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刑部兩位尚書接到命令後,傳訊了周瑞清,又拘傳了北京天順祥銀號的掌柜王敬臣、乾盛亨銀號的掌柜閻時燦,以及兩個銀號的相關夥計。
周瑞清對指控矢口否認。王、閻兩位掌柜承認,從光緒七年(1881年)秋天到光緒八年春天,兩家銀號的確收到從雲南省匯兌來的大量銀兩。雲南省糧道崔尊彝崔大人、永昌府知府潘英章潘大人,陸續拿著票據到店鋪取用。這些都是事實。那麼,這些銀子都做什麼用了呢?王敬臣等人都堅持說,銀號只提供銀子的匯兌服務,對於銀子的用途一概不問,這是他們銀號的職業守則。誰拿著票據來,他們就給誰銀子,從來不問,也不方便問客人拿銀子做什麼用。
刑部尚書麟書、潘祖蔭兩人回奏說,雲南報銷案案情重大,經審問涉案的兩家銀號,得知雲南永昌知府潘英章和雲南糧道崔尊彝確實匯兌過銀兩,但做何使用不太清楚。潘、崔二人均已離京,要知道報銷事件的詳情只能把二人找回來,問個清楚。
慈禧接到奏摺後下令,要求雲南和安徽地方政府立即命令崔尊彝、潘英章迅速返京,到刑部聽候質詢。同時,鑑於周瑞清涉案,免去他軍機章京的差使,並命令他配合調查。軍機處處理軍國大事,保密性要求很高,周瑞清涉案,也的確不適合繼續留在軍機處當差了。
因為崔尊彝、潘英章兩人遲遲沒有音訊,案子拖延了下去。就在這時,彗星出於東南。在古代,異常的天象往往和政治清明與否聯繫在一起。人們普遍認為,如果政治清明就會風調雨順、天象正常;如果政治陰暗,上天就會通過一些大自然的異常現象,向當政者發出警告,比如地震、海嘯,等等。彗星出於東南,被認為是朝廷用人有失,天降災異示警。現在我們知道,這其實是正常的天文現象,但在雲南報銷案中,卻大大推動了案情的發展。
彗星出現後,朝廷下旨,要求官員們積極進言,參劾違法違規的官員。八月二十四日,江西道御史洪良品,呈上了一道摺子,重新挑起了雲南報銷案的戰火。洪良品說,雲南報銷案,戶部索賄八萬兩,尚書景廉、王文韶“受賄巨萬”。他將矛頭直指景廉、王文韶,說兩人身為朝廷重臣,卻甘心受賄,請求朝廷依法處置,將兩人罷官。在奏摺中,洪良品自動為景廉開脫,說他一向不熟悉業務,但是王文韶腐敗受賄的名聲早就流傳開來,應該嚴肅處理。就這樣,洪良品巧妙地把彗星出於東南這個異常的天象,套在了王文韶的頭上。
由於洪良品的奏摺指名道姓,彈劾了軍機處的兩位大臣,慈禧不得不高調處理。她下令,加派親王奕誴和工部尚書翁同,傳洪良品詳細詢問,然後回奏。
親王奕誴是道光帝的第五子,奕的兄長,是道光皇帝健在諸子中年紀最大的,也是最年長的皇叔。工部尚書翁同是咸豐朝的狀元,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的老師,兩代帝師。他們兩位的身份都很顯赫。應該說,慈禧太后非常重視洪良品的奏摺。
翁同有記日記的習慣,他留下來的《翁同日記》詳細記載了雲南報銷案之後的發展情況,為我們留下了生動而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根據翁同日記的記載,八月二十六日,奕誴、翁同傳訊了洪良品。洪良品先從懷裡掏出已經寫好的說帖,交給翁同。翁同看了,內容基本上是對奏摺的重複,很空泛。而彈劾軍機大臣受賄腐敗,是很嚴重的指控,必須得有真憑實據。
翁同就問洪良品:“洪大人,你有何憑證?”
洪良品回答:“御史風聞其事,我聽到了相關的傳聞,不敢不奏。”御史負責監察百官,可以聽到什麼就上奏什麼,不需要拿到真憑實據後才能彈劾官員,這就是御史等言官和刑部等司法官員的區別。如果御史上奏都要證據齊全,那麼他們監察官員、預防犯罪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洪良品的說法也有道理。
翁同繼續問:“大臣受賄,必有過付之人、交納之地。你彈劾軍機大臣受賄,那麼錢財是誰轉交的,在哪交付的?”
洪良品說:“這些事情,當事人知道就可以了,怎麼可能會讓第三者知道呢?更何況我是御史,他們更怕御史知道。”洪良品也說不出行賄受賄的時間、地點。
翁同就問:“你說外面傳言很多,那麼究竟是何人所傳,你能指證幾個人嗎?”
洪良品回答:“社會上萬口同聲,都說王文韶受賄。我無從指證到底是誰所說。”
翁同與奕誴最後問:“除此之外,你有什麼確鑿的證據嗎?”
洪良品回答:“沒有。”
奕和翁同兩個人就寫了奏摺,連同洪良品的說帖,一起進呈上去。隨後,宮中傳來聖旨,說景廉、王文韶是否參與雲南報銷醜聞,有沒有接受關說或者賄賂,還要等崔尊彝、潘英章到案對質。現在,此案還是由麟書、潘祖蔭兩個人負責詳細審訊。這樣,就等於把洪良品的彈劾給高高掛起了。
清流黨很不滿意,陳啟泰、洪良品對王文韶發起的兩次攻擊都被最高層擋了回來,王文韶還是穩穩地坐在位置上。清流黨人決心對王文韶發起一次正面的、猛烈的攻擊。
這一次出場的是第三位清流黨人,鄧承修。鄧承修是廣東歸善人,雖然籍貫上屬於南方人,但是他和沈桂芬、王文韶等江浙官員結成的南黨並非一派,反而與北黨關係密切。鄧承修膽子大、敢說話,在清流黨中有“鐵漢”的綽號。如今,清流黨人攻勢受阻,該黨內的幹將要出馬上陣了!
周瑞清對指控矢口否認。王、閻兩位掌柜承認,從光緒七年(1881年)秋天到光緒八年春天,兩家銀號的確收到從雲南省匯兌來的大量銀兩。雲南省糧道崔尊彝崔大人、永昌府知府潘英章潘大人,陸續拿著票據到店鋪取用。這些都是事實。那麼,這些銀子都做什麼用了呢?王敬臣等人都堅持說,銀號只提供銀子的匯兌服務,對於銀子的用途一概不問,這是他們銀號的職業守則。誰拿著票據來,他們就給誰銀子,從來不問,也不方便問客人拿銀子做什麼用。
刑部尚書麟書、潘祖蔭兩人回奏說,雲南報銷案案情重大,經審問涉案的兩家銀號,得知雲南永昌知府潘英章和雲南糧道崔尊彝確實匯兌過銀兩,但做何使用不太清楚。潘、崔二人均已離京,要知道報銷事件的詳情只能把二人找回來,問個清楚。
慈禧接到奏摺後下令,要求雲南和安徽地方政府立即命令崔尊彝、潘英章迅速返京,到刑部聽候質詢。同時,鑑於周瑞清涉案,免去他軍機章京的差使,並命令他配合調查。軍機處處理軍國大事,保密性要求很高,周瑞清涉案,也的確不適合繼續留在軍機處當差了。
因為崔尊彝、潘英章兩人遲遲沒有音訊,案子拖延了下去。就在這時,彗星出於東南。在古代,異常的天象往往和政治清明與否聯繫在一起。人們普遍認為,如果政治清明就會風調雨順、天象正常;如果政治陰暗,上天就會通過一些大自然的異常現象,向當政者發出警告,比如地震、海嘯,等等。彗星出於東南,被認為是朝廷用人有失,天降災異示警。現在我們知道,這其實是正常的天文現象,但在雲南報銷案中,卻大大推動了案情的發展。
彗星出現後,朝廷下旨,要求官員們積極進言,參劾違法違規的官員。八月二十四日,江西道御史洪良品,呈上了一道摺子,重新挑起了雲南報銷案的戰火。洪良品說,雲南報銷案,戶部索賄八萬兩,尚書景廉、王文韶“受賄巨萬”。他將矛頭直指景廉、王文韶,說兩人身為朝廷重臣,卻甘心受賄,請求朝廷依法處置,將兩人罷官。在奏摺中,洪良品自動為景廉開脫,說他一向不熟悉業務,但是王文韶腐敗受賄的名聲早就流傳開來,應該嚴肅處理。就這樣,洪良品巧妙地把彗星出於東南這個異常的天象,套在了王文韶的頭上。
由於洪良品的奏摺指名道姓,彈劾了軍機處的兩位大臣,慈禧不得不高調處理。她下令,加派親王奕誴和工部尚書翁同,傳洪良品詳細詢問,然後回奏。
親王奕誴是道光帝的第五子,奕的兄長,是道光皇帝健在諸子中年紀最大的,也是最年長的皇叔。工部尚書翁同是咸豐朝的狀元,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的老師,兩代帝師。他們兩位的身份都很顯赫。應該說,慈禧太后非常重視洪良品的奏摺。
翁同有記日記的習慣,他留下來的《翁同日記》詳細記載了雲南報銷案之後的發展情況,為我們留下了生動而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根據翁同日記的記載,八月二十六日,奕誴、翁同傳訊了洪良品。洪良品先從懷裡掏出已經寫好的說帖,交給翁同。翁同看了,內容基本上是對奏摺的重複,很空泛。而彈劾軍機大臣受賄腐敗,是很嚴重的指控,必須得有真憑實據。
翁同就問洪良品:“洪大人,你有何憑證?”
洪良品回答:“御史風聞其事,我聽到了相關的傳聞,不敢不奏。”御史負責監察百官,可以聽到什麼就上奏什麼,不需要拿到真憑實據後才能彈劾官員,這就是御史等言官和刑部等司法官員的區別。如果御史上奏都要證據齊全,那麼他們監察官員、預防犯罪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洪良品的說法也有道理。
翁同繼續問:“大臣受賄,必有過付之人、交納之地。你彈劾軍機大臣受賄,那麼錢財是誰轉交的,在哪交付的?”
洪良品說:“這些事情,當事人知道就可以了,怎麼可能會讓第三者知道呢?更何況我是御史,他們更怕御史知道。”洪良品也說不出行賄受賄的時間、地點。
翁同就問:“你說外面傳言很多,那麼究竟是何人所傳,你能指證幾個人嗎?”
洪良品回答:“社會上萬口同聲,都說王文韶受賄。我無從指證到底是誰所說。”
翁同與奕誴最後問:“除此之外,你有什麼確鑿的證據嗎?”
洪良品回答:“沒有。”
奕和翁同兩個人就寫了奏摺,連同洪良品的說帖,一起進呈上去。隨後,宮中傳來聖旨,說景廉、王文韶是否參與雲南報銷醜聞,有沒有接受關說或者賄賂,還要等崔尊彝、潘英章到案對質。現在,此案還是由麟書、潘祖蔭兩個人負責詳細審訊。這樣,就等於把洪良品的彈劾給高高掛起了。
清流黨很不滿意,陳啟泰、洪良品對王文韶發起的兩次攻擊都被最高層擋了回來,王文韶還是穩穩地坐在位置上。清流黨人決心對王文韶發起一次正面的、猛烈的攻擊。
這一次出場的是第三位清流黨人,鄧承修。鄧承修是廣東歸善人,雖然籍貫上屬於南方人,但是他和沈桂芬、王文韶等江浙官員結成的南黨並非一派,反而與北黨關係密切。鄧承修膽子大、敢說話,在清流黨中有“鐵漢”的綽號。如今,清流黨人攻勢受阻,該黨內的幹將要出馬上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