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巡捕為什麼放過陳范,逮捕程吉甫呢?因為,他們想先捉拿一個財務人員,發出警報,讓其他人有充足的時間聞訊而逃,然後藉口被逮捕的人對案件無關緊要,對他從輕發落。這樣,俞明震既達到了保護革命黨人的目的,又可以向上司交代。這是清朝官場慣用的伎倆,現在被俞明震用在了蘇報案上。
程吉甫被抓走後,陳范繼續逗留在報館中,直到當天晚上才跑到愛國學社的宿舍躲了起來。7月3日夜晚,陳范逃亡日本。
29日巡捕到《蘇報》館抓人的時候,陳范就派人到愛國學社通知章太炎。章太炎說:“我們幾個正在愛國學社工作,工作沒做完,我還不能走。”有人就勸他先找個地方躲起來,章太炎根本聽不進去。29日和30日,章太炎都在愛國學社正常工作。30日下午六點鐘的時候,好幾個巡捕來到愛國學社,章太炎正在帳房算帳。巡捕向他出示了拘票,要逮捕他,還問學社裡有沒有拘票上的其他人。章太炎指著自己的鼻子,說:“其他人都不在這裡,只有一個章太炎,章太炎就是我。”巡捕就抓住了章太炎。章太炎要求回宿舍攜帶隨身物品,沒有得到允許。
章太炎就這樣在愛國學社被捕。從陳范告知他,到正式被捕,章太炎有三十六個小時的時間可以逃跑,但是他不屑於逃走,坐等巡捕上門。隨後,報館職員錢寶仁和不在名單上的陳范的兒子陳仲彝被捕。
章太炎被抓到巡捕房後,寫信叫鄒容、龍積之投案。鄒容在蘇報案中的角色比較特殊,他不是愛國學社的成員,1903年初從日本回國,沒地方去,就借住在愛國學社。他也不是《蘇報》報館的成員,沒有在《蘇報》上發表過文章。鄒容和《蘇報》的關係,只是他的作品《革命軍》受到了報紙的大力推薦而已。鄒容本人和《蘇報》並沒有直接關係。
蘇報案發生的時候,鄒容已經離開了愛國學社,寄住在虹口一個外國傳教士的家裡。他離開愛國學社,不是因為事先感受到了什麼危險,而是因為個性高調張揚,和愛國學社的學生們關係鬧得很僵,沒法一起住下去了,就搬了出來。得知《蘇報》出了事情後,鄒容完全可以藏起來,或者逃跑,但是他選擇了在7月1日到租界巡捕房投案自首。
鄒容為什麼要自首呢?當時和鄒容住在一起的張繼後來回憶說,是章太炎寫信告訴鄒容情況,叫他到巡捕房自首的。鄒容收到章太炎的信後,說:“余亦不能留,且願成兄弟之美。”可見,鄒容是出於兄弟情義去自首的。1903年的一天,章太炎、鄒容、章士釗、張繼四個人在四馬路九華樓吃早餐的時候,結拜為兄弟。現在大哥章太炎因為《蘇報》的事情被抓起來了,而自己多多少少也和《蘇報》出事有關,所以鄒容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巡捕房投案,不能讓大哥章太炎一個人承擔責任。
章太炎事後用了四個字來解釋自己叫鄒容投案的目的:“期與分任。”章太炎說:“《革命軍》是鄒容寫的,我給這本書寫了序言,受到牽連。我被捕後,如果沒有鄒容的證明,那麼《革命軍》的罪狀都要歸到我的頭上。所以,我以大義相招,鄒容也以大義來赴。”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章太炎把鄒容叫過來,是希望他把有關《革命軍》的情況說清楚,減輕對自己的指控。
關於鄒容到巡捕房投案的具體情形,當時被關在巡捕房裡的章太炎的敘述應該是最準確的。章太炎說,鄒容徒步走到巡捕房,說:“我是鄒容。”當時鄒容虛歲十九,長得比較瘦小。巡捕看了他一眼,說:“你這小屁孩,誰認識你啊,怎麼可能寫《革命軍》?你有病吧,快走開!”說完就要趕他走。鄒容不服,說:“我沒出版的書,還有成百上千卷呢,一本小冊子算什麼?你不信,把《革命軍》拿來,我講解給你聽。”巡捕見鄒容這麼堅持,就打開鐵柵欄,把他抓了進來。
鄒容自首,是蘇報案中最感人的情景,充滿了英雄主義氣概。在香港發行的《華字日報》發表文章評論說:“革命就是危險的事情,是要死人的。很多所謂的革命者,天天談流血,日日言斷頭,但是流的都是別人的血,斷的都是他人的頭。這樣的人算不上是革命者。鄒容才是真正的革命者!”
章太炎、鄒容兩個人其實都有充足的時間逃跑,可是他們卻不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相信租界施行西方的法律。在西方的司法制度下,嫌疑人只要把問題說清楚了,證明自己沒有犯罪,就可以被無罪釋放。章太炎覺得自己沒有罪,而且覺得鄒容來了,既可以證明自己無罪,順便還可以把鄒容的嫌疑給洗刷了。
從蘇報案抓捕過程來看,江蘇官府辦案很寬鬆,有意網開一面。在上海具體負責的俞明震如此,在南京的兩江總督魏光燾也是如此。魏光燾比較開明,不願意蘇報案成為大案,最好愛國學社等人都聞風而逃,《蘇報》報館自動關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情自動就解決了。但是,朝廷對江蘇官府的表現是不滿意的,對具體負責的俞明震尤其不滿意。7月6日,魏光燾接到密電,通報俞明震的兒子俞大純在日本留學期間,剪去辮子加入革命軍,要魏光燾對俞明震“不可不防”。俞明震在巨大壓力下,主動離開上海,不再參與蘇報案,之後他再也沒有做官。
程吉甫被抓走後,陳范繼續逗留在報館中,直到當天晚上才跑到愛國學社的宿舍躲了起來。7月3日夜晚,陳范逃亡日本。
29日巡捕到《蘇報》館抓人的時候,陳范就派人到愛國學社通知章太炎。章太炎說:“我們幾個正在愛國學社工作,工作沒做完,我還不能走。”有人就勸他先找個地方躲起來,章太炎根本聽不進去。29日和30日,章太炎都在愛國學社正常工作。30日下午六點鐘的時候,好幾個巡捕來到愛國學社,章太炎正在帳房算帳。巡捕向他出示了拘票,要逮捕他,還問學社裡有沒有拘票上的其他人。章太炎指著自己的鼻子,說:“其他人都不在這裡,只有一個章太炎,章太炎就是我。”巡捕就抓住了章太炎。章太炎要求回宿舍攜帶隨身物品,沒有得到允許。
章太炎就這樣在愛國學社被捕。從陳范告知他,到正式被捕,章太炎有三十六個小時的時間可以逃跑,但是他不屑於逃走,坐等巡捕上門。隨後,報館職員錢寶仁和不在名單上的陳范的兒子陳仲彝被捕。
章太炎被抓到巡捕房後,寫信叫鄒容、龍積之投案。鄒容在蘇報案中的角色比較特殊,他不是愛國學社的成員,1903年初從日本回國,沒地方去,就借住在愛國學社。他也不是《蘇報》報館的成員,沒有在《蘇報》上發表過文章。鄒容和《蘇報》的關係,只是他的作品《革命軍》受到了報紙的大力推薦而已。鄒容本人和《蘇報》並沒有直接關係。
蘇報案發生的時候,鄒容已經離開了愛國學社,寄住在虹口一個外國傳教士的家裡。他離開愛國學社,不是因為事先感受到了什麼危險,而是因為個性高調張揚,和愛國學社的學生們關係鬧得很僵,沒法一起住下去了,就搬了出來。得知《蘇報》出了事情後,鄒容完全可以藏起來,或者逃跑,但是他選擇了在7月1日到租界巡捕房投案自首。
鄒容為什麼要自首呢?當時和鄒容住在一起的張繼後來回憶說,是章太炎寫信告訴鄒容情況,叫他到巡捕房自首的。鄒容收到章太炎的信後,說:“余亦不能留,且願成兄弟之美。”可見,鄒容是出於兄弟情義去自首的。1903年的一天,章太炎、鄒容、章士釗、張繼四個人在四馬路九華樓吃早餐的時候,結拜為兄弟。現在大哥章太炎因為《蘇報》的事情被抓起來了,而自己多多少少也和《蘇報》出事有關,所以鄒容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巡捕房投案,不能讓大哥章太炎一個人承擔責任。
章太炎事後用了四個字來解釋自己叫鄒容投案的目的:“期與分任。”章太炎說:“《革命軍》是鄒容寫的,我給這本書寫了序言,受到牽連。我被捕後,如果沒有鄒容的證明,那麼《革命軍》的罪狀都要歸到我的頭上。所以,我以大義相招,鄒容也以大義來赴。”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章太炎把鄒容叫過來,是希望他把有關《革命軍》的情況說清楚,減輕對自己的指控。
關於鄒容到巡捕房投案的具體情形,當時被關在巡捕房裡的章太炎的敘述應該是最準確的。章太炎說,鄒容徒步走到巡捕房,說:“我是鄒容。”當時鄒容虛歲十九,長得比較瘦小。巡捕看了他一眼,說:“你這小屁孩,誰認識你啊,怎麼可能寫《革命軍》?你有病吧,快走開!”說完就要趕他走。鄒容不服,說:“我沒出版的書,還有成百上千卷呢,一本小冊子算什麼?你不信,把《革命軍》拿來,我講解給你聽。”巡捕見鄒容這麼堅持,就打開鐵柵欄,把他抓了進來。
鄒容自首,是蘇報案中最感人的情景,充滿了英雄主義氣概。在香港發行的《華字日報》發表文章評論說:“革命就是危險的事情,是要死人的。很多所謂的革命者,天天談流血,日日言斷頭,但是流的都是別人的血,斷的都是他人的頭。這樣的人算不上是革命者。鄒容才是真正的革命者!”
章太炎、鄒容兩個人其實都有充足的時間逃跑,可是他們卻不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相信租界施行西方的法律。在西方的司法制度下,嫌疑人只要把問題說清楚了,證明自己沒有犯罪,就可以被無罪釋放。章太炎覺得自己沒有罪,而且覺得鄒容來了,既可以證明自己無罪,順便還可以把鄒容的嫌疑給洗刷了。
從蘇報案抓捕過程來看,江蘇官府辦案很寬鬆,有意網開一面。在上海具體負責的俞明震如此,在南京的兩江總督魏光燾也是如此。魏光燾比較開明,不願意蘇報案成為大案,最好愛國學社等人都聞風而逃,《蘇報》報館自動關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情自動就解決了。但是,朝廷對江蘇官府的表現是不滿意的,對具體負責的俞明震尤其不滿意。7月6日,魏光燾接到密電,通報俞明震的兒子俞大純在日本留學期間,剪去辮子加入革命軍,要魏光燾對俞明震“不可不防”。俞明震在巨大壓力下,主動離開上海,不再參與蘇報案,之後他再也沒有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