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周堯的臉色頓時鄭重起來,恭敬道:「東家,有您這句話,我一定盡全力給您安排。」
最後花了近兩千兩銀子,並一些糧種羊羔跟小牛,總算是買通了好些個人,不過時間也很緊促,就半個時辰,還得是大半夜的一個人去。
溫竹君心裡有些後悔,應該早點花錢跟周大人見一面的,周家沒這個錢,她有啊。
她一開始竟然寄希望於離這老遠的太子、霍雲霄還有大哥哥這些男人身上。
牢房果真如霍雲霄說的一樣,陰暗潮濕,味道也難聞,裡面的人都跟死了似的,一點動靜沒有。
「周大人?周大人?」
她舉著燈籠看了半天,只能看到枯草堆上趴著個人形,就這麼會兒,這裡的臭味已經熏得她有些頭暈。
周大人的腦袋動了動,根本沒認清是誰,還以為是女兒來了,「秋蟬?秋蟬你來做什麼?」
他扒著柵欄,終於看清了,髒兮兮的臉上滿是驚訝,「霍侯夫人?怎麼是您來了,我,我家裡是不是出事了,秋蟬還好嗎?我……」
溫竹君食指豎在唇邊,小聲道:「大家都還好,我們時間不多,周大人,我該怎麼才能幫你?」
周大人浸淫官場多年,也是聰明人。
他感激的抹眼睛,認命道:「霍侯夫人,你不要蹚渾水了,我必死無疑,你也快些離開這吧……」
溫竹君知道他被關的太久,外面情勢已經變了,崔明獻暗地裡是皇帝指派的,真的敢把張炳之一黨全都清算掉。
「……你所有的心血都給了北地,難道就這麼眼睜睜看著?崔明獻不是善茬,若是任由他這麼弄下去,能活下去的能有幾個?」
周大人聽的直咬牙,老淚縱橫。
「這些人是要做什麼?張大人不是好人,難道他們是好人?我本來無黨無派,可跟張大人共事後,我反倒覺得那些個人,才是尸位素餐的傢伙。」
他咬牙切齒道:「我有一至交好友,當年他曾任通判,留了兩本冊子,上面詳細記錄了北地各個州府的田地買賣,崔明獻家中在北地就有不少……」
溫竹君聞言很是沉默,無言以對。
「好友就是因為這個死的。」周大人苦笑,眼中含淚,「霍侯夫人,哪怕霍侯爺如今屢屢建功,你也要慎重,這東西就是催命符、奪命刀啊。」
說完這句話,他又叮囑了幾件事。
溫竹君也聽了不少北地的秘辛,發現結合玉京一些捕風捉影的話,竟然串聯起不少事兒。
「周大人,好好活下去,一切都還沒有定數。」
她回去後,連夜翻牆進了周家,在後院一間沒有鎖的雜物房裡,果真找到了兩本厚厚的冊子。
翻開其中一本,打頭記錄的就是張炳之張家的私田,僅在北地竟然就有十二萬畝,這還是好幾年前的冊子。
溫竹君徹底收起對張炳之的一切複雜情緒,包括任何所謂的高門大戶,世家大族。
史書沒騙人,歷史就是輪迴。
她開始著手接觸崔明獻,當然,也給大哥哥還有霍雲霄傳信,做著最後的努力。
可惜,當周大人押解到玉京的消息傳來,只有日益亂起來的豐源,還有越發驚惶的老百姓。
等麥子採收完,溫竹君立刻停止往北邊運送任何物資,並且讓人給崔明獻送了拜帖。
她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這些日子,北地的物資她包攬了將近一半兒,一旦斷開,亂子馬上就起,她就不信,崔明獻不用吃喝拉撒找樂子。
果然,不知是哪一樣起作用,崔明獻真的回信了,並且說定,改日請她上門一敘。
溫竹君就等著他這句話。
翌日,就在快要出發的時候,周堯攔住了她,入夏的天氣里,帶來了一個震驚的消息。
北戎二王子,在玉京的牢里,暴斃而亡。
周堯喘的厲害,滿頭大汗,一臉的焦急,「是總督府里的人跟我說的,還說恰好北戎使者親眼目睹,瞞都瞞不住。」
青梨小心翼翼道:「夫人,咱們還要去嗎?」
溫竹君沉思良久,她不確定這個北戎二王子的死,跟太子有沒有關係,如果這就是他想的辦法,的確在短期內有奇效。
北戎要開戰,北地哪裡還顧得上清算?
怕是崔明獻,都要準備收拾收拾回玉京,她也不用去跟那些人精子打交道了。
「不去了。」溫竹君眉頭緊蹙,「咱們好好在家待著。」
她又和周堯道:「你跟那些人熟悉,帶上幾個護衛再跑一趟,一旦押解周大人有消息了,希望能給我這傳個口信,多少錢咱們都給。」
周堯應下後,急匆匆的走了。
青梨急吼吼地勸,「夫人,咱們要不也走吧。」
溫竹君搖頭,「不行,現在路上太危險,在這等霍雲霄來還安全些。」
再說了,這個時候能去哪兒?玉京也是旋渦,她現在寧願相信霍雲霄,也不相信別人。
第139章 撿漏的第一百三十九天她就這個要命的……
盛夏如約而至,烈日灼人。
勤政殿內,十六扇明窗皆緊閉,外頭烈焰如火,屋內卻涼意襲人,屋中四角放著碩大冰盆,中間的空地更是一字擺開兩排冰鑒,每排四個,白煙裊裊,裡面放著時令鮮果,散著幽幽果香。
太子看著殿內如此鋪張,心內無奈,子不言父過,可父是皇帝,誰又敢來言過呢?
皇帝放下筆,幽幽道:「聽說行宮那邊停了工,怎麼回事?」
太子連忙躬身,「父皇,今年入夏後便高溫不降,已經暈了好幾個人,若真出了事,兒臣恐影響父皇。」
他連忙又道:「兒臣已經叫人將北郊行宮修繕重新打掃,那邊林深樹密,山清水秀,這個時節去住,最是適宜……」
頭頂響起了皇帝含笑的聲音,「若是沒銀子,你盡可以說實話,怎麼就替朕做決定呢?」
太子渾身一緊,立刻跪了下去,「父皇明鑑,兒臣……」
皇帝打斷兒子的話,聲音里透著疲憊,」
等崔明獻到了,行宮就趕緊接著修。」
他不等太子回話,便擺擺手,「回去吧,朕乏了。」
太子只能退出殿內,心內苦澀,父皇先是借著他的名義修建行宮,接著又借他的名義派崔明獻北巡,是想做什麼?
他還未走出儀門,胡志微便小步跑了過來,急急道:「太子,崔明獻回來了,聽說抄了不少東西,得趕緊給北地將士們籌備軍餉和糧草……」
太子抿唇,「父皇方才說,要把那些錢用來修建行宮。」
胡志微面色一凝,「若是修建行宮便也罷,可圈了那麼大一塊地,就為了修建道觀煉仙丹,這是不是……」
「老師慎言。」太子搖了搖頭,「我們得另想他法。」
胡志微看著平靜的太子,鬆了口氣,太子剛開始監國時躊躇滿志,總是會跟皇帝吵幾嘴,皇上也樂呵呵的縱容,以前這是父子和諧,如今再不能這樣了。
「北戎這一仗已經又開打了,北地現在還亂著呢,不說軍餉,後繼沒有糧草,以後怎麼打?」
太子疲憊闔眸,「著六部一起商討吧,擬了條陳儘快遞給父皇。」
「只能這樣了。」胡志微嘆了口氣,「希望霍將軍那邊,能儘早跟西越談成條件,這北戎二王子死因還未查明,北戎不會善罷甘休的。」
太子眼神微閃,想到霍雲霄兩天一封摺子的上,急吼吼的,不由面色緊繃的回了東宮。
太子妃一看他面色,便知道事情不順利,「伯遠是不是又上摺子了?他還給我寫信,說西越已經要安分了,希望快些著吏部將他調至右軍,他寧願不當這個將軍了。」
「糊塗,這個將軍有多難走上來,他自己不知道嗎?」太子怒拍桌子,白瓷茶碗蹦了好幾下,「他還這麼年輕,除了當年高--祖身邊的李將軍,還有誰能跟他比?」
太子妃柔聲道:「當年還是你跟他說,妻子是他唯一的親人,要好好對待,阿釗,伯遠連子嗣都還沒有……」
太子心內苦澀,沉聲道:「他若是真的想救她,那就必須和西越談成,否則,魚跟熊掌,一個也拿不到。」
屋內噤若寒蟬,屋外卻蟬鳴聲聲,陽光是公平的,無論是樹是人,都在這盛夏里,煎熬的活著。
肅州府衙。
溫春輝又收到了霍雲霄的信件,裡面說了北地情況危急,他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那些上奏的摺子,像是石沉大海般沒了蹤跡。
肅州與豐州相鄰,幸地廣人稀暫時無虞,可信件送去也是石沉大海,三妹妹的情況一無所知,他都不知道該怎麼給霍雲霄回信了。
付淼看丈夫急得團團轉,不由站起身勸道:「你也別太著急了,北地不會有事的,右軍都還在呢。」
溫春輝搖頭,「右軍大部分都是北地人,三妹妹之前來信,說北地的官兒差不多被崔明獻攪弄的差不多了,鄉里又政務不通,朝廷態度曖昧,恐怕難了,三妹夫熟悉戰事,不然也不會這麼著急。」<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最後花了近兩千兩銀子,並一些糧種羊羔跟小牛,總算是買通了好些個人,不過時間也很緊促,就半個時辰,還得是大半夜的一個人去。
溫竹君心裡有些後悔,應該早點花錢跟周大人見一面的,周家沒這個錢,她有啊。
她一開始竟然寄希望於離這老遠的太子、霍雲霄還有大哥哥這些男人身上。
牢房果真如霍雲霄說的一樣,陰暗潮濕,味道也難聞,裡面的人都跟死了似的,一點動靜沒有。
「周大人?周大人?」
她舉著燈籠看了半天,只能看到枯草堆上趴著個人形,就這麼會兒,這裡的臭味已經熏得她有些頭暈。
周大人的腦袋動了動,根本沒認清是誰,還以為是女兒來了,「秋蟬?秋蟬你來做什麼?」
他扒著柵欄,終於看清了,髒兮兮的臉上滿是驚訝,「霍侯夫人?怎麼是您來了,我,我家裡是不是出事了,秋蟬還好嗎?我……」
溫竹君食指豎在唇邊,小聲道:「大家都還好,我們時間不多,周大人,我該怎麼才能幫你?」
周大人浸淫官場多年,也是聰明人。
他感激的抹眼睛,認命道:「霍侯夫人,你不要蹚渾水了,我必死無疑,你也快些離開這吧……」
溫竹君知道他被關的太久,外面情勢已經變了,崔明獻暗地裡是皇帝指派的,真的敢把張炳之一黨全都清算掉。
「……你所有的心血都給了北地,難道就這麼眼睜睜看著?崔明獻不是善茬,若是任由他這麼弄下去,能活下去的能有幾個?」
周大人聽的直咬牙,老淚縱橫。
「這些人是要做什麼?張大人不是好人,難道他們是好人?我本來無黨無派,可跟張大人共事後,我反倒覺得那些個人,才是尸位素餐的傢伙。」
他咬牙切齒道:「我有一至交好友,當年他曾任通判,留了兩本冊子,上面詳細記錄了北地各個州府的田地買賣,崔明獻家中在北地就有不少……」
溫竹君聞言很是沉默,無言以對。
「好友就是因為這個死的。」周大人苦笑,眼中含淚,「霍侯夫人,哪怕霍侯爺如今屢屢建功,你也要慎重,這東西就是催命符、奪命刀啊。」
說完這句話,他又叮囑了幾件事。
溫竹君也聽了不少北地的秘辛,發現結合玉京一些捕風捉影的話,竟然串聯起不少事兒。
「周大人,好好活下去,一切都還沒有定數。」
她回去後,連夜翻牆進了周家,在後院一間沒有鎖的雜物房裡,果真找到了兩本厚厚的冊子。
翻開其中一本,打頭記錄的就是張炳之張家的私田,僅在北地竟然就有十二萬畝,這還是好幾年前的冊子。
溫竹君徹底收起對張炳之的一切複雜情緒,包括任何所謂的高門大戶,世家大族。
史書沒騙人,歷史就是輪迴。
她開始著手接觸崔明獻,當然,也給大哥哥還有霍雲霄傳信,做著最後的努力。
可惜,當周大人押解到玉京的消息傳來,只有日益亂起來的豐源,還有越發驚惶的老百姓。
等麥子採收完,溫竹君立刻停止往北邊運送任何物資,並且讓人給崔明獻送了拜帖。
她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這些日子,北地的物資她包攬了將近一半兒,一旦斷開,亂子馬上就起,她就不信,崔明獻不用吃喝拉撒找樂子。
果然,不知是哪一樣起作用,崔明獻真的回信了,並且說定,改日請她上門一敘。
溫竹君就等著他這句話。
翌日,就在快要出發的時候,周堯攔住了她,入夏的天氣里,帶來了一個震驚的消息。
北戎二王子,在玉京的牢里,暴斃而亡。
周堯喘的厲害,滿頭大汗,一臉的焦急,「是總督府里的人跟我說的,還說恰好北戎使者親眼目睹,瞞都瞞不住。」
青梨小心翼翼道:「夫人,咱們還要去嗎?」
溫竹君沉思良久,她不確定這個北戎二王子的死,跟太子有沒有關係,如果這就是他想的辦法,的確在短期內有奇效。
北戎要開戰,北地哪裡還顧得上清算?
怕是崔明獻,都要準備收拾收拾回玉京,她也不用去跟那些人精子打交道了。
「不去了。」溫竹君眉頭緊蹙,「咱們好好在家待著。」
她又和周堯道:「你跟那些人熟悉,帶上幾個護衛再跑一趟,一旦押解周大人有消息了,希望能給我這傳個口信,多少錢咱們都給。」
周堯應下後,急匆匆的走了。
青梨急吼吼地勸,「夫人,咱們要不也走吧。」
溫竹君搖頭,「不行,現在路上太危險,在這等霍雲霄來還安全些。」
再說了,這個時候能去哪兒?玉京也是旋渦,她現在寧願相信霍雲霄,也不相信別人。
第139章 撿漏的第一百三十九天她就這個要命的……
盛夏如約而至,烈日灼人。
勤政殿內,十六扇明窗皆緊閉,外頭烈焰如火,屋內卻涼意襲人,屋中四角放著碩大冰盆,中間的空地更是一字擺開兩排冰鑒,每排四個,白煙裊裊,裡面放著時令鮮果,散著幽幽果香。
太子看著殿內如此鋪張,心內無奈,子不言父過,可父是皇帝,誰又敢來言過呢?
皇帝放下筆,幽幽道:「聽說行宮那邊停了工,怎麼回事?」
太子連忙躬身,「父皇,今年入夏後便高溫不降,已經暈了好幾個人,若真出了事,兒臣恐影響父皇。」
他連忙又道:「兒臣已經叫人將北郊行宮修繕重新打掃,那邊林深樹密,山清水秀,這個時節去住,最是適宜……」
頭頂響起了皇帝含笑的聲音,「若是沒銀子,你盡可以說實話,怎麼就替朕做決定呢?」
太子渾身一緊,立刻跪了下去,「父皇明鑑,兒臣……」
皇帝打斷兒子的話,聲音里透著疲憊,」
等崔明獻到了,行宮就趕緊接著修。」
他不等太子回話,便擺擺手,「回去吧,朕乏了。」
太子只能退出殿內,心內苦澀,父皇先是借著他的名義修建行宮,接著又借他的名義派崔明獻北巡,是想做什麼?
他還未走出儀門,胡志微便小步跑了過來,急急道:「太子,崔明獻回來了,聽說抄了不少東西,得趕緊給北地將士們籌備軍餉和糧草……」
太子抿唇,「父皇方才說,要把那些錢用來修建行宮。」
胡志微面色一凝,「若是修建行宮便也罷,可圈了那麼大一塊地,就為了修建道觀煉仙丹,這是不是……」
「老師慎言。」太子搖了搖頭,「我們得另想他法。」
胡志微看著平靜的太子,鬆了口氣,太子剛開始監國時躊躇滿志,總是會跟皇帝吵幾嘴,皇上也樂呵呵的縱容,以前這是父子和諧,如今再不能這樣了。
「北戎這一仗已經又開打了,北地現在還亂著呢,不說軍餉,後繼沒有糧草,以後怎麼打?」
太子疲憊闔眸,「著六部一起商討吧,擬了條陳儘快遞給父皇。」
「只能這樣了。」胡志微嘆了口氣,「希望霍將軍那邊,能儘早跟西越談成條件,這北戎二王子死因還未查明,北戎不會善罷甘休的。」
太子眼神微閃,想到霍雲霄兩天一封摺子的上,急吼吼的,不由面色緊繃的回了東宮。
太子妃一看他面色,便知道事情不順利,「伯遠是不是又上摺子了?他還給我寫信,說西越已經要安分了,希望快些著吏部將他調至右軍,他寧願不當這個將軍了。」
「糊塗,這個將軍有多難走上來,他自己不知道嗎?」太子怒拍桌子,白瓷茶碗蹦了好幾下,「他還這麼年輕,除了當年高--祖身邊的李將軍,還有誰能跟他比?」
太子妃柔聲道:「當年還是你跟他說,妻子是他唯一的親人,要好好對待,阿釗,伯遠連子嗣都還沒有……」
太子心內苦澀,沉聲道:「他若是真的想救她,那就必須和西越談成,否則,魚跟熊掌,一個也拿不到。」
屋內噤若寒蟬,屋外卻蟬鳴聲聲,陽光是公平的,無論是樹是人,都在這盛夏里,煎熬的活著。
肅州府衙。
溫春輝又收到了霍雲霄的信件,裡面說了北地情況危急,他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那些上奏的摺子,像是石沉大海般沒了蹤跡。
肅州與豐州相鄰,幸地廣人稀暫時無虞,可信件送去也是石沉大海,三妹妹的情況一無所知,他都不知道該怎麼給霍雲霄回信了。
付淼看丈夫急得團團轉,不由站起身勸道:「你也別太著急了,北地不會有事的,右軍都還在呢。」
溫春輝搖頭,「右軍大部分都是北地人,三妹妹之前來信,說北地的官兒差不多被崔明獻攪弄的差不多了,鄉里又政務不通,朝廷態度曖昧,恐怕難了,三妹夫熟悉戰事,不然也不會這麼著急。」<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