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壬子,五年,以王欽若、陳堯叟為樞密使,丁謂參知政事,馬知節為樞密副使。時天下乂安,王欽若、丁謂導帝以封祀,眷遇日隆。欽若自以深達道教,多所建明,而謂附會之。與陳彭年、劉承珪等,搜講大典,大修道教宮觀,以林特有心計,
使為三司使,以干財利。五人交通,蹤跡詭秘,時人號五鬼。冬十月,帝言聖祖降於廷恩殿。語輔臣曰:“朕夢神人傳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趙玄朗授汝天書,今令再見汝。’翌日,復夢神人傳聖祖言:‘吾座西,斜設六位以候。’是日,即於延恩殿設道場,五夜一籌。先聞異香。頃之,聖祖至,朕再拜殿下。俄六人至,揖聖祖,皆就坐。聖祖命朕前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趙之始祖。’即離座乘雲而去云云。”王旦等皆再拜稱賀,詔天下,肄赦加恩。閏月,上聖祖及聖母尊號。十一月以王旦兼玉清昭應官使,作景靈宮,奉聖祖。改孔子諡,以玄字犯聖祖諱,改玄聖為至聖。
甲寅,七年,正月,帝如亳州,謁老子於太清官。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己未,天僖二年,大會道、釋於大安殿。壬戌,乾興元年,丁謂有罪貶官,時逮常出入謂家女道士劉德妙鞫問之,德妙言:“丁謂嘗教之曰:‘汝所為不過巫事,不若托老君言禍福,足以動人。’謂又為作頌,題曰《混元皇帝賜德妙》云云。”
由以上簡略徵引,已可窺見宋代的道教,因為帝王作政治權術的運用,已大異其趣。唐初開國,崇奉道教,由唐太宗的詔書,坦然說明李老君為同宗遠祖的動機,毫無妄詐的意圖,其主義可謂非常純正,故終唐之世,一變歷來正邪混俗的道教,而歸於正式宗教之正途。宋代自真宗以後的道教,依據史乘的實錄,遠遜唐代建立道教的宗旨,因此更見唐太宗的英明睿智,並非偶然。同時可見北宋末期,深受宗教之禍,也非偶然。但因真宗與王欽若提倡道教的作為,在道教史上,建立有兩件大事。如:
(一)張天師世系的確定
乙卯,祥符八年,秋九月,賜信州道士張正隨號真靜先生。初,漢張魯子,自漢川(漢中府)徙居信州(江西廣信)龍虎山,世以鬼道化眾,正隨其後也。至是召赴闕,賜號。王欽若為奏立授籙院,及上清觀,蠲其田租。自是凡嗣世者,皆賜號。
(二)道教名著匯書《雲笈七籤》的完成
真宗天僖三年,因提倡道教,故欲校正道書,王欽若等即推薦道士張君房司其事。君房據當時所存《道藏》,撮取其中的大要,纂編成《雲笈七籤》一書,共計一百二十二卷,足與佛教的匯書《法苑珠林》相提並論,都是很好的宗教彙編之大作。所謂“七籤”的定義,以道教的天寶君所說洞真部為上乘;靈寶君所說洞玄為中乘:神寶君所說洞神為下乘。又以太玄、太平、太清三部為輔經;以正一、法文、遍陳三乘另作一部,依此類分名為“七籤”。
二、道君皇帝宋徽宗
宋朝由真宗開始以神道設教為政治目的,自己假託夢寐,捧出神仙趙玄朗作為道教的聖祖,利用群眾心理,使舉國上下,醉心宗教情緒,藉此掩飾對北方軍事外交上的失敗。真宗即此一念種因,產生後來徽宗沉緬道術,迷信巫師們假託鬼神的扶乩邪術,想靠天神的保佑來阻止敵國的侵略,終至身為俘虜,國破家亡。由此可見,歷史事實的教訓:凡是利用宗教作為愚民政治的治術,其後果如何,不待辯而可知。幸而自真宗以後,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頭腦都比較清醒,並不效法神道設教的政策,加以有大臣如王旦、王曾、范仲淹、寇準、富弼、司馬光、文彥博、歐陽修等名賢相輔,才使北宋的趙家天下,還能作到形似昇平的局面。但在學術思潮方面,雖有新儒家理學的興起,而在思想的辨證上,除了籠統地排斥佛、老,並駁二者為異端之外,士大夫們完全偏重闢佛,其敢於正式諍諫、認真辨證正統道家的文化思想者,並不多見。據此更足以窺見朝廷內定的國家政策,常牽涉到帝室的宗祖觀念,雖自以正思正言相標榜如理學家們,亦只有噤若寒蟬,不敢贊其一辭。歷來學者研究宋代文化學術,與理學家們的思想言論,都忽略這一關鍵所在,積非成是,習於因襲而缺乏明辨的卓見,最為遺憾。
宋代自哲宗以後,帝室內廷,足為明主的英才衰落已甚,哲宗因無子嗣,死後其弟端王繼位,即是有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徽宗的秉賦,具有藝術與文學的天才,風流倜儻,當於浪漫的情調。如果他生在宋太祖或高宗時代,有宮廷的培養,安分為王,必定可以成為負有一代權威的文學家或藝術家。不幸的是,他卻登上皇帝的寶座,他既做了皇帝,便聽從道士魏漢津言,鑄九鼎,奉安於九成宮。又酷好玩弄花石,極力索取浙中的珍異以供鑑賞,派遣供奉官童貫,赴江浙一帶,訪求書畫以及奇巧的手工藝等物,便引出司理道教之道士官徐知常的布置推薦,起用蔡京。如史所載:
供奉官童貫,性巧媚,善擇人主微旨,先事順承,以故得幸。及詣三吳,訪書畫奇巧,留杭累月。蔡京與之游,不舍晝夜,凡所畫屏障扇帶之屬,貫日以達禁中,且附語論奏於帝所,由是帝屬意用京。左階道錄徐知常,以符水出入元符皇后所,太學博士范致虛與之厚,固薦京才可相。知常入宮言之,由是宮妾宦官,眾口一辭譽京,遂起京知定州。
(一)宋史所載徽宗崇道的經過
從此以後,蔡京與童貫,互相汲引,利用道士們以阿附徽宗的宗教心理,使其誤人歧路,偏向幻想境界,與多難興邦的現實情況,距離愈遠。如史載:
政和三年,九月,賜方士王老志號洞微先生,王仔昔號通妙先生。濮人王老志,初為小吏,遇異人授以丹,遂棄妻子,結草廬田間,為人言休咎,多驗。太僕卿王亶以名聞,時帝方向道術,乃召至京師,館於蔡京第,嘗緘書一封至帝所,啟視,乃昔歲秋中與喬劉二妃之語也。由是益信之,號為洞微先生。朝士多從求書,初若不可解者,卒應什八九,其門如市,逾年而死。洪州人王仔昔,初隱於嵩山,自言遇許遜,得大洞隱書豁落七元之法,能道人未來事。京薦之,帝召見,賜號沖隱處士,進封通妙先生。由是道家之事日興,而仔昔恩寵寖加,朝臣戚里,夤緣關通。冬,十一月,祀天於圓丘,以天神降詔百官。十二月,詔求道仙經於天下。
癸巳,是年四月,玉清昭陽宮成,奉安道像,上詣宮行禮。七年,改玉清神霄宮。時道教之盛,自道士徐知常始,賜號沖虛先生;徐守信賜虛靜先生;劉混康賜葆真觀妙沖和先生,後並賜太中大夫。十一月癸未,郊,上縉大珪執元珪,以道士百人執儀衛前導,置道階凡二十六等,先生處士八字六字四字二字,視中大夫,至將仕郎級。重和初,別置道官,自太虛大夫,至金壇郎,凡十六等。同文臣,中大夫至迪功郎。道職自沖和殿侍宸,至凝神殿校經,凡十一等。侍宸同侍制,檢籍同修撰,校經同直閣,皆給告身。
(二)平步青雲的道士林靈素與道君皇帝
使為三司使,以干財利。五人交通,蹤跡詭秘,時人號五鬼。冬十月,帝言聖祖降於廷恩殿。語輔臣曰:“朕夢神人傳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趙玄朗授汝天書,今令再見汝。’翌日,復夢神人傳聖祖言:‘吾座西,斜設六位以候。’是日,即於延恩殿設道場,五夜一籌。先聞異香。頃之,聖祖至,朕再拜殿下。俄六人至,揖聖祖,皆就坐。聖祖命朕前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趙之始祖。’即離座乘雲而去云云。”王旦等皆再拜稱賀,詔天下,肄赦加恩。閏月,上聖祖及聖母尊號。十一月以王旦兼玉清昭應官使,作景靈宮,奉聖祖。改孔子諡,以玄字犯聖祖諱,改玄聖為至聖。
甲寅,七年,正月,帝如亳州,謁老子於太清官。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己未,天僖二年,大會道、釋於大安殿。壬戌,乾興元年,丁謂有罪貶官,時逮常出入謂家女道士劉德妙鞫問之,德妙言:“丁謂嘗教之曰:‘汝所為不過巫事,不若托老君言禍福,足以動人。’謂又為作頌,題曰《混元皇帝賜德妙》云云。”
由以上簡略徵引,已可窺見宋代的道教,因為帝王作政治權術的運用,已大異其趣。唐初開國,崇奉道教,由唐太宗的詔書,坦然說明李老君為同宗遠祖的動機,毫無妄詐的意圖,其主義可謂非常純正,故終唐之世,一變歷來正邪混俗的道教,而歸於正式宗教之正途。宋代自真宗以後的道教,依據史乘的實錄,遠遜唐代建立道教的宗旨,因此更見唐太宗的英明睿智,並非偶然。同時可見北宋末期,深受宗教之禍,也非偶然。但因真宗與王欽若提倡道教的作為,在道教史上,建立有兩件大事。如:
(一)張天師世系的確定
乙卯,祥符八年,秋九月,賜信州道士張正隨號真靜先生。初,漢張魯子,自漢川(漢中府)徙居信州(江西廣信)龍虎山,世以鬼道化眾,正隨其後也。至是召赴闕,賜號。王欽若為奏立授籙院,及上清觀,蠲其田租。自是凡嗣世者,皆賜號。
(二)道教名著匯書《雲笈七籤》的完成
真宗天僖三年,因提倡道教,故欲校正道書,王欽若等即推薦道士張君房司其事。君房據當時所存《道藏》,撮取其中的大要,纂編成《雲笈七籤》一書,共計一百二十二卷,足與佛教的匯書《法苑珠林》相提並論,都是很好的宗教彙編之大作。所謂“七籤”的定義,以道教的天寶君所說洞真部為上乘;靈寶君所說洞玄為中乘:神寶君所說洞神為下乘。又以太玄、太平、太清三部為輔經;以正一、法文、遍陳三乘另作一部,依此類分名為“七籤”。
二、道君皇帝宋徽宗
宋朝由真宗開始以神道設教為政治目的,自己假託夢寐,捧出神仙趙玄朗作為道教的聖祖,利用群眾心理,使舉國上下,醉心宗教情緒,藉此掩飾對北方軍事外交上的失敗。真宗即此一念種因,產生後來徽宗沉緬道術,迷信巫師們假託鬼神的扶乩邪術,想靠天神的保佑來阻止敵國的侵略,終至身為俘虜,國破家亡。由此可見,歷史事實的教訓:凡是利用宗教作為愚民政治的治術,其後果如何,不待辯而可知。幸而自真宗以後,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頭腦都比較清醒,並不效法神道設教的政策,加以有大臣如王旦、王曾、范仲淹、寇準、富弼、司馬光、文彥博、歐陽修等名賢相輔,才使北宋的趙家天下,還能作到形似昇平的局面。但在學術思潮方面,雖有新儒家理學的興起,而在思想的辨證上,除了籠統地排斥佛、老,並駁二者為異端之外,士大夫們完全偏重闢佛,其敢於正式諍諫、認真辨證正統道家的文化思想者,並不多見。據此更足以窺見朝廷內定的國家政策,常牽涉到帝室的宗祖觀念,雖自以正思正言相標榜如理學家們,亦只有噤若寒蟬,不敢贊其一辭。歷來學者研究宋代文化學術,與理學家們的思想言論,都忽略這一關鍵所在,積非成是,習於因襲而缺乏明辨的卓見,最為遺憾。
宋代自哲宗以後,帝室內廷,足為明主的英才衰落已甚,哲宗因無子嗣,死後其弟端王繼位,即是有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徽宗的秉賦,具有藝術與文學的天才,風流倜儻,當於浪漫的情調。如果他生在宋太祖或高宗時代,有宮廷的培養,安分為王,必定可以成為負有一代權威的文學家或藝術家。不幸的是,他卻登上皇帝的寶座,他既做了皇帝,便聽從道士魏漢津言,鑄九鼎,奉安於九成宮。又酷好玩弄花石,極力索取浙中的珍異以供鑑賞,派遣供奉官童貫,赴江浙一帶,訪求書畫以及奇巧的手工藝等物,便引出司理道教之道士官徐知常的布置推薦,起用蔡京。如史所載:
供奉官童貫,性巧媚,善擇人主微旨,先事順承,以故得幸。及詣三吳,訪書畫奇巧,留杭累月。蔡京與之游,不舍晝夜,凡所畫屏障扇帶之屬,貫日以達禁中,且附語論奏於帝所,由是帝屬意用京。左階道錄徐知常,以符水出入元符皇后所,太學博士范致虛與之厚,固薦京才可相。知常入宮言之,由是宮妾宦官,眾口一辭譽京,遂起京知定州。
(一)宋史所載徽宗崇道的經過
從此以後,蔡京與童貫,互相汲引,利用道士們以阿附徽宗的宗教心理,使其誤人歧路,偏向幻想境界,與多難興邦的現實情況,距離愈遠。如史載:
政和三年,九月,賜方士王老志號洞微先生,王仔昔號通妙先生。濮人王老志,初為小吏,遇異人授以丹,遂棄妻子,結草廬田間,為人言休咎,多驗。太僕卿王亶以名聞,時帝方向道術,乃召至京師,館於蔡京第,嘗緘書一封至帝所,啟視,乃昔歲秋中與喬劉二妃之語也。由是益信之,號為洞微先生。朝士多從求書,初若不可解者,卒應什八九,其門如市,逾年而死。洪州人王仔昔,初隱於嵩山,自言遇許遜,得大洞隱書豁落七元之法,能道人未來事。京薦之,帝召見,賜號沖隱處士,進封通妙先生。由是道家之事日興,而仔昔恩寵寖加,朝臣戚里,夤緣關通。冬,十一月,祀天於圓丘,以天神降詔百官。十二月,詔求道仙經於天下。
癸巳,是年四月,玉清昭陽宮成,奉安道像,上詣宮行禮。七年,改玉清神霄宮。時道教之盛,自道士徐知常始,賜號沖虛先生;徐守信賜虛靜先生;劉混康賜葆真觀妙沖和先生,後並賜太中大夫。十一月癸未,郊,上縉大珪執元珪,以道士百人執儀衛前導,置道階凡二十六等,先生處士八字六字四字二字,視中大夫,至將仕郎級。重和初,別置道官,自太虛大夫,至金壇郎,凡十六等。同文臣,中大夫至迪功郎。道職自沖和殿侍宸,至凝神殿校經,凡十一等。侍宸同侍制,檢籍同修撰,校經同直閣,皆給告身。
(二)平步青雲的道士林靈素與道君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