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當雄雞終於喚醒了黎明,當晨鳥終於歡唱著迎來了滿天霞光,我在鏡子裡看見了一個漂亮的女老師……
58
早晨,媽媽剛剛打開屋門,五星三梆子和小金來就急忙衝進來,歡天喜地地把我推出去。早就等在街筒子裡的孩子們像一群剛出窩的小麻雀,又跑又跳,嘰嘰喳喳地簇擁著我的木輪椅向前飛奔。大白狗搖頭擺尾地跑在前邊開道。
瞧著我們這熱鬧的一群,正要出工的鄉親們扛著鋤頭趕緊讓在路旁,方丹要去咱學屋裡當先生哩!這個消息在他們耳邊颳風似的傳開了,就連路兩旁的院門裡,老人們也探出了一雙雙新奇的眼睛。
學校在村子盡東頭。還沒到那裡,我就聽到有些孩子在前邊拼命地大聲喊叫,新老師來咧——
教室的門被一些髒頭土臉的小小子們擠了個嚴嚴實實,他們的腿腳邊大都跟著一隻狗,孩子們一叫,狗也跟著汪汪,這下顯得更亂哄了。
嗨,讓開!讓開!又不是瞧新媳婦,擠啥哩?
五星嚷著,引得小小子們嘻嘻哈哈一陣亂笑。我的臉一下子熱烘烘的。三梆子在孩子堆里推推搡搡擠出一條路來,小金來也啊唄啊唄地叫著,左擋右沖。他們費了很大的勁兒才把我推進屋裡。接著,五星和五六個小小子把我的木輪椅抬起來,哄叫著,噢,抬花轎嘍,抬花轎嘍——在一陣喧鬧聲中,孩子們把我搬上了講台。
我定神打量著陶莊的學校。這是多麼簡陋的教室啊!三間破土房,四面黑土牆,因為窗子太小,窗欞子上沒有糊紙。屋裡的光線也很暗。昏暗中,我看到課桌和凳子都是用泥坯壘的,土桌土凳的四角被孩子們磨得又禿又亮。我不覺想起村里人對學校的形容,土凳子,土台子,裡面坐著土孩子。
教室的講台也是用泥坯砌起來的,上面擺著一張沒有上過漆的條桌,一碰就搖晃。牆上那塊不大的破黑板不知用了多少年,歪歪斜斜地掛在土牆上的一個木頭楔子上。木楔子的另一頭穿過土牆,做了隔壁磨房裡拴驢的樁子。那邊的毛驢一擺頭,這邊的黑板就跟著一晃悠。磨房裡不斷傳來石磨碾壓的轟響。我不知道過去的老師講課時,學生們能不能聽清楚。
教室的門是用木板拼起來的,下半截有一個大窟窿,平時鎖不鎖門都一樣,孩子們可以從那裡自由出入。門外不遠處有一個很大的池塘,幾乎就要乾涸了。水塘邊還有一個棄置不用的碌碡,村裡的女人們常在那上邊用木棒捶衣裳,捶新織的布,她們噼噼啪啪的捶打聲和喋喋不休的閒聊聲一陣陣傳來。池塘前邊的田野里,偶爾也傳來老黃牛拖著長腔的哞叫和男人們駕駕的吆牛聲。我真有些擔心,外面這熱鬧的農家交響樂會不會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這些平時在村子裡跑慣了的小野馬能從紛亂的喧鬧聲中收回心來嗎?
再看看擠在土凳上的孩子們,我驚奇地發現,他們竟是清一色的小小子!門口有幾個小閨女,但不是來上學的,她們瘦小的脊樑上都背著自己的小弟妹。她們怯生生地倚著門框站在那裡,用羨慕的眼神兒望著等待上課的小小子們。這裡分不出年級,最小的孩子七八歲,最大的十三四。這裡面有兄弟好幾個都來上學的,五星的弟弟五月跟來了,他還拖著兩筒鼻涕。滿屯兒來了,他的兩個弟弟滿缸和滿罐兒也鬧著擠進學屋裡,還有大秤的弟弟二秋忙。哦,來的孩子真不少呢。
教室里秩序亂極了。這些在田野里長大的孩子很難一下子安定下來,他們有的瞪著憨乎乎的眼睛東張西望,有的無拘無束地大聲嚷嚷,甚至還旁若無人地哈哈大笑。滿屯兒還把一隻黑烏鴉帶進教室。他坐在土凳上,抬起胳膊,讓烏鴉站在他的一根手指頭上,他把眼睛弄成鬥雞眼盯著烏鴉,嘴裡發出呱呱的怪叫,烏鴉也扇著翅膀,張開嘴巴啊啊地亂叫,惹得周圍的小小子們笑得前仰後合。還有幾個淘氣的小小子硬要擠坐在一條土凳上,他們你擁我擠,推來搡去,不是這頭漏下去,就是那頭坐空了,引得周圍的孩子拍著髒乎乎的小手叫著,笑著,簡直要把教室里吵翻了天。
我一語不發地坐在講台上,靜靜地看著一張張嬉笑的面孔。不一會兒,有的孩子注意到了我的嚴肅的目光,便訕訕地垂下腦袋,一聲不吭地坐好了。正在笑鬧的孩子你碰碰我,我碰碰你,眼睛都偷偷覷著講台。看到別人都不笑了,滿屯兒沒趣地抓起黑烏鴉,給它理了理毛,把它揣在了懷裡。那幾個搶座位的淘氣包也不好意思地從地上爬起來,坐到各自的位子上去了。屋裡終於靜下來了。
我用想像中的老師的語調說,同學們,現在我們開始上課了。
咳咳咳咳……
緊接著我的話音兒,三梆子的座位那裡猛地響起一陣劇烈的乾咳,剛剛坐穩的孩子立刻又哄堂大笑起來,更可氣的是那些為孩子們當保鏢的狗,它們紛紛一躍而起,汪汪地狂吠著沖向三梆子。只見三梆子嗖地一下跳上桌子,手裡高高地擎起一隻小糙筐,糙筐里是他那隻灰不溜秋的小刺蝟,正蜷著身子咳咳咳起勁兒地咳嗽著,引得狗群直往桌上撲。
三梆子,你幹什麼呢?我大聲問,教室里頓時靜了下來。
姐姐,三梆子搗蛋,他給小刺蝟吃了鹽粒兒哩。和三梆子同桌的五星說。
嘻嘻……有的孩子忍不住偷偷笑著。
好吧,三梆子,你不想上學,就帶著你的刺蝟出去想想吧!我嚴厲地命令他。
孩子們看看我,紛紛喝住了自己的狗。三梆子自覺有愧地從桌子上蹦下來,紅著臉低頭走出去,門口的小閨女嬉笑著用手指刮著臉蛋兒直羞他。三梆子翻起白眼兒沖她們一吐舌頭,把小糙筐掛在門外一棵大樹的樹杈上,無精打采地站在那裡。
屋裡又安靜下來。孩子們一雙雙眼睛都期待地凝望著我,好像一顆顆星星在面前閃爍。第一課……第一課,我該給孩子們講什麼呢?望著他們新奇的眼睛,一種的神聖情感油然升起,現在我是老師,陶莊學屋裡的老師了,我必須先讓孩子們喜歡學習。我說,大家都坐好,咱們上第一課,第一課我們要學唱歌,大家說好嗎?
噢——噢——,孩子們歡呼起來。有的孩子問,姐姐,咱學個啥歌哩?
大家安靜。我說,現在我教你們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噢——好啊——,孩子們又叫起來。
這時五星猛一下站起來,他說,姐姐,俺奶奶說,那時候咱村兒里還真來過日本鬼子哩,他們扛著小旗兒,端著刺刀,見人就捅,可厲害啦……
去你娘的吧,五星,你咋光說鬼子厲害呀?滿屯兒還沒等五星說完,就忽地站起來搶著說,俺爺爺說,咱村的爺們兒也宰了老些小日本兒呢!
大秤說,聽說咱這一帶還出過一個打鬼子的好漢哩,他那腰裡別著兩把盒子槍,一見鬼子就倆手一塊兒開火,啪——啪——!他邊說邊比畫起來。
孩子們頓時亂成一團,屋裡嗡嗡響成一片。他們嘰嘰呱呱地吵著,誰也不甘示弱。就像看打鬼子的電影那麼熱鬧。我費了很大勁兒讓他們靜下來。看看孩子們都坐得很整齊了,我又說,你們唱歌也要像你們坐的一樣,要唱整齊,記住了嗎?
記——住——哩。孩子們拖著長腔回答,那聲音就像一群紀律嚴明的戰士。
我開始教唱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唱。
孩子們跟著我唱起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全國愛國的同胞們,唱。
全國愛國的同胞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唱。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我發現孩子們唱起歌來七高八低,還跑調,怎麼糾正也不管用,我還是一遍遍耐心教下去。
七高八低的歌聲飛出破爛的學屋,引來一群看熱鬧的人。我發現三梆子不知什麼時候蹭到了門邊,倚著門框羞愧地低著頭。我說,三梆子,進來坐好吧。三梆子一聽趕忙躥到自己的座位上,用高八度的聲調跟著唱起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說他唱,其實是在喊,他的臉憋得通紅,門外看熱鬧的人就嘻嘻哈哈地笑他,說三梆子一頓吃仨窩窩,有勁兒沒處使,三梆子卻更賣力地叫喚起來……
開學以後,陶莊學屋周圍的環境很快就有了改觀。杜翰明把縣裡批給他蓋宿舍用的玻璃送給了學屋,陶成大叔派樁樁大伯給教室裝上了幾扇大窗子,還安上了一扇鑲玻璃的門。教室里的光線頓時亮了許多。三梆子自告奮勇把牆上那塊褪了色的破黑板扛回家,用素英染衣裳的朱黑塗得黑漆漆的。那些土桌土凳也被劉鎖帶著一幫小伙子重新抹得有稜有角,顯得十分整齊。這一來,陶莊的學屋才開始有了學校的樣子。
陶莊的孩子們不再像剛來上學時那樣莽撞無知了,他們也不再把狗帶進教室。只要一上課,他們就會立刻跑到各自的位子上,規規矩矩地坐好,安靜地瞪大眼睛直視著講台。在這裡,孩子們依然習慣地叫我姐姐,而不叫老師,五星他們說,咋看我也像個姐姐。他們說老師很厲害,姐姐總是笑嘻嘻的。
58
早晨,媽媽剛剛打開屋門,五星三梆子和小金來就急忙衝進來,歡天喜地地把我推出去。早就等在街筒子裡的孩子們像一群剛出窩的小麻雀,又跑又跳,嘰嘰喳喳地簇擁著我的木輪椅向前飛奔。大白狗搖頭擺尾地跑在前邊開道。
瞧著我們這熱鬧的一群,正要出工的鄉親們扛著鋤頭趕緊讓在路旁,方丹要去咱學屋裡當先生哩!這個消息在他們耳邊颳風似的傳開了,就連路兩旁的院門裡,老人們也探出了一雙雙新奇的眼睛。
學校在村子盡東頭。還沒到那裡,我就聽到有些孩子在前邊拼命地大聲喊叫,新老師來咧——
教室的門被一些髒頭土臉的小小子們擠了個嚴嚴實實,他們的腿腳邊大都跟著一隻狗,孩子們一叫,狗也跟著汪汪,這下顯得更亂哄了。
嗨,讓開!讓開!又不是瞧新媳婦,擠啥哩?
五星嚷著,引得小小子們嘻嘻哈哈一陣亂笑。我的臉一下子熱烘烘的。三梆子在孩子堆里推推搡搡擠出一條路來,小金來也啊唄啊唄地叫著,左擋右沖。他們費了很大的勁兒才把我推進屋裡。接著,五星和五六個小小子把我的木輪椅抬起來,哄叫著,噢,抬花轎嘍,抬花轎嘍——在一陣喧鬧聲中,孩子們把我搬上了講台。
我定神打量著陶莊的學校。這是多麼簡陋的教室啊!三間破土房,四面黑土牆,因為窗子太小,窗欞子上沒有糊紙。屋裡的光線也很暗。昏暗中,我看到課桌和凳子都是用泥坯壘的,土桌土凳的四角被孩子們磨得又禿又亮。我不覺想起村里人對學校的形容,土凳子,土台子,裡面坐著土孩子。
教室的講台也是用泥坯砌起來的,上面擺著一張沒有上過漆的條桌,一碰就搖晃。牆上那塊不大的破黑板不知用了多少年,歪歪斜斜地掛在土牆上的一個木頭楔子上。木楔子的另一頭穿過土牆,做了隔壁磨房裡拴驢的樁子。那邊的毛驢一擺頭,這邊的黑板就跟著一晃悠。磨房裡不斷傳來石磨碾壓的轟響。我不知道過去的老師講課時,學生們能不能聽清楚。
教室的門是用木板拼起來的,下半截有一個大窟窿,平時鎖不鎖門都一樣,孩子們可以從那裡自由出入。門外不遠處有一個很大的池塘,幾乎就要乾涸了。水塘邊還有一個棄置不用的碌碡,村裡的女人們常在那上邊用木棒捶衣裳,捶新織的布,她們噼噼啪啪的捶打聲和喋喋不休的閒聊聲一陣陣傳來。池塘前邊的田野里,偶爾也傳來老黃牛拖著長腔的哞叫和男人們駕駕的吆牛聲。我真有些擔心,外面這熱鬧的農家交響樂會不會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這些平時在村子裡跑慣了的小野馬能從紛亂的喧鬧聲中收回心來嗎?
再看看擠在土凳上的孩子們,我驚奇地發現,他們竟是清一色的小小子!門口有幾個小閨女,但不是來上學的,她們瘦小的脊樑上都背著自己的小弟妹。她們怯生生地倚著門框站在那裡,用羨慕的眼神兒望著等待上課的小小子們。這裡分不出年級,最小的孩子七八歲,最大的十三四。這裡面有兄弟好幾個都來上學的,五星的弟弟五月跟來了,他還拖著兩筒鼻涕。滿屯兒來了,他的兩個弟弟滿缸和滿罐兒也鬧著擠進學屋裡,還有大秤的弟弟二秋忙。哦,來的孩子真不少呢。
教室里秩序亂極了。這些在田野里長大的孩子很難一下子安定下來,他們有的瞪著憨乎乎的眼睛東張西望,有的無拘無束地大聲嚷嚷,甚至還旁若無人地哈哈大笑。滿屯兒還把一隻黑烏鴉帶進教室。他坐在土凳上,抬起胳膊,讓烏鴉站在他的一根手指頭上,他把眼睛弄成鬥雞眼盯著烏鴉,嘴裡發出呱呱的怪叫,烏鴉也扇著翅膀,張開嘴巴啊啊地亂叫,惹得周圍的小小子們笑得前仰後合。還有幾個淘氣的小小子硬要擠坐在一條土凳上,他們你擁我擠,推來搡去,不是這頭漏下去,就是那頭坐空了,引得周圍的孩子拍著髒乎乎的小手叫著,笑著,簡直要把教室里吵翻了天。
我一語不發地坐在講台上,靜靜地看著一張張嬉笑的面孔。不一會兒,有的孩子注意到了我的嚴肅的目光,便訕訕地垂下腦袋,一聲不吭地坐好了。正在笑鬧的孩子你碰碰我,我碰碰你,眼睛都偷偷覷著講台。看到別人都不笑了,滿屯兒沒趣地抓起黑烏鴉,給它理了理毛,把它揣在了懷裡。那幾個搶座位的淘氣包也不好意思地從地上爬起來,坐到各自的位子上去了。屋裡終於靜下來了。
我用想像中的老師的語調說,同學們,現在我們開始上課了。
咳咳咳咳……
緊接著我的話音兒,三梆子的座位那裡猛地響起一陣劇烈的乾咳,剛剛坐穩的孩子立刻又哄堂大笑起來,更可氣的是那些為孩子們當保鏢的狗,它們紛紛一躍而起,汪汪地狂吠著沖向三梆子。只見三梆子嗖地一下跳上桌子,手裡高高地擎起一隻小糙筐,糙筐里是他那隻灰不溜秋的小刺蝟,正蜷著身子咳咳咳起勁兒地咳嗽著,引得狗群直往桌上撲。
三梆子,你幹什麼呢?我大聲問,教室里頓時靜了下來。
姐姐,三梆子搗蛋,他給小刺蝟吃了鹽粒兒哩。和三梆子同桌的五星說。
嘻嘻……有的孩子忍不住偷偷笑著。
好吧,三梆子,你不想上學,就帶著你的刺蝟出去想想吧!我嚴厲地命令他。
孩子們看看我,紛紛喝住了自己的狗。三梆子自覺有愧地從桌子上蹦下來,紅著臉低頭走出去,門口的小閨女嬉笑著用手指刮著臉蛋兒直羞他。三梆子翻起白眼兒沖她們一吐舌頭,把小糙筐掛在門外一棵大樹的樹杈上,無精打采地站在那裡。
屋裡又安靜下來。孩子們一雙雙眼睛都期待地凝望著我,好像一顆顆星星在面前閃爍。第一課……第一課,我該給孩子們講什麼呢?望著他們新奇的眼睛,一種的神聖情感油然升起,現在我是老師,陶莊學屋裡的老師了,我必須先讓孩子們喜歡學習。我說,大家都坐好,咱們上第一課,第一課我們要學唱歌,大家說好嗎?
噢——噢——,孩子們歡呼起來。有的孩子問,姐姐,咱學個啥歌哩?
大家安靜。我說,現在我教你們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噢——好啊——,孩子們又叫起來。
這時五星猛一下站起來,他說,姐姐,俺奶奶說,那時候咱村兒里還真來過日本鬼子哩,他們扛著小旗兒,端著刺刀,見人就捅,可厲害啦……
去你娘的吧,五星,你咋光說鬼子厲害呀?滿屯兒還沒等五星說完,就忽地站起來搶著說,俺爺爺說,咱村的爺們兒也宰了老些小日本兒呢!
大秤說,聽說咱這一帶還出過一個打鬼子的好漢哩,他那腰裡別著兩把盒子槍,一見鬼子就倆手一塊兒開火,啪——啪——!他邊說邊比畫起來。
孩子們頓時亂成一團,屋裡嗡嗡響成一片。他們嘰嘰呱呱地吵著,誰也不甘示弱。就像看打鬼子的電影那麼熱鬧。我費了很大勁兒讓他們靜下來。看看孩子們都坐得很整齊了,我又說,你們唱歌也要像你們坐的一樣,要唱整齊,記住了嗎?
記——住——哩。孩子們拖著長腔回答,那聲音就像一群紀律嚴明的戰士。
我開始教唱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唱。
孩子們跟著我唱起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全國愛國的同胞們,唱。
全國愛國的同胞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唱。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我發現孩子們唱起歌來七高八低,還跑調,怎麼糾正也不管用,我還是一遍遍耐心教下去。
七高八低的歌聲飛出破爛的學屋,引來一群看熱鬧的人。我發現三梆子不知什麼時候蹭到了門邊,倚著門框羞愧地低著頭。我說,三梆子,進來坐好吧。三梆子一聽趕忙躥到自己的座位上,用高八度的聲調跟著唱起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說他唱,其實是在喊,他的臉憋得通紅,門外看熱鬧的人就嘻嘻哈哈地笑他,說三梆子一頓吃仨窩窩,有勁兒沒處使,三梆子卻更賣力地叫喚起來……
開學以後,陶莊學屋周圍的環境很快就有了改觀。杜翰明把縣裡批給他蓋宿舍用的玻璃送給了學屋,陶成大叔派樁樁大伯給教室裝上了幾扇大窗子,還安上了一扇鑲玻璃的門。教室里的光線頓時亮了許多。三梆子自告奮勇把牆上那塊褪了色的破黑板扛回家,用素英染衣裳的朱黑塗得黑漆漆的。那些土桌土凳也被劉鎖帶著一幫小伙子重新抹得有稜有角,顯得十分整齊。這一來,陶莊的學屋才開始有了學校的樣子。
陶莊的孩子們不再像剛來上學時那樣莽撞無知了,他們也不再把狗帶進教室。只要一上課,他們就會立刻跑到各自的位子上,規規矩矩地坐好,安靜地瞪大眼睛直視著講台。在這裡,孩子們依然習慣地叫我姐姐,而不叫老師,五星他們說,咋看我也像個姐姐。他們說老師很厲害,姐姐總是笑嘻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