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小姑姑。」趙三郎應下, 站起來背書,還把這些內容的解釋全部說了一遍。

  趙福寶抽查其他人,有的能夠背誦出來,解釋清楚,但有的就不能。

  趙福寶沉聲說道:「這是李夫子布置的,你們今天沒有完成,今天我就不教訓你們了,但是我明天檢查的時候,如果誰沒有完成就要挨揍了!」

  趙福寶的話音剛落,趙村長手裡的戒尺用力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聽到了嗎?」趙村長厲聲說道,非常嚴肅。

  所有的學生都被嚇了一跳,縮了縮腦袋,「聽到了!」

  趙村長是趙家村絕對權威,平時就非常有威信,此時繃著臉更加嚇人。

  「那就都給我背下來!誰要是偷懶,我不僅揍他,我還要告訴你們父母,他們還會揍你們!」

  現在日子好過了,有這樣的好機會,讓這些孩子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學堂裡面讀書,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

  早年間如果他們有這樣的機會,說不定也能考上個秀才。

  就算不能考科舉,能夠識字,能夠算數,少出去能夠看懂路碑,不被騙。

  「村長,我們一定好好學!」所有人都趕緊回答,不敢大意。

  趙三郎年齡大點,而且學習自主性非常強。

  本身就非常聰明,所以不用別人催促,非常珍惜學習的機會,學習也非常努力認真。

  正因為如此,趙三郎是李夫子非常看好的一位學生。

  以前趙三郎經常繞路在他的學堂外面偷聽,李夫子看到了,但從來也不攆。

  作為夫子,最喜歡的就是好學的孩子。

  有教無類,只要願意來,能夠偷聽多少就是多少。

  就憑偷聽的內容,趙三郎就能夠把基礎打得很牢,足以證明這孩子非常用心,也非常聰明。

  科舉路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一路拼殺出去,難上加難。

  沒有足夠的毅力和天賦,絕對沖不到上面。

  趙村長見孩子們安靜下來,對趙福寶說道:「福寶,你開始教吧!」

  趙福寶點頭笑了笑,打開他從書香樓買的一本地理志。

  這本書講的主要是雲州下面六個縣城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

  趙福寶翻到了昌樂縣,然後開始笑著問:「誰能告訴我咱們村子的名字叫什麼?」

  大家莫名其妙互相看了一眼,這麼簡單的問題,還用問嗎?

  趙村長也眼露狐疑。

  趙五郎舉手,「小姑姑,咱們村是趙家村啊!」

  「你說得很對!」趙福寶點頭,「那誰能告訴我咱們是什麼縣?」

  另一個小孩舉手站起來,「昌樂縣!」

  「那誰知道咱們在哪個府州?」趙福寶。

  雖然學堂里的孩子讀了兩個月的書,但大多數連縣城都沒去,別說府城了。

  這時候趙三郎站起來,「小姑姑,咱們所在的是雲州府。」

  「回答正確,都坐下!」趙福寶笑了笑,然後在簡易的黑板上寫下了雲州府,下面的幾個縣城的名稱。

  尤其是昌樂縣的後面,寫了昌樂縣總共有多少個鎮,多少個村。

  不僅如此,趙福寶還把雲州府的大致堪輿圖,畫了下來。

  這些都是公開刊印,並不是什麼秘密,完全可以在課堂上教。

  其中有個點趙家村,昌樂縣所在的位置。

  趙福寶笑著說:「今天我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所處在什麼樣的一個地方!這只是咱們雲州府的堪輿圖,另外,我再給大家畫一下我們大乾的堪輿圖。」

  趙福寶的行動力非常強,照葫蘆畫瓢,按照地理志上的堪輿圖,把大乾的十三個州府畫了出來。

  主要是現在的地圖太簡單了。

  「我們趙家村在整個地圖上連一個指甲蓋大小都沒有!就連咱們的縣城其實也很小!州府相比整個大乾,也只是十三個州府中的其中之一。」

  趙五郎看到這麼多圖這麼多名,頓時苦著臉,「小姑姑,今天就要把這些東西都記住嗎?」

  趙福寶搖了搖頭,「我把堪輿圖畫出來,並不是讓你們把這些地名全部都記住,而是想告訴你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不讀書,你們很多人的活動範圍最多可能就是在縣城了!如果你能夠考上秀才,舉人,你至少可以去府城。如果你們能夠考上進士,就可以去京城。」

  「等你們當了官,就會得到朝廷的安排,到堪輿圖上這麼多地方當官。走得更遠,看得更多。」

  原本有些不解的學生們,在聽到趙福寶的話之後,眼睛變得越發明亮。

  第91章 主動

  班級里一個小孩舉手,「我聽說鏢師也可以去很多地方,非得讀書才能去嗎?」

  趙福寶笑笑,「這個問題很好。讀書可以科舉,但不是誰都有科舉的能力。想要去更遠更多的地方,比如做商人,更有學習,不認字,怎麼看得懂別人的契約?不識數怎麼能算清錢?」

  「做鏢師,也要學習,要不然連路碑都不會認。畢竟全國那麼多路,鏢師不可能把所有的路全部都記在腦子裡。讀得多,學得多,才能聽懂別人說什麼。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小孩恍然大悟,記在了心裡。

  原來讀書有這麼多好處啊!

  之後她又講了趙家村到昌樂縣的距離,到府城的距離,走哪些路。

  昌樂縣的風土人情,還有山川地貌。

  趙福寶循序漸進地把這些猶如井底之蛙的孩子,從井裡撈出來,把他們的眼界放在更高的地方,讓他們看得更遠。

  相比較李夫子讓他們背誦經史子集,這些孩子們非常喜歡趙福寶的講解。

  此時的趙福寶,並不知道在學堂窗外,站著三個人。

  裴俊要說話,但被崔恆攔住了。

  崔恆手指放在嘴邊,仔細傾聽。

  原來地理志這麼有趣,他這個人聽完趙福寶的講解之後,對雲州府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不僅如此,還有當地的習俗,更是讓人震驚。背後形成的原因,也非常奇特。

  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有形成的條件。

  外面小雪轉大雪,裴俊和裴軒站不住了,去趙家取暖。

  只有崔恆一直沒走,他在耐心聽著。

  趙村長出來去茅房,看到了站在外面的崔恆,「崔公子,你怎麼能站在外面呢?這麼大的雪,會凍壞的。趕緊進來。」

  「不用了,打擾孩子上課。」崔恆客氣。

  趙村長擺手,「不打擾,這些孩子在前面,我們坐在後面。裡面有火盆,暖和。」

  「多謝趙村長。」崔恆就這樣被趙村長半推半就拉進學堂里。

  中間休息片刻,孩子們有的如廁,有的跑到外面玩雪。

  趙福寶也看到了崔恆,眼睛一亮,「崔公子天氣寒冷,您怎麼來了?」

  崔恆笑著回答:「我們在縣城吃到蒜黃,再想買,沒了。聽說趙家村有,就過來了。」

  趙福寶輕笑 「村里其他家的確沒有,都賣掉了。不過我家留了一點。今天中午就讓娘親做了 」

  「多謝趙姑娘。」崔恆拱手,這次過來,他們買了三十斤豬肉,還有二十斤羊肉,還有冬天捕撈的魚兩桶。

  貿然上門,也不算吃白食。

  「不用謝!」趙福寶很直爽,不就是一點吃的嗎?

  家裡沒有就罷了,既然有,她從來不小氣。

  崔恆問:「李夫子呢?他今天怎麼沒來,讓你在這裡上課?」

  趙福寶回答:「李夫子昨天夜裡摔倒了,不良於行,要休息半個月。孩子們的課不能停,經史子集,我怕講錯了,所以就給孩子們講一些地理志。」

  「對於鄉下的孩子來說,見識少,通過這些權威性的地理志了解腳下的這片土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最方便也是最省錢的方式。」

  「如果將來不出去就罷了,如果能出去,至少也不會兩眼一抹黑。腦子裡對外界有大致認識,遇到問題,能夠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想辦法解決問題。」

  崔恆拱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可是出門遊學,哪有這麼容易?就比如我們來雲州昌樂縣,還是因為族叔親朋在這邊。」

  趙福寶點頭,「是啊,這就是普通農家子弟欠缺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還有認知上的。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等下午,我要去一趟李夫子那邊,跟他學習一小段,然後回來講給學生們聽,讓他們背誦,等到李夫子好了,再給他們仔細講解。」

  聽到這話,崔恆猶豫片刻,然後輕笑問:「我能給這些孩子上課嗎?」

  「我們倒是求之不得,但崔公子,您來這裡教孩子讀書,合適嗎?您不是遊學嗎?不應該到處看看嗎?」

  崔恆笑笑,「我覺得這裡就很好,在這裡能讓我有所提升,受益匪淺。反正只不過是半個月,這裡有住的地方,回頭我讓僕人把我慣用的東西送過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