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孟雲禾愣了一下,正好看見李其源朝她看過來,以前李其源就曾在宮宴上用這種眼神看她,那時她還不明所以。
「司大奶奶,不,現在應該稱呼您為攝政王妃了。」李其源朝孟雲禾輕輕一笑,「我自幼受母后和太后虐待,長此以往,便特別貪戀年長於我的女子,恰好叫端王發現了這個秘密。那日在御花園,端王故意找來您妹妹孟四姑娘,想要她服侍於我,但那時你和溯兒走來,我一直聽著您與他說話,竟是聽得入迷了...我當時想,若我也有這樣的母親該多好。其實我根本就沒有碰孟四姑娘,但她扯亂了自己的衣裳勾引於我,後來大抵是為了報復,故意說叫溯兒瞧見了我們,才惹得端王情急之下下手,傷了攝政王,這到底還是同我有關,是我對不住攝政王。」
原來如此,難怪當時太子會以那種眼神看她。
她也曾懷疑過此事牽扯到太子,但後來端王一死,此事斷了線索,之後在馬球會上遇見太子,從太子的眼神中,她便自主地撇清了太子的嫌疑。
他本性不壞,只是身不由己。
「昭哥,你放心,既是你的孩子,我和鶴霄一定盡力看顧,」孟雲禾承諾,「祝他完成此生所想。」
「那便好,」李昭似是放下了心事,看向李其源,「你母后我也不會賜死她,我叫人將她送去行宮,在那裡頤養天年。」
「謝父皇。」李其源閉上眼睛,「她操縱了我的一生,如今,我終是擺脫她了。到底是我的生母,父皇願全了她的性命,孩兒感激不盡。」
「凌雲,我走後,你不要難過。」李昭握住司鶴霄的手,輕聲說,「哥哥捨不得你難受,你過來,我有一句話想要說與你聽。」
孟雲禾牽著司語舟退後,李其源也自覺地退後了幾步。
李昭握著司鶴霄的手,此生種種走馬燈似的迴蕩在眼前,看著司鶴霄通紅的眼睛,他終是又擁住了這個他一直視作親生的弟弟。
「凌雲,別難過,這些年我一直過得很累,現在我終於可以去找你蘭姐姐了。好在這障礙已經剷平得差不多了,所以我才要你幫著溯兒,不要叫他像我一樣辛苦,我相信,他一定會做的比我出色。」李昭擁緊司鶴霄,輕聲說,「待我走後,尋個理由叫桂銀假死吧,這些年我們一直如親人般相處,我也從未碰過她,如今,該還給她自個兒的幸福了。」
「好。」司鶴霄已是泣不成聲。
李昭鬆開司鶴霄,神情看起來更是虛弱疲憊了:「你們都先出去吧,我這一生,還從未與自己的兒子獨處過,我想跟溯兒獨處一會兒。」
孟雲禾拍了拍司語舟的肩膀,和司鶴霄,李其源一同走了出去。
司語舟坐在李昭的床前,眼神里還帶著些彆扭。
「溯兒,你母妃芳名陶韻蘭,是我此生所愛,當我還不是皇子時,便篤定了這輩子就是她了,她心性善良,平生最喜好玉蘭花,她這個人啊,也如玉蘭一般清淨高潔,不染塵埃。後來我做了皇帝,她委屈自己跟我進宮,在生你的時候著了太后的道,斷送了性命。」
司語舟卻有些出神。
他驟然想到,孟雲禾也是喜愛蘭花的,冥冥之中,孟雲禾居然與他的生母喜好一樣,難不成這真是上天註定好的嗎?
他的親母,死於非命,上天憐憫他,這才又給了他一位母親。
李昭頓了一下,已然是氣若遊絲:「我知曉那時的我護不住你,便對外宣稱她生下一個死嬰,將你送去給了凌雲照料,她不願叫你參與這宮廷紛爭,當時便要我保證,永遠不將你牽扯進這些事由中來,可我聽傅舞瓔提及你如此出眾...我還是敵不過自己的私心。我已然負了她,當初許諾一生一世一雙人,我卻沒有做到,現在,我終還是要負了你了。」
「你沒有什麼對不起我的,陛下,我很感激你,為我挑選了這麼一對好的父母。」司語舟笑得坦然,「如今,我剛滿十一歲,心裡也有了建功立業的暢想,你便將這世間最高的位置給予我,讓我盡情施展自己的願景和抱負,當年你護不住我,錯也不在於你,我這些年過得很快樂,你又有何對不起我的呢?」
「好,好...」李昭笑了起來,可笑著笑著嘴裡便噴吐出了鮮血,他攔住想要去喊太醫的司語舟,「你是非分明,心懷蒼生,文治武功,皆是不凡,我相信...你會是一個好皇帝。只是...」
李昭突然握住了司語舟的手,司語舟直覺里想甩開,但還是忍住了。
「你可不可以,叫我一聲父親?」
李昭眼中滿是祈求和渴望,這是司語舟第一回 在他眼中看到這種神情。
「...父親。」
李昭嘴角滑過一絲笑容,他定定看著司語舟,最終還是慢慢合上了眼,緊握住司語舟的手也緩緩鬆開了。
司語舟愣了一下,他站起身來,看向神色安詳的李昭。
「陛下,您安然去吧,我沒有騙您,您從未虧欠過我什麼。只是...」司語舟眸色轉深,臉上神情風雨莫測,「我此生的父親與母親,俱都只有一位。」
司語舟轉過身朝外走去,少年身若朗竹,面色沉冷,手穩穩地推開宣德殿的大門,只見外頭朝臣已然跪了一地。司鶴霄和孟雲禾站在一旁,此時孟雲禾正擔憂地看著他。
司語舟眼中流過一絲暖意,他對著孟雲禾輕輕點點頭。
「先帝駕崩,朕乃新帝!」
...
世人皆未想到,當年的惠妃居然還留下了一子,居然就是那個生母不詳的國公府小公子,這鎮國公府真是臥虎藏龍,先前藏了先帝,如今又出了一個新帝。
先帝傳位於此子李其溯,先太子雖不是先帝親生,但先帝感念於與太子間的父子情分,將先太子封為寧王,將鎮國公府小公爺封為異姓攝政王。
自然有臣子對先帝此等決議不滿,但此時王家已除,新帝李其溯和攝政王已將天下兵馬大權牢牢握於手中。
眼見著掀不起大風浪,便有臣子瞧著新帝年幼,故意在朝堂上為難新帝,沒想到新帝雖然才十一歲,卻是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反倒噎得那臣子說不出話來。
而且新帝年紀雖小,脾氣卻是不好,並不如先帝那般手段溫和,只不過短短一年時間,新帝就在攝政王的幫助下將朝中有異心之人盡皆揪出,而且減免賦稅,廣開言路,大懲貪官污吏,令百姓和樂,國家興盛。
引得民間紛紛稱讚新帝仁德,說新帝乃是天命所歸。
至此,再也無人敢輕視這位小皇帝。
先皇后作惡多端,但先帝仁厚,還是放了她一條生路,命人將她幽禁行宮之中,終身不得出,但先皇后卻不甘於此,竟在途中收買侍衛,聯合了王家最後的殘餘勢力意圖作亂,但攝政王對此早有防備,安排的人手將先皇后包圍,先皇后眼見希望散盡,最後關頭舉刀自戕。
只有寧王一人敢為先皇后披麻戴孝,又過了半年,寧王主動前往軍中歷練。
在李其溯登基的第三年,他突然做出了出兵北蠻的決策,李其溯御駕親征,鼓舞士氣,而打頭陣的,儼然就是當初被嘲弄為廢物的寧王。在攝政王司鶴霄和鎮國公的合力征討下,北蠻被滅,但李其溯下令善待百姓,將北蠻化為州縣,成為大盛的一部分,以大盛法度治之,以大盛之禮教化,北蠻百姓與大盛的百姓待遇也一般無二。
一直以來與大盛關係平和的南離見此情形,主動朝大盛稱臣,歸為大盛州縣,從此一併管理。
自此,天下統一,四海昇平,大盛終於迎來了太平盛世。
第55章
國公府日常番外一
李其溯登基後, 邊境和順,諸事太平, 剛一登基時的動盪也在攝政王的幫助下漸漸掃平。攝政王雖大權在握,卻與新帝有著父子的情分。攝政王盡心輔佐新帝,幫助新帝在登基後沒多久便做出一番建樹,漸漸朝堂上質疑攝政王的聲音也越來越少。
李其溯如今也才十二歲,卻是才思敏捷,心思深沉,一開始還有不少朝臣看著他年紀小對他心存輕視, 可隨著他登基後一系列鐵血手腕的實行, 卻是再也沒人敢小覷他了。
不過這可是苦了司鶴霄, 這一年來, 他幾乎是天天住在宮中, 都沒有時間和孟雲禾風花雪月了。
孟雲禾一有時間便會來宮裡陪伴司鶴霄和李其溯, 但這一年來她也實在是太忙太忙了。
首先便是在她和孟雲蕙的共同操持下, 她們的女子學堂終於開辦了起來,因為是攝政王妃一手操辦,倒是革除了不少往日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眼光, 不少女孩兒和孟雲蕙一般, 都可讀書習字, 踏出家門。
除此之外, 她們還創辦了招收的慈善堂, 將那些小孩兒收進來, 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教授他們手藝, 以期日後能夠養活自己。還有不少貧苦人家看這慈善堂里能吃飽飯,孩子也穿著整潔, 主動將孩子拋棄在慈善堂門口,想著叫孩子日後不必跟著自己再過苦日子。<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司大奶奶,不,現在應該稱呼您為攝政王妃了。」李其源朝孟雲禾輕輕一笑,「我自幼受母后和太后虐待,長此以往,便特別貪戀年長於我的女子,恰好叫端王發現了這個秘密。那日在御花園,端王故意找來您妹妹孟四姑娘,想要她服侍於我,但那時你和溯兒走來,我一直聽著您與他說話,竟是聽得入迷了...我當時想,若我也有這樣的母親該多好。其實我根本就沒有碰孟四姑娘,但她扯亂了自己的衣裳勾引於我,後來大抵是為了報復,故意說叫溯兒瞧見了我們,才惹得端王情急之下下手,傷了攝政王,這到底還是同我有關,是我對不住攝政王。」
原來如此,難怪當時太子會以那種眼神看她。
她也曾懷疑過此事牽扯到太子,但後來端王一死,此事斷了線索,之後在馬球會上遇見太子,從太子的眼神中,她便自主地撇清了太子的嫌疑。
他本性不壞,只是身不由己。
「昭哥,你放心,既是你的孩子,我和鶴霄一定盡力看顧,」孟雲禾承諾,「祝他完成此生所想。」
「那便好,」李昭似是放下了心事,看向李其源,「你母后我也不會賜死她,我叫人將她送去行宮,在那裡頤養天年。」
「謝父皇。」李其源閉上眼睛,「她操縱了我的一生,如今,我終是擺脫她了。到底是我的生母,父皇願全了她的性命,孩兒感激不盡。」
「凌雲,我走後,你不要難過。」李昭握住司鶴霄的手,輕聲說,「哥哥捨不得你難受,你過來,我有一句話想要說與你聽。」
孟雲禾牽著司語舟退後,李其源也自覺地退後了幾步。
李昭握著司鶴霄的手,此生種種走馬燈似的迴蕩在眼前,看著司鶴霄通紅的眼睛,他終是又擁住了這個他一直視作親生的弟弟。
「凌雲,別難過,這些年我一直過得很累,現在我終於可以去找你蘭姐姐了。好在這障礙已經剷平得差不多了,所以我才要你幫著溯兒,不要叫他像我一樣辛苦,我相信,他一定會做的比我出色。」李昭擁緊司鶴霄,輕聲說,「待我走後,尋個理由叫桂銀假死吧,這些年我們一直如親人般相處,我也從未碰過她,如今,該還給她自個兒的幸福了。」
「好。」司鶴霄已是泣不成聲。
李昭鬆開司鶴霄,神情看起來更是虛弱疲憊了:「你們都先出去吧,我這一生,還從未與自己的兒子獨處過,我想跟溯兒獨處一會兒。」
孟雲禾拍了拍司語舟的肩膀,和司鶴霄,李其源一同走了出去。
司語舟坐在李昭的床前,眼神里還帶著些彆扭。
「溯兒,你母妃芳名陶韻蘭,是我此生所愛,當我還不是皇子時,便篤定了這輩子就是她了,她心性善良,平生最喜好玉蘭花,她這個人啊,也如玉蘭一般清淨高潔,不染塵埃。後來我做了皇帝,她委屈自己跟我進宮,在生你的時候著了太后的道,斷送了性命。」
司語舟卻有些出神。
他驟然想到,孟雲禾也是喜愛蘭花的,冥冥之中,孟雲禾居然與他的生母喜好一樣,難不成這真是上天註定好的嗎?
他的親母,死於非命,上天憐憫他,這才又給了他一位母親。
李昭頓了一下,已然是氣若遊絲:「我知曉那時的我護不住你,便對外宣稱她生下一個死嬰,將你送去給了凌雲照料,她不願叫你參與這宮廷紛爭,當時便要我保證,永遠不將你牽扯進這些事由中來,可我聽傅舞瓔提及你如此出眾...我還是敵不過自己的私心。我已然負了她,當初許諾一生一世一雙人,我卻沒有做到,現在,我終還是要負了你了。」
「你沒有什麼對不起我的,陛下,我很感激你,為我挑選了這麼一對好的父母。」司語舟笑得坦然,「如今,我剛滿十一歲,心裡也有了建功立業的暢想,你便將這世間最高的位置給予我,讓我盡情施展自己的願景和抱負,當年你護不住我,錯也不在於你,我這些年過得很快樂,你又有何對不起我的呢?」
「好,好...」李昭笑了起來,可笑著笑著嘴裡便噴吐出了鮮血,他攔住想要去喊太醫的司語舟,「你是非分明,心懷蒼生,文治武功,皆是不凡,我相信...你會是一個好皇帝。只是...」
李昭突然握住了司語舟的手,司語舟直覺里想甩開,但還是忍住了。
「你可不可以,叫我一聲父親?」
李昭眼中滿是祈求和渴望,這是司語舟第一回 在他眼中看到這種神情。
「...父親。」
李昭嘴角滑過一絲笑容,他定定看著司語舟,最終還是慢慢合上了眼,緊握住司語舟的手也緩緩鬆開了。
司語舟愣了一下,他站起身來,看向神色安詳的李昭。
「陛下,您安然去吧,我沒有騙您,您從未虧欠過我什麼。只是...」司語舟眸色轉深,臉上神情風雨莫測,「我此生的父親與母親,俱都只有一位。」
司語舟轉過身朝外走去,少年身若朗竹,面色沉冷,手穩穩地推開宣德殿的大門,只見外頭朝臣已然跪了一地。司鶴霄和孟雲禾站在一旁,此時孟雲禾正擔憂地看著他。
司語舟眼中流過一絲暖意,他對著孟雲禾輕輕點點頭。
「先帝駕崩,朕乃新帝!」
...
世人皆未想到,當年的惠妃居然還留下了一子,居然就是那個生母不詳的國公府小公子,這鎮國公府真是臥虎藏龍,先前藏了先帝,如今又出了一個新帝。
先帝傳位於此子李其溯,先太子雖不是先帝親生,但先帝感念於與太子間的父子情分,將先太子封為寧王,將鎮國公府小公爺封為異姓攝政王。
自然有臣子對先帝此等決議不滿,但此時王家已除,新帝李其溯和攝政王已將天下兵馬大權牢牢握於手中。
眼見著掀不起大風浪,便有臣子瞧著新帝年幼,故意在朝堂上為難新帝,沒想到新帝雖然才十一歲,卻是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反倒噎得那臣子說不出話來。
而且新帝年紀雖小,脾氣卻是不好,並不如先帝那般手段溫和,只不過短短一年時間,新帝就在攝政王的幫助下將朝中有異心之人盡皆揪出,而且減免賦稅,廣開言路,大懲貪官污吏,令百姓和樂,國家興盛。
引得民間紛紛稱讚新帝仁德,說新帝乃是天命所歸。
至此,再也無人敢輕視這位小皇帝。
先皇后作惡多端,但先帝仁厚,還是放了她一條生路,命人將她幽禁行宮之中,終身不得出,但先皇后卻不甘於此,竟在途中收買侍衛,聯合了王家最後的殘餘勢力意圖作亂,但攝政王對此早有防備,安排的人手將先皇后包圍,先皇后眼見希望散盡,最後關頭舉刀自戕。
只有寧王一人敢為先皇后披麻戴孝,又過了半年,寧王主動前往軍中歷練。
在李其溯登基的第三年,他突然做出了出兵北蠻的決策,李其溯御駕親征,鼓舞士氣,而打頭陣的,儼然就是當初被嘲弄為廢物的寧王。在攝政王司鶴霄和鎮國公的合力征討下,北蠻被滅,但李其溯下令善待百姓,將北蠻化為州縣,成為大盛的一部分,以大盛法度治之,以大盛之禮教化,北蠻百姓與大盛的百姓待遇也一般無二。
一直以來與大盛關係平和的南離見此情形,主動朝大盛稱臣,歸為大盛州縣,從此一併管理。
自此,天下統一,四海昇平,大盛終於迎來了太平盛世。
第55章
國公府日常番外一
李其溯登基後, 邊境和順,諸事太平, 剛一登基時的動盪也在攝政王的幫助下漸漸掃平。攝政王雖大權在握,卻與新帝有著父子的情分。攝政王盡心輔佐新帝,幫助新帝在登基後沒多久便做出一番建樹,漸漸朝堂上質疑攝政王的聲音也越來越少。
李其溯如今也才十二歲,卻是才思敏捷,心思深沉,一開始還有不少朝臣看著他年紀小對他心存輕視, 可隨著他登基後一系列鐵血手腕的實行, 卻是再也沒人敢小覷他了。
不過這可是苦了司鶴霄, 這一年來, 他幾乎是天天住在宮中, 都沒有時間和孟雲禾風花雪月了。
孟雲禾一有時間便會來宮裡陪伴司鶴霄和李其溯, 但這一年來她也實在是太忙太忙了。
首先便是在她和孟雲蕙的共同操持下, 她們的女子學堂終於開辦了起來,因為是攝政王妃一手操辦,倒是革除了不少往日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眼光, 不少女孩兒和孟雲蕙一般, 都可讀書習字, 踏出家門。
除此之外, 她們還創辦了招收的慈善堂, 將那些小孩兒收進來, 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教授他們手藝, 以期日後能夠養活自己。還有不少貧苦人家看這慈善堂里能吃飽飯,孩子也穿著整潔, 主動將孩子拋棄在慈善堂門口,想著叫孩子日後不必跟著自己再過苦日子。<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