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食材已經根據需求分類放置,江濟堂準備做兩種食物,一種是三明治,另一種是南瓜麵包。

  前者幾乎都是現成材料,稍稍烹飪組合就行,後者需要親力親為從攪拌麵團和發酵開始。

  不管是三明治還是南瓜麵包,他都會設置不同參照組。

  比如,三明治分別用洋雞蛋和土雞蛋,用普通番茄和有機番茄,用普通奶酪片和優質奶酪片等。

  而南瓜麵包分機器揉面和人工揉面。

  他想看看食材品質對成品的影響,更想研究研究自己的投入和成品之間的關係。以便判斷出現星級食物的生成條件。

  「一號,二號,三號,四號。」料理台上擺著四個面盆。

  量杯、廚房秤、量勺、尺子也一一擺放好,江濟堂拿出了當年做化學對比實驗的架勢。

  一個大南瓜分四份,都去皮切塊。為了口感,南瓜籽和絲瓤不會留下,不過南瓜籽另有用處不會丟掉。

  切好的南瓜要上鍋蒸,現在他可以空出手處理麵團了。

  高筋麵粉同樣分四份,全部加水,加脫脂奶粉,加鹽加糖,加菠菜粉。

  一號放入廚師機攪拌,再倒入速效乾酵母粉,二號放入廚師機攪拌,加天然酵母。三號加天然酵母,但手搓。四號手搓,但加的是乾酵母粉。

  「一號,機器+乾酵母粉。二號,機器+天然酵母。三號,手動+天然酵母。四號,手動+乾酵母粉。」他在筆記本上寫下材料和過程。

  有些人的手掌心比機器更敏銳,無論是麵團攪拌揉搓的程度,還是發酵程度,都可以進行精確調控,並做出對精準時間的判斷。

  江濟堂遺傳了他媽媽的天賦,又有上輩子藥劑師的動手天賦打底,判斷一個麵團是否符合需要還是能做到的。

  但完全沒有廚房經驗的人最好還是藉助廚師機。

  另外,麵包界還流傳著一種說法,每個人手上帶的菌種都不一樣,所以哪怕完全一樣的材料和步驟,出來的成品都會不一樣。

  有些人天生就是麵包師聖體,手上自帶對麵團友好的菌種。

  江濟堂對這個說法是將信將疑的,他還是更信任酵母菌。

  做過麵包的人都知道,乾酵母和天然酵母做出來的麵包口感會有差別,天然酵母發酵的麵包更軟彈,鎖水性更強,而乾酵母發酵的麵包就會比較干。

  比較專業的麵包店裡的麵包,都是天然酵母發酵的。但日常自己做的話,還是用乾酵母合適。

  同樣的,廚師機攪拌和手動揉搓也有區別,它們之間的優劣應該是:專業麵包師大於廚師機大於外行手搓。

  江濟堂以前在點心屋打過工,正兒八經學過怎麼做麵包,但只有幾個月,經驗不足,屬於外行中的佼佼者,勉強能和廚師機打個平手。

  「現在就等著第一次發酵。」需要的麵團打好了,江濟堂將它們都擀成長條,加微微融化的黃油,反覆摺疊揉勻,用大盆裝好,蓋上濕潤的棉布等待發酵。

  他看了看時間,開始處理蒸好的南瓜。

  「最近剛好是南瓜上市季節,再沒有比南瓜麵包更合適的了。」

  黃金眼的口水已經掉下來了。

  不多時,蒸板上的南瓜塊蒸好了,放在研磨盆里攪碎,混上白豆沙,就是製作南瓜麵包需要的餡兒了。

  嗯,白豆沙是他之前做了放在冰箱裡的,最近也是白豆上市的季節,他喜歡時令菜。

  「現在室溫28℃,濕度46%,第一次發酵差不多需要一個半小時,放上餡兒做出形狀後還要二次發酵……」江濟堂算著時間,從麵粉到成品,至少要兩個半小時。

  幸好收錄食譜後就不用動手,不然真受不了每天這麼忙。

  豪言要干大廚,確實是他冒昧了。

  餡兒調好了,但麵團還沒有發酵好,江濟堂就拿出了現成的吐司麵包和其他製作三明治的材料。

  熱煎鍋,噴油,左邊敲洋雞蛋,右邊敲笨雞蛋,好做個對比。

  其實兩者營養差距不大,但是口感確實不同。

  他製作的是最簡單的午餐肉三明治。

  兩片一面微黃的吐司片夾著生菜、番茄片、雞蛋、午餐肉片和奶酪片,在熱鍋中稍稍煎過按壓,再沿著對角線切開,疊成三角,就是一個完整的三明治。

  傻瓜式早餐,家裡有麵包機或者煎餅鍋都能做。

  很快幾個三明治就做好了,從左到右分別使用了『全普通品質食材』、『一種優質食材』、『兩種優質食材』、『全優質食材』。

  出的效果也不一樣,飽食度在3到5之間,全優食材製作的午餐肉三明治激發了『加速體力恢復』的效果。

  「叮,您成功製作『午餐肉三明治』,一星級,特性『飽食度+3~5』,有概率激發『加速體力恢復』效果,持續時間10~30分鐘,常溫條件可保鮮72小時,開封后需在六小時內食用。是否收錄食譜?」

  江濟堂沒有急著收錄進食譜。

  「這個保鮮72小時,和自助售貨機的保鮮功能是疊加的還是各算各的?」江濟堂問。

  「商品離開售貨機後開始保鮮計時。」氣泡框彈出來。

  江濟堂點點頭,這樣的話,三明治就有三到四天的保質期。以玩家的敏銳,三到四天足夠他們發現這間店的特殊之處。

  他做了四個三明治,四個三明治四種效果,使用了優質食材的三明治打出了飽食度+5,帶加速體力恢復三十分鐘效果,其他的依次遞進。

  很顯然,食材品質會影響最終效果。

  為驗證這個猜想,他拿出某某麵包店購買的,使用優質麵粉和天然酵母的吐司片,以及天然有機的土雞蛋、番茄和生菜,和質量上乘的午餐肉、奶酪片。

  江濟堂決定再做幾次午餐肉三明治。

  「您成功製作『午餐肉三明治』,一星級,特性『飽食度+5』,帶『加速體力恢復』效果,持續30分鐘。常溫條件下保鮮72小時,開封后需在六小時內食用。是否收錄食譜?」

  先前還有浮動空間的食譜固定了數字,果然,食材優劣對成品有極大影響。

  「是否收錄食譜?」

  「是。」

  「一星級『午餐肉三明治』已收錄。請注意,想要達到一樣效果,請提供同等或更好的食材,否則製作將出現『不成功』可能。」

  食譜上出現了第一個一星級食譜:午餐肉三明治。

  三明治食譜完成後不久,要製作南瓜麵包的麵團發酵好了,他開始分割麵團。分割出來的小麵團要揉圓,壓成餅狀,用擀麵杖排氣後填入南瓜餡料。

  為了使其最後呈現南瓜造型,做好的麵團要用棉線捆綁,發酵的麵團會膨脹開,自動被棉線切割成南瓜形狀。

  二次發酵同樣需要時間,趁著空檔,他收拾了料理台,又將南瓜籽撿出來炒香。

  南瓜麵包二次發酵好了,因為纏上線發酵,發酵好之後就是被均勻分割的南瓜模樣。

  拆掉棉線後,他在每個南瓜麵包的頂部放一粒炒過的南瓜籽,然後將發酵好的南瓜麵包轉移到烤箱裡。

  烤箱裡的金屬板上早就刷了油,南瓜麵包排列整齊後被推入烤箱。

  烤箱早已預熱到200℃,南瓜麵包推入後設定成150℃,烘烤十五分鐘。

  「叮。」十五分鐘到了,江濟堂戴上防燙手套,他拉開烤箱門,拉出金屬烤板,濃郁的麵包香氣衝出來。

  胖乎乎的南瓜麵包完成了。

  第64章

  第一爐南瓜麵包在甜香中出爐。

  帶黃調的綠色南瓜造型,鼓鼓囊囊的,看起來就很好吃。江濟堂帶著隔熱手套,將南瓜麵包一一取出,放在晾架上。

  等稍稍冷卻,他就拿起一個。

  「燙。」江濟堂的兩隻手感受到了麵包表面的高溫,他將麵包拋來拋去,卻無論如何捨不得放下。

  剛出爐的南瓜麵包好吃極了,麵粉、南瓜、奶和糖,四種材料在麵包中融合成十分溫暖的香氣,嗅一嗅都覺得胃裡暖暖的,吃起來更覺得味蕾和身體都被安撫。

  他不是沒做過南瓜麵包,但施加了商鋪魔法後,可以明顯感覺到有特殊的能量,它隨著麵包進入身體。

  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食後感,是無法用『錯覺』說服自己的真實感受。

  「食物的特效只有玩家能感覺到,但作為遊客的我也可以。是因為我是店長,所以能享受這一待遇?」

  對此疑問,系統的解釋是:「食物的效果是客觀存在的,不因為對象不同消失。但特殊時期,非玩家非遊客食用後,效果會被削弱。另外就是,作為店主的你也可以選擇是否屏蔽某份食物的效果。」

  「原來如此,我再試試三明治。」江濟堂拿起有點冷掉的三明治。明明已經不是最佳食用狀態,但吃起來就會完全忽略掉這一點。

  是和南瓜麵包一樣的魔法食物。

  神奇的系統,神奇的商鋪。

  「您成功製作『南瓜麵包』,一星級,特性『飽食度+1~3』,帶『緩解身體負面狀態』效果,持續時間10~30分鐘。常溫環境中保鮮72小時,開封后需在六小時內食用。是否收錄食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