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此外可以準備一點給公婆的禮物,畢竟禮多人不怪。衣服?還是別的?服裝批發市場是不是在粵省來著?」
第二天一早,他就去了北方一座縣城,完成了『縫紉機』的交易。
九九新鳳凰牌的腳踩式縫紉機,連著架子抬進後備箱。賣家果然送了他一瓶機油和一大盒的針線,有機用的也有手工的,甚至把一個老式裁縫剪刀一起送給他。
「買縫紉機的時候送的,一起給你了。」
確定轉帳後,江濟堂就去了之前買過三輪車的回收站。
單獨買一輛,那就不可能是批發價了,而且江濟堂選擇的還是一輛八成新牌子特別硬的人力三輪車。
「你這都是新塗裝了。」江濟堂嘴裡抱怨,心裡竊喜,新塗刷的車子沒有一點不符合那個年代的標誌,這樣還省得他重新塗刷一遍。
「你呀,你甭和我挑刺啦,我再送你一個打氣筒和一條車鎖,再把輪子都給你換成新的,就380了,行不行?」
「你這話說的,我都不好意思講價了。」江濟堂遞給他一個新上市的柚子,又甜汁水又多,「我看那有個半新不舊的小木頭箱子,給我了唄?」
「小木頭箱子?」
老闆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他看見了什麼?看見了一個大號的樟木箱子,他都要氣笑了。
「那不是小箱子,那是別人的嫁妝箱子,89長,50寬,48高,純樟木,八角包邊,帶銅鎖扣,這麼多年都保存得挺好,沒什麼磨損。你要的話,一百二。」
「嫁妝箱子,這都老古董了,但說古董麼又夠不上。喜歡的人不多,不喜歡的送他都嫌占地方。我也就是剛好需要個木頭箱子。這樣吧,車和箱子加起來440,不能再多啦。」
「人家做嫁妝箱子的東西,和普通木頭箱子質量能一樣?瞧瞧,用料多實在啊?八角都是黃銅包邊,現在黃銅都什麼價了?你是老顧客了,算你便宜點,加起來480。」
最後他們以460成交,一輛大的三輪車,帶一個大號嫁妝箱子。
就是這麼巧,老闆的箱子才到手兩天,就被他買走了,可見這個嫁妝箱子和阿旺有緣。
到目前為止,已經用了1260元,還剩下240元的購物金,和150的禮品金。
這點錢就甭想整別的了,反正批發衣服肯定不夠,人家要一百件起賣。他決定買點實用的。
上次買的解放鞋就很不錯。
他找到之前買解放鞋的店,這裡便宜的鞋子真不少。
不加絨的解放鞋才十五塊一雙,買多還優惠。
公公、未婚夫,兩雙解放鞋。再給婆婆、阿旺本人買了一雙水晶果凍鞋——其實就是塑料涼鞋。塑料在那個年代屬於比較貴的材料,所以塑料鞋也貴,但這裡只要十二塊一雙。
除了解放鞋和塑料涼鞋,江濟堂還拿了兩雙高筒膠鞋,一款男碼一款女碼,加起來32元。南方多水田,下田能用。
就這樣,他買了六雙鞋,花了86元。沒有降價,但送了一雙帆布小白鞋和兩打尼龍襪子,一打是肉色女款,一打是灰藍色男款。
原本他覺得手裡這點錢已經買不到什麼好東西了,但出來的時候他看到了什麼?看到了一家批發工作服的店。
「春秋加厚純棉工作服套裝,軍綠色,適合作為建築工地、汽修、電焊工裝,男女同款。」這就是人家打出的招牌,邊上還有大字:35元一套!
江濟堂對著假人身上的衣服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料子是不錯,厚實耐磨,就是做工一般般,有兩處走線歪了,還有一顆扣子沒有縫好。但35元,還嫌什麼呢?
當即按著阿旺和阿旺未婚夫的尺寸買了兩套。
除了情侶勞保服,他還看中一款秋冬大衣,加絨帶毛領,外面是經典黑紅格子花紋,帶時尚牛角扣,長到小腿肚,滌綸的料子,還是35一件。
真香啊,他果斷下單。
等到過年,新媳婦就能穿著走親戚了,那會兒的滌綸可值錢了,很是體面。
就剩下169了,他琢磨著,還是給阿旺自己準備點東西吧。
膠皮手套和防滑勞保手套各一雙,3.8元。
80克袋裝的國產雪花膏,5.6元。
15克虎牌清涼油,1.5元。
紅黴素軟膏一管,9元。
五斤紅糖,24元。
水銀溫度計一根,2元。
因為那些人造材料的布料便宜,他便多買了些人造布料。
一塊豆沙色綿綢布,大小能做一套睡衣,12元。
一塊深藍底有白色山茶花花紋的人造棉,能做一件上衣,6元。
仿羊絨的海軍藍料子,大概能做一件大衣,30元。
軍綠色斜紋工裝面料,能做一身外出服,21元。
本白紗布,能做一床蚊帳,18元。
羊羔絨布料,能做一件大衣里襯,20元。
正紅色晴綸毛線,650克,能做一件修身毛衣,16元。
還有1毛錢,買了一根紅色髮帶。
因為這些布料都在一家批發店買的,江濟堂還要來一大袋碎布。這是店主送人做添頭的,裡面什麼料子什麼顏色都有,能用來做小手工。但也不是所有客人都願意要這個小便宜,角落攢了一堆,所以江濟堂問了,她就給了一大袋子。
回去後他打開瞧了瞧,那些漂亮的布料給的少,也小,最多能做個小荷包和鞋面,但有些不太受的純色布料就給得多,也大,最大的都能做件小孩上衣。
這些東西他里里外外檢查,有後世標籤和符號的,不是剪掉,就是塗抹成別的。
三輪車也仔細擦洗過,先豎著把縫紉機和底下的腳踩桌子一起放進去,另一邊剛好放樟木箱子。
樟木的箱子仔細擦洗晾曬,然後裝入兩床被子和四件套,四件套上面疊放著牡丹花毯子,在上面是兩套工裝和大衣,最後還有一些空間,就放入布料、針線、剪刀、水果糖、手套、雪花膏等零碎。
一個嫁妝箱子裝的滿滿當當。
其他生活用品和搪瓷杯一起放在搪瓷盆里,而搪瓷盆、紅糖罐子和暖壺一起放在樟木箱子上面。
還有兩個枕頭和一大袋碎布放不下,就放在最上面。
「一輛小三輪就裝完了。」一套嫁妝可能就是那個年代一個女人一生的縮影。
趁著還有時間,江濟堂選擇了結單。
不一會兒,他連著裝滿東西的三輪車出現在曲溪村的村口。村口的大槐樹下坐著一群縫衣服的老娘,他一出現,這些視線就和聚光燈一樣瞄準了他。
「後生,你哪兒來的?」
「陳喜旺知青在這兒吧?」江濟堂笑著給幾個大娘遞過去幾粒糖花生,「我是受他父親戰友所託,來送東西的。」
幾個大娘快速對視一眼,手裡抓著滾了一層白糖的糖花生:「這些都是阿旺知青的?暖壺也是?那個縫紉機也是?」
「都是,不知道陳喜旺知青在哪兒,兩位大娘方便帶路嗎?」
「方便。」大娘拿了他的糖花生,自然好說話,而且她們也想瞧瞧熱鬧。
這個一看就是城裡來的白淨後生載著這麼多東西過來,顯而易見這些就是阿旺知青置辦的嫁妝。哪怕木頭箱子裡空空的,有這一台縫紉機,就強過村里所有小閨女。
別說縫紉機,就是陪暖壺的都不多見,這得工業票。
前段時間阿旺知青和劉嫂子家的大河議親的事全村都知道,好些人還說劉嫂子傻,隔壁村子支書家的閨女陪嫁三十六條腿(床、柜子、桌子、凳子等),不比孤女的阿旺知青好?哪怕不說那些克親的話,娶個孤女,以後連個幫襯都沒有。
沒想到嘞,這阿旺知青還有這背景呢,果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從村口到知青安置點有段距離,路上他們遇上很多幹完活回來的村里人。
不知道是因為村里沒啥熱鬧看,所以大家都愛湊熱鬧,還是因為天生熱情,就喜歡盯著陌生人,他們這隊伍走一路壯大一路,到知青點的時候,三輪車的後面已經跟上了三十多號人。
被告知來嫁妝的陳喜旺都嚇了一跳。
「這個,大娘大叔,謝謝你們帶路,不過這些東西還是我自己來搬吧。」車才進了知青點,大娘大叔們就上手摸大孫子一樣的摸車子和縫紉機,把江濟堂都看愣了。
大娘大叔倒也沒什麼壞心,就是有壞心,眾目睽睽的也不敢真的伸手,人家知青是真敢告公安的。
他們就是心癢手癢,想摸摸這金貴的縫紉機,再摸摸這個三輪車。
別說江濟堂,就是陳喜旺都看傻了。後來她回過神,這搞不好是她嫁妝,可不能弄壞了。
但她是年輕人,臉皮子薄,不知道怎麼回絕這些熱情的大娘大叔,還是她未來婆婆擠進來,把人都推出知青院子,她才鬆了一口氣。
臉龐圓潤的劉大娘做完事就走了,一點沒有留下來參觀未來兒媳嫁妝的意思。
知青點的女青年過來幫忙搬運東西,她們小心翼翼把縫紉機搬進去,又出三人抬著頗具份量的樟木箱子進屋,還有那一搪瓷盆的東西,兩個蓬鬆的大枕頭,和黑色垃圾袋裝的碎布。
第二天一早,他就去了北方一座縣城,完成了『縫紉機』的交易。
九九新鳳凰牌的腳踩式縫紉機,連著架子抬進後備箱。賣家果然送了他一瓶機油和一大盒的針線,有機用的也有手工的,甚至把一個老式裁縫剪刀一起送給他。
「買縫紉機的時候送的,一起給你了。」
確定轉帳後,江濟堂就去了之前買過三輪車的回收站。
單獨買一輛,那就不可能是批發價了,而且江濟堂選擇的還是一輛八成新牌子特別硬的人力三輪車。
「你這都是新塗裝了。」江濟堂嘴裡抱怨,心裡竊喜,新塗刷的車子沒有一點不符合那個年代的標誌,這樣還省得他重新塗刷一遍。
「你呀,你甭和我挑刺啦,我再送你一個打氣筒和一條車鎖,再把輪子都給你換成新的,就380了,行不行?」
「你這話說的,我都不好意思講價了。」江濟堂遞給他一個新上市的柚子,又甜汁水又多,「我看那有個半新不舊的小木頭箱子,給我了唄?」
「小木頭箱子?」
老闆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他看見了什麼?看見了一個大號的樟木箱子,他都要氣笑了。
「那不是小箱子,那是別人的嫁妝箱子,89長,50寬,48高,純樟木,八角包邊,帶銅鎖扣,這麼多年都保存得挺好,沒什麼磨損。你要的話,一百二。」
「嫁妝箱子,這都老古董了,但說古董麼又夠不上。喜歡的人不多,不喜歡的送他都嫌占地方。我也就是剛好需要個木頭箱子。這樣吧,車和箱子加起來440,不能再多啦。」
「人家做嫁妝箱子的東西,和普通木頭箱子質量能一樣?瞧瞧,用料多實在啊?八角都是黃銅包邊,現在黃銅都什麼價了?你是老顧客了,算你便宜點,加起來480。」
最後他們以460成交,一輛大的三輪車,帶一個大號嫁妝箱子。
就是這麼巧,老闆的箱子才到手兩天,就被他買走了,可見這個嫁妝箱子和阿旺有緣。
到目前為止,已經用了1260元,還剩下240元的購物金,和150的禮品金。
這點錢就甭想整別的了,反正批發衣服肯定不夠,人家要一百件起賣。他決定買點實用的。
上次買的解放鞋就很不錯。
他找到之前買解放鞋的店,這裡便宜的鞋子真不少。
不加絨的解放鞋才十五塊一雙,買多還優惠。
公公、未婚夫,兩雙解放鞋。再給婆婆、阿旺本人買了一雙水晶果凍鞋——其實就是塑料涼鞋。塑料在那個年代屬於比較貴的材料,所以塑料鞋也貴,但這裡只要十二塊一雙。
除了解放鞋和塑料涼鞋,江濟堂還拿了兩雙高筒膠鞋,一款男碼一款女碼,加起來32元。南方多水田,下田能用。
就這樣,他買了六雙鞋,花了86元。沒有降價,但送了一雙帆布小白鞋和兩打尼龍襪子,一打是肉色女款,一打是灰藍色男款。
原本他覺得手裡這點錢已經買不到什麼好東西了,但出來的時候他看到了什麼?看到了一家批發工作服的店。
「春秋加厚純棉工作服套裝,軍綠色,適合作為建築工地、汽修、電焊工裝,男女同款。」這就是人家打出的招牌,邊上還有大字:35元一套!
江濟堂對著假人身上的衣服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料子是不錯,厚實耐磨,就是做工一般般,有兩處走線歪了,還有一顆扣子沒有縫好。但35元,還嫌什麼呢?
當即按著阿旺和阿旺未婚夫的尺寸買了兩套。
除了情侶勞保服,他還看中一款秋冬大衣,加絨帶毛領,外面是經典黑紅格子花紋,帶時尚牛角扣,長到小腿肚,滌綸的料子,還是35一件。
真香啊,他果斷下單。
等到過年,新媳婦就能穿著走親戚了,那會兒的滌綸可值錢了,很是體面。
就剩下169了,他琢磨著,還是給阿旺自己準備點東西吧。
膠皮手套和防滑勞保手套各一雙,3.8元。
80克袋裝的國產雪花膏,5.6元。
15克虎牌清涼油,1.5元。
紅黴素軟膏一管,9元。
五斤紅糖,24元。
水銀溫度計一根,2元。
因為那些人造材料的布料便宜,他便多買了些人造布料。
一塊豆沙色綿綢布,大小能做一套睡衣,12元。
一塊深藍底有白色山茶花花紋的人造棉,能做一件上衣,6元。
仿羊絨的海軍藍料子,大概能做一件大衣,30元。
軍綠色斜紋工裝面料,能做一身外出服,21元。
本白紗布,能做一床蚊帳,18元。
羊羔絨布料,能做一件大衣里襯,20元。
正紅色晴綸毛線,650克,能做一件修身毛衣,16元。
還有1毛錢,買了一根紅色髮帶。
因為這些布料都在一家批發店買的,江濟堂還要來一大袋碎布。這是店主送人做添頭的,裡面什麼料子什麼顏色都有,能用來做小手工。但也不是所有客人都願意要這個小便宜,角落攢了一堆,所以江濟堂問了,她就給了一大袋子。
回去後他打開瞧了瞧,那些漂亮的布料給的少,也小,最多能做個小荷包和鞋面,但有些不太受的純色布料就給得多,也大,最大的都能做件小孩上衣。
這些東西他里里外外檢查,有後世標籤和符號的,不是剪掉,就是塗抹成別的。
三輪車也仔細擦洗過,先豎著把縫紉機和底下的腳踩桌子一起放進去,另一邊剛好放樟木箱子。
樟木的箱子仔細擦洗晾曬,然後裝入兩床被子和四件套,四件套上面疊放著牡丹花毯子,在上面是兩套工裝和大衣,最後還有一些空間,就放入布料、針線、剪刀、水果糖、手套、雪花膏等零碎。
一個嫁妝箱子裝的滿滿當當。
其他生活用品和搪瓷杯一起放在搪瓷盆里,而搪瓷盆、紅糖罐子和暖壺一起放在樟木箱子上面。
還有兩個枕頭和一大袋碎布放不下,就放在最上面。
「一輛小三輪就裝完了。」一套嫁妝可能就是那個年代一個女人一生的縮影。
趁著還有時間,江濟堂選擇了結單。
不一會兒,他連著裝滿東西的三輪車出現在曲溪村的村口。村口的大槐樹下坐著一群縫衣服的老娘,他一出現,這些視線就和聚光燈一樣瞄準了他。
「後生,你哪兒來的?」
「陳喜旺知青在這兒吧?」江濟堂笑著給幾個大娘遞過去幾粒糖花生,「我是受他父親戰友所託,來送東西的。」
幾個大娘快速對視一眼,手裡抓著滾了一層白糖的糖花生:「這些都是阿旺知青的?暖壺也是?那個縫紉機也是?」
「都是,不知道陳喜旺知青在哪兒,兩位大娘方便帶路嗎?」
「方便。」大娘拿了他的糖花生,自然好說話,而且她們也想瞧瞧熱鬧。
這個一看就是城裡來的白淨後生載著這麼多東西過來,顯而易見這些就是阿旺知青置辦的嫁妝。哪怕木頭箱子裡空空的,有這一台縫紉機,就強過村里所有小閨女。
別說縫紉機,就是陪暖壺的都不多見,這得工業票。
前段時間阿旺知青和劉嫂子家的大河議親的事全村都知道,好些人還說劉嫂子傻,隔壁村子支書家的閨女陪嫁三十六條腿(床、柜子、桌子、凳子等),不比孤女的阿旺知青好?哪怕不說那些克親的話,娶個孤女,以後連個幫襯都沒有。
沒想到嘞,這阿旺知青還有這背景呢,果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從村口到知青安置點有段距離,路上他們遇上很多幹完活回來的村里人。
不知道是因為村里沒啥熱鬧看,所以大家都愛湊熱鬧,還是因為天生熱情,就喜歡盯著陌生人,他們這隊伍走一路壯大一路,到知青點的時候,三輪車的後面已經跟上了三十多號人。
被告知來嫁妝的陳喜旺都嚇了一跳。
「這個,大娘大叔,謝謝你們帶路,不過這些東西還是我自己來搬吧。」車才進了知青點,大娘大叔們就上手摸大孫子一樣的摸車子和縫紉機,把江濟堂都看愣了。
大娘大叔倒也沒什麼壞心,就是有壞心,眾目睽睽的也不敢真的伸手,人家知青是真敢告公安的。
他們就是心癢手癢,想摸摸這金貴的縫紉機,再摸摸這個三輪車。
別說江濟堂,就是陳喜旺都看傻了。後來她回過神,這搞不好是她嫁妝,可不能弄壞了。
但她是年輕人,臉皮子薄,不知道怎麼回絕這些熱情的大娘大叔,還是她未來婆婆擠進來,把人都推出知青院子,她才鬆了一口氣。
臉龐圓潤的劉大娘做完事就走了,一點沒有留下來參觀未來兒媳嫁妝的意思。
知青點的女青年過來幫忙搬運東西,她們小心翼翼把縫紉機搬進去,又出三人抬著頗具份量的樟木箱子進屋,還有那一搪瓷盆的東西,兩個蓬鬆的大枕頭,和黑色垃圾袋裝的碎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