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帕森斯臉上出現很淺的笑:「嗯。」

  送帕森斯出門後,江濟堂自己也得上班,他換上白襯衫和休閒褲,就開著大卡車出現在八十年代的鄉村小路上。

  最近大概剛下過雨,空氣濕潤清新,兩邊的樹木也特別青翠,就是路面情況不好,滿是泥濘。裝滿東西的大卡車走在上面和跳恰恰一樣『活潑』,就算防震系統還在工作,江濟堂也有點頭暈想吐。

  他就盯著前面,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紅色的指引光線指著前面,也就是兩座大山之間的小村莊,梅山村。而在他的身後,是一條蜿蜒曲折,似乎沒有盡頭的小土路。

  八十年代不像後世,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現在村和鎮之間都隔了天塹似的,進城鎮都和出省旅遊一樣稀少。

  但以後,梅山小學的孩子就得每天四五點起床,用腳步踏平這條坎坷的求學之路。

  這是為了獲得和鎮上孩子一樣的教學資源,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梅山村前頭一片農田,大卡車在這裡異常顯眼,所以才出現,就被村里人發現。

  這麼大的大卡車出現在村口,哪怕沒有六十年代這麼轟動,也能引起偏僻村子的注意,所以江濟堂一進來,就被人攔下來問來由。

  他照實說了。

  「這是給孩子準備的兒童節禮物?這麼大的陣仗呢?」

  知道這一車的東西都是給孩子準備的,村里人直咋舌,這些老師也太捨得了,居然買了這麼多東西,還讓人用大卡車送過來。

  這大傢伙跑一趟都得吃不少油,油就是錢。

  議論紛紛的時候,梅山小學的校長聞訊匆匆忙忙跑過來,他也很震驚,雖說200元也不少,但應該買不到一卡車的東西。

  「小同志,都是些什麼呀?是江米卷嗎?」校長猜測是那些輕飄飄又占空間的零食。

  「現在還不能說,到了就知道了。」江濟堂神秘的眨眨眼,他打開副座,「校長,咱們一塊兒走吧,我也不知道路在哪兒。」

  「誒誒,好。」校長也沒坐過這樣的大傢伙呢。

  那些還沒上學的孩子就跟在車屁股後面跑:「大車,大車開起來了。」

  大卡車載著校長來到梅山小學,有好奇的村里人跟過來看熱鬧,裡面的孩子看到窗外開進學校的大卡車,也在探頭探腦。

  江濟堂已經看到了梅山小學的情況。

  這個小學的情況還沒有星火小學好,院子不甚平整,教室也是泥磚砌的,裡面黑洞洞的,沒有燈。

  從外在條件就能看出,這裡的教育資源極其有限。

  這種情況,讓孩子們去鎮上上學,對他們來說真的是可以改變命運的機遇。

  今天就是六一,孩子們的節日,所以沒有上課,而是進行『遊園會』。老師們儘可能的安排了一些遊戲項目,比如吹蠟燭、拉桌球、你做我猜等等。

  江濟堂下了車,他看向堵在窗口的那些孩子,有男有女,滿眼好奇。

  在藍星,86年才通過法律形式確定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政策,但這個世界更早一點,82年就開始了,所以梅山村的孩子只要到了年紀,就得上學。

  這才能有三百多個學生,否則一半都湊不齊,至少其中女孩子會少掉大半。

  「校長,咱們從一年級開始?」他轉頭諮詢校長。

  「好好。」梅山小學一共五個年級,每個年級兩個班,一個班級大約三四十人。

  不過到了鎮二小,將會變成大班教學,一個班級五六十人。好在新學校的教室也大,能容得下這麼多孩子。

  江濟堂便開了車廂門,露出裡面整整齊齊疊放的書包。這些書包這樣漂亮,一個個都像是挺直了胸膛的列兵,校長眼睛都看直了。

  他們這些老師準備禮物的時候去過鎮上,甚至還到過縣城,就是縣城百貨商店裡的書包都沒有這麼好看,這麼精緻。

  「小同志,花了多少錢啊?你貼錢了嗎?」校長露出窘迫神情,他有老派知識分子的驕傲,不肯占人便宜。

  「不多,有個專門做書包的廠家,知道你們湊錢給孩子準備禮物,成本價給了我。這些書包上我都寫了名字,還貼上年級班級的標籤,一年級一班的先拿走,再拿一年級二班的。」

  校長不太明白,為什麼還得這麼細緻地分發到個人,但他還是第一時間爬上去拿書包。這一拿,他就覺察出分量不對了。

  書包里還有東西!

  但江濟堂已經抱著幾個書包往一年級教室走,校長來不及問,拿著書包趕過去。

  很快,一年級一班的書包就放滿了講台和地面,下面的孩子在老師的指揮下乖巧的坐在位置上,還相互做著鬼臉。

  「就不說那些客套話了,直接發東西吧。」校長說。這麼高興的日子,幹嘛非得讓孩子乖乖坐位子上聽他們的老生常談?

  老師們也說好,準備幫忙發放禮物。

  「背帶上面都有手寫的名字。」一個老師發現了這件事。

  「書包里還有東西。」第二個老師說。書包沉甸甸的,裡面東西不少。

  見狀,江濟堂拿起一隻書包打開,給大家展示即將發到的東西。

  有一疊大約二十本新本子,上面全部寫上了名字。

  有一個雙層鉛筆袋,大袋子裡有鉛筆、原子筆、中性筆、筆芯,小袋子裡有直尺、橡皮擦和卷筆刀。

  有一盒十二色雙頭彩筆。

  有一個小搪瓷杯子,上面有卡通圖案。有一個按壓就會發光的手電筒,還有可以掛在脖子上的口哨,和可以掛在書包上的指南針。

  「四五點走夜路的時候能用上。」江濟堂對老師們說,「這些最好都給孩子帶上,別留在家裡。」

  燈可以照明,指南針能指引方向,還有口哨用於求救。

  接著他又摸出一小把糖果,一個小小的彩繪合金賽車,和一個漂亮的彈力球。

  而放在最後的是一雙鞋子,黃色膠底的小白鞋,小白鞋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也用銀色丙烯筆寫了名字。

  可以說,老師們想到的,沒想到的,這裡都有了。梅山村的孩子們都將擁有一隻新書包,新書袋,新鞋子,以及足夠用上一年的本子和筆。

  最後還有符合兒童節氣氛的糖果和玩具。

  這個過程中,細心的幾個老師還發現了一件事,江濟堂給女孩準備的,全是粉色系的,書包是這樣,書袋是這樣,搪瓷杯是這樣,連原子筆和中性筆的筆殼也是這樣。

  男孩子就比較多樣,藍色、綠色、橙色、黃色、紫色都有。

  再聯想到每一個本子、鞋子、搪瓷杯都寫了名字,老師們立刻領悟了深意——這是生怕別人不知道,這些都是屬於那個女孩的。

  「都是一樣的字跡,每一筆都工整仔細。」

  這些字端正、穩重,字如其人,看到這些字,仿佛能看到一個可靠的長輩,懷抱著怎樣的關懷之心寫下這麼多的名字。

  「是他寫的嗎?這麼年輕。」這些字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在社會上滾過一圈的,但又不是被社會打磨得很圓滑的那種油膩中年,規矩中藏著點鋒芒。

  「不管是不是他,這大概是孩子們收到的最棒的禮物了。」

  獨屬於他們的禮物。

  第187章

  在老師們的幫助下,一卡車的東西全部都分好了。年紀小的孩子只知道自己拿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一個個傻樂,高年級的孩子就想得更多。

  他們要去鎮上讀小學,鎮上的孩子大多數不愁吃穿,衣服甚至沒有補丁,有正經鞋子而不是草鞋,有正經書包而不是碎布拼湊的袋子。

  想到和這樣的孩子坐在一間教室里,孩子們有種難以排解的恐懼和自卑。

  現在送到他們手裡的東西並不能在本質上改變階級和生活條件,但仿佛給大家披上厚厚的戰甲,總覺得多了點底氣。

  尤其是那些已經懂事的女孩子們,她們看到寫著名字的本子、杯子和鞋子,看到若是男孩子用著會被嘲笑的粉嫩顏色和蝴蝶結圖案,更能感受到這種被小心照顧的滋味。

  她們中的很多人,從小到大沒有獨自擁有過一件專屬的物品,更沒有這個膽氣『霸占』一件物品的所有權。

  或許成長的過程中也有過獨占的想法,但很快就會被『教育』:要懂事,要謙讓,不能有物慾,要懂得傳統女性的美德。

  於是她們自己都會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厭棄,覺得自己太自私,太壞了。

  可是今天,有人大大方方在這些美麗珍貴的東西上寫下她們的名字,替她們宣告所有權。再乖的孩子,此刻都生出一些期盼:

  『應該,不會再被搶了吧?』

  小孩都能想到的事,大人更能想到。學校外頭圍著的家長面有訕訕:「大孩子用完了,留給小的不是應該嗎?」

  「呵,只怕大的都沒上手呢,就得『留給』小的。」不知誰嘲諷了一聲。

  「說什麼呢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