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這其中有倖存的一家子趕來,也有殘缺的,還有更大的親戚團,但看起來他們之間並不是那麼和諧。
尤其是只剩自己獨自一人來的,那眼神,馬淑華都不敢多看。
其次就是K區旁邊沒有建造庇護所的區域了,特別是相鄰的J區。
加上庇護所要一起建設,一些特殊職業的優先,比如說醫生、警察、科研人、消防員……老師也勉強算一樣。
也有不符合條件,但想通過賄賂得到想要的,可惜馬淑華並沒有那麼大的權利,只能放棄。
後來經歷過酸雨、地震,過來庇護所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大部分都是待在地下的人們,接下去不死,那就是勝利。
馬淑華的工作,也就相對清閒了些。
最近酸雨慢慢停下了,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尋找物資。
只是大多數人還是不願意去外面冒險,只靠庇護所內的一點點救濟糧勉強度日。
官方還派了救援人員去搜尋倖存者,以馬淑華來看,這完全是件又費錢又費時間的事情。
畢竟就連全球,恐怕都被這高溫熱死了將近一半的人口,S市人更少,還能找到多少倖存者?
這個念頭,直到大地震來臨,她也沒有改變。
好不容易度過了地震,被軍方搜尋到的倖存者也愈發少了。
……
直到這一天,一個小分隊興沖沖地回來,還帶來了看起來像是家庭的四個人。
「馬姐,我們在J區找到了倖存的一家子,你幫著登記一下吧!」
「知道了,你們去吧。」
馬淑華抬了抬臉上的金絲眼鏡,完全沒有其他難民臉上的疲累和頹唐,她不動聲色地上下打量了他們幾眼。
四個人的身後都背著一個大型登山包,臉上灰頭土臉的,甚至還戴著口罩。
可看起來精神好像還不錯,也沒有像很多人那樣瘦脫了相——反而依然挺壯的。
而且他們之間的舉動,確實也是熟悉到仿佛一家人那般。如今一家子都是倖存者的,那可不多。
馬淑華不是沒有見過能讓自己過得好的倖存者,可這一家子瞧著……倒是他們所不及。
她拿出了四張表格和四支筆放上來,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說道:
「先登記一下吧,信息必須是正確的,作假的話,後果自負!之後會有人帶你們去房間暫時安置下來的。庇護所里每天都能獲得一些食物和水源,但再多的就供應不上了,需要你們自行外出去尋找才行。」
很多人聽完,要麼是抓緊時間填寫表格,要麼不滿地抱怨起來,甚至謾罵控訴,卻沒想到眼前領頭的年輕女子,只是看了表格幾眼,突然問:
「這房間可以自己選嗎?——比如說用物資交換什麼的。你看,我們是一家子,住在單人間,那肯定是太擠了的。」
這話說的,好像他們並不缺物資啊?
其實在此之前,一些富人也曾這樣提到過。
只是那時,金錢已經沒什麼大用了。但好在能富的人,基本都不是傻子,早已將金錢轉換為了大量物資,憑藉那些物資,他們也的確獲得了更好的生活條件。
而收到的那些物資,自然也是為了共同的庇護所建設了。
只是隨著高溫、酸雨,還有這地震,能開頭就這麼說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到最後甚至沒人會這麼說了,所以眼前女子這麼講,馬淑華不禁就愣了下。
「……這也不是不可以,庇護所應該還有大一點的房間,但得看你們付出什麼了。我們這裡是不允許用錢來買房間的,只能用物資,而且是有用的物資。」
馬淑華仍有點不相信,所以提醒了好幾遍。
年輕女子點點頭:
「那麻煩你一會兒帶我們去看看吧。」
說完,她就低頭去填寫表格了。
表格上要寫的,都是些個人信息,很快就能寫完。馬淑華收起後,準備親自帶他們去看房。
地下庇護所的環境、布置和模樣,大抵就像往昔的地鐵站,沒那麼多原始的感覺,只是燈光較為昏暗,空氣中還有種若隱若現的異味。
何況外面可能還有餘震,就算想要在外面圈劃高樓來住,恐怕也是被震塌了。
這就導致地下的房間,都相當於是一樓平房,而且最小的房間,大概就像單人監獄一樣,比鴿子籠還逼仄。甚至一間房間,可能還要住下兩三個人才行。
但起碼能夠統一管理倖存者,也有個可以落腳的地方了。
一路上,還時不時能遇到擦肩而過的人,因為有著管理秩序的安保人員,他們也只是多打量了幾番的杜家,沒有直接上前來。
「因為先前還是有些富足的人家,所以特意開闢了一部分環境比較好的房間。庇護所的建造,現在還在收尾階段,但房間差不多都是辟好了的。」
馬淑華解釋著,又走了足有一刻鐘,才又說:
「K區庇護所內最大的房間,差不多在四十到五十平,四口人應該是能住下的。不過,你們確定要花物資得這間嗎?其實你們一家四口都倖存,我們也不可能只給你們單人房住,而且那還是免費的。」
年輕女子不廢話,直接說:
「開門吧。」
如此淡然的語氣,讓馬淑華抿了抿唇,仍是打開了大門。
但房間就是房間,裡面是鐵定什麼都沒有的,比毛坯房都要差一些。
不過,也和杜家那間地下室差不多了,比起其他房間,那更是寬敞。
杜伊人帶領著家人四處查看了番,地下的房間是絕沒有陽光的,所以腳下都是陰冷冷的氣息。
記得
前世,杜伊人最後雖然也去了所謂的官方庇護所,但好像並不是K區的這一個,或者單純是個談不上有官方認證的臨時庇護點,條件比這要差多了。
而且當時,她和喬一方與絕大多數難民一樣,都沒有額外的物資能付房費,那種庇護點收取的還十分高昂,所以打一開始就條件不好。
這次雖然在自己的意料之外,可不管怎樣,他們這次必須要住最好的地方。
不是因為要給家人更好的條件,也是因為自己的執念吧。
想必這裡的確是最好的那一批房間了,縱然如此,也沒有真正能住滿。先到先得,她準備立刻將這套房間拿下。
想到這,杜伊人問道:
「怎麼付款?有標準嗎?」
馬淑華見她是真打定決心了,臉上才鬆了松,回答:
「糧食和水源為主,其次是肉類、蔬果和補劑,這是我們庇護所最好的一批房間,所以總共加起來,起碼需要十斤的量,你們能付的出嗎?」
杜伊人還沒什麼反應,杜雲川溫斕和喬一方倒是愣了愣。
都到這時候了,還有多少人身邊能有十斤糧?也許是有的,可光是周邊的幾個區內,那估計也算得上是鳳毛麟角了。
但他們都不清楚前世的庇護所,所以就安靜地聽前者安排。
杜伊人頷首,不過仍是不太放心地問:
「就是這些物資,該怎麼收?有沒有憑證?也好清楚點。」
多防備一點總沒錯,即使這有著官方的頭銜,私底下的混亂還是沒法完全制止的。
「當然有,那你們先準備準備,我去叫些人來,而且這我們還有合同和證件的。」
馬淑華說完,就先離開了。
杜家這才鬆了口氣,放下了背上的登山包。
一個登山包,至少能放進幾十斤的東西,所以單獨拿出來十斤物資,也不會太讓人起疑。
「伊伊,我們拿哪些物資出來比較好?」
杜雲川和溫斕問。
「媽,就拿些乾貨出來吧。」杜伊人小聲說,「反正我們有新鮮的能吃,那些正好能拿出來湊數,也不算太顯眼。」
系統里現在實現了自動種菜,而且還有新鮮的肉蛋奶,之前留下的那些乾貨,還有一些系統里的加工製品,果然就派上了用場。
干苞米已經用磨坊磨成了玉米粉,目前杜家已經可以自行種植水稻,吃新鮮的大米了。
杜伊人在囤貨時期,買的還是那種質量不算特別好的批發大米,這些正好也可以拿出來。
湊了五斤後,杜伊人又取出了一批魚乾,和一點用烘乾機製作的肉乾,再來幾瓶超市常見的醬菜,十斤就足夠了。
看上去很簡單,實際上這十斤食物,絕大部分人別說拿出來了,就連想都不敢想。
五分鐘後,馬淑華帶著兩人再次來到了房間,然而當他們見到那些物資後,頓時吃了一驚,連眼神都移不開了。
如今的庇護所,也只能讓難民維持生命而已,每天獲得的食物,也不過是一些混雜糧食粉拌成的糊糊,主要周邊的糧倉也受到了損壞,讓情況更危急了。
其他人拿出的十斤物資,也不過是那種速食、壓縮餅乾、乾貨而已,就算有真正的糧食,也不想直接交上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尤其是只剩自己獨自一人來的,那眼神,馬淑華都不敢多看。
其次就是K區旁邊沒有建造庇護所的區域了,特別是相鄰的J區。
加上庇護所要一起建設,一些特殊職業的優先,比如說醫生、警察、科研人、消防員……老師也勉強算一樣。
也有不符合條件,但想通過賄賂得到想要的,可惜馬淑華並沒有那麼大的權利,只能放棄。
後來經歷過酸雨、地震,過來庇護所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大部分都是待在地下的人們,接下去不死,那就是勝利。
馬淑華的工作,也就相對清閒了些。
最近酸雨慢慢停下了,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尋找物資。
只是大多數人還是不願意去外面冒險,只靠庇護所內的一點點救濟糧勉強度日。
官方還派了救援人員去搜尋倖存者,以馬淑華來看,這完全是件又費錢又費時間的事情。
畢竟就連全球,恐怕都被這高溫熱死了將近一半的人口,S市人更少,還能找到多少倖存者?
這個念頭,直到大地震來臨,她也沒有改變。
好不容易度過了地震,被軍方搜尋到的倖存者也愈發少了。
……
直到這一天,一個小分隊興沖沖地回來,還帶來了看起來像是家庭的四個人。
「馬姐,我們在J區找到了倖存的一家子,你幫著登記一下吧!」
「知道了,你們去吧。」
馬淑華抬了抬臉上的金絲眼鏡,完全沒有其他難民臉上的疲累和頹唐,她不動聲色地上下打量了他們幾眼。
四個人的身後都背著一個大型登山包,臉上灰頭土臉的,甚至還戴著口罩。
可看起來精神好像還不錯,也沒有像很多人那樣瘦脫了相——反而依然挺壯的。
而且他們之間的舉動,確實也是熟悉到仿佛一家人那般。如今一家子都是倖存者的,那可不多。
馬淑華不是沒有見過能讓自己過得好的倖存者,可這一家子瞧著……倒是他們所不及。
她拿出了四張表格和四支筆放上來,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說道:
「先登記一下吧,信息必須是正確的,作假的話,後果自負!之後會有人帶你們去房間暫時安置下來的。庇護所里每天都能獲得一些食物和水源,但再多的就供應不上了,需要你們自行外出去尋找才行。」
很多人聽完,要麼是抓緊時間填寫表格,要麼不滿地抱怨起來,甚至謾罵控訴,卻沒想到眼前領頭的年輕女子,只是看了表格幾眼,突然問:
「這房間可以自己選嗎?——比如說用物資交換什麼的。你看,我們是一家子,住在單人間,那肯定是太擠了的。」
這話說的,好像他們並不缺物資啊?
其實在此之前,一些富人也曾這樣提到過。
只是那時,金錢已經沒什麼大用了。但好在能富的人,基本都不是傻子,早已將金錢轉換為了大量物資,憑藉那些物資,他們也的確獲得了更好的生活條件。
而收到的那些物資,自然也是為了共同的庇護所建設了。
只是隨著高溫、酸雨,還有這地震,能開頭就這麼說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到最後甚至沒人會這麼說了,所以眼前女子這麼講,馬淑華不禁就愣了下。
「……這也不是不可以,庇護所應該還有大一點的房間,但得看你們付出什麼了。我們這裡是不允許用錢來買房間的,只能用物資,而且是有用的物資。」
馬淑華仍有點不相信,所以提醒了好幾遍。
年輕女子點點頭:
「那麻煩你一會兒帶我們去看看吧。」
說完,她就低頭去填寫表格了。
表格上要寫的,都是些個人信息,很快就能寫完。馬淑華收起後,準備親自帶他們去看房。
地下庇護所的環境、布置和模樣,大抵就像往昔的地鐵站,沒那麼多原始的感覺,只是燈光較為昏暗,空氣中還有種若隱若現的異味。
何況外面可能還有餘震,就算想要在外面圈劃高樓來住,恐怕也是被震塌了。
這就導致地下的房間,都相當於是一樓平房,而且最小的房間,大概就像單人監獄一樣,比鴿子籠還逼仄。甚至一間房間,可能還要住下兩三個人才行。
但起碼能夠統一管理倖存者,也有個可以落腳的地方了。
一路上,還時不時能遇到擦肩而過的人,因為有著管理秩序的安保人員,他們也只是多打量了幾番的杜家,沒有直接上前來。
「因為先前還是有些富足的人家,所以特意開闢了一部分環境比較好的房間。庇護所的建造,現在還在收尾階段,但房間差不多都是辟好了的。」
馬淑華解釋著,又走了足有一刻鐘,才又說:
「K區庇護所內最大的房間,差不多在四十到五十平,四口人應該是能住下的。不過,你們確定要花物資得這間嗎?其實你們一家四口都倖存,我們也不可能只給你們單人房住,而且那還是免費的。」
年輕女子不廢話,直接說:
「開門吧。」
如此淡然的語氣,讓馬淑華抿了抿唇,仍是打開了大門。
但房間就是房間,裡面是鐵定什麼都沒有的,比毛坯房都要差一些。
不過,也和杜家那間地下室差不多了,比起其他房間,那更是寬敞。
杜伊人帶領著家人四處查看了番,地下的房間是絕沒有陽光的,所以腳下都是陰冷冷的氣息。
記得
前世,杜伊人最後雖然也去了所謂的官方庇護所,但好像並不是K區的這一個,或者單純是個談不上有官方認證的臨時庇護點,條件比這要差多了。
而且當時,她和喬一方與絕大多數難民一樣,都沒有額外的物資能付房費,那種庇護點收取的還十分高昂,所以打一開始就條件不好。
這次雖然在自己的意料之外,可不管怎樣,他們這次必須要住最好的地方。
不是因為要給家人更好的條件,也是因為自己的執念吧。
想必這裡的確是最好的那一批房間了,縱然如此,也沒有真正能住滿。先到先得,她準備立刻將這套房間拿下。
想到這,杜伊人問道:
「怎麼付款?有標準嗎?」
馬淑華見她是真打定決心了,臉上才鬆了松,回答:
「糧食和水源為主,其次是肉類、蔬果和補劑,這是我們庇護所最好的一批房間,所以總共加起來,起碼需要十斤的量,你們能付的出嗎?」
杜伊人還沒什麼反應,杜雲川溫斕和喬一方倒是愣了愣。
都到這時候了,還有多少人身邊能有十斤糧?也許是有的,可光是周邊的幾個區內,那估計也算得上是鳳毛麟角了。
但他們都不清楚前世的庇護所,所以就安靜地聽前者安排。
杜伊人頷首,不過仍是不太放心地問:
「就是這些物資,該怎麼收?有沒有憑證?也好清楚點。」
多防備一點總沒錯,即使這有著官方的頭銜,私底下的混亂還是沒法完全制止的。
「當然有,那你們先準備準備,我去叫些人來,而且這我們還有合同和證件的。」
馬淑華說完,就先離開了。
杜家這才鬆了口氣,放下了背上的登山包。
一個登山包,至少能放進幾十斤的東西,所以單獨拿出來十斤物資,也不會太讓人起疑。
「伊伊,我們拿哪些物資出來比較好?」
杜雲川和溫斕問。
「媽,就拿些乾貨出來吧。」杜伊人小聲說,「反正我們有新鮮的能吃,那些正好能拿出來湊數,也不算太顯眼。」
系統里現在實現了自動種菜,而且還有新鮮的肉蛋奶,之前留下的那些乾貨,還有一些系統里的加工製品,果然就派上了用場。
干苞米已經用磨坊磨成了玉米粉,目前杜家已經可以自行種植水稻,吃新鮮的大米了。
杜伊人在囤貨時期,買的還是那種質量不算特別好的批發大米,這些正好也可以拿出來。
湊了五斤後,杜伊人又取出了一批魚乾,和一點用烘乾機製作的肉乾,再來幾瓶超市常見的醬菜,十斤就足夠了。
看上去很簡單,實際上這十斤食物,絕大部分人別說拿出來了,就連想都不敢想。
五分鐘後,馬淑華帶著兩人再次來到了房間,然而當他們見到那些物資後,頓時吃了一驚,連眼神都移不開了。
如今的庇護所,也只能讓難民維持生命而已,每天獲得的食物,也不過是一些混雜糧食粉拌成的糊糊,主要周邊的糧倉也受到了損壞,讓情況更危急了。
其他人拿出的十斤物資,也不過是那種速食、壓縮餅乾、乾貨而已,就算有真正的糧食,也不想直接交上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