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而且在那之後君元航還化苦悶為動力,建造了更多的無人機和可移動式機械臂。
其實現在君元航已經有條件給神威製造一個像二桶那樣的純機械身體了,神威也提議過將他的人格核心和EC-370的電源取出來,裝進那個一人高的神威本體機械模型中去。君元航一貫對那個模型愛不釋手,神威認為用那個形態陪伴君元航會更方便些。
但就像神威之前說的,君元航對這個身體已經投注了額外的感情,這幾年來他習慣了面對這個雌雄莫辨的美麗外形,雖然他一貫喜歡機械勝過美女帥哥,雖然理智上知道這只是一個可以更換的外部設備,情感上也已經不可避免地把這個外形和神威劃上了等號。
即使這個身體只能躺在工房裡,轉動一下僅剩的右眼,做出幾個簡單的表情,或者伸出手來碰一碰君元航,給他一個安慰的擁抱,他也不想換。
既然君元航不想換,神威自己當然也無所謂,現在他能操縱的外部設備日漸變多,幹活甚至比人形身體能動的時候還要高效,在受傷損壞兩個月後,他就在科研基地的大樓頂建好了跟李醫生約定的小型衛星基站。
衛星基站通電啟用的當天,他們就收到了來自北極火種基地的信號。
第104章抉擇(三)
「這就收到信號了?」君元航趕緊來到主控室,「是李醫生嗎?」
「是我。」那邊接通了視頻通話,不過畫面解析度非常低,幀數卡得就像是在放PPT,李醫生習慣性地推了推鼻子上嶄新的眼鏡架,「帶寬有限,讓我們長話短說,我們成功地到達了北極,基地這邊一切安好,而且已經研究出了對付變異螞蟻的方法。」
「真的?!什麼方法!」君元航急切地問。
「具體方案發給神威了,讓他給你解釋吧。線路得留給別人用了,稍後再聯絡。」李醫生說著就掛斷了通話。
以報廢的老舊商用衛星那每秒不到1M的傳輸速度,還要承擔整個北極基地跟外界的全部交流任務,拿來打視頻電話確實是太奢侈了,甚至發個數據包給神威都發了十幾秒,還是純文字版的,裡面只有少數的幾張插圖。
神威瞬間解壓完畢放給君元航看。
這數據包里涵蓋的內容還是不少的,君元航現在終於知道最早的變異螞蟻是由一個叫做「綠色復仇者」的極端環保主義教派搞出來的,他們認為人類是萬惡之源,是地球之癌,只有人類滅絕,地球才能恢復健康,於是其中一些腦子很好卻思想極端的生物學家決定通過人類的黑科技,讓大自然對人類展開終極的「復仇」。
然而諷刺的是,他培育出的變異螞蟻造成了世界上超過一半的陸地物種,包括幾乎所有的中大型動物滅絕,徹底破壞了生態平衡,許多地方野兔和老鼠泛濫成災,導致大範圍的植被減少和沙漠化,對自然的破壞比人類要乾脆徹底多了。
火種基地畢竟是關乎全人類存亡的「世界政府」,得到了當時所有國家最高級別的技術支持,於是也獲得了一些從恐怖組織手中繳獲的資料。
這其中就有「綠色復仇者」的生物學家培育出變異螞蟻的原始資料,在先前嘗試了多種方法未果之後,研究委員會最終通過了一個很早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的方案——以毒攻毒。
他們按照當年那些生物學家用過的辦法,將另外一種小型螞蟻培育成了巨大的變異螞蟻。
這種螞蟻原本的種群叫做「阿根廷蟻」,它們的體型即使在螞蟻當中也算小的,工蟻的個頭不拿放大鏡幾乎看不見,經過變異化的工蟻也只有狗那麼大,跟其它至少半人多高的變異螞蟻比起來,簡直就是弱雞中的戰五渣。
但是這種螞蟻深刻地闡釋了什麼叫做「團結就是力量」,一對一打不過就三對一,三對一打不過就五對一,就算大體型的螞蟻能輕鬆將它們一口咬成兩段,當它們烏泱泱地一大片衝上來,再厲害的大螞蟻也是顧頭不顧腚,最終被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螞蟻跟螞蟻的對決中,以數量求勝似乎只是基本操作,問題是怎麼樣才能繁育出這壓倒性的數量。這就要歸功於一個阿根廷蟻獨有的特性——它們不同的巢穴之間不會互相競爭。
其它螞蟻就算是同屬同種,哪怕是由同一個母親生出來的一對親姐妹蟻后繁育出來的兩窩螞蟻,只要碰到了彼此,也是一場劍拔弩張、不死不休的廝殺。
但阿根廷蟻不一樣,兩窩阿根廷蟻碰了面,你聞聞我,我聞聞你,一拍即合,狼狽為奸,從此就是不分彼此的同一窩螞蟻。
因此,一窩阿根廷蟻有十幾個蟻后是正常操作,幾十個蟻后也屢見不鮮,不同蟻后生下來的螞蟻全都混在一起,整個物種都是一條戰線,同仇敵愾,同進同退,生生靠著壓倒性的數量和團結把其它比它們大得多,凶得多的螞蟻們通通逼上了絕路。
遠在變異螞蟻出現之前幾十年,阿根廷蟻就已經被許多地區視為危險的入侵物種了,基本上它們到了哪裡,哪裡的本地螞蟻種群就會被競爭滅絕,即使是矛蟻、紅火蟻、子彈蟻這類以兇悍著稱的蟻群,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螞蟻面前也只能全家升天。
根據阿根廷蟻的這一獨有特性,火種基地的研究員們很早就提出了一個策略——將變異的阿根廷蟻蟻后投放到全世界,等到變異阿根廷蟻大量繁育,消滅了所有其它種類的變異螞蟻,就投放一種針對變異阿根廷蟻的病毒,一舉消滅全部的變異阿根廷蟻。
看到這裡君元航犯了嘀咕,就算是他這樣對生物科學比較外行的人也知道,自然界的生物每一代之間都在發生著完全隨機的基因變異,只要基因庫足夠豐富,就沒有任何一種病毒可以消滅整個種群。
再往下看,發現他的這個擔憂研究員們也早就想到了。
他們用轉基因手段培育出了只能進行孤雌生殖的蟻后,投放的每一隻蟻后都是由同一隻孤雌生殖的蟻后繁育出來,每一代的基因都和母體一模一樣,即使和雄蟻有交`配行為,生育的後代也仍然保留著孤雌生殖的特性,一點兒都不會帶上雄蟻的基因。
可以說,未來稱霸全世界的每一隻蟻后,都是最初那個母體的克隆體,這樣單一的基因庫對傳染病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
看起來這個方案從技術層面來說已經是萬無一失了。
不過這個策略之所以拖到現在才被通過,也是有原因的。
本來變異螞蟻對於陸地動物來說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生態災難,變異阿根廷蟻投放以後對於陸地生態系統就更是滅頂之災。
它們體型更小,食性更廣,會讓一些大型變異螞蟻無法捕捉的小體型動物也無路可逃,還會讓許多本來就在夾縫之中艱難求生的物種徹底完蛋。人們尚且不能確定這新一輪的物種大滅絕會不會給本就已經千瘡百孔的生態系統致命一擊,直接導致更加災難性的後果。
而且就算火種基地的人先前跟華夏聯邦完全沒有聯絡,也可以猜到這世上必然還有少數人類在陸地上頑強求生。
他們就像是撿到神威之前的君元航一樣,零零散散地孤立在各處,無法得到提前通知,滿足於眼前的安寧,渾然不知即將發生的一切。
而之前針對大體型變異螞蟻設計的防禦手段大多數是防不住變異阿根廷蟻的。
對於這些人而言,變異阿根廷蟻的出現可不是什麼希望的曙光,而是末日的號角。
儘管有著這樣那樣的顧慮,在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努力都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以後,火種基地的研究員們最終還是決定不管那麼多了。
就在幾個月前,第一批變異阿根廷蟻的蟻后已經在北極苔原附近進行了實驗性的投放。
如果這一批能夠在野外生存下來,那麼擴散到南邊也只是時間問題。如果不能,火種基地還將在調整它們的基因之後,進行第二次投放。
「所以這根本就不是什麼科技的創新、技術的突破,就是破罐子破摔了啊?」君元航趕緊對火種基地發去了視頻通話的請求,李醫生過了一會兒才接起來:「帶寬不夠,我們最好是用文字信息來交流。」
「我知道,但這事很急。既然你們已經投放了第一批阿根廷蟻,那搞不好明年春天蟻后就直接騎臉了啊!我們得馬上採取應對措施,保護區的防衛情況你也是清楚的,你覺得我們要怎樣改進防線,才能擋住阿根廷蟻的進攻?」
「擋不住的。」李醫生直截了當地說,「你最好帶上保護區的所有人,儘快搬遷到火種基地來,等我們完全清除變異螞蟻之後再回去。」
「所有人?那肯定會住不下吧,我們有差不多六千人呢,食物也不夠吃啊!」
「放心,火種基地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已經擴容了一倍以上,就算再來幾萬難民長住也不是問題,更何況只是暫住幾年。食物方面也不需要擔心,基地這邊通過成熟的水培技術已經足以生產維持生存所必須的糧食和蔬菜,更有捕鯨船隊可以從北極海域獲取源源不斷的蛋白質,我們的食物產量足以支撐十萬人以上的規模。」李醫生催促地說,「不過你們一定要快些行動,阿根廷蟻沒有固定的繁殖期,就在我們通話的時候,它們也在不斷地向南擴散,我們無法預計先頭部隊什麼時候會到達保護區。」
其實現在君元航已經有條件給神威製造一個像二桶那樣的純機械身體了,神威也提議過將他的人格核心和EC-370的電源取出來,裝進那個一人高的神威本體機械模型中去。君元航一貫對那個模型愛不釋手,神威認為用那個形態陪伴君元航會更方便些。
但就像神威之前說的,君元航對這個身體已經投注了額外的感情,這幾年來他習慣了面對這個雌雄莫辨的美麗外形,雖然他一貫喜歡機械勝過美女帥哥,雖然理智上知道這只是一個可以更換的外部設備,情感上也已經不可避免地把這個外形和神威劃上了等號。
即使這個身體只能躺在工房裡,轉動一下僅剩的右眼,做出幾個簡單的表情,或者伸出手來碰一碰君元航,給他一個安慰的擁抱,他也不想換。
既然君元航不想換,神威自己當然也無所謂,現在他能操縱的外部設備日漸變多,幹活甚至比人形身體能動的時候還要高效,在受傷損壞兩個月後,他就在科研基地的大樓頂建好了跟李醫生約定的小型衛星基站。
衛星基站通電啟用的當天,他們就收到了來自北極火種基地的信號。
第104章抉擇(三)
「這就收到信號了?」君元航趕緊來到主控室,「是李醫生嗎?」
「是我。」那邊接通了視頻通話,不過畫面解析度非常低,幀數卡得就像是在放PPT,李醫生習慣性地推了推鼻子上嶄新的眼鏡架,「帶寬有限,讓我們長話短說,我們成功地到達了北極,基地這邊一切安好,而且已經研究出了對付變異螞蟻的方法。」
「真的?!什麼方法!」君元航急切地問。
「具體方案發給神威了,讓他給你解釋吧。線路得留給別人用了,稍後再聯絡。」李醫生說著就掛斷了通話。
以報廢的老舊商用衛星那每秒不到1M的傳輸速度,還要承擔整個北極基地跟外界的全部交流任務,拿來打視頻電話確實是太奢侈了,甚至發個數據包給神威都發了十幾秒,還是純文字版的,裡面只有少數的幾張插圖。
神威瞬間解壓完畢放給君元航看。
這數據包里涵蓋的內容還是不少的,君元航現在終於知道最早的變異螞蟻是由一個叫做「綠色復仇者」的極端環保主義教派搞出來的,他們認為人類是萬惡之源,是地球之癌,只有人類滅絕,地球才能恢復健康,於是其中一些腦子很好卻思想極端的生物學家決定通過人類的黑科技,讓大自然對人類展開終極的「復仇」。
然而諷刺的是,他培育出的變異螞蟻造成了世界上超過一半的陸地物種,包括幾乎所有的中大型動物滅絕,徹底破壞了生態平衡,許多地方野兔和老鼠泛濫成災,導致大範圍的植被減少和沙漠化,對自然的破壞比人類要乾脆徹底多了。
火種基地畢竟是關乎全人類存亡的「世界政府」,得到了當時所有國家最高級別的技術支持,於是也獲得了一些從恐怖組織手中繳獲的資料。
這其中就有「綠色復仇者」的生物學家培育出變異螞蟻的原始資料,在先前嘗試了多種方法未果之後,研究委員會最終通過了一個很早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的方案——以毒攻毒。
他們按照當年那些生物學家用過的辦法,將另外一種小型螞蟻培育成了巨大的變異螞蟻。
這種螞蟻原本的種群叫做「阿根廷蟻」,它們的體型即使在螞蟻當中也算小的,工蟻的個頭不拿放大鏡幾乎看不見,經過變異化的工蟻也只有狗那麼大,跟其它至少半人多高的變異螞蟻比起來,簡直就是弱雞中的戰五渣。
但是這種螞蟻深刻地闡釋了什麼叫做「團結就是力量」,一對一打不過就三對一,三對一打不過就五對一,就算大體型的螞蟻能輕鬆將它們一口咬成兩段,當它們烏泱泱地一大片衝上來,再厲害的大螞蟻也是顧頭不顧腚,最終被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螞蟻跟螞蟻的對決中,以數量求勝似乎只是基本操作,問題是怎麼樣才能繁育出這壓倒性的數量。這就要歸功於一個阿根廷蟻獨有的特性——它們不同的巢穴之間不會互相競爭。
其它螞蟻就算是同屬同種,哪怕是由同一個母親生出來的一對親姐妹蟻后繁育出來的兩窩螞蟻,只要碰到了彼此,也是一場劍拔弩張、不死不休的廝殺。
但阿根廷蟻不一樣,兩窩阿根廷蟻碰了面,你聞聞我,我聞聞你,一拍即合,狼狽為奸,從此就是不分彼此的同一窩螞蟻。
因此,一窩阿根廷蟻有十幾個蟻后是正常操作,幾十個蟻后也屢見不鮮,不同蟻后生下來的螞蟻全都混在一起,整個物種都是一條戰線,同仇敵愾,同進同退,生生靠著壓倒性的數量和團結把其它比它們大得多,凶得多的螞蟻們通通逼上了絕路。
遠在變異螞蟻出現之前幾十年,阿根廷蟻就已經被許多地區視為危險的入侵物種了,基本上它們到了哪裡,哪裡的本地螞蟻種群就會被競爭滅絕,即使是矛蟻、紅火蟻、子彈蟻這類以兇悍著稱的蟻群,在這種微不足道的小螞蟻面前也只能全家升天。
根據阿根廷蟻的這一獨有特性,火種基地的研究員們很早就提出了一個策略——將變異的阿根廷蟻蟻后投放到全世界,等到變異阿根廷蟻大量繁育,消滅了所有其它種類的變異螞蟻,就投放一種針對變異阿根廷蟻的病毒,一舉消滅全部的變異阿根廷蟻。
看到這裡君元航犯了嘀咕,就算是他這樣對生物科學比較外行的人也知道,自然界的生物每一代之間都在發生著完全隨機的基因變異,只要基因庫足夠豐富,就沒有任何一種病毒可以消滅整個種群。
再往下看,發現他的這個擔憂研究員們也早就想到了。
他們用轉基因手段培育出了只能進行孤雌生殖的蟻后,投放的每一隻蟻后都是由同一隻孤雌生殖的蟻后繁育出來,每一代的基因都和母體一模一樣,即使和雄蟻有交`配行為,生育的後代也仍然保留著孤雌生殖的特性,一點兒都不會帶上雄蟻的基因。
可以說,未來稱霸全世界的每一隻蟻后,都是最初那個母體的克隆體,這樣單一的基因庫對傳染病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
看起來這個方案從技術層面來說已經是萬無一失了。
不過這個策略之所以拖到現在才被通過,也是有原因的。
本來變異螞蟻對於陸地動物來說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生態災難,變異阿根廷蟻投放以後對於陸地生態系統就更是滅頂之災。
它們體型更小,食性更廣,會讓一些大型變異螞蟻無法捕捉的小體型動物也無路可逃,還會讓許多本來就在夾縫之中艱難求生的物種徹底完蛋。人們尚且不能確定這新一輪的物種大滅絕會不會給本就已經千瘡百孔的生態系統致命一擊,直接導致更加災難性的後果。
而且就算火種基地的人先前跟華夏聯邦完全沒有聯絡,也可以猜到這世上必然還有少數人類在陸地上頑強求生。
他們就像是撿到神威之前的君元航一樣,零零散散地孤立在各處,無法得到提前通知,滿足於眼前的安寧,渾然不知即將發生的一切。
而之前針對大體型變異螞蟻設計的防禦手段大多數是防不住變異阿根廷蟻的。
對於這些人而言,變異阿根廷蟻的出現可不是什麼希望的曙光,而是末日的號角。
儘管有著這樣那樣的顧慮,在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努力都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以後,火種基地的研究員們最終還是決定不管那麼多了。
就在幾個月前,第一批變異阿根廷蟻的蟻后已經在北極苔原附近進行了實驗性的投放。
如果這一批能夠在野外生存下來,那麼擴散到南邊也只是時間問題。如果不能,火種基地還將在調整它們的基因之後,進行第二次投放。
「所以這根本就不是什麼科技的創新、技術的突破,就是破罐子破摔了啊?」君元航趕緊對火種基地發去了視頻通話的請求,李醫生過了一會兒才接起來:「帶寬不夠,我們最好是用文字信息來交流。」
「我知道,但這事很急。既然你們已經投放了第一批阿根廷蟻,那搞不好明年春天蟻后就直接騎臉了啊!我們得馬上採取應對措施,保護區的防衛情況你也是清楚的,你覺得我們要怎樣改進防線,才能擋住阿根廷蟻的進攻?」
「擋不住的。」李醫生直截了當地說,「你最好帶上保護區的所有人,儘快搬遷到火種基地來,等我們完全清除變異螞蟻之後再回去。」
「所有人?那肯定會住不下吧,我們有差不多六千人呢,食物也不夠吃啊!」
「放心,火種基地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已經擴容了一倍以上,就算再來幾萬難民長住也不是問題,更何況只是暫住幾年。食物方面也不需要擔心,基地這邊通過成熟的水培技術已經足以生產維持生存所必須的糧食和蔬菜,更有捕鯨船隊可以從北極海域獲取源源不斷的蛋白質,我們的食物產量足以支撐十萬人以上的規模。」李醫生催促地說,「不過你們一定要快些行動,阿根廷蟻沒有固定的繁殖期,就在我們通話的時候,它們也在不斷地向南擴散,我們無法預計先頭部隊什麼時候會到達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