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元旦這天萬象神宮漂浮在一片節日的香火之中。大享之禮延續一天一夜。祭祀天神。祭祀日神。祭祀月神。祭祀風神。祭祀雨神。祭祀土神。祭祀河神。祭祀五嶽之神。祭祀所有的神。

  女皇對臣僚們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的處境充滿了憐惜之情。女皇赦免了狄仁傑和魏元忠的造反之罪,狄仁傑以清廉、公正的官風深得民心,魏元忠則是一名剛放不羈膽大包天的三朝老臣,事實上他們對新皇朝的牴觸情緒連女皇本人也有所察覺,但是女皇對殺人殺紅眼的來俊臣說,狄卿不殺,魏卿亦不殺,把他們貶逐出京就行了。來俊臣大惑不解,他不理解女皇為何一改昔日雷厲風行不留病糙的作風,他不相信這個婦人真正立地成佛,似乎是為了回答來俊臣的疑問,女皇又說,我知道狄仁傑和魏元忠的心屬於李唐還是屬於武周,但是一個是屈打成招,一個是死不認罪,如此誅殺老臣何以樹立清明之政?他們已垂垂老矣,翻不了天啦。女皇的唇邊是一種淡淡的智性的微笑,最後她用一種調侃的語氣對來俊臣說,我也知道你殺人殺紅了眼,但我現在不要殺人,我要清明與祥和,是收起血刃的時候了。

  但是當左金吾衛大將軍丘神被仇敵控有叛志後,女皇卻立刻敕許處死了。丘神的結局似乎更加令人費解,旁觀者們記得女皇從前是常常委派丘神以重任的,已故的太子賢就是被丘神逼上樑繩的,人們心情忐忑猜測著箇中原因,唯一的解釋似乎是過河拆橋,丘神之輩是廢筆用過便扔了,女皇的心中自然一片明鏡,或許她對從前的那些走卒一向是視為狗犬的。女皇到底如何下她的棋?

  女皇是否還想繼續下她的棋?

  誰也說不清楚,或許要問女皇自己。

  朝衙內你死我活的爭鬥已經到達血腥的巔峰,告密之風愈吹愈猛,最後吹向風源的製造者本人,不斷有人密奏酷吏們的罪狀,游擊將軍索元禮首當其衝,文武百官視索元禮為虎狼之輩酷吏之首,對其宿怨已深,當上官婉兒向女皇轉述朝臣們對索元禮的彈劾之奏時,女皇說,那個波斯人形似虎狼,性情殘忍則甚於虎狼,現在該是為百官出氣平憤的時候了。上官婉兒說,只是現在還沒有人告索元禮,有人敢告丘神,卻沒有人敢密告索元禮罪狀。

  女皇笑起來,她說,那還不好辦?讓來俊臣來辦索元禮的案子,來俊臣在這方面是本朝第一天才。讓惡犬去咬瘋狗吧,我現在該把狗籠子清掃一下了。

  來俊臣不負女皇之望,他給原先的同僚羅織了十一條罪狀,深夜潛入索元禮府第逮捕了那個名噪朝野的游擊將軍索元禮,未讓他有任何抗拒的機會,當即取下了首級。第二天便有洛陽傾城爭看索元禮懸頭示眾的熱鬧場面,消息傳到宮中,女皇頗感欣慰,她對早朝上的文武百官說,我不喜歡殺人,但索元禮不殺不足以平民心,既然百姓如此快活,處斬索元禮也就做好了。後來女皇就從大堆告密信中發現了兩封告文昌右丞周興的信,說周興是丘神謀反的同案犯,因為位居要職消息靈通而成漏網之魚,那時周興剛剛從邢部尚書一職升為三品文昌右丞,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女皇疑惑地說,告密而獲功祿者中周興最具才學,我也對他不薄,他有何理由來反我?上官婉兒說,密告信魚龍混雜真偽莫辨,此事似乎要弄清罪證以後再作結論。女皇又問,你看調查周興之案誰最合適?上官沉思片刻,突然笑著說,還是讓惡狗對惡狗吧,陛下不妨繼續靜觀來俊臣身手如何,女皇也笑起來,正合朕意,不知怎麼碰到這類事就先想到來俊臣。

  來俊臣身手如何?其實無須贅述,單憑後世流傳的請君入甕的出典,已經足夠證明來俊臣在逼供誘供方面的天才了。據說來俊臣與周興私交甚篤,因此周興無所戒備地赴了來俊臣的酒宴。事情當然發生在周興酒意熏臉之時,周興聽見來俊臣在向他討教對付拒不招罪的囚犯的辦法,來俊臣說,我手下有一個囚犯,明明有造反之嫌,卻死不伏罪,一些皮肉之苦也奈何不了他,周卿飽學博識,能否傳授一條良計妙策讓他伏罪?周興就揮了揮手說,你準備一隻大瓮,瓮邊圍上炭火,讓他蹲在裡面,不消半個時辰,銅人鐵漢也不得不招,來俊臣連連點頭,吩咐手下說,聽懂了嗎,就按照周大人說的做。過了一會兒,來俊臣突然問,周卿想隨我去觀望瓮中囚犯嗎?周興說,不妨一睹為快。周興隨來俊臣來到伙房裡,看見來家的僕人已經搬出大瓮,架好了炭火,周興伸出頭朝瓮口望望,他說,囚犯呢?這時候他看見了來俊臣唇邊的一抹冷笑,來俊臣朝大瓮伸伸手對他說,請君入甕。周興目瞪口呆,酒意全消,直到此時他才意識到來俊臣安排的是鴻門宴,人心險惡至此,連周興也猝不及防,他木然地看著來俊臣從袖中取出女皇的詔命,而紫袍黑靴上已經有大瓮的熱氣微微灼烤著,周興的七尺之軀突然就軟癱下來,在絕望中他叩頭伏罪,並且伸出一隻手抱住了來俊臣的大腿。周興在來俊臣為他準備的招供書上畫了押,畫了押就是死罪,但女皇說周興曾為新王朝效力,開恩免其死罪流放嶺南。蹊蹺的是披枷帶鎖的周興剛出洛陽地界便遭人伏擊,幾個蒙面者在山道上突襲了那支流放者的隊伍,押送的士卒逃上山坡,回頭一看周興已成無頭之屍躺在血泊中。蒙面者身份不明,但是死者已從紫袍高官淪為枷下苦囚,也就沒有人去追問那個躲在幕後的策劃者了。或許死者周興的幽靈會出現在來俊臣的宅第里,但這只是人們的一種猜想,就像傳說女皇是彌勒菩薩轉世一樣,開始有傳說來俊臣本非肉胎凡人,他是魔鬼惡煞在人間的化身。

  宰相們知道女皇一直為皇嗣之事憂心忡忡。大周王朝一旦創立,睿宗李旦也被賜武姓,以太子的身份隱居東宮,太子旦作為女皇的皇嗣順理成章,但宰相們認為女皇恰恰為百年之後幼子即位深深憂慮著,女皇心如明鏡,她應該知道那時候武旦將重新變成李旦,而武家的大周也一定會像曇花一現,大唐王朝必定捲土重來,這樣的憂慮女皇難以啟齒,但是宰相們卻從她的片言隻語和反覆無常的情緒中感覺到了。鳳閣舍人張嘉福想女皇之所想,他揣測女皇有立武承嗣為皇嗣之意,因此策劃了一個鋌而走險的另立太子的計劃。於是便有了洛陽人王慶之率領市民三百人請願另立武承嗣為太子的新聞。請願書遞至女皇手中,女皇神色淡然不置可否,她分別召來文晶右相岑長倩和地官尚書格輔元詢問此事,岑長倩和格輔元都覺得另立太子的請願是無稽之談,岑長倩則請求對王慶之及幕後人嚴厲處罰,而格輔元列舉出無端廢除太子旦對政局的種種不利,他們注意到女皇臉上漸有難堪之色,女皇突然打斷格輔元的滔滔之言,她說,難道我說過要廢除親生兒子的太子之冠嗎?你們的陳詞濫調不聽也罷,聽了反而讓我心煩,你們給我退下吧,皇嗣之事我還需斟酌,自然會有妥貼的定奪。

  岑、格二臣對女皇莫名的火氣深感惶恐和鬱悶,岑長倩對格輔元說,皇上對我們發什麼脾氣?難道她真的要廢掉親子立侄兒?格輔元說,天知道,大概她自己也躊躇兩難吧。

  兩位老臣或許沒有料到他們在女皇面前的言論很快傳到了武承嗣耳中。武承嗣對他們的多年積怨如今已到了非置其於死地而後快的地步了。災難降臨的時候岑長倩已在率軍征討吐蕃的途中,他不知道後院失火,兒子靈原已在嚴刑拷問下說出了他家中的一次聚會的內容,那次老臣的聚會對武承嗣的野心口誅筆伐,對女皇過多封蔭武門也頗多譏諷攻訐。武承嗣和來俊臣的鬼頭大刀已經在他和格輔元、歐陽通等老臣的身後測試刀刃。喬長倩在西行途中接到朝廷命令回馬返京,他沒有想到疲憊的歸程就是死亡之路。當來俊臣的捕吏在洛陽城門外擋住他的馬時,岑長倩終於明白過來,絕望和求生的本能使他狂叫起來,滾開,讓我去見聖神皇帝。而來俊臣發出了數聲冷笑,他說,是聖神皇帝下詔逮捕你,你一心叛變大周匡復唐朝,居然還有臉去見皇帝陛下?那時候地官尚書格輔元和中書舍人歐陽通剛剛鋃鐺入獄,皇家大獄的獄卒們又看見奉命西征吐蕃的岑長倩被押進了密室,喬長倩不知怎麼吐掉了嘴裡的口枚,他的怒罵聲響徹大獄幽閉的空間,武承嗣算什麼東西,他要是做了皇嗣天誅地滅。女皇后來對誅殺岑長倩等朝臣之事流露了悔意,更重要的是她被皇嗣之事攪得心煩意亂,不想聽見任何人提及武承嗣的名字。那個率人請願的王慶之曾得到女皇的一份手令,可以隨時進入宮門請見皇上,但當王慶之屢屢前來上陽宮時,女皇又對這個不知深淺的市井糙民厭惡起來,她讓鳳閣侍郎李昭德把王慶之杖打出宮,李昭德一向對王慶之這樣的投機獻媚者深惡痛疾,獲此密令心花怒放,乾脆就把王慶之杖死於宮門前,回來稟奏女皇說王慶之已被清除,他以後再也不會來煩擾皇上了。女皇說,是不是把他打死了?

  李昭德說,刑吏們下手重了些,不小心打著了他的後腦。女皇沉吟了一會說,切記不要隨便傷人。不過那個王慶之也確是可憎,給他梯子就上房頂,我還沒到壽限呢,我不要聽一介糙民老是在耳邊聒噪皇嗣之事。女皇嘆了口氣注視著鳳閣侍郎李昭德,忽然間,李卿在此事上是否也有諫言?可諫可不諫。李昭德的回答顯露了他機智的輕鬆的風格,他說,皇帝陛下一貫以賢德智性使微臣敬嘆,立誰為皇嗣本是陛下的胸中成竹,臣子們又何須為此饒舌?況且陛下與太子旦母子情深從無嫌隙,子承父業為天倫常綱,子繼母位也是順理成章。何以見得?女皇打斷了李昭德,她的溫和鼓勵的目光中無疑多了點警惕和戒意。當初高宗皇帝把江山社稷託付給陛下,萬一把天下傳給武承嗣,高宗天皇必然不會接受血食祭祀。更何況人世間心心相隔,父子亦然,母子亦然,又何況姑侄呢?鳳閣侍郎李昭德的最後一番話打動了女皇的心,提到已故的高宗女皇的眼睛裡沁出一點老淚,她朝李昭德讚許地點著頭,李卿一言勝過百官千諫,這些年來我廣納才俊野不遺賢,但是能像李卿這樣一語中鵠的人卻寥寥可數。李昭德從此成為女皇的紅人,也成為武承嗣的仇敵和別的宰相妒嫉的對象,這當然是李昭德自己的事,女皇無暇顧及這種事情,女皇很快又陷入新的煩惱中了。新的煩惱來自女皇的第一個男寵薛懷義,那時候御醫沈南諼收鉳鑫什≈*已成女皇床上新歡,白馬寺里的薛懷義被失意和妒火折磨著,有一天他對寺里的和尚說,不要以為我是想用就用想扔就扔的驢鞭。我是玉皇大帝下遣的天兵天將,就是宮裡的皇帝老婦也奈何我不得,只要我願意,只要我吹一口氣,洛陽宮就變成一片焦土。

  白馬寺的僧人們認為薛懷義是犯瘋病了,有人將他的反常奏告宮中,女皇對此一笑置之,本來就是個瘋和尚,從小胡言亂語慣的,不必跟他認真。女皇又說,不過也別小覷了瘋和尚,當初他奉命修建明堂也是功勳卓然的,沒有超過限期,也沒有多花國庫一文錢。奏告者從女皇的話語中感受到某種緣於舊情的袒護,也就不敢對薛懷義稍有造次。幾天之後便發生了那場嚇人的火災。是一個狂風之夜,值夜的宮人們突然發現萬象神宮的天頂上冒出了一片火焰,火借風勢很快蔓延開來,整個宮城被火光映紅了,巨梁嗶啪焚燒之際夜空亮如白晝。驚慌失措的宮人們傾宮而出,用一盆盆水澆滅了朝四處擴散的數條火龍,但萬象神宮卻是保不住了,人們眼睜睜地看著它的九條巨龍檐頭被火焰吞噬,九隻金鳳的雙翅飄然飛離它的枝頭,一座驚世駭俗的神聖殿堂在黑風紅火中慢慢傾頹,在黎明時分終於化為一堆溫熱的廢墟。受驚的宮人們沒有想到誰是縱火犯,許多人懷疑那是神明顯聖的天火。上陽宮裡的女皇也看見了明堂的巨火,女皇被上官婉兒攙扶著望著那一片火光,起初還能鎮定,但看到後來她的身體便左右搖晃起來,宮人們急忙把她扶回宮中。女皇面色煞白地躺在龍榻上,她說,婉兒,是天譴嗎?婉兒說,陛下不必多慮,依我看是有人故意縱火。女皇忽然悲傷地轉過臉去,我知道是誰縱火,是那個該死的瘋和尚。女皇幾乎是呻吟著自語,是我把他寵壞了,他居然敢燒皇宮,他居然把萬象神宮燒掉了。匿藏於白馬寺的縱火者已經引火燒身,但是薛懷義仍然半瘋半狂地酣睡著。有一天白馬寺來了位不速之客,是太平公主的侍女趙娟兒,趙娟兒來請薛懷義赴瑤光殿公主的便宴,薛懷義就哈哈大笑道,我與太平公主情誼甚篤,她來請我自然要去,去又如何,皇上不忍殺我,公主便捨得殺我嗎?薛懷義不知道太平公主是受母親之託去除他這條禍根的。薛懷義之死極為奇異生動,據說他死於二十四名宮婢之手,二十四名宮婢從瑤光殿的花叢里撲出來,用一張大網罩住了那個恃寵賣瘋的和尚,然後跑來了十五名壯士,十五壯士每人持一木棍,朝網中人各擊一棍,薛懷義便悄無聲息一命嗚呼了。後來太平公主咯咯笑著向母親描述了薛懷義在網中掙扎時的情景,但是女皇厲聲喝止了太平公主,別再提他了,女皇說,那個瘋和尚讓我噁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