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好的,辛苦您了,萬院士!」吳桐仔細傾聽,時不時頷首致意,肯定萬院士的付出。在他們前往西南的時候,萬院士也沒有閒著,項目如今進行的如火如荼。萬院士將態度放在輔助者的角色上,吳桐並未自打,而是給予了萬院士,足夠的前輩尊重。
賀院士和萬院士這兩位經驗豐富的領頭羊,對吳桐來說,就相當於項目組的兩位鎮山太保。有他們在,在項目督管上,她就可以不用操心太過,只管一鼓作氣攻克技術上的難關即可。將需要操心的瑣事轉移到有經驗的兩位大拿身上,吳桐對他們,還是有些歉意,是以越發的尊重。
這都是她師長那一輩的老人,她尊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核電集團那邊的安排,萬院士這樣的積年老資格,果然是目光遠大,他們的金烏工程成功後,就會進入立即建堆的流程,那就是實打實的真刀真槍,製造清潔能源供給國內,而將可控聚變反應下所產生的能量,轉化為可使用的電能,還需要發電機來進行轉化的。
對於發電機,吳桐依然有著不同於目前常規發電機的想法,這一點兒,英雄所見略同,萬院士也眼光敏銳的發現了。
「呵呵,都是吳總引導有方,咱們的金烏,用尋常發電模式,才是真正的浪費!」萬院士笑得開懷,這會兒吳桐歸來坐鎮,他緊繃了數日的神經總算可以松松弦。
「吳總不打算繼續燒開水,想要走磁流體發電嗎?」萬院士在心裡琢磨好久了,還是在吳桐不設防,圖紙他們每日都在琢磨,才隱約摸到了吳桐些許想法。
「是的,萬院士眼光銳利!」吳桐點頭確認,這是她的想法。
正常火力發電,是通過燃燒燃料產生高溫高壓的蒸汽,然後利用蒸汽驅動渦輪機轉動,進而帶動發電機發電的過程。這個過程,被業界,戲稱之為燒開水。
與之相對的,還有一種發電模式,也就是吳桐準備啟用的,則就是磁流體發電。
第428章
發電
說起磁流體發電,萬院士自問,他們這一輩人可不陌生。磁流體發電,並不是他們新鮮首創,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可控核聚變重啟,國內致力於搞航母,磁流體發電就是在那個時候,被列為數字國家重點發展項目,現在去考據下當年的一些資料,就不難發現,磁流體發電,在當時,可是非常重視的程度。
只是,後來燃氣技術的突破迅猛發展,國內吸取了不少先進經驗化為己用,自身也有研發成果堆積,一舉頂下磁流體發電的位置,成為當今的主流。
雖然磁流體發電,就如仿星器裝置一樣,有著讓任大偉看好的未來前景,但是那也只是未來!
在技術難關未曾勘破,難以實現磁流體發電的要求,以及國內需要手拿把掐的實在技術,追求實在實的經濟效益,用於大幅度發展的國情基礎上,磁流體發電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沉寂,從而變成冷門,不在受人追捧。
磁流體發電,是通過流動的導電流體與磁場相互作用而產生電能。
磁流體發電技術就是用燃料石油、天然氣、燃煤、核能直接加熱成易於電離的氣體,使之在2000℃的高溫下電離成導電的離子流,然後讓其在磁場中高速流動時,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動勢,即由熱能直接轉換成電流,由於無需經過機械轉換環節,所以稱
之為直接發電!
其燃料利用率得到顯著提高,這種技術也稱為等離子體發電技術。
為什麼說磁流體發電的難關無法衝破,這就在於一般來說,蒸汽的溫度,很難將氣體加熱至2000度高溫並形成等離子體束流,即便勉強做到了,這一過程也很可能伴隨著大量的熱能損耗,因此磁流體發電技術的循環效率很難做到20%以上,造成能量的浪費,這才是導致它落寞的重大原因。
但是,他們金烏工程不一樣,金烏仿星器裝置,未來裡面點火的,可是DT聚變反應所產生的超高溫。
DT反應的原料為氘和氚,DT反應是所有核聚變反應中最容易發生的,目前實際實驗的可控核聚變裝置都基於這個反應
而仿星器內由「D+T」聚變反應生成的氦氣,本身便是以上億度高溫的等離子體形式存在著!
也就是說,在實現磁流體發電的原理上,他們不需要再去千辛萬苦,費盡精力加熱電離氣體,只需要將這些攜帶著龐大能量的等離子體利用起來,轉化為充沛的電能供應!
這項技術用在燃煤、燃油甚至是核裂變發電上無法實現應用,但放到核聚變發電身上,簡直就是為它量身定做的技術匹配!
用那些高溫等離子體去燒開水,才是真正的耗能資源浪費!
和明白人說話,就是省勁兒,無論是萬院士,還是賀院士,這些老聚變人,肚子裡都裝著滿腹經驗,簡單的目光對碰,就能明白,大家看中的重點是在哪裡,不需要過多言語解釋,這樣的思路配等,實在是讓人太過于欣慰。
雖然浪費口舌的去解釋,吳桐不是做不到,但是何苦去浪費這個時間?真正需要解釋的人,都不是擔當得起,金烏工程總工的重任的!
吳桐是在次日,在成老和萬院士、賀院士的簇擁下,迎來了來自核工業集團所屬核電團隊易老帶隊的工作小組。
「易老,辛苦您受邀帶隊趕來支援!」吳桐作為項目總負責人,率先上前迎接,伸手與易老相握,表示金烏工程,對易老到來的重視和歡迎。
「易老!」隨即,萬院士、賀院士,成老,逐一與易老握手問候,他們和易老都是認識的。甚至,都是打過交道的。易光遠易老,這位老人,可是在核工業核電領域,深深耕耘多年,對於裂變式反應堆以及核電發電機組的設計有著豐富的經驗。
「聞名不如一見,吳總,我對您仰慕已久,終於有機會見到你了!」易老哈哈大笑,重視的伸出雙手與吳桐交握,「我這次,可是主動請纓,就是為了來見見吳總,希望能有幫到吳桐的地方!」對於這位神奇的小友,他權限足夠,可是耳聞不少保密內容,早就想要,找機會見見吳桐。
這回,接到金烏工程的對接,他就特別加緊時間,趕了過來。
「應該是我對您仰慕已久,這次尋求到您跟前,謝謝您,不辭千里趕赴而來,接下來,發電項目,就要拜託給您了!」吳桐笑著深深託付道。
雖然易老之前主要研發領域,是在裂變核能反應堆上積累的經驗,不一定完全適用於聚變反應堆,但同樣都是核電,雙方彼此之間還是存在相通之處的。
關於如何將反應堆產生的熱能轉化成電能,這是易老的專業領域!
其實,說起來,吳桐自己在發電機這個板塊,也有著不錯的研究,只是,她當時為航母設計改進方案,還是在它原有基礎上,依然用了燃氣輪機的路子。她要關注的還有幾大重點,暫時騰不開手,自行研發發電機組。
但是,在金烏工程落地後,或許可以考慮小型化可控核聚變加磁流體發電助力航母,讓他們的航母,成為真正續航無限,馳騁深藍,威震四海的海中蛟龍!
「您請,咱們上樓,在會議室內詳細研討!」易老和善,吳桐也以晚輩謙遜的態度禮遇對方,簡單的寒暄後,隨即邀請易老上樓,進入準備好的會議室進行討論。
會議室內,分列落座,易老並沒有因為吳桐的年輕,就小看了吳桐,在他了解到的資料里,吳桐對於發電機組,一樣有著深厚的研究儲備基礎,只是不是在核能發電和磁流體發電領域罷了。
只是,一法通百法明,即使不是吳桐擅長的領域,但是吳桐依然可以輕鬆與他溝通,聽明白他的闡述,能遇到這樣的總負責人,可真是要省了他們不知道多少解釋鋪墊的言語。所以,易老落座後,直接進入正題。
第429章
志存高遠
「目前主流發電的發電模式,吳總應該都知道,就如同吳總和萬總之前和我溝通的共識,咱們的金烏工程天然的高溫等離子體,若是不用來搞磁流體發電,才是真的浪費耗能!吳總想要的磁流體發電,關於如何將聚變反應堆產
生的熱能轉化成電能,我這裡帶來了一張初步的草圖,你先看下!」
易老將一份堪稱參數詳細的設計圖攤開在會議桌上,呈現在吳桐等人的眼前。現場幾位都是金烏工程的最核心人員,也沒什麼需要迴避的。這幾位同樣都不是泛泛之輩,雖然對於發電可能不是最專業的,但是他們的涉獵基礎,絕對不會差了。
磁流體發電,目前並不完善,吳總挑戰這個項目,對他們來說,壓力還是不小的,大家能夠集思廣益,他是樂見其成。雖然燒開水模式對於目前的技術來說,仍然是最高效的,但是對接最初,他就已經明白金烏工程的野心,他們不要目前最好,而是要跨越式的最合適最好。
為了更加完善盡美,磁流體發電,是必不可少的攻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賀院士和萬院士這兩位經驗豐富的領頭羊,對吳桐來說,就相當於項目組的兩位鎮山太保。有他們在,在項目督管上,她就可以不用操心太過,只管一鼓作氣攻克技術上的難關即可。將需要操心的瑣事轉移到有經驗的兩位大拿身上,吳桐對他們,還是有些歉意,是以越發的尊重。
這都是她師長那一輩的老人,她尊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核電集團那邊的安排,萬院士這樣的積年老資格,果然是目光遠大,他們的金烏工程成功後,就會進入立即建堆的流程,那就是實打實的真刀真槍,製造清潔能源供給國內,而將可控聚變反應下所產生的能量,轉化為可使用的電能,還需要發電機來進行轉化的。
對於發電機,吳桐依然有著不同於目前常規發電機的想法,這一點兒,英雄所見略同,萬院士也眼光敏銳的發現了。
「呵呵,都是吳總引導有方,咱們的金烏,用尋常發電模式,才是真正的浪費!」萬院士笑得開懷,這會兒吳桐歸來坐鎮,他緊繃了數日的神經總算可以松松弦。
「吳總不打算繼續燒開水,想要走磁流體發電嗎?」萬院士在心裡琢磨好久了,還是在吳桐不設防,圖紙他們每日都在琢磨,才隱約摸到了吳桐些許想法。
「是的,萬院士眼光銳利!」吳桐點頭確認,這是她的想法。
正常火力發電,是通過燃燒燃料產生高溫高壓的蒸汽,然後利用蒸汽驅動渦輪機轉動,進而帶動發電機發電的過程。這個過程,被業界,戲稱之為燒開水。
與之相對的,還有一種發電模式,也就是吳桐準備啟用的,則就是磁流體發電。
第428章
發電
說起磁流體發電,萬院士自問,他們這一輩人可不陌生。磁流體發電,並不是他們新鮮首創,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可控核聚變重啟,國內致力於搞航母,磁流體發電就是在那個時候,被列為數字國家重點發展項目,現在去考據下當年的一些資料,就不難發現,磁流體發電,在當時,可是非常重視的程度。
只是,後來燃氣技術的突破迅猛發展,國內吸取了不少先進經驗化為己用,自身也有研發成果堆積,一舉頂下磁流體發電的位置,成為當今的主流。
雖然磁流體發電,就如仿星器裝置一樣,有著讓任大偉看好的未來前景,但是那也只是未來!
在技術難關未曾勘破,難以實現磁流體發電的要求,以及國內需要手拿把掐的實在技術,追求實在實的經濟效益,用於大幅度發展的國情基礎上,磁流體發電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沉寂,從而變成冷門,不在受人追捧。
磁流體發電,是通過流動的導電流體與磁場相互作用而產生電能。
磁流體發電技術就是用燃料石油、天然氣、燃煤、核能直接加熱成易於電離的氣體,使之在2000℃的高溫下電離成導電的離子流,然後讓其在磁場中高速流動時,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動勢,即由熱能直接轉換成電流,由於無需經過機械轉換環節,所以稱
之為直接發電!
其燃料利用率得到顯著提高,這種技術也稱為等離子體發電技術。
為什麼說磁流體發電的難關無法衝破,這就在於一般來說,蒸汽的溫度,很難將氣體加熱至2000度高溫並形成等離子體束流,即便勉強做到了,這一過程也很可能伴隨著大量的熱能損耗,因此磁流體發電技術的循環效率很難做到20%以上,造成能量的浪費,這才是導致它落寞的重大原因。
但是,他們金烏工程不一樣,金烏仿星器裝置,未來裡面點火的,可是DT聚變反應所產生的超高溫。
DT反應的原料為氘和氚,DT反應是所有核聚變反應中最容易發生的,目前實際實驗的可控核聚變裝置都基於這個反應
而仿星器內由「D+T」聚變反應生成的氦氣,本身便是以上億度高溫的等離子體形式存在著!
也就是說,在實現磁流體發電的原理上,他們不需要再去千辛萬苦,費盡精力加熱電離氣體,只需要將這些攜帶著龐大能量的等離子體利用起來,轉化為充沛的電能供應!
這項技術用在燃煤、燃油甚至是核裂變發電上無法實現應用,但放到核聚變發電身上,簡直就是為它量身定做的技術匹配!
用那些高溫等離子體去燒開水,才是真正的耗能資源浪費!
和明白人說話,就是省勁兒,無論是萬院士,還是賀院士,這些老聚變人,肚子裡都裝著滿腹經驗,簡單的目光對碰,就能明白,大家看中的重點是在哪裡,不需要過多言語解釋,這樣的思路配等,實在是讓人太過于欣慰。
雖然浪費口舌的去解釋,吳桐不是做不到,但是何苦去浪費這個時間?真正需要解釋的人,都不是擔當得起,金烏工程總工的重任的!
吳桐是在次日,在成老和萬院士、賀院士的簇擁下,迎來了來自核工業集團所屬核電團隊易老帶隊的工作小組。
「易老,辛苦您受邀帶隊趕來支援!」吳桐作為項目總負責人,率先上前迎接,伸手與易老相握,表示金烏工程,對易老到來的重視和歡迎。
「易老!」隨即,萬院士、賀院士,成老,逐一與易老握手問候,他們和易老都是認識的。甚至,都是打過交道的。易光遠易老,這位老人,可是在核工業核電領域,深深耕耘多年,對於裂變式反應堆以及核電發電機組的設計有著豐富的經驗。
「聞名不如一見,吳總,我對您仰慕已久,終於有機會見到你了!」易老哈哈大笑,重視的伸出雙手與吳桐交握,「我這次,可是主動請纓,就是為了來見見吳總,希望能有幫到吳桐的地方!」對於這位神奇的小友,他權限足夠,可是耳聞不少保密內容,早就想要,找機會見見吳桐。
這回,接到金烏工程的對接,他就特別加緊時間,趕了過來。
「應該是我對您仰慕已久,這次尋求到您跟前,謝謝您,不辭千里趕赴而來,接下來,發電項目,就要拜託給您了!」吳桐笑著深深託付道。
雖然易老之前主要研發領域,是在裂變核能反應堆上積累的經驗,不一定完全適用於聚變反應堆,但同樣都是核電,雙方彼此之間還是存在相通之處的。
關於如何將反應堆產生的熱能轉化成電能,這是易老的專業領域!
其實,說起來,吳桐自己在發電機這個板塊,也有著不錯的研究,只是,她當時為航母設計改進方案,還是在它原有基礎上,依然用了燃氣輪機的路子。她要關注的還有幾大重點,暫時騰不開手,自行研發發電機組。
但是,在金烏工程落地後,或許可以考慮小型化可控核聚變加磁流體發電助力航母,讓他們的航母,成為真正續航無限,馳騁深藍,威震四海的海中蛟龍!
「您請,咱們上樓,在會議室內詳細研討!」易老和善,吳桐也以晚輩謙遜的態度禮遇對方,簡單的寒暄後,隨即邀請易老上樓,進入準備好的會議室進行討論。
會議室內,分列落座,易老並沒有因為吳桐的年輕,就小看了吳桐,在他了解到的資料里,吳桐對於發電機組,一樣有著深厚的研究儲備基礎,只是不是在核能發電和磁流體發電領域罷了。
只是,一法通百法明,即使不是吳桐擅長的領域,但是吳桐依然可以輕鬆與他溝通,聽明白他的闡述,能遇到這樣的總負責人,可真是要省了他們不知道多少解釋鋪墊的言語。所以,易老落座後,直接進入正題。
第429章
志存高遠
「目前主流發電的發電模式,吳總應該都知道,就如同吳總和萬總之前和我溝通的共識,咱們的金烏工程天然的高溫等離子體,若是不用來搞磁流體發電,才是真的浪費耗能!吳總想要的磁流體發電,關於如何將聚變反應堆產
生的熱能轉化成電能,我這裡帶來了一張初步的草圖,你先看下!」
易老將一份堪稱參數詳細的設計圖攤開在會議桌上,呈現在吳桐等人的眼前。現場幾位都是金烏工程的最核心人員,也沒什麼需要迴避的。這幾位同樣都不是泛泛之輩,雖然對於發電可能不是最專業的,但是他們的涉獵基礎,絕對不會差了。
磁流體發電,目前並不完善,吳總挑戰這個項目,對他們來說,壓力還是不小的,大家能夠集思廣益,他是樂見其成。雖然燒開水模式對於目前的技術來說,仍然是最高效的,但是對接最初,他就已經明白金烏工程的野心,他們不要目前最好,而是要跨越式的最合適最好。
為了更加完善盡美,磁流體發電,是必不可少的攻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