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投資於股票或商品市場。他們運用借來的資金加上原本的現金,所以他們能 買更多的股份或更多的契約,因此他們的盈餘也會更大。很自然的,使用財務槓桿作用的投機者所冒的風險也相對地增加,要獲得更大的投資收益,便 需冒更大的風險,這是無可避免的。

  運用借來的資金來賺取更大利潤,提升事業成功,是一位重要企業家經 營致富故事的一部分,從亞里士多德。歐納西斯運用借貸融資購他第一艘貸船,至威廉。柴肯道夫那有名的紐約房地產大亨,利用財務槓桿作用,經由 無數的抵押貸款,使自己成為億萬富翁。行業或有不同,但是財務槓桿作用的運用是持續、經常的;投機者繳一筆小額的現金取得資產(如購買股票)

  擁有權,然後找人再融資。投機者的收入,除了抵償借款利息仍有盈餘,而 且仍具有資產控制權。他再以利潤購進更多的新資產。同樣的遊戲一再重複 不已。

  在每個例子裡,財務槓桿作用的成功運用者,獲得的利益要遠大於僅能 運用自己的原有投資資本。

  同樣的原理也可用於談判世界,如果你技巧地運用你的長處,你所得到 的利益會大得令你驚奇。

  1.談判時槓桿作用的秘密 一位英國商人很不幸地欠了一位放高利貸者一大筆錢,但自己無法還清他的借貸。這意味著不僅他將破產而且他必須長期孤獨地被關在地方債務人 監獄,然而,高利貸者提供了另一解決方法。他建議,如果此商人願意把他漂亮的年輕女兒嫁給他,一筆勾銷,以作回報。

  該放高利貸者既老又丑,而且聲名狼籍。商人以及女兒對這建議都很吃 驚。不過此放高利貸者是個狡猾人士。他建議唯一公平解決途徑是讓命運做決定,他提出了以下的建議。他在一個空袋子裡擺入兩顆鵝卵石,一顆是白 的,一顆是黑的。商人的女兒必須伸手入袋取一鵝卵石。若她先把袋中黑鵝卵石取出的話,就必須嫁給他,而債則算償清了。若她不選一顆鵝卵石的話, 那麼就沒什麼可談的了,她的父親必須關在債務人監獄。

  商人以及他的女兒,不得已只好同意。放高利貸者彎下身拾取兩顆鵝卵 石,放入空袋。商人的女兒用眼角鈄視到此狡猾的老頭兒選了兩顆黑鵝卵石,似乎她命運已經判定了。

  你不得不同意,她似乎沒有強大的談判態勢可言。的確,放高利貸者的 行為極不道德,但是假如她說穿他的伎倆,採取強硬立場,那麼他的父親必進監獄。如果她不揭穿他而選了一鵝卵石的話。她必須嫁給這位醜陋的放高 利貸者。

  很明顯地,此時正是運用槓桿作用的時機。 故事中的女孩子不但人美,也很聰明,她了解自己,也了解她的對手。

  她知道她的對手是一位不擇手段的狡猾者。她也知道根本不可能與他面對面 地較量機智,最終解決之道必須由她扮演甜美可愛、天真浪漫的少女的角色。

  了解對策之後,她把手伸入袋子,取一鵝卵石,不過在將可判定顏色之 前,她假裝笨拙地摸石取石,結果失誤,鵝卵石掉到了路上,很快地與路上其他的鵝卵石混在一起,無法辨別。“哦!糟糕,”女孩驚呼,繼而說道:“我怎麼這麼不小心,不過沒有關係,先生,我們只要看看在你袋子裡所留 下的鵝卵石是什麼顏色,便可知道我所選的鵝卵石的顏色了。”

  仔細地衡量相關因素之後,決定好策略,女該運用談判使自己贏得有利 的位置。在替該老人安排好談判舞台之後,她揭穿了高利貸者不道德的行徑。

  結果可以和她已償清債務的父親回家。故事中的女孩成功了。因為她在判定 比賽規則對她不利的情況下巧妙地利用遊戲規則。簡單地說,女孩的遠見使她能轉劣勢為優勢。

  這又得回到我們在第一章所闡述的要點。要成為成功者,就必須了解自 己的個性和自我的長處及弱點。忠實地自我評估是成功運用槓桿作用的關鍵。而忠實的自我評估的關鍵是流行於中世紀哲學家的一句警語:簡單地說 就是“擁有好的人生。如何在不利、無奈的情況下求得好結果,好好地去做非做不可的事是件值得嘉許的好事。”

  凡此意味著,如果你有某一個性,承認它、運用它為你謀利。 幾年以前,商業界震驚於一位名叫葛林。特納的推銷員。此光芒四she的特納很快地便建立了自己的大事業——他命名為“敢於成為大人物”的組織。

  在此組織內,他運用他所發展的銷售技巧教導其他的人相信自我,激發他們 賺大錢的抱負。

  特納先生剛開始著名的事業時,充當挨戶推銷裁fèng機的銷售員。對一位 挨戶訪問的銷售員來說。剛開始時他有一項嚴重的的障礙——他有著很明顯的兔唇。很快地他便利用此障礙,使其成為他的銷售噱頭的一部分。他對他 的顧客說道:“我注意到你在看我的兔唇,女士。哈!這只是我今早特別裝上的東西,目的是讓你這樣漂亮的女士會注意到我。”特納先生很明顯地是 位很成功的推銷員。雖然他的貨品改變,可是他的推銷方法不變,他同時推銷、販賣自己和各種貨品——兔唇和任何產品。

  槓桿作用運用另一部分是使你的努力達到極點,不要把努力浪費在無效 的開始行動上。很多謀職之人在開始追尋之時便已浪費過多精力,他們的履歷表記載了太多與所謀職位不吻合、不相關的資料,在談判時不害怕成為你 自己資料的主編者,精確選擇有用資料,去除無用資料。談判過程就是溝通過程,堆積不相干、誤導的因素,只會混淆主要問題而已,毫無益處。

  2.編寫履歷表運用槓桿作用 一位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老師,決定改行從商。他是個有效率的老師、數學家,是個足智多謀的人。對任何公司都是有用的人才。可是沒人願意給 他機會。要不了多久,這位教師便明白了解他的方法不對,所以搶先改變了處理方法,很顯然他成為好老師的技巧可運用於商業界,可是他將來的僱主 不這麼想這位教師是位助理校長。在他教書的小鎮,此一職位是正式的。他 以履歷表篇幅的90%論述了這一職務及所做的領導工作。他詳盡說明他和學 校學生社團、雇員及供應商的交往,以便觀看履歷表的人自己下結論。

  運用此新方法一個月之後,他獲得了工作,他運用自己擁有的一些長處 和經驗為自己謀得想要的職位,企業界對教師有些偏見,他則以不會引起那偏見的方式推銷自己。那位教師現在在一家大飲料公司工作,工作表現良好。 如果應徵時他讓此家公司僅以表面價值評估他的話,他就不可能得此機會。

  3.槓桿作用和分析 為了要運用你的長處為自己謀利,道德必須將它們孤立分離起來,確定它們是什麼。 讓我們假定你在談判購屋事宜。你要買的房子並不是處在最佳位置,屋價早已反應出此點,可是你認為還是可以做成對己更為有利的交易。你知道 還有其他的人對此房子有興趣,可是你覺得你的立場獨特。你想買此棟房子,不是做住宅,而是一項投資——此投資是你的會計師極力向你推薦的,因為 你需要減稅。沒錯,購房做住宅的買主,對賣價也和你一樣感興趣,不過他們會對其他的考慮、更感興趣——像地板的美觀、牆壁、油漆顏色和其他項 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