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崔柏:……
不知為何,他忽然就不怕眼前這個王爺了。
正好這個時候,葉藤得到消息迎了出來。
崔柏立時便想起了自己的來意,哪裡還顧得上其他,連忙將遭了旱災的事情說了。
「阿藤啊,你有沒有法子?大家都急壞了!都沒心思好好做工!」
葉藤:「嗯……法子我倒是想到一個,只是……」
此時,忽有一位侍衛過來傳話:
「王爺!葉娘子!二公子請二位過去一趟。」
葉藤笑:「看來是成了!走吧,一塊過去瞧瞧。」
南益王驚喜地湊過來,「用賀武做的那玩意兒,真能緩解旱情?」
葉藤扭頭,先將朝她伸手的秦嘉寶抱過來,再一手牽住崔小丫,這才笑道:「能不能的,一會兒王爺親自看過不就能知道了?」
話不多說,一行人很快去了秦賀武的院子。
「哎呀!」
「天吶!」
南益王、崔柏一前一後幾乎同時驚呼出聲。
只見寬闊的院子中,橫著好長好長的粗大竹筒,一頭壓在水井裡,另一頭放在大水缸上。
最關鍵的是,大水缸這頭,水嘩嘩地在流。
崔柏「嗷」一聲,在水井與水缸間連著跑了兩趟,興奮道:
「阿藤、阿藤!我明白了!就是用這個!是吧?距離河道近的用河道,遠的咱就打井取水!」
「有了這個能自動出水的東西,老天爺就是一直不下雨也不怕了!」
南益王則是若有所思地看著超長的竹筒,「用竹子好!用竹子好!比修渠省事多了!」
只有葉藤的視線,是朝著水井旁邊的大風車。
「這個……需要用到風力?」
秦賀武眼中盛滿笑意,還是葉藤懂他,僅一眼就看出核心所在。
當然,他也能瞬間明白葉藤問話中的真實想法,遂答道:
「嗯。如果風大便用這個大風車。若是風力不夠也可用牲畜來拉。」
說到這裡,秦賀武便吩咐人搬來一個類似大磨盤的東西與一匹牛。
再從大風車上抽出連接軸,轉接到磨盤上。
待牛開始拉動磨盤,剛剛才中止的水流又恢復了流動。
也跟過來瞧熱鬧的南益王卻不贊同地道:
「用牛不行啊……好多農戶家用不起牛的。而且你這個盤子這麼複雜,一般匠人他也做不了哇。」
秦賀武投過去鄙視的一眼,理也不理對方,仍舊笑著跟葉藤解釋。
「這磨盤只是看著複雜而已,做起來並不難,其實都是用同一種輪子拼裝而成。」
葉藤腦子裡瞬間就出現了一個詞——滑輪組。
這人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她這個現代人都沒想到的東西,眼前這位地道的土著居然都做出來了。
「你懂這些輪子?」秦賀武心情更好了。
葉藤神情複雜地點點頭,乾脆將定滑輪、動滑輪的原理與作用大致解釋了一遍。
秦賀武聽後若有所思,隨即現場改裝大磨盤,又給加了兩對腳踏板。
然後拉走牛,換了兩位侍衛上去,僅僅用踩的,便維持住了水流的流動。
雖然水流明顯變細了一點。可這也比讓人一桶一桶地挑水要強得多。
這便意味著,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裝大風車,沒有條件的可以用牛來拉;若是連牛也沒有,還可以用人力。
這下,連南益王也不好再挑剔什麼。
就在南益王給屬地各官員緊急分發圖紙以及抗旱要則時,文墨一行人終於在京都開起了葉氏一兩銀。
京都與嘉元縣不同,這裡匯聚了天下奇人奇事,葉氏一兩銀的開張並未激起多少水花。
頂多吸引了附近的人過來看個稀奇。
買是沒什麼人買的。
用瓷做的飾品?
這在嘉元縣算得上是一種巧思,但是在京都就不算什麼了。
那些域外來的商人,還有用貝殼、石頭做首飾的呢。
至於前所未見的玻璃?
見識過各種水晶製品的京都人,對玻璃製品或許會驚訝,但想藉此引起轟動就不成了。
對於這種落差,早在出發前,文墨就得到過葉藤的提醒,此時還算穩得住。
況且她此行的目的也並非是要掙多少錢,故而,她暫時將心思放在了動畫片放映場的搭建上。
這天,文墨像前幾日一般打開鋪子大門,略清點了下貨物,就準備轉身去搭建的戲台看看情況。
卻迎來了一位奇怪的客人。
這人站在鋪子門口,望著貨架上的玻璃,居然露出了極為震驚的神情。
雖然這人僅僅是一瞬間就恢復了常態,卻並沒有漏過文墨的眼睛。
因為葉氏一兩銀的門口有著「只接待女客,男客勿擾。」的布告,這位客人倒是沒有莽撞地闖進來。
但是他開口問的第一句話,就讓文墨覺得不太對。
這人問的是:「貨架上的玻璃瓶子,各作價幾何?」
此人居然知道玻璃?
要知道,開業這三天以來,但凡是第一次上門的客人,開口問的不是「水晶」就是「琉璃」,這還是第一個直接說出「玻璃」兩字的。
那……既然知道玻璃,剛剛又是為何那般地震驚?
這許多的思量其實也就一瞬間的事情,文墨掩下心中的驚疑,神色如常地上前招待。
暗地裡,卻給言妙打手勢,讓她去喚常先過來。
待送走這位客人,文墨轉身見常先遠遠站在鋪子外,居然沒動,不禁過去責怪道:
「此人有異,為何不追蹤?」
常先摸摸鼻子,將人引至角落,低聲回道:
「並非是我故意不聽你調令,而是這人用不著我去追蹤。」
文墨:「何解?」
常先:「這人姓崔名青竹,乃馮蜀錦之夫,崔小丫的堂叔。」
「崔家人?」
常先點頭,「嗯。不過與崔大娘他們不同,這人……他就不是個東西。」
幾句話將崔青竹以往的行徑說了說,常先啐了口,才繼續道:
「……在查實此人與戶部尚書之女有了聯繫後,王爺與二公子已經調了人專門盯著這人了。」
說完這些,常先又問文墨,「這人幹啥了?讓你覺得有異?」
常先仔細記下文墨的敘述,又拿了對方的購買明細,便離開了。
說是要將這些信息一併轉給負責盯人的同僚。
僅僅兩天後,崔青竹的行為,葉藤與秦賀武就都知道了。
此時南益王的書房裡面,南益王、秦賀武、葉藤與常九志四人,正在傳閱從京都傳遞的急件。
這兩天,南益王也知道了關於葉藤家鄉的那套說辭,以及南益王府一年後會覆滅的警示。
也是因此,南益王對於「崔青竹」的情報尤為重視。
只是……
「這人,買一堆玻璃瓶子是要做什麼?而且審美還不咋地,買的不是透明的就是棕色的。」許是還想到了某個特別偏愛透亮閃亮之物的人,南益王吐槽的同時,鄙夷之意盡顯。
常九志也在旁補充道:「隨後戶部尚書府便開始大量採購海帶、海藻等海貨?尚書府又不辦宴席,買這許多海貨是要作甚?」
第121章
南益王府產業改革(一)南益王他……
南益王他們盯了崔青竹這麼久,一開始覺得此人心智異常堅韌,能壓得住本性,在
長久地演戲中不露破綻。
在知道此人與葉藤有相似來歷,已經不是原來的「崔青竹」後,又發現之前所謂的異常行為反而還正常了。
就是一個學富五車、溫文爾雅的書生而已。
若非葉藤、秦賀武強調,他們南益王府的覆滅可能會與此人有所關聯,南益王壓根都不會認為這人會有危險。
只是,加大盯梢的力度之後傳回來的消息,四人分析來分析去,也猜不透崔青竹到底是想做什麼。
就連葉藤,也僅僅是對對方買玻璃瓶說出了兩種猜測而已。
其一嘛,就是最普通的日常使用,例如用來喝水、喝茶。
其二,則是對方要進行化學實驗。
當然,考慮到南益王等人並不知道化學,葉藤說的是——對方或許是在煉丹。
當時南益王下意識就問了,「長生不老丹?」
葉藤直接死魚眼,「不是,而且世上也沒有此丹。」
不過,對於崔青竹到底是在煉什麼丹,葉藤是真猜不出來。
至於對方大量採購海帶、海藻一事,葉藤只能想到「碘」。
「呃……大宣有沒有哪些地方的人得……呃……大脖子病?」
南益王:「如今還有人得大脖子病?不能吧!誰不知道這病只要吃點海貨就能痊癒?」
那就不是要給自己套神醫光環。
最後,四人也商量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得傳信京都,讓繼續密切地盯梢「崔青竹」。<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知為何,他忽然就不怕眼前這個王爺了。
正好這個時候,葉藤得到消息迎了出來。
崔柏立時便想起了自己的來意,哪裡還顧得上其他,連忙將遭了旱災的事情說了。
「阿藤啊,你有沒有法子?大家都急壞了!都沒心思好好做工!」
葉藤:「嗯……法子我倒是想到一個,只是……」
此時,忽有一位侍衛過來傳話:
「王爺!葉娘子!二公子請二位過去一趟。」
葉藤笑:「看來是成了!走吧,一塊過去瞧瞧。」
南益王驚喜地湊過來,「用賀武做的那玩意兒,真能緩解旱情?」
葉藤扭頭,先將朝她伸手的秦嘉寶抱過來,再一手牽住崔小丫,這才笑道:「能不能的,一會兒王爺親自看過不就能知道了?」
話不多說,一行人很快去了秦賀武的院子。
「哎呀!」
「天吶!」
南益王、崔柏一前一後幾乎同時驚呼出聲。
只見寬闊的院子中,橫著好長好長的粗大竹筒,一頭壓在水井裡,另一頭放在大水缸上。
最關鍵的是,大水缸這頭,水嘩嘩地在流。
崔柏「嗷」一聲,在水井與水缸間連著跑了兩趟,興奮道:
「阿藤、阿藤!我明白了!就是用這個!是吧?距離河道近的用河道,遠的咱就打井取水!」
「有了這個能自動出水的東西,老天爺就是一直不下雨也不怕了!」
南益王則是若有所思地看著超長的竹筒,「用竹子好!用竹子好!比修渠省事多了!」
只有葉藤的視線,是朝著水井旁邊的大風車。
「這個……需要用到風力?」
秦賀武眼中盛滿笑意,還是葉藤懂他,僅一眼就看出核心所在。
當然,他也能瞬間明白葉藤問話中的真實想法,遂答道:
「嗯。如果風大便用這個大風車。若是風力不夠也可用牲畜來拉。」
說到這裡,秦賀武便吩咐人搬來一個類似大磨盤的東西與一匹牛。
再從大風車上抽出連接軸,轉接到磨盤上。
待牛開始拉動磨盤,剛剛才中止的水流又恢復了流動。
也跟過來瞧熱鬧的南益王卻不贊同地道:
「用牛不行啊……好多農戶家用不起牛的。而且你這個盤子這麼複雜,一般匠人他也做不了哇。」
秦賀武投過去鄙視的一眼,理也不理對方,仍舊笑著跟葉藤解釋。
「這磨盤只是看著複雜而已,做起來並不難,其實都是用同一種輪子拼裝而成。」
葉藤腦子裡瞬間就出現了一個詞——滑輪組。
這人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她這個現代人都沒想到的東西,眼前這位地道的土著居然都做出來了。
「你懂這些輪子?」秦賀武心情更好了。
葉藤神情複雜地點點頭,乾脆將定滑輪、動滑輪的原理與作用大致解釋了一遍。
秦賀武聽後若有所思,隨即現場改裝大磨盤,又給加了兩對腳踏板。
然後拉走牛,換了兩位侍衛上去,僅僅用踩的,便維持住了水流的流動。
雖然水流明顯變細了一點。可這也比讓人一桶一桶地挑水要強得多。
這便意味著,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裝大風車,沒有條件的可以用牛來拉;若是連牛也沒有,還可以用人力。
這下,連南益王也不好再挑剔什麼。
就在南益王給屬地各官員緊急分發圖紙以及抗旱要則時,文墨一行人終於在京都開起了葉氏一兩銀。
京都與嘉元縣不同,這裡匯聚了天下奇人奇事,葉氏一兩銀的開張並未激起多少水花。
頂多吸引了附近的人過來看個稀奇。
買是沒什麼人買的。
用瓷做的飾品?
這在嘉元縣算得上是一種巧思,但是在京都就不算什麼了。
那些域外來的商人,還有用貝殼、石頭做首飾的呢。
至於前所未見的玻璃?
見識過各種水晶製品的京都人,對玻璃製品或許會驚訝,但想藉此引起轟動就不成了。
對於這種落差,早在出發前,文墨就得到過葉藤的提醒,此時還算穩得住。
況且她此行的目的也並非是要掙多少錢,故而,她暫時將心思放在了動畫片放映場的搭建上。
這天,文墨像前幾日一般打開鋪子大門,略清點了下貨物,就準備轉身去搭建的戲台看看情況。
卻迎來了一位奇怪的客人。
這人站在鋪子門口,望著貨架上的玻璃,居然露出了極為震驚的神情。
雖然這人僅僅是一瞬間就恢復了常態,卻並沒有漏過文墨的眼睛。
因為葉氏一兩銀的門口有著「只接待女客,男客勿擾。」的布告,這位客人倒是沒有莽撞地闖進來。
但是他開口問的第一句話,就讓文墨覺得不太對。
這人問的是:「貨架上的玻璃瓶子,各作價幾何?」
此人居然知道玻璃?
要知道,開業這三天以來,但凡是第一次上門的客人,開口問的不是「水晶」就是「琉璃」,這還是第一個直接說出「玻璃」兩字的。
那……既然知道玻璃,剛剛又是為何那般地震驚?
這許多的思量其實也就一瞬間的事情,文墨掩下心中的驚疑,神色如常地上前招待。
暗地裡,卻給言妙打手勢,讓她去喚常先過來。
待送走這位客人,文墨轉身見常先遠遠站在鋪子外,居然沒動,不禁過去責怪道:
「此人有異,為何不追蹤?」
常先摸摸鼻子,將人引至角落,低聲回道:
「並非是我故意不聽你調令,而是這人用不著我去追蹤。」
文墨:「何解?」
常先:「這人姓崔名青竹,乃馮蜀錦之夫,崔小丫的堂叔。」
「崔家人?」
常先點頭,「嗯。不過與崔大娘他們不同,這人……他就不是個東西。」
幾句話將崔青竹以往的行徑說了說,常先啐了口,才繼續道:
「……在查實此人與戶部尚書之女有了聯繫後,王爺與二公子已經調了人專門盯著這人了。」
說完這些,常先又問文墨,「這人幹啥了?讓你覺得有異?」
常先仔細記下文墨的敘述,又拿了對方的購買明細,便離開了。
說是要將這些信息一併轉給負責盯人的同僚。
僅僅兩天後,崔青竹的行為,葉藤與秦賀武就都知道了。
此時南益王的書房裡面,南益王、秦賀武、葉藤與常九志四人,正在傳閱從京都傳遞的急件。
這兩天,南益王也知道了關於葉藤家鄉的那套說辭,以及南益王府一年後會覆滅的警示。
也是因此,南益王對於「崔青竹」的情報尤為重視。
只是……
「這人,買一堆玻璃瓶子是要做什麼?而且審美還不咋地,買的不是透明的就是棕色的。」許是還想到了某個特別偏愛透亮閃亮之物的人,南益王吐槽的同時,鄙夷之意盡顯。
常九志也在旁補充道:「隨後戶部尚書府便開始大量採購海帶、海藻等海貨?尚書府又不辦宴席,買這許多海貨是要作甚?」
第121章
南益王府產業改革(一)南益王他……
南益王他們盯了崔青竹這麼久,一開始覺得此人心智異常堅韌,能壓得住本性,在
長久地演戲中不露破綻。
在知道此人與葉藤有相似來歷,已經不是原來的「崔青竹」後,又發現之前所謂的異常行為反而還正常了。
就是一個學富五車、溫文爾雅的書生而已。
若非葉藤、秦賀武強調,他們南益王府的覆滅可能會與此人有所關聯,南益王壓根都不會認為這人會有危險。
只是,加大盯梢的力度之後傳回來的消息,四人分析來分析去,也猜不透崔青竹到底是想做什麼。
就連葉藤,也僅僅是對對方買玻璃瓶說出了兩種猜測而已。
其一嘛,就是最普通的日常使用,例如用來喝水、喝茶。
其二,則是對方要進行化學實驗。
當然,考慮到南益王等人並不知道化學,葉藤說的是——對方或許是在煉丹。
當時南益王下意識就問了,「長生不老丹?」
葉藤直接死魚眼,「不是,而且世上也沒有此丹。」
不過,對於崔青竹到底是在煉什麼丹,葉藤是真猜不出來。
至於對方大量採購海帶、海藻一事,葉藤只能想到「碘」。
「呃……大宣有沒有哪些地方的人得……呃……大脖子病?」
南益王:「如今還有人得大脖子病?不能吧!誰不知道這病只要吃點海貨就能痊癒?」
那就不是要給自己套神醫光環。
最後,四人也商量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得傳信京都,讓繼續密切地盯梢「崔青竹」。<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