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此時顯然不是尋根問底的好時機,她須得先將這小丫頭送進城裡。

  南榮嫿抬眸向城門處望去,那裡依舊大門緊閉。

  城樓上的士兵緊繃了一整晚,見流民們沉寂下來,明顯鬆懈了很多。

  南榮嫿正琢磨著要如何帶雙喜翻過城牆,遠處的官道上漸漸出現了一隊車馬。

  車隊的規模不小,看起來不像是尋常商隊。

  許多帶著刀劍的扈從在車隊周圍守衛,那些扈從一看便不是普通侍衛,各個步伐沉穩、擺臂有力,應該都是武功不弱的練家子。

  而車隊中最顯眼的卻是中間的一輛寬大馬車。

  馬車前有四匹高頭大馬,按照律令,聖上駕六馬,諸侯與皇子駕四馬,如此說來莫非是駐守外地的侯爵?

  車隊繼續前行,離流民所在之地越來越近。

  就在車隊要經過流民聚集之處時,有扈從快走幾步到了寬大馬車的一旁,好似與馬車中人說了什麼。

  隨後,車簾被人從里掀開。

  一個年輕公子探出頭來朝流民這邊張望,眼中全是好奇之色。

  隨後,他便與盈盈立於雪地之上的南榮嫿四目相對了。

  -

  早朝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時辰,太子李赫全坐於龍椅一旁的梨花木椅子上。

  他聽著大殿中嘰嘰喳喳的爭吵聲、辯論聲,覺得自己根本不像在朝堂上,反倒像是在民間的集市中。

  今早一上朝,便有官員提出了城門外流民聚集一事。

  城門緊閉,不讓流民進入,城內百姓亦無法出行,官員們對此頗有微詞。

  李赫全雖貴為一國之太子,如今聖上與國師都不在,他便是大慶國實實在在的掌權人,可他畢竟還未坐到龍椅上,仍需要底下這些聒噪官員的支持。

  他不能直接表明自己是因為國庫空虛沒有想到應對之策,於是才將流民拒之門外。

  思來想去,他隨口編了個藉口,那便是收到密報,流民之中混有敵國的探子和士兵。

  御史大夫謝坤一直默不作聲,但想起城門外流民此刻還在忍飢挨凍,朝堂上卻一直沒有最終論調,還是忍不住開了口:

  「如今流民已在城門外待了整整一夜,又冷又餓,微臣建議先為流民們分發冬衣以及食物,然後儘快排查可疑人員,若此項工作耗時不短,那便在城門外安營扎帳,讓大慶國的百姓能抵擋一時嚴寒。」

  謝坤開了口,大殿之中安靜了一瞬。

  許多官員紛紛點頭、附和謝坤的建議。

  這是目前能防止敵國探子進京,又能減少百姓傷亡的最好的辦法了。

  然而李赫全臉上卻全然沒有喜色。

  城門外如此多的流民,分發冬衣以及食物,那可得消耗不少銀錢。

  此外,南邊還有源源不斷的百姓往京城來,若將他們都安置好,國庫定是承受不住的。

  更何況後期賑災仍需大量的銀錢。

  官員中,站在靠前位置的戶部尚書丁鄂收到了李赫全偷偷遞來的眼色,他心中一緊,趕忙出列道:

  「謝大夫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安置流民、賑災哪個不需要大把的銀錢?我戶部說變就能變出銀子來嗎?」

  謝坤掃他一眼,沉沉開口道:

  「怎麼,丁尚書任戶部尚書五年有餘,我大慶國這幾年蒸蒸日上,稅銀一年比一年收的多,這都是年底大計之時丁尚書自己匯報的,怎麼如今該拿出來救濟災民時,丁尚書卻說沒了銀錢,那請問國庫的銀錢都進了丁尚書自己的腰包嗎?」

  謝坤是御史大夫,平日裡就不苟言笑,一字一句極有威嚴。

  丁鄂竟被他這套嚴密的說辭給唬住了,眼睛不自覺往李赫全那瞟。

  李赫全暗自咬了咬牙,真是沒用的東西!

  第176章 縉國皇子

  丁鄂這尚書之位是李赫全捧上去的,他是完完全全的太子黨。

  國庫到底還有多少銀兩,丁鄂其實是不知情的。

  甚至連每年年末大計之時,他所匯報的大慶國收支,也全是李赫全的意思。

  說到底,就是個傀儡尚書。

  哪有什麼真本事!

  李赫全揉了揉額角,沉沉開口道:

  「這幾年我大慶國稅收確實不錯,可支出也多,國庫中的銀兩若全用作此次賑災,那未免太過冒險。畢竟羌烏國、炎阜國近年來蠢蠢欲動,我們還要留些軍需啊!」

  李赫全此話一出,大殿之中,眾大臣又拿不定了主意,開始東一句西一句爭辯起來。

  謝坤皺著眉看向李赫全,一國之太子,竟如此不把百姓放在心裡!

  近在眼前的災民他視若無睹,倒去考慮那還不見一點影子的戰爭?

  枉顧當年慶啟帝那一顆為國為民的真心!

  謝坤想起他的女兒謝沛凝先前所說的話——

  李赫全,此人心胸狹窄又沒什麼本事,不堪大任。

  謝坤微微垂下頭,不讓李赫全看到他臉上的憤怒與憂慮。

  大慶國如今只有李赫全能繼承大統,莫非真是天要亡大慶國?!

  謝坤往兩列官員的最前方看去,傅慶堂正微眯著眼老神在在立在那處,仿若周遭激烈的討論聲與他無關。

  他今日臉色有些蒼白,就像生了一場大病一樣。

  李赫全自然也注意到了傅慶堂。

  傅慶堂今日原本要請病假的,可因著流民一事,這病假李赫全沒有準,就是希望他能在早朝上諫言獻策,可沒成想,人來了,這魂卻好似丟在家了。

  「傅丞相,」李赫全冷冷開了口,「我見丞相若有所思,是否已經有了主意?」

  傅慶堂這才緩緩睜開眼。

  前幾日,他舊傷復發,雖因著上次南榮嫿相救,這次比以往好了些,但仍舊疼痛難捱。

  在家休養了幾日,身體卻還沒有完全康復。

  傅慶堂對這次流民入京之事早已知曉,也知道為何太子會做此種決定。

  畢竟他之前為國師做事,國庫還剩多少銀兩,他還算心中有數。

  現今不是太子想不想賑災,而是壓根就沒錢賑災!

  傅慶堂嘆了口氣,「臣以為…」

  他才開口,卻忽聽殿門外有人高喊一聲:

  「急報!」

  殿中大臣紛紛向後張望,見竟是一名士兵神色焦急在殿外等候覲見。

  李赫全如今聽見『急報』二字就皺眉,他趕緊揮揮手讓人進來。

  那士兵慌忙而入,單膝抱拳行禮,而後道:

  「啟稟太子,縉國皇子梁牧已至城門下!」

  「什麼?!」李赫全一下從座位上站起。

  早年間,因沈老國公和慶啟帝幫助過縉國,縉國一直與大慶交好。

  每年年節之前,都會派大臣千里迢迢至大慶京城為聖上恭賀新年,且隨行必定攜帶不少縉國特產,以彰顯兩國友誼。

  數月前,縉國便來信,今年縉國的車隊由皇子梁牧率領。

  本以為大雪封路,縉國車隊年前未至想來是耽擱在半路了,怎麼也得等雪化了,元宵之後才能再次啟程。

  到京城估摸得二月中旬了。

  可沒想到,今日卻突然到了城門下。

  若放在以往,不過是招待倉促些。

  可偏偏此刻城門外流民聚集,若開了城門,想必那些流民會不顧一切、想方設法沖入城中。

  有大臣急忙開口道:

  「太子,不可輕易開城門啊!」

  「萬一…萬一敵國探子混入流民之中沖入京城再藏匿起來,到時再找可就難了!」

  「是啊太子,我們還不知流民中有多少敵國士兵,而且萬一是死士,那…後果不堪設想啊!」

  ……

  李赫全撫著頭坐回到椅子上。

  這縉國皇子梁牧,怎的如此會挑時候,早不來晚不來,偏偏趁著流民聚集的時候來。

  他甚至都以為這梁牧是故意的了!

  大殿中那士兵見太子如此苦惱,趕忙又開口道:

  「太子,縉國車隊被關在城門外無法進城,那梁皇子很是不滿,我們的人前去安撫,將不開城門的原因解釋了一番,可那梁皇子大笑幾聲說道,縉國此時在西邊與那茲丘國正打的難捨難分,茲丘國根本不可能也沒有這個精力越過縉國來我們大慶安插探子!」

  此話一出,場中一片譁然。

  那士兵面帶笑意,仿若為太子解了難事。

  可不料抬頭看去,卻正對上李赫全一雙陰冷的眸子。

  士兵臉上的笑意僵住了,慌忙低下頭去,再不敢看。

  那茲丘國便是李赫全所說派來探子混進流民入京的敵國,與大慶中間隔著縉國。

  茲丘國雖面積小,人口少,卻生性好戰。

  平日裡便總是挑起爭端,與周圍國家大戰偶有,小戰不斷。

  縉國的皇子既然如此說,那看來茲丘國派探子入京的可能性確實不大。

  大臣們偷偷往太子李赫全那瞟,目光中的含義再明顯不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