」說罷,陳應闌橫舉青花劍,放於胸前,劍鋒橫指,不明所以,接著,他開口繼續道,「有些事情我記不得。影衛是當時天蟄時,受到某人指示,前來甘州。因為佩著青花劍,甘州營的人誤認為我是影衛,當時我幾乎身敗名裂,所以誤打誤撞地就成了影衛。」
他將青花劍放入劍鞘里,又掛在腰間,道:「不過罷了。青花劍誰送我,怎麼得到的,已經不重要了。都是些陳年舊事,忘乾淨了就好。」
突然間,他好像領略到什麼,倏然抬起頭,看著陳自寒道:「不過你又是怎麼知道我的青花劍與其他人不同的?我有給你看過嗎?」
屋內的柴火「噼啪」作響,迸裂出一點點火花,惹上陳自寒的衣袂。陳自寒從進屋後,就褪卻了輕鎧甲冑,擁上琗衣內袍。他抬眼打量著他眼中的「謝忱」,倒是有些頗為熟悉之感。
「早年聽人說過。」陳自寒是打算囫圇吞棗就過去了得。
「不過話又說回來,你沒有『字』嗎?」陳自寒歪過頭,好奇地問道,「就像我名為自寒,字為驚闕一般。」
往事流轉,從未停止。那年還如今天這般,寒冬臘月,風雪漂泊。他父母死得早,算是含冤而亡,自己也被送去漠北陳府,被陳從連收養如今,也隨陳自寒的名字,從小認陳自寒為兄長。
至於「謝忱」,陳應闌稍微有些印象的是,自己的父親姓「謝」,「忱」是今日早些時候,與陳自寒重逢時,臨時取的。
父母為何含冤而亡?
不知。
「誒。」陳應闌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而後走出房間,「無名小卒而已。」
他覺得屋內悶熱,早日因為陳自寒無聲趕來,自己也沒出去成。現在夜深人靜,還未到打更人出行敲鑼打鼓的時間,雪也停了,除了寒風,似乎也沒有什麼阻擋他了的。陳自寒明日好早前往晏都,肯定過一會兒就會回自己的房間,總之兩人基本上是不會再見了。
「你要去哪裡?」陳自寒探開屋門,看到正在穿厚衣的陳應闌。
「出去轉轉。」陳應闌道,「不必派人跟隨。」
「不。」陳應闌頓住腳步,回過頭看著陳自寒,聽他說,「快到打更時間了。待會被打更人發現,是謂大災。」
第2章
亥時,一行人拎著油燈,敲鑼打鼓,走在無人的街上。他們哼著、默念著令人不懂的句子。戴著兜帽,手握木杖,上面有著鋒利的鋼釘。
陳應闌剛在甘州鄉下看完了一場燈會,沒看天色,以為還是戌時,連走路都慢悠悠的,絲毫不受打更人的影響。可當他折返回甘州營時,在巷弄里看到點點行走的亮光,那些人宛若一層層黑壓壓的雲,他們唇語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慢慢地,語速越來越快,「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八個字最終也成為一團漿糊,過耳而模糊不清。
鼓點如雷鳴,漸漸朝陳自闌逼近。陳應闌飛快地跳上屋頂,拐入另一條巷子口。幸好陳應闌身著暗黑色的衣袍,又趁著夜色,雪地上的腳印從未顯現。
「有腳印。」打更人大喝一聲,隨後朝著陳應闌拐進去的巷子口奔去。
打更人是北廷按照東廠督主魏德賢所設的掌控日夜交替的使節,若是在亥時到寅時毫無預兆、沒有理由地出現在大街上,要麼就是將人剁成屍塊,拋入門戶的枯井中,要麼就是活捉,受其虐待,不論官職,不論利祿。
陳應闌匍匐在屋頂上,屋頂上還蓋著白雪。前胸壓著白雪,冰冷刺骨,但不能發出任何聲音。他握緊腰間的青花劍,正待時機,找尋機會,妄想突襲,而後飛奔逃走。可是,這一幫打更人似乎賴在這裡了。
陳應闌:「……」
「腳印是從這裡消失的。」打更人用木杖敲著地面,發出的聲響雖然細微,卻在寂靜的夜晚,被格外放大。
「那就是在屋頂。」一個打更人抬眼,看著陳應闌所匍匐的屋頂片刻,斬釘截鐵地道。
這時,耳邊「嗚呼——」一聲,來者動作飛快,恰如疾風貫耳。很快一個木杖就抵在了自己的額前,陳應闌也順勢站起身子,揉揉肩骨,按著青花劍,一步一退縮。
「嘩啦」屋頂的瓦片並不穩定,每當陳應闌一後退,總有瓦片掉落在地上,碎成兩半。
那人問道:「你是誰?」
陳應闌道:「甘州營影衛,謝忱。」
「影衛啊……」那人語氣不屑,渾身上下都透露出一股「瞧不起」的勁頭,他道,「謝忱這名兒,沒聽過。」
陳應闌不緊不慢地道:「新來的。」
話語罷了,木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著陳應闌劈頭蓋臉地砍下來。陳應闌反應夠快,往後一仰,在空中翻了個跟頭,穩穩噹噹地落入打更人的背後的房樑上。
剎那間,青花劍出鞘。陳應闌扭轉手腕,平步青雲,往打更人後背襲來。打更人連忙轉身,用木杖一擋。
木杖上的鐵釘與青花劍摩擦,發出刺耳的轟鳴聲,須臾間還有火花划過。陳應闌推開打更人,從房梁跳下,落入地面。打更人也順勢落下,陳應闌瞄準時機,一挑青花劍,划過打更人的衣著淺袖。
鮮紅的雪夜從衣服上落下來,落入地面上未解凍的白雪,染上點滴紅色,宛若寒冬臘月,晶瑩剔透的梅花,鮮艷不曾凋零。
打更人看著自己的傷口,邊緣處有幾分歪歪扭扭的鋸齒狀,很細微,不易察覺。他抬起眼眸問道:「你不是新來的。」
陳應闌喘著氣,他的虎口也因為運氣問題,而微微發疼,還迸出點滴鮮血,劃到劍柄處。
「什麼?」陳應闌沒聽清,又重新問了一遍。
「你不是新來的影衛。」打更人指著自己的傷口,道,「傷口邊緣處是曲折的,乃是天順五年流行的卷刃青花劍,一般都是影衛骨幹所用的。所以,你不是新來的。」
陳應闌:「我確實不知道這把劍是誰送的。」他說完,翻看了一下青花劍。
「但我想說的是,我到底是誰,你們打更人需要知道嗎?」陳應闌忽然抬眸,扭轉劍鋒,腳步飛快,恰如飛鴻踏雪,朝著打更人刺去。青花劍帶起來的風很疾快,打更人在躲閃在迅速,也終究被風吹開兜帽。
劍尖劃破他的臉,留下一道傷痕。陳應闌停步,他也愣在了原地,兩處皆是沉默,那一刻時間被放得很慢很慢,像是電影中的慢動作,一幀一幀重播倒放。
「唰啦」一聲,陳應闌舉起青花劍,指著那人的胸膛,欲要張口,忽然怔在了原地。
那人皮膚蒼白,略顯出病態,眼角有一顆小痣,他頭髮散亂,扔下木杖,垂立於天地之間,茫茫大雪之中。
「謝忱。」
陳應闌聞聲抬眼,看著陳自寒在自己的碗裡夾了些小菜,有些感激。他問道:「怎麼了?」
「看看你的劍。」
陳自闌聞言,垂下頭看著腰間的佩劍,防備性地抬起頭:「為何?」
影衛的劍名為——青花劍。影衛一項原則「凡是影衛,青花劍不離身,隨時為主奉命」,青花劍是影衛的標誌。其劍身修長,下粗上窄,中部刻有青花劍紋,劍柄處有著青色的流蘇。青花劍運鋒輕盈,刀鋒凌厲,一旦節度使出現不測,最開始衝鋒陷陣的便是影衛。
「不必了。」陳自闌道,「影衛規定,青花劍不離身。」
突然,手掌被陳自寒單手抱住,陳應闌幾欲要掙脫,陳自寒卻更加用力,宛若一條鐵鏈,禁錮住他的手。
這時,陳自寒道:「你知道你這把青花劍是誰送給你的嗎?」
陳應闌眉目微蹙,掙扎著自己的雙掌,最終陳自寒松下力氣,他的手自然滑落。他看著被攥著通紅的掌心,沒有說什麼。
「青花劍是每個影衛都應佩有的,沒有誰送誰之說。」陳應闌將酒杯里的酒一飲而盡,道,「我們看起來好像第一次認識,我是……謝忱,你是陳驚闕,兩人都很陌生。今夜促膝長談並非天時地利人和,倒是陳府軍感覺有些牽強。如果我們兩人沒有什麼話,我看陳府軍還是回房休息吧。」
陳自寒站起身,透光窗戶,看著窗外遠山,以及近處白茫茫一地未消散的白雪。他背對著陳應闌道:「你的那把青花劍,是天順初期所製造的青花劍。以卷刃構成,所以當你運起劍來時,會比當時當下所製造的,更為輕盈,似是流水鴻雁。」
「郎當」一響,腰間佩著的青花劍突然出鞘,彈到陳應闌手中。他舉起來仔仔細細看了一番。當影衛這麼多年,自己的青花劍上沾染了多少人的血,也並不知曉還有這樣一說。劍鋒處有微微迂迴曲折的紋路,那些細小的卡槽里有著血水,乾涸的,暗色的,不明顯,卻細微。
「的確如此。」說罷,陳應闌橫舉青花劍,放於胸前,劍鋒橫指,不明所以,接著,他開口繼續道,「有些事情我記不得。影衛是當時天蟄時,受到某人指示,前來甘州。因為佩著青花劍,甘州營的人誤認為我是影衛,當時我幾乎身敗名裂,所以誤打誤撞地就成了影衛。」
他將青花劍放入劍鞘里,又掛在腰間,道:「不過罷了。青花劍誰送我,怎麼得到的,已經不重要了。都是些陳年舊事,忘乾淨了就好。」
突然間,他好像領略到什麼,倏然抬起頭,看著陳自寒道:「不過你又是怎麼知道我的青花劍與其他人不同的?我有給你看過嗎?」
屋內的柴火「噼啪」作響,迸裂出一點點火花,惹上陳自寒的衣袂。陳自寒從進屋後,就褪卻了輕鎧甲冑,擁上琗衣內袍。他抬眼打量著他眼中的「謝忱」,倒是有些頗為熟悉之感。
「早年聽人說過。」陳自寒是打算囫圇吞棗就過去了得。
「不過話又說回來,你沒有『字』嗎?」陳自寒歪過頭,好奇地問道,「就像我名為自寒,字為驚闕一般。」
往事流轉,從未停止。那年還如今天這般,寒冬臘月,風雪漂泊。他父母死得早,算是含冤而亡,自己也被送去漠北陳府,被陳從連收養如今,也隨陳自寒的名字,從小認陳自寒為兄長。
至於「謝忱」,陳應闌稍微有些印象的是,自己的父親姓「謝」,「忱」是今日早些時候,與陳自寒重逢時,臨時取的。
父母為何含冤而亡?
不知。
「誒。」陳應闌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而後走出房間,「無名小卒而已。」
他覺得屋內悶熱,早日因為陳自寒無聲趕來,自己也沒出去成。現在夜深人靜,還未到打更人出行敲鑼打鼓的時間,雪也停了,除了寒風,似乎也沒有什麼阻擋他了的。陳自寒明日好早前往晏都,肯定過一會兒就會回自己的房間,總之兩人基本上是不會再見了。
「你要去哪裡?」陳自寒探開屋門,看到正在穿厚衣的陳應闌。
「出去轉轉。」陳應闌道,「不必派人跟隨。」
「不。」陳應闌頓住腳步,回過頭看著陳自寒,聽他說,「快到打更時間了。待會被打更人發現,是謂大災。」
第2章
亥時,一行人拎著油燈,敲鑼打鼓,走在無人的街上。他們哼著、默念著令人不懂的句子。戴著兜帽,手握木杖,上面有著鋒利的鋼釘。
陳應闌剛在甘州鄉下看完了一場燈會,沒看天色,以為還是戌時,連走路都慢悠悠的,絲毫不受打更人的影響。可當他折返回甘州營時,在巷弄里看到點點行走的亮光,那些人宛若一層層黑壓壓的雲,他們唇語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慢慢地,語速越來越快,「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八個字最終也成為一團漿糊,過耳而模糊不清。
鼓點如雷鳴,漸漸朝陳自闌逼近。陳應闌飛快地跳上屋頂,拐入另一條巷子口。幸好陳應闌身著暗黑色的衣袍,又趁著夜色,雪地上的腳印從未顯現。
「有腳印。」打更人大喝一聲,隨後朝著陳應闌拐進去的巷子口奔去。
打更人是北廷按照東廠督主魏德賢所設的掌控日夜交替的使節,若是在亥時到寅時毫無預兆、沒有理由地出現在大街上,要麼就是將人剁成屍塊,拋入門戶的枯井中,要麼就是活捉,受其虐待,不論官職,不論利祿。
陳應闌匍匐在屋頂上,屋頂上還蓋著白雪。前胸壓著白雪,冰冷刺骨,但不能發出任何聲音。他握緊腰間的青花劍,正待時機,找尋機會,妄想突襲,而後飛奔逃走。可是,這一幫打更人似乎賴在這裡了。
陳應闌:「……」
「腳印是從這裡消失的。」打更人用木杖敲著地面,發出的聲響雖然細微,卻在寂靜的夜晚,被格外放大。
「那就是在屋頂。」一個打更人抬眼,看著陳應闌所匍匐的屋頂片刻,斬釘截鐵地道。
這時,耳邊「嗚呼——」一聲,來者動作飛快,恰如疾風貫耳。很快一個木杖就抵在了自己的額前,陳應闌也順勢站起身子,揉揉肩骨,按著青花劍,一步一退縮。
「嘩啦」屋頂的瓦片並不穩定,每當陳應闌一後退,總有瓦片掉落在地上,碎成兩半。
那人問道:「你是誰?」
陳應闌道:「甘州營影衛,謝忱。」
「影衛啊……」那人語氣不屑,渾身上下都透露出一股「瞧不起」的勁頭,他道,「謝忱這名兒,沒聽過。」
陳應闌不緊不慢地道:「新來的。」
話語罷了,木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著陳應闌劈頭蓋臉地砍下來。陳應闌反應夠快,往後一仰,在空中翻了個跟頭,穩穩噹噹地落入打更人的背後的房樑上。
剎那間,青花劍出鞘。陳應闌扭轉手腕,平步青雲,往打更人後背襲來。打更人連忙轉身,用木杖一擋。
木杖上的鐵釘與青花劍摩擦,發出刺耳的轟鳴聲,須臾間還有火花划過。陳應闌推開打更人,從房梁跳下,落入地面。打更人也順勢落下,陳應闌瞄準時機,一挑青花劍,划過打更人的衣著淺袖。
鮮紅的雪夜從衣服上落下來,落入地面上未解凍的白雪,染上點滴紅色,宛若寒冬臘月,晶瑩剔透的梅花,鮮艷不曾凋零。
打更人看著自己的傷口,邊緣處有幾分歪歪扭扭的鋸齒狀,很細微,不易察覺。他抬起眼眸問道:「你不是新來的。」
陳應闌喘著氣,他的虎口也因為運氣問題,而微微發疼,還迸出點滴鮮血,劃到劍柄處。
「什麼?」陳應闌沒聽清,又重新問了一遍。
「你不是新來的影衛。」打更人指著自己的傷口,道,「傷口邊緣處是曲折的,乃是天順五年流行的卷刃青花劍,一般都是影衛骨幹所用的。所以,你不是新來的。」
陳應闌:「我確實不知道這把劍是誰送的。」他說完,翻看了一下青花劍。
「但我想說的是,我到底是誰,你們打更人需要知道嗎?」陳應闌忽然抬眸,扭轉劍鋒,腳步飛快,恰如飛鴻踏雪,朝著打更人刺去。青花劍帶起來的風很疾快,打更人在躲閃在迅速,也終究被風吹開兜帽。
劍尖劃破他的臉,留下一道傷痕。陳應闌停步,他也愣在了原地,兩處皆是沉默,那一刻時間被放得很慢很慢,像是電影中的慢動作,一幀一幀重播倒放。
「唰啦」一聲,陳應闌舉起青花劍,指著那人的胸膛,欲要張口,忽然怔在了原地。
那人皮膚蒼白,略顯出病態,眼角有一顆小痣,他頭髮散亂,扔下木杖,垂立於天地之間,茫茫大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