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
南詔國和北戎興兵,來得快,退得也快。
這種全面打響,由內而外的戰局,每個人都是第一次遇到。
尤其是軍民融合,一體作戰。
北戎皇帝身亡,但戰火還未徹底平息。
漫長的黑夜,雲州城內的罪犯,和被寧國公追剿的南詔國兵,猶在做困獸之鬥。
其實原本有更多想要劫掠一番,從南陵邊關逃走的罪犯。
那些都是終身服苦役的罪犯,在礦場或者其他苦寒地方服苦役。
而在天塹關地,以前蘇家服役過的銅礦,罪犯也做此想。
但是他們不知道,縣令一早做了預案。
麒麟軍抵擋外敵,他們衙門就穩定後方。
聯動成線,哪裡有罪犯,就立刻出動。
這裡是民興的發源地,王妃大著肚子,都拼死護佑百姓平安。
那他們也要守護王妃,守護百姓。
凡是有想趁亂打劫的,通通拿下。
別想染指天塹關商業的命脈。
但云州情況就要差上一些了。
君家把主戰場設在雲州,各處部署,都被與其勾連的馮家出賣。
收拾起那些囚困已久的末路狂徒,就有些難辦。
好在百姓已經自髮結隊,與罪犯周旋。
如果有棘手的,就會通知護軍。
如果是軟腳蝦,他們就直接各種花樣全上,捆綁送衙門了事。
總之這一晚,四處平叛,一刻都沒歇。
而被人惦念安危的蘇笙笙,則躺在謝玄的懷裡直睡了一整晚。
最後還是被漲醒的。
終於也不需要羊奶了,蘇笙笙拍著吃得吭吭唧唧的女兒,一邊問外邊情況。
經過一晚上的作戰,雲州基本平定。
寧國公也戰果斐然,正在收尾。
北戎倉皇回竄,沿境大軍邊追邊打,成績喜人。
簡直當練手聯兵作戰,統一行動了。
只是沒想到,張老將軍這個不著調的,竟然帶兵去收復失地了。
此刻還沒有準確消息傳回。
至於一開始斷掉通訊的皇都,也很快撬開緊閉死守的皇都、皇宮大門。
……
聽聞蘇笙笙生下一女,姝華公主帶著蘇元菱匆匆趕回。
君瑤火燒靈山,是公然出手的,蘇笙笙並未質問錄音。
但她對四姐的傷害,還有寧桀的,都已確鑿無疑。
四姐趕到後,見她安然,才放下心。
對於君瑤的死訊,並未過多關心。
終此一戰,君家已再沒有翻盤的機會。
他們與宗政銳進勾結串謀,引南詔國入關起兵禍的事,已是公之於眾。
這一次,同樣難逃的還有馮家。
在馮氏墜台身亡後,馮保夫婦已畏罪自裁。
至於他們知不知道君瑤的全部計劃,已不再重要。
馮氏的三個女兒,這次沒有受到牽連。
也許是馮氏還殘存一絲理智,知道這一次危及一族性命,所以沒讓三個女兒參與。
至於樊山,蘇笙笙只聽人說,他只嘆了一句,「娶妻娶賢,一婦毀三代……」
其餘罪犯,已拉到菜市口。
第355章
登基
「什麼,你說宗政銳進餓死了?」
第二日,當蘇笙笙從謝玄口中得知皇宮近況時,直目瞪口呆。
皇都一戰,戰鼓打響前,首先便是切掉中樞的指揮權,皇都與外圍通訊全部中斷。
這就要得益於蘇笙笙的屏蔽裝置了。
可沒想到,宗政銳進個膽小怕事的,第一時間進到了他一早挖置的密道里。
也許是壞事做多了,懷疑自己的御廚、宮人會加害於他,所以他躲進密道的消息是封鎖的。
可沒想到,他一手提拔、儀仗、信賴的秦祁二人,竟然陰奉陽違!
宗政銳進許他們高官厚祿,自以為他們早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哪知道兵臨城下,秦祁二人怕謝玄帶兵破城而入,竟捲走宗政銳進給的珠寶跑了。
所以宗政銳進疑心之下,竟是給自己挖了坑,一手埋葬了自己。
那密道原本能從裡邊打開的,可是宗政銳進可能養尊處優太過,竟一人無力扭轉。
而他呼天不應,驚恐憂慮加上密道陰暗冰冷,又不能生火。
竟是最後生生餓死……
在解決外圍的增兵後,靖遠親王來到皇宮,最後幾番尋找才搜到密道。
看著宗政銳進驚恐萬狀的臉,也不由落下淚來。
他問宮人,宗政銳進此前都說了什麼。
噤若寒蟬的宮女內室全都嚇的不敢言。
宗政銳進在進入密道時,只搬了那把黃金龍椅。
最後留與世人之言,是滿腹怨懟。
言君家背叛朕、北戎背叛朕、連你也背叛朕。
這個你,自然是在指他從未放進過眼裡,或者起過防備之心的靖遠親王。
可能這就是作為天家兒女的悲涼。
防來防去,防不勝防……
但宗政銳進此刻駕崩,其實也讓靖遠親王無聲的鬆了口氣。
以宗政銳進圖謀篡位,引發麒麟軍之案,和多次賣國求權的罪行來說。
他總不能真的看著文瑞世子,『弒父吧』。
縱然並非真的是父,可為了減少抵抗,減少傷亡,有一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
而今隨著宗政銳進的駕崩,南陵動亂終是塵埃落定。
兩州歸降,二聖被帶回做最後的審判。
至於逃走的秦祁二人,也並沒有跑多遠,已被擒回受審。
連同大理寺的宛若脫水的汪永壽、劉側妃,一併羈押候審。
和那對二聖求援聖旨置之不理,安然與宗政銳進統坐
享富貴的幾員大將,一併提上朝堂。
如此多的大事,不能沒有主審人。
年僅十六的文瑞世子,在百官擁護下,登基稱帝。
可他們並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世。
此刻人心惶惶,大戰未平,還不到時候……
至此,二十年的慘案,終於串聯一起。
惶惶不可終日的二聖,從汪永壽口中得知當年一切都是因宗政銳進覬覦太子之位,而預謀離間太子膝下的兩子自相殘殺,已是悔之晚矣。
忠心耿耿的麒麟軍,就這般葬送在了他的猜忌之中。
「都是報應啊……」
得知一切真相,和來龍去脈的太上皇,已精神恍惚。
他故意拖延援軍,從而導致雲州城破。
白上國破城而入,屠戮關內十萬軍民。
而他的兒子,不但無視他的求救,也為皇位放任他被北戎劫走。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當年他傳給藩王的聖旨,汪永壽私藏,才有了今日的大白天下。
這一切的一切,全部緣起猜忌之心。
君臣猜忌,臣民猜忌,兵將猜忌……
宗政銳進自知得位不正,在新建皇都時,才任由秦祁二人蛀空國庫。
進而引發帝師的觸犯龍顏……
而今這一切,也輪到他了……
面對眾官的憤怒,太上皇終於袒露罪行。
如果說宗政銳進是謀劃已久,有據可查。
那太上皇就是只有他自己知道,是不是他有心拖延,心生猜忌。
在太上皇在朝堂公開認罪時,那些亡靈終於可以安息了。
而後是前聖。
他雖然不知前情,但在謝家皇后翻案時,卻與太上皇一起掩埋真相……
致麒麟軍之冤無處可訴,也不可饒恕。
讓南陵百姓深陷戰火,被北戎侵略,被白上國屠城。
都禍起這幾位上位者的權衡之心。
被蘇笙笙趕來朝堂,聽最後終審的謝玄,心中卻仍恨意難消。
二聖認罪,罪魁宗政銳進已死,可是他始終有口氣鬱結於心。
同來聽審的蘇老太爺,沒有多說什麼,只將孫女在他出發前,給他的歲歲的小腳丫印手帕,從懷中取出,轉而偷遞給了謝玄。
哦,歲歲,是姝華公主給取的乳名。
寓意歲歲平安。
這一次公審二聖,姝華公主沒有來。
她對二聖和宗政銳進已是失望透頂,不願再見。
謝玄觸摸著手絹上,女兒的腳丫印,心中蓄滿的陰霾,才稍稍雲散。
但公開處決皇帝,還是史無前例。
為了南陵平定,也為了給麒麟軍一個交代,文瑞世子宣布貶為庶民先行軟禁。
至於通敵的君家,抄家問斬,錢財一併沖入國庫,做安置此次戰後百姓安家之用。
汪永壽本人後為一己之私,報復二聖,不讓宗政銳進派兵增援。
造成如今南陵分崩離析,失去十六州……
哦,現在已經收復四州,還剩十二州。
造成十二州難以恢復,罪不容恕,判斬立決。
劉側妃雖為汪桓旗挑唆,但也其心可誅,同罪斬立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南詔國和北戎興兵,來得快,退得也快。
這種全面打響,由內而外的戰局,每個人都是第一次遇到。
尤其是軍民融合,一體作戰。
北戎皇帝身亡,但戰火還未徹底平息。
漫長的黑夜,雲州城內的罪犯,和被寧國公追剿的南詔國兵,猶在做困獸之鬥。
其實原本有更多想要劫掠一番,從南陵邊關逃走的罪犯。
那些都是終身服苦役的罪犯,在礦場或者其他苦寒地方服苦役。
而在天塹關地,以前蘇家服役過的銅礦,罪犯也做此想。
但是他們不知道,縣令一早做了預案。
麒麟軍抵擋外敵,他們衙門就穩定後方。
聯動成線,哪裡有罪犯,就立刻出動。
這裡是民興的發源地,王妃大著肚子,都拼死護佑百姓平安。
那他們也要守護王妃,守護百姓。
凡是有想趁亂打劫的,通通拿下。
別想染指天塹關商業的命脈。
但云州情況就要差上一些了。
君家把主戰場設在雲州,各處部署,都被與其勾連的馮家出賣。
收拾起那些囚困已久的末路狂徒,就有些難辦。
好在百姓已經自髮結隊,與罪犯周旋。
如果有棘手的,就會通知護軍。
如果是軟腳蝦,他們就直接各種花樣全上,捆綁送衙門了事。
總之這一晚,四處平叛,一刻都沒歇。
而被人惦念安危的蘇笙笙,則躺在謝玄的懷裡直睡了一整晚。
最後還是被漲醒的。
終於也不需要羊奶了,蘇笙笙拍著吃得吭吭唧唧的女兒,一邊問外邊情況。
經過一晚上的作戰,雲州基本平定。
寧國公也戰果斐然,正在收尾。
北戎倉皇回竄,沿境大軍邊追邊打,成績喜人。
簡直當練手聯兵作戰,統一行動了。
只是沒想到,張老將軍這個不著調的,竟然帶兵去收復失地了。
此刻還沒有準確消息傳回。
至於一開始斷掉通訊的皇都,也很快撬開緊閉死守的皇都、皇宮大門。
……
聽聞蘇笙笙生下一女,姝華公主帶著蘇元菱匆匆趕回。
君瑤火燒靈山,是公然出手的,蘇笙笙並未質問錄音。
但她對四姐的傷害,還有寧桀的,都已確鑿無疑。
四姐趕到後,見她安然,才放下心。
對於君瑤的死訊,並未過多關心。
終此一戰,君家已再沒有翻盤的機會。
他們與宗政銳進勾結串謀,引南詔國入關起兵禍的事,已是公之於眾。
這一次,同樣難逃的還有馮家。
在馮氏墜台身亡後,馮保夫婦已畏罪自裁。
至於他們知不知道君瑤的全部計劃,已不再重要。
馮氏的三個女兒,這次沒有受到牽連。
也許是馮氏還殘存一絲理智,知道這一次危及一族性命,所以沒讓三個女兒參與。
至於樊山,蘇笙笙只聽人說,他只嘆了一句,「娶妻娶賢,一婦毀三代……」
其餘罪犯,已拉到菜市口。
第355章
登基
「什麼,你說宗政銳進餓死了?」
第二日,當蘇笙笙從謝玄口中得知皇宮近況時,直目瞪口呆。
皇都一戰,戰鼓打響前,首先便是切掉中樞的指揮權,皇都與外圍通訊全部中斷。
這就要得益於蘇笙笙的屏蔽裝置了。
可沒想到,宗政銳進個膽小怕事的,第一時間進到了他一早挖置的密道里。
也許是壞事做多了,懷疑自己的御廚、宮人會加害於他,所以他躲進密道的消息是封鎖的。
可沒想到,他一手提拔、儀仗、信賴的秦祁二人,竟然陰奉陽違!
宗政銳進許他們高官厚祿,自以為他們早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哪知道兵臨城下,秦祁二人怕謝玄帶兵破城而入,竟捲走宗政銳進給的珠寶跑了。
所以宗政銳進疑心之下,竟是給自己挖了坑,一手埋葬了自己。
那密道原本能從裡邊打開的,可是宗政銳進可能養尊處優太過,竟一人無力扭轉。
而他呼天不應,驚恐憂慮加上密道陰暗冰冷,又不能生火。
竟是最後生生餓死……
在解決外圍的增兵後,靖遠親王來到皇宮,最後幾番尋找才搜到密道。
看著宗政銳進驚恐萬狀的臉,也不由落下淚來。
他問宮人,宗政銳進此前都說了什麼。
噤若寒蟬的宮女內室全都嚇的不敢言。
宗政銳進在進入密道時,只搬了那把黃金龍椅。
最後留與世人之言,是滿腹怨懟。
言君家背叛朕、北戎背叛朕、連你也背叛朕。
這個你,自然是在指他從未放進過眼裡,或者起過防備之心的靖遠親王。
可能這就是作為天家兒女的悲涼。
防來防去,防不勝防……
但宗政銳進此刻駕崩,其實也讓靖遠親王無聲的鬆了口氣。
以宗政銳進圖謀篡位,引發麒麟軍之案,和多次賣國求權的罪行來說。
他總不能真的看著文瑞世子,『弒父吧』。
縱然並非真的是父,可為了減少抵抗,減少傷亡,有一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
而今隨著宗政銳進的駕崩,南陵動亂終是塵埃落定。
兩州歸降,二聖被帶回做最後的審判。
至於逃走的秦祁二人,也並沒有跑多遠,已被擒回受審。
連同大理寺的宛若脫水的汪永壽、劉側妃,一併羈押候審。
和那對二聖求援聖旨置之不理,安然與宗政銳進統坐
享富貴的幾員大將,一併提上朝堂。
如此多的大事,不能沒有主審人。
年僅十六的文瑞世子,在百官擁護下,登基稱帝。
可他們並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世。
此刻人心惶惶,大戰未平,還不到時候……
至此,二十年的慘案,終於串聯一起。
惶惶不可終日的二聖,從汪永壽口中得知當年一切都是因宗政銳進覬覦太子之位,而預謀離間太子膝下的兩子自相殘殺,已是悔之晚矣。
忠心耿耿的麒麟軍,就這般葬送在了他的猜忌之中。
「都是報應啊……」
得知一切真相,和來龍去脈的太上皇,已精神恍惚。
他故意拖延援軍,從而導致雲州城破。
白上國破城而入,屠戮關內十萬軍民。
而他的兒子,不但無視他的求救,也為皇位放任他被北戎劫走。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當年他傳給藩王的聖旨,汪永壽私藏,才有了今日的大白天下。
這一切的一切,全部緣起猜忌之心。
君臣猜忌,臣民猜忌,兵將猜忌……
宗政銳進自知得位不正,在新建皇都時,才任由秦祁二人蛀空國庫。
進而引發帝師的觸犯龍顏……
而今這一切,也輪到他了……
面對眾官的憤怒,太上皇終於袒露罪行。
如果說宗政銳進是謀劃已久,有據可查。
那太上皇就是只有他自己知道,是不是他有心拖延,心生猜忌。
在太上皇在朝堂公開認罪時,那些亡靈終於可以安息了。
而後是前聖。
他雖然不知前情,但在謝家皇后翻案時,卻與太上皇一起掩埋真相……
致麒麟軍之冤無處可訴,也不可饒恕。
讓南陵百姓深陷戰火,被北戎侵略,被白上國屠城。
都禍起這幾位上位者的權衡之心。
被蘇笙笙趕來朝堂,聽最後終審的謝玄,心中卻仍恨意難消。
二聖認罪,罪魁宗政銳進已死,可是他始終有口氣鬱結於心。
同來聽審的蘇老太爺,沒有多說什麼,只將孫女在他出發前,給他的歲歲的小腳丫印手帕,從懷中取出,轉而偷遞給了謝玄。
哦,歲歲,是姝華公主給取的乳名。
寓意歲歲平安。
這一次公審二聖,姝華公主沒有來。
她對二聖和宗政銳進已是失望透頂,不願再見。
謝玄觸摸著手絹上,女兒的腳丫印,心中蓄滿的陰霾,才稍稍雲散。
但公開處決皇帝,還是史無前例。
為了南陵平定,也為了給麒麟軍一個交代,文瑞世子宣布貶為庶民先行軟禁。
至於通敵的君家,抄家問斬,錢財一併沖入國庫,做安置此次戰後百姓安家之用。
汪永壽本人後為一己之私,報復二聖,不讓宗政銳進派兵增援。
造成如今南陵分崩離析,失去十六州……
哦,現在已經收復四州,還剩十二州。
造成十二州難以恢復,罪不容恕,判斬立決。
劉側妃雖為汪桓旗挑唆,但也其心可誅,同罪斬立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