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慈禧太后一聽洋人,氣不打一處來,恨得咬牙切齒:又是洋鬼!事情如果暴露,奈何?
榮祿非常自負回答:沒什麼!皇上春秋正盛,沒有皇子,不如選近支皇子冊為大阿哥,為上嗣,育之宮中,徐纂大統,不是很好?
慈禧太后眼睛放光:嗯?此言極好!你可做皇上嘛!
榮祿嚇得臉色慘白,一下子跪伏在地上,冷汗直冒:奴才為太后辦事,赴湯蹈火!慈禧太后大笑起來,親切地說:榮哥,江山是咱倆的!你我還分上下?
榮祿一張飽經滄桑的臉,竟然紅了。
經過反覆考慮,慈禧太后選中了端郡王載漪的兒子,冊立為大阿哥。慈禧太后本來很厭惡載漪,因為他的父親就是老想壞她大事的惇親王!不過,載漪兄弟曾告密於慈禧太后,太后讓他掌管虎槍營;載漪的福晉是慈禧親弟承恩公桂祥的女兒,所以,就選擇了他。
慈禧太后選定大阿哥之後,特地在慈寧宮,召光緒皇帝前來,出示聖諭,問光緒:意下如何?
光緒皇帝看了以自己名義即將發布的冊立大阿哥聖諭,心如刀割,卻只能點頭說:好,是我之夙願。
慈禧太后盯著他,認真地說:好,既然是你之夙願,你就再抄寫一份,正式發布。
內侍送上文房四寶,光緒皇帝別無選擇,當即抄寫一份,隨之昭告天下:
曾奉皇太后懿旨,俟朕生有皇子,即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
統系所關,至為重大。憂思及此,無地自容。諸病何能望愈?
因再叩懇聖慈,就近於宗室中慎簡賢良,為穆宗毅皇帝立嗣,以為將來大統之界。
再四懇求,始蒙俯允。以多羅端郡王載漪之子溥 ,繼承穆宗毅皇帝為子。
欽承懿旨,欣幸莫名。謹敬仰遵慈訓,封載漪之子溥 為皇子。特將此諭知之。
一一四
慈禧選定的這位大阿哥,天資平平,不愛讀書,胸無大志,大臣們很失望,慈禧太后也很覺沒趣。
慈禧太后冊立大阿哥,各國公使堅決抵制,不予承認,表現的態度也異乎尋常的強硬。
慈禧太后心中不快,恨恨地說:洋鬼子,看我日後收拾你們!
機會很快就來了。這一日,李蓮英一頭大汗地跑來,驚慌失措地說:老佛爺,義和團打來了!
慈禧太后笑了起來,糾正說:打來了?是打去了!
李蓮英哭喪著臉:老佛爺,義和團打到北京了。
慈禧太后依舊笑著問:嗯?他們來幹什麼?
李蓮英恭敬回答:殺洋人。
慈禧太后笑了起來:好啊,我正想收拾這些洋鬼子呢!
李蓮英拿出一些紙條,慈禧太后一看,笑了,上面寫著:保清滅洋!興清滅洋!順清滅洋!扶清滅洋!
李蓮英說:老佛爺,您可是發布上諭,要剿滅義和團的。
說罷,他拿出光緒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的聖諭,諭稱義和團為不逞之徒,結黨橫行,予以緝捕。三位山東巡撫曾因剿撫不力而革職,最後讓袁世凱帶著他的新建陸軍予以嚴厲鎮壓。
慈禧太后笑了起來:此一時,彼一時也!教民,拳民,都是國家赤子,都是我的子民嘛。
刑部尚書奉旨出京調查,發現義和團都是市井無賴,根本不足用。大學士剛毅也到保定調查,感覺一樣。可是,回京途中,他們相遇,兩人猜測皇太后之真實意圖,一致認為太后是要重用義和團打洋人,於是,兩人就回奏說:義民赤膽忠心,可敬可恃!
慈禧太后接到兩人的奏報,眉開眼笑,吩咐立即召開御前會議,決意利用義和團,與洋人開戰!
光緒二十五年五月二十日,第一次御前會議。慈禧太后主持,地點在南海儀鑾殿東室,光緒皇帝在坐,王公大臣、六部九卿100餘人參加了這次非同尋常的會議。大家都以為,這次會議,是確定鎮壓義和團。
光緒皇帝一反常態,率先說話:拳民赤膽忠心,不能彈壓!
侍讀學士劉永亨膝行向前,聲音顫抖地說:臣見董福祥,想請旨,以武力驅逐亂民,掃清這些拳匪!
端王載漪大聲說:好!這是失人心的第一法!
跪在檻外的太常寺卿袁昶膝行向前,進奏說:臣有話上奏。
光緒皇帝准他進殿,他入殿之後,跪伏進奏,不無憂慮地說:太后聖明,皇上聖明,釁不可開!縱容亂民,稍縱將不可收拾。他日內訌外患,相隨而至,國何以堪?拳民實亂民也,萬不可恃!
說罷,袁氏伏地叩首,哭泣起來,聲震屋瓦。
慈禧太后瞪著他,輕蔑地說:萬不可恃?難道人心也不足恃嗎?今日中國,積弱已極,所仗者,惟有人心!如果人心失之,何以立國?何以立國!現今京城擾亂紛紜,洋人調兵,將何以處之?你們有何高見?快快奏來!
大臣們雞一嘴,鴨一嘴,有的主撫,有的主剿,有的主恃,莫衷一是。更多的人明白太后的意思,不敢說話。
侍讀學士朱祖謀出班進言,大膽地問:皇太后相信亂民能打過洋人,不知想靠何人辦此大事?
慈禧太后憤然地說:可恃者,董福祥!
朱氏立即大聲反駁:董福祥,第一不可恃!
慈禧太后勃然大怒:你何姓名?
朱氏無畏地慷慨說:臣,翰林院侍讀學士朱祖謀。
榮祿非常自負回答:沒什麼!皇上春秋正盛,沒有皇子,不如選近支皇子冊為大阿哥,為上嗣,育之宮中,徐纂大統,不是很好?
慈禧太后眼睛放光:嗯?此言極好!你可做皇上嘛!
榮祿嚇得臉色慘白,一下子跪伏在地上,冷汗直冒:奴才為太后辦事,赴湯蹈火!慈禧太后大笑起來,親切地說:榮哥,江山是咱倆的!你我還分上下?
榮祿一張飽經滄桑的臉,竟然紅了。
經過反覆考慮,慈禧太后選中了端郡王載漪的兒子,冊立為大阿哥。慈禧太后本來很厭惡載漪,因為他的父親就是老想壞她大事的惇親王!不過,載漪兄弟曾告密於慈禧太后,太后讓他掌管虎槍營;載漪的福晉是慈禧親弟承恩公桂祥的女兒,所以,就選擇了他。
慈禧太后選定大阿哥之後,特地在慈寧宮,召光緒皇帝前來,出示聖諭,問光緒:意下如何?
光緒皇帝看了以自己名義即將發布的冊立大阿哥聖諭,心如刀割,卻只能點頭說:好,是我之夙願。
慈禧太后盯著他,認真地說:好,既然是你之夙願,你就再抄寫一份,正式發布。
內侍送上文房四寶,光緒皇帝別無選擇,當即抄寫一份,隨之昭告天下:
曾奉皇太后懿旨,俟朕生有皇子,即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
統系所關,至為重大。憂思及此,無地自容。諸病何能望愈?
因再叩懇聖慈,就近於宗室中慎簡賢良,為穆宗毅皇帝立嗣,以為將來大統之界。
再四懇求,始蒙俯允。以多羅端郡王載漪之子溥 ,繼承穆宗毅皇帝為子。
欽承懿旨,欣幸莫名。謹敬仰遵慈訓,封載漪之子溥 為皇子。特將此諭知之。
一一四
慈禧選定的這位大阿哥,天資平平,不愛讀書,胸無大志,大臣們很失望,慈禧太后也很覺沒趣。
慈禧太后冊立大阿哥,各國公使堅決抵制,不予承認,表現的態度也異乎尋常的強硬。
慈禧太后心中不快,恨恨地說:洋鬼子,看我日後收拾你們!
機會很快就來了。這一日,李蓮英一頭大汗地跑來,驚慌失措地說:老佛爺,義和團打來了!
慈禧太后笑了起來,糾正說:打來了?是打去了!
李蓮英哭喪著臉:老佛爺,義和團打到北京了。
慈禧太后依舊笑著問:嗯?他們來幹什麼?
李蓮英恭敬回答:殺洋人。
慈禧太后笑了起來:好啊,我正想收拾這些洋鬼子呢!
李蓮英拿出一些紙條,慈禧太后一看,笑了,上面寫著:保清滅洋!興清滅洋!順清滅洋!扶清滅洋!
李蓮英說:老佛爺,您可是發布上諭,要剿滅義和團的。
說罷,他拿出光緒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的聖諭,諭稱義和團為不逞之徒,結黨橫行,予以緝捕。三位山東巡撫曾因剿撫不力而革職,最後讓袁世凱帶著他的新建陸軍予以嚴厲鎮壓。
慈禧太后笑了起來:此一時,彼一時也!教民,拳民,都是國家赤子,都是我的子民嘛。
刑部尚書奉旨出京調查,發現義和團都是市井無賴,根本不足用。大學士剛毅也到保定調查,感覺一樣。可是,回京途中,他們相遇,兩人猜測皇太后之真實意圖,一致認為太后是要重用義和團打洋人,於是,兩人就回奏說:義民赤膽忠心,可敬可恃!
慈禧太后接到兩人的奏報,眉開眼笑,吩咐立即召開御前會議,決意利用義和團,與洋人開戰!
光緒二十五年五月二十日,第一次御前會議。慈禧太后主持,地點在南海儀鑾殿東室,光緒皇帝在坐,王公大臣、六部九卿100餘人參加了這次非同尋常的會議。大家都以為,這次會議,是確定鎮壓義和團。
光緒皇帝一反常態,率先說話:拳民赤膽忠心,不能彈壓!
侍讀學士劉永亨膝行向前,聲音顫抖地說:臣見董福祥,想請旨,以武力驅逐亂民,掃清這些拳匪!
端王載漪大聲說:好!這是失人心的第一法!
跪在檻外的太常寺卿袁昶膝行向前,進奏說:臣有話上奏。
光緒皇帝准他進殿,他入殿之後,跪伏進奏,不無憂慮地說:太后聖明,皇上聖明,釁不可開!縱容亂民,稍縱將不可收拾。他日內訌外患,相隨而至,國何以堪?拳民實亂民也,萬不可恃!
說罷,袁氏伏地叩首,哭泣起來,聲震屋瓦。
慈禧太后瞪著他,輕蔑地說:萬不可恃?難道人心也不足恃嗎?今日中國,積弱已極,所仗者,惟有人心!如果人心失之,何以立國?何以立國!現今京城擾亂紛紜,洋人調兵,將何以處之?你們有何高見?快快奏來!
大臣們雞一嘴,鴨一嘴,有的主撫,有的主剿,有的主恃,莫衷一是。更多的人明白太后的意思,不敢說話。
侍讀學士朱祖謀出班進言,大膽地問:皇太后相信亂民能打過洋人,不知想靠何人辦此大事?
慈禧太后憤然地說:可恃者,董福祥!
朱氏立即大聲反駁:董福祥,第一不可恃!
慈禧太后勃然大怒:你何姓名?
朱氏無畏地慷慨說:臣,翰林院侍讀學士朱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