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四哥,身體好些了嗎?」楚翊走近慶王,翻看通政司遞來的奏摺,並將對方批閱過的抱走。他當然知道慶王在裝病,為了缺席他的婚禮。
「好不好都得過來,國事要緊。」慶王慢條斯理道,假惺惺地咳嗽兩聲。他用餘光瞟著弟弟,冷淡而古怪地恭賀,「恭喜你成家立業,邁出男人一生最重要的一步。今後少點算計,多把心思用在經營家庭,家和萬事興。」
「牢記四哥的教誨。」楚翊在桌旁坐下,無視對方話里的刺,反擊道:「倒是你,也該考慮續弦了。」
慶王哂笑:「本來有這個想法,被人一盆冷水澆滅了。那人自己的爐灶,倒是燒得旺旺的。」
楚翊不以為意,抿一口熱茶,悠悠回擊:「四哥,你有沒有想過,你那邊從來就沒有火苗呢?」他在家受了氣,也就只能在外面耍嘴皮子泄憤了。
慶王被噎得沒詞,剜了他一眼,埋頭批摺子。
楚翊也隨手抄起一本,先看所呈內容,再看慶王的批註。恭請聖安,日常匯報的,直接批朱。需作出決策的要事,則會夾一張條子,他看的便是這一部分。
他和慶王會各自闡明看法,意見相合則作出批示,不合則會同政事堂諸臣研討。中秋之後這兩個月,國事便如此運轉,倒也相安無事。
今秋沙果遭災,籲請減稅……楚翊提筆蘸墨,在慶王「可准」的批註下寫道:「同。」既然並無異議,他又改換硃筆,代皇帝正式批覆:「照准。」
暖閣門帘一掀,有人來送公文。是戶部九月的帳目,已經戶部尚書馬大人核准入帳,恭請御批。慶王自然不會駁回舅舅,看了一遍說沒問題,冷漠道:「去呈給九王爺過目。」
楚翊認真閱覽,沒發現紕漏,遂直接批朱。
送帳目的人卻沒走,崇拜地看著楚翊,恭維道:「九爺,恭喜你迎娶齊國公主!鶼鰈情深,早生貴子!」
楚翊淡漠地挑了挑嘴角,剛平復的心緒倏然亂了,腦袋嗡嗡的。能不能別提了,我剛靜下心。
「公主傾國傾城,王爺懷珠抱玉,真是佳偶天成!王爺酩酊之際虹霓吐穎,在洞房所作的卻扇詩已然遍傳都城,家弦戶誦,學生由衷佩服。」小伙子二十五六歲,是恩科第三甲第十名的進士,剛到政事堂當差。楚翊是本科主考,故其自稱學生。初涉官場就有機會在皇叔跟前露臉,趕緊把握機會奉承。
別說了,別說了!楚翊瞥去一眼,低聲道謝,並開始攆人:「你去忙吧。」慶王也冷眼瞄著此人,嘴角浮著一絲冷笑。
「皇上准了王爺半月假,王爺卻在新婚第三日就忙於案牘,不在家陪伴嬌妻。如此勤勉,學生感佩之至。」這下,可真是拍馬屁把馬拍驚了。
嬌妻?楚翊心裡一咯噔,眼前閃過昨夜的混亂,煩躁地蹙眉。
而且,這人說話帶著異地口音,把「嬌妻」說成「腳氣」,聽感極差。他眸光一沉,冷厲斥責:「這裡是光啟殿,是政事堂,大昌的中樞!國事繁忙,提什麼兒女情長?把你的口音練一練!什麼腳氣,本王沒有腳氣。」
「是是,學生知錯。」對方灰溜溜退下,懊悔得直想抽自己。
慶王敏銳地嗅到了異樣,戲謔一笑:「怎麼,有氣沒處撒?新婚燕爾就吵架啦?是不是公主發現,你不似表面那麼溫厚,嫌棄你了?」
楚翊冷聲道:「我們小兩口的事,就不勞四哥費心了。」
「你臉色不太好,可要注意節制。」
「我年輕,精力還夠,四哥還是多顧慮自己吧。」
慶王臉色微變,盤玩手串的動作變得急躁,都快盤出火星子了。楚翊想,或許他真的不行。至於自己行不行,這是個謎。
面對風月之事,人無法根據想像和獨自演練時的表現,來衡量自己的真實水平。就像武藝驚人的,上了戰場也可能丟盔棄甲。
午後,與政事堂幾位重臣合議,敲定了幾樁事。楚翊養母的弟弟,不久前高升吏部尚書的袁鵬自然也在。他四十五歲,容貌清瘦端正,下頦一綹短須。
談完公事,楚翊與對方閒話幾句,問袁大人是不是大半年沒見著袁太妃了。上一次,應該還是正月里。假如他想入後宮拜見姐姐,自己可以代為請旨。
楚翊無意與其結黨,但還是想借著養母這道紐帶,讓關係更近一點。袁鵬卻說,假如自己有事找姐姐,自會請旨,不勞王爺費心。冷漠而客氣,參加婚宴時也是這副樣子。
楚翊倒不急,自己無法拉攏的人,慶王也會碰壁。反之,那些失去瑞王做靠山而主動攀附的,他不稀罕,因為那只會成為身上的贅肉。他也不怕這些人轉頭去巴結慶王。甚至想,慶王將他們收在麾下才好。
這絕非壯大,而是臃腫。
第112章 隔空鬥嘴
袁鵬出宮回吏部衙署,楚翊躊躇一下,相隨道:「袁大人,你刻意疏遠我,是怕人非議,說你是我的黨羽。」
袁鵬腳步一頓,接著加快步伐,目不斜視:「下官一心為國效力,沒有閒暇想這些,王爺多心了。」
「有兩個和尚,結伴路過河邊,河裡有女子正在洗澡。」楚翊輕快地講起故事,「甲和尚慌忙扭過臉去,遮著眼快步經過。乙和尚悠哉地目視前方,不慌不忙。走遠之後,甲和尚問:你怎麼能看女人洗澡呢?乙和尚卻說:哪有女人洗澡?」
袁鵬輕笑:「王爺說我是先頭那個和尚。」
「不,我只是想說,你為人清正剛直,不是黨爭之徒。心中無愧,又何必畏懼旁人的眼光。」楚翊語氣誠懇,一番話說得周全漂亮,「滿朝皆知我是袁太妃養大的,不是親娘勝似親娘,皇上自然也知道,可還是擢升你做吏部尚書。皇上都不避諱我們的親緣,你卻刻意疏遠我,叫外人看了,倒像是我這半個外甥品行不端,惹你嫌棄似的,背後不一定怎麼說我呢!」
一句「外人」,「半個外甥」,直接將對方歸納為家人了。
「王爺真是八面玲瓏。這樣說來,倒是我不近人情了,還是說正事吧。」袁鵬一語道破他的目的,「想讓下官做什麼?」
楚翊也沒賣關子,注視著對方睿智的雙眼,直截了當道:「我想向你舉薦一個人才,李青禾。他是革員,曾受翠屏知府誣陷,已經翻案洗冤了。」
「我知道這人。」袁鵬鄭重點頭,「他的案子,的確昭雪了,被革除的功名也由禮部恢復了,只是不知他在哪。」
「他就住在順都,與我有過幾面之交。改日,我叫他登門拜訪。他是個能臣,更是廉吏。」
袁鵬望著楚翊,緩緩吁了一口氣,目光意味深長,像是在說:王爺與瑞王勾結楊家兼地一案毫無瓜葛,怎麼會認識李青禾呢?但他什麼也沒問,只是淡漠地拱了拱手:「叫他來吏部衙門,具體如何,待我考察一番再做定奪。」
案牘之勞,可以讓人暫時忘卻煩惱。
楚翊強迫自己忙碌,忙完公事又四處亂晃,親自把光啟殿窗紙的破洞全給補了。這一幕正被路過的帝師吳正英看到,老爺子什麼也沒說,但目露讚許。也算無心栽柳柳成蔭,又博取了好印象。
車駕轉入祥寧街時,天已黑若濃墨。
青樓華燈繾綣,每扇窗都盈滿歡聲笑鬧。有歌姬斜抱琵琶,低吟淺唱他的卻扇詩:「憑他苦尋昨日春,扇後桃花我獨賞……」
呵,楚翊坐在車中苦笑,扇後牛牛我獨賞還差不多。街邊百姓仍熱烈探討著自己大婚的盛況,宴席如何豐盛,王妃的嫁衣美得像天邊的晚霞。
有攤販認出他的車駕,在街邊作揖,高聲祝賀:「寧王爺,恭喜啊!連生貴子!」
唉,別說了,別說了。
賣梨的小丫頭追著車跑,伶牙俐齒地推銷:「王爺,買幾個脆梨吧!從王妃的娘家江南那邊運來的,買幾個給王妃吃!」
楚翊掀開帷簾,見小丫頭仍穿著單衣單鞋,枯瘦的雙頰被風刺得發紅。他嘆了口氣,命馬夫停車,叫羅雨掏錢把一筐梨都買下,之後道:「吃晚飯了嗎?去王府門前吃。」
小丫頭收了碎銀,把筐遞給車夫,靦腆一笑:「我都連吃兩天啦,不好意思再去了。」
楚翊笑了笑,「你們是大昌的子民,我的衣食都是你們供養,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去吧。」
王府大門兩側的流水席擺了三天,今天是最後一天。不許帶走,不許浪費,此外隨便吃。附近幾條街的百姓都長膘了,楚翊的積蓄也快見底了。
「告訴廚院,王爺回府了!」見他邁進門檻,家丁由外往裡傳話,層層通報。
楚翊快步繞過正殿,走向寧遠堂。途中遇見子苓她們,一見他,四人便見了瘟神般齊齊哆嗦一下,轉身就跑,連背影都透著心虛。
他恨她們合起伙來騙他,卻也無可奈何。打一頓?他下不去手。罵一通?他張不開嘴。公主跑了,她們只想找個蔭庇好好活著而已。
這時,他看見寧遠堂內儀門前,佇立著一道裹著斗篷的高挑身影。少年焦急巴望,顯然是在等他。可當他走近,對方卻又飛速跑開,閃進正房去了。
「好不好都得過來,國事要緊。」慶王慢條斯理道,假惺惺地咳嗽兩聲。他用餘光瞟著弟弟,冷淡而古怪地恭賀,「恭喜你成家立業,邁出男人一生最重要的一步。今後少點算計,多把心思用在經營家庭,家和萬事興。」
「牢記四哥的教誨。」楚翊在桌旁坐下,無視對方話里的刺,反擊道:「倒是你,也該考慮續弦了。」
慶王哂笑:「本來有這個想法,被人一盆冷水澆滅了。那人自己的爐灶,倒是燒得旺旺的。」
楚翊不以為意,抿一口熱茶,悠悠回擊:「四哥,你有沒有想過,你那邊從來就沒有火苗呢?」他在家受了氣,也就只能在外面耍嘴皮子泄憤了。
慶王被噎得沒詞,剜了他一眼,埋頭批摺子。
楚翊也隨手抄起一本,先看所呈內容,再看慶王的批註。恭請聖安,日常匯報的,直接批朱。需作出決策的要事,則會夾一張條子,他看的便是這一部分。
他和慶王會各自闡明看法,意見相合則作出批示,不合則會同政事堂諸臣研討。中秋之後這兩個月,國事便如此運轉,倒也相安無事。
今秋沙果遭災,籲請減稅……楚翊提筆蘸墨,在慶王「可准」的批註下寫道:「同。」既然並無異議,他又改換硃筆,代皇帝正式批覆:「照准。」
暖閣門帘一掀,有人來送公文。是戶部九月的帳目,已經戶部尚書馬大人核准入帳,恭請御批。慶王自然不會駁回舅舅,看了一遍說沒問題,冷漠道:「去呈給九王爺過目。」
楚翊認真閱覽,沒發現紕漏,遂直接批朱。
送帳目的人卻沒走,崇拜地看著楚翊,恭維道:「九爺,恭喜你迎娶齊國公主!鶼鰈情深,早生貴子!」
楚翊淡漠地挑了挑嘴角,剛平復的心緒倏然亂了,腦袋嗡嗡的。能不能別提了,我剛靜下心。
「公主傾國傾城,王爺懷珠抱玉,真是佳偶天成!王爺酩酊之際虹霓吐穎,在洞房所作的卻扇詩已然遍傳都城,家弦戶誦,學生由衷佩服。」小伙子二十五六歲,是恩科第三甲第十名的進士,剛到政事堂當差。楚翊是本科主考,故其自稱學生。初涉官場就有機會在皇叔跟前露臉,趕緊把握機會奉承。
別說了,別說了!楚翊瞥去一眼,低聲道謝,並開始攆人:「你去忙吧。」慶王也冷眼瞄著此人,嘴角浮著一絲冷笑。
「皇上准了王爺半月假,王爺卻在新婚第三日就忙於案牘,不在家陪伴嬌妻。如此勤勉,學生感佩之至。」這下,可真是拍馬屁把馬拍驚了。
嬌妻?楚翊心裡一咯噔,眼前閃過昨夜的混亂,煩躁地蹙眉。
而且,這人說話帶著異地口音,把「嬌妻」說成「腳氣」,聽感極差。他眸光一沉,冷厲斥責:「這裡是光啟殿,是政事堂,大昌的中樞!國事繁忙,提什麼兒女情長?把你的口音練一練!什麼腳氣,本王沒有腳氣。」
「是是,學生知錯。」對方灰溜溜退下,懊悔得直想抽自己。
慶王敏銳地嗅到了異樣,戲謔一笑:「怎麼,有氣沒處撒?新婚燕爾就吵架啦?是不是公主發現,你不似表面那麼溫厚,嫌棄你了?」
楚翊冷聲道:「我們小兩口的事,就不勞四哥費心了。」
「你臉色不太好,可要注意節制。」
「我年輕,精力還夠,四哥還是多顧慮自己吧。」
慶王臉色微變,盤玩手串的動作變得急躁,都快盤出火星子了。楚翊想,或許他真的不行。至於自己行不行,這是個謎。
面對風月之事,人無法根據想像和獨自演練時的表現,來衡量自己的真實水平。就像武藝驚人的,上了戰場也可能丟盔棄甲。
午後,與政事堂幾位重臣合議,敲定了幾樁事。楚翊養母的弟弟,不久前高升吏部尚書的袁鵬自然也在。他四十五歲,容貌清瘦端正,下頦一綹短須。
談完公事,楚翊與對方閒話幾句,問袁大人是不是大半年沒見著袁太妃了。上一次,應該還是正月里。假如他想入後宮拜見姐姐,自己可以代為請旨。
楚翊無意與其結黨,但還是想借著養母這道紐帶,讓關係更近一點。袁鵬卻說,假如自己有事找姐姐,自會請旨,不勞王爺費心。冷漠而客氣,參加婚宴時也是這副樣子。
楚翊倒不急,自己無法拉攏的人,慶王也會碰壁。反之,那些失去瑞王做靠山而主動攀附的,他不稀罕,因為那只會成為身上的贅肉。他也不怕這些人轉頭去巴結慶王。甚至想,慶王將他們收在麾下才好。
這絕非壯大,而是臃腫。
第112章 隔空鬥嘴
袁鵬出宮回吏部衙署,楚翊躊躇一下,相隨道:「袁大人,你刻意疏遠我,是怕人非議,說你是我的黨羽。」
袁鵬腳步一頓,接著加快步伐,目不斜視:「下官一心為國效力,沒有閒暇想這些,王爺多心了。」
「有兩個和尚,結伴路過河邊,河裡有女子正在洗澡。」楚翊輕快地講起故事,「甲和尚慌忙扭過臉去,遮著眼快步經過。乙和尚悠哉地目視前方,不慌不忙。走遠之後,甲和尚問:你怎麼能看女人洗澡呢?乙和尚卻說:哪有女人洗澡?」
袁鵬輕笑:「王爺說我是先頭那個和尚。」
「不,我只是想說,你為人清正剛直,不是黨爭之徒。心中無愧,又何必畏懼旁人的眼光。」楚翊語氣誠懇,一番話說得周全漂亮,「滿朝皆知我是袁太妃養大的,不是親娘勝似親娘,皇上自然也知道,可還是擢升你做吏部尚書。皇上都不避諱我們的親緣,你卻刻意疏遠我,叫外人看了,倒像是我這半個外甥品行不端,惹你嫌棄似的,背後不一定怎麼說我呢!」
一句「外人」,「半個外甥」,直接將對方歸納為家人了。
「王爺真是八面玲瓏。這樣說來,倒是我不近人情了,還是說正事吧。」袁鵬一語道破他的目的,「想讓下官做什麼?」
楚翊也沒賣關子,注視著對方睿智的雙眼,直截了當道:「我想向你舉薦一個人才,李青禾。他是革員,曾受翠屏知府誣陷,已經翻案洗冤了。」
「我知道這人。」袁鵬鄭重點頭,「他的案子,的確昭雪了,被革除的功名也由禮部恢復了,只是不知他在哪。」
「他就住在順都,與我有過幾面之交。改日,我叫他登門拜訪。他是個能臣,更是廉吏。」
袁鵬望著楚翊,緩緩吁了一口氣,目光意味深長,像是在說:王爺與瑞王勾結楊家兼地一案毫無瓜葛,怎麼會認識李青禾呢?但他什麼也沒問,只是淡漠地拱了拱手:「叫他來吏部衙門,具體如何,待我考察一番再做定奪。」
案牘之勞,可以讓人暫時忘卻煩惱。
楚翊強迫自己忙碌,忙完公事又四處亂晃,親自把光啟殿窗紙的破洞全給補了。這一幕正被路過的帝師吳正英看到,老爺子什麼也沒說,但目露讚許。也算無心栽柳柳成蔭,又博取了好印象。
車駕轉入祥寧街時,天已黑若濃墨。
青樓華燈繾綣,每扇窗都盈滿歡聲笑鬧。有歌姬斜抱琵琶,低吟淺唱他的卻扇詩:「憑他苦尋昨日春,扇後桃花我獨賞……」
呵,楚翊坐在車中苦笑,扇後牛牛我獨賞還差不多。街邊百姓仍熱烈探討著自己大婚的盛況,宴席如何豐盛,王妃的嫁衣美得像天邊的晚霞。
有攤販認出他的車駕,在街邊作揖,高聲祝賀:「寧王爺,恭喜啊!連生貴子!」
唉,別說了,別說了。
賣梨的小丫頭追著車跑,伶牙俐齒地推銷:「王爺,買幾個脆梨吧!從王妃的娘家江南那邊運來的,買幾個給王妃吃!」
楚翊掀開帷簾,見小丫頭仍穿著單衣單鞋,枯瘦的雙頰被風刺得發紅。他嘆了口氣,命馬夫停車,叫羅雨掏錢把一筐梨都買下,之後道:「吃晚飯了嗎?去王府門前吃。」
小丫頭收了碎銀,把筐遞給車夫,靦腆一笑:「我都連吃兩天啦,不好意思再去了。」
楚翊笑了笑,「你們是大昌的子民,我的衣食都是你們供養,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去吧。」
王府大門兩側的流水席擺了三天,今天是最後一天。不許帶走,不許浪費,此外隨便吃。附近幾條街的百姓都長膘了,楚翊的積蓄也快見底了。
「告訴廚院,王爺回府了!」見他邁進門檻,家丁由外往裡傳話,層層通報。
楚翊快步繞過正殿,走向寧遠堂。途中遇見子苓她們,一見他,四人便見了瘟神般齊齊哆嗦一下,轉身就跑,連背影都透著心虛。
他恨她們合起伙來騙他,卻也無可奈何。打一頓?他下不去手。罵一通?他張不開嘴。公主跑了,她們只想找個蔭庇好好活著而已。
這時,他看見寧遠堂內儀門前,佇立著一道裹著斗篷的高挑身影。少年焦急巴望,顯然是在等他。可當他走近,對方卻又飛速跑開,閃進正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