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在下聽說,盛家五郎入主東宮,五殿下以後會不會與之相爭呢?」
五皇子笑不出來了,這個問題,的確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難道你有解決之道?」
宋興寧放下手,但一直保持著恭敬的姿勢,
「三殿下被擒,其實另有玄機,而這與盛寒山直接相關!」
五皇子有些茫然,
「你剛說盛五郎,又扯永焱和盛寒山做什麼?」
他身後有幕僚湊近了些,在他耳邊說了幾句。
五皇子略一思索,臉色一變,
「你果然心思靈巧,隨我進府!」
「是!」
宋興寧大喜,跟著隊伍踏進了大門。
這位五皇子腦子好像不夠利索,不過不要緊,這都是小事。
棉娘跟他說過,到了京城後,雙方的約定就終止了,再次相見,就是仇人。
棉娘也沒有食言,讓他平安到了京城。
那他就要開始想後路了。
逃到鄉野去隱姓埋名?這自然不合他的心意,好不容易從鄉野爬上來了,他豈肯甘心又回去?
而且這段日子沒有名醫的調理,他的胸痛氣悶的老毛病又開始發作了,他去鄉野等死麼?
只能還是老辦法,找一個強大的靠山了,這樣一來,既能保命又能治病。
京城裡他能找到的最大靠山,那無疑就是五皇子了。
所以他來了。
「說吧,永焱之死有什麼玄機?」
剛一坐下,五皇子就迫不及待的問了起來。
宋興寧不敢怠慢,一口氣道:
「當時三殿下與盛寒山各守一城,可三殿下手下的戍軍比盛寒山那邊整整少了一萬之多!而且三殿下被圍困時,盛寒山固守不援,這才導致城破,三殿下被擒!五殿下您說,這盛寒山是不是有公報私仇、故意陷害之嫌?」
五皇子眼睛一亮,
「不錯!盛寒山處事不公,坐視永焱被擒,難逃罪責!不過這些你有證據嗎?」
宋興寧道:
「我說的都是事實啊,邊關其他人都知道的,還用證據嗎?如果殿下需要,我就可以作證的。」
五皇子點頭,
「好,你說的事,雖然本王現在不需要,不過保不齊以後不需要,你留下來吧。」
然後吩咐下人帶宋興寧去找一間屋子住下。
宋興寧喜不自勝,不過沒走幾步,五皇子卻又叫住了他,
「等等!本王現在不適合得罪那盛寒山,你跟他家有仇,所以你不能在外面亂說,知道嗎?還有,你得換個名字,不然讓人聽去了也是不好。」
宋興寧垮下了臉,
他這個名字是沒取好嗎?有什麼不祥的講究嗎?他都改了幾次了啊!
每次換回名字他都以為這下穩了,可以不用再換了,結果都是又要改!
特麼的你們不都是皇子嗎?還顧忌一個臣子?
但,不改也不行。
而且宋安邦這個名字也不能用了。
「那,在下就叫宋安國吧!」
宋興寧苦著臉道。
等他走後,五皇子的兩位幕僚說話了。
「殿下,此子雖然會使一些小計謀,但不可重用啊!他輔佐三皇子,三皇子卻落得那般下場,就是明證!殿下不可不察也。」
「是啊殿下,此時得罪盛家,殊為不智,殿下宜謹慎考慮。」
五皇子道:
「兩位莫憂!本王只是未雨綢繆,現在不會用到他。萬一那盛五郎以後與本王爭奪太子,那時候盛家與本王就是對頭了,那豈不是就有大用了?」
幕僚卻道:
「殿下,宋興寧剛才說的,並不足以為憑據。試想以三殿下的脾性,會答應手下少一萬兵嗎?這裡面必定是有原因的,而宋興寧沒說,或者是不知。」
「還有,說盛寒山固守不援,這也不是理由。我們的援兵比北戎少了很多,去之前就定下了固守之策,盛寒山不出城,說不上有錯,這算不上把柄。」
五皇子聽了,覺得也有道理。
「那這麼說,這宋興寧豈不是沒用?」
幕僚回:
「也不能這麼說,說不定有人聽了會起疑心,皇室中人聽了可能會略有不滿,多少有些掣肘吧。」
「有用,但不多,殿下不可太過期望。」
五皇子點頭,
「行,不白吃本王的飯就好。以後再看情況吧。」
他們在暗地裡算計,棉娘這邊全然不知。不過,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所謂風雲變幻,世事無常,未來會怎樣,誰能預料得到呢?
第二天,元鼎帝上朝,當即封盛寒山為左武衛大將軍,並授勳上護軍!
不是北關大元帥,略讓人意外。不過現在北關已平安,倒也不必非要設置元帥一職了。而且左武衛大將軍,這是正三品職官,且有兵權,比之前的散官忠武將軍高了不止一檔,算是非常不錯了。
眾臣紛紛恭喜。
尤其是武將們,更為熱情。
大元國與北戎國的邊境之戰,斷斷續續持續了二十多年!如今一朝平定,還將北戎最重要的邊城奪了過來,領土都擴大了不少,這是實實在在的大功,想不佩服都不行。
也就是三郎太年輕,不然老皇帝的提拔可能還不止於此。
但要是一下子提拔太高,留給太子或者說下一個皇帝的操作空間可就沒多少了,這是大忌,老皇帝當然不會犯這種錯誤。
另外,元鼎帝還賞賜了一大堆用品,什麼綾羅綢緞、珊瑚玉雕、鑽石明珠、珍珠古玉、玉佩玉簪,等等一大堆,裝滿了一大車,還有黃金五百兩,白銀一千兩。
這些都是賜給棉娘的,也不無彌補的意思。
棉娘毫不客氣的笑納了。
她們搜刮回來的東西有一百多車呢,這點算什麼,毛毛雨了。
北戎雖然不富裕,但王庭多年積攢下來的東西卻不少,再加上王族貴胄各家的藏貨,她們當時收繳的很是開心。
苦的都是平頭百姓,有些人永遠不會苦。
第271章
意外來客
另外,大郎四郎、趙寬、孫十一等,也都按功封賞。
再一個,就是給駱老元帥餞行,歡送老元帥告老還鄉,榮歸故里。
元鼎帝也沒小氣,同樣賞賜了許多。
走完這些議程,元鼎帝就感覺疲憊不堪,腦袋發脹,正準備宣布散朝回去歇息時,明親王開口道:
「陛下,如今太子之位空懸多年,以致朝局不穩,人心浮動,臣奏請陛下早日定奪此事,以安民心。」
元鼎帝皺眉道:
「此事容後再議,散朝。」
皇帝走了,留下眾臣們卻議論紛紛。立太子這件事,大家都非常關心,現在明親王頭鐵提出來了,老皇帝身體看著也不好了,加上邊關也已安定,是時候討論這件事了,接下來,這恐怕將是最大的一件事。
棉娘沒興趣摻和,家裡事情還多呢,帶上賞賜回家去了。
三郎等人則去履新。
明親王不屑的瞥了五皇子一眼,眼看盛家五郎的勢力起來了,競爭對手要多一個,這老五還跟沒事人一般,不利用既有優勢抓緊上位,真是廢物!
第二天,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三皇子一門全部被處斬!
以前的太子都遭遇過這種事,輪到三皇子這裡自然不會例外。
棉娘和三郎還去看了一眼。
這可是她們的仇家。
與一個皇子作對,自己還勝出了,一般人還真做不到。
三皇子早就死了,但他的家人還有數十口,包括那個龔王妃,面目憔悴,頭髮上還有碎草屑,往日的容光早已不再,用摻水的養顏膠滋潤過的臉蛋,也沒有了絲毫的光澤。
棉娘的心情其實很平靜,勝利者總是可以從容。
倒是圍觀的百姓們,群情激昂,有不少叫好的,有扔臭雞蛋的,可見這些人平常也不做什麼好事,現在風水輪流轉,百姓們終於有了發泄的機會。
又過一天,莊園門口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點明要找棉娘。
棉娘讓人進來了,一看,竟然是徐州林家的林曦仙!
再次見到林曦仙,對方已經變了不少,穿著一般的棉布和絹製衣裳,面容清減,沒敷一點粉,頭髮高高挽起,僅有一枚普通的銀釵插在髮髻上,如果不是面相天生姣好一些,就會顯得平庸之極。
而且言行舉止,也不像以前那般咋咋呼呼的了,顯得很平靜。
這於對方來說,變化可是相當大了。
棉娘有些詫異,倒不是驚訝對方的風貌,她是奇怪對方來找她做什麼?
她們兩人的關係,可並不算友好的。
接下來,林曦仙主動說明了來意。
她們徐州林家,已經滿門滅絕了!
只有她一個人在外地,意外逃過一劫。
至於兇手,當地也沒人知曉,只知道是被一夥強人殺光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五皇子笑不出來了,這個問題,的確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難道你有解決之道?」
宋興寧放下手,但一直保持著恭敬的姿勢,
「三殿下被擒,其實另有玄機,而這與盛寒山直接相關!」
五皇子有些茫然,
「你剛說盛五郎,又扯永焱和盛寒山做什麼?」
他身後有幕僚湊近了些,在他耳邊說了幾句。
五皇子略一思索,臉色一變,
「你果然心思靈巧,隨我進府!」
「是!」
宋興寧大喜,跟著隊伍踏進了大門。
這位五皇子腦子好像不夠利索,不過不要緊,這都是小事。
棉娘跟他說過,到了京城後,雙方的約定就終止了,再次相見,就是仇人。
棉娘也沒有食言,讓他平安到了京城。
那他就要開始想後路了。
逃到鄉野去隱姓埋名?這自然不合他的心意,好不容易從鄉野爬上來了,他豈肯甘心又回去?
而且這段日子沒有名醫的調理,他的胸痛氣悶的老毛病又開始發作了,他去鄉野等死麼?
只能還是老辦法,找一個強大的靠山了,這樣一來,既能保命又能治病。
京城裡他能找到的最大靠山,那無疑就是五皇子了。
所以他來了。
「說吧,永焱之死有什麼玄機?」
剛一坐下,五皇子就迫不及待的問了起來。
宋興寧不敢怠慢,一口氣道:
「當時三殿下與盛寒山各守一城,可三殿下手下的戍軍比盛寒山那邊整整少了一萬之多!而且三殿下被圍困時,盛寒山固守不援,這才導致城破,三殿下被擒!五殿下您說,這盛寒山是不是有公報私仇、故意陷害之嫌?」
五皇子眼睛一亮,
「不錯!盛寒山處事不公,坐視永焱被擒,難逃罪責!不過這些你有證據嗎?」
宋興寧道:
「我說的都是事實啊,邊關其他人都知道的,還用證據嗎?如果殿下需要,我就可以作證的。」
五皇子點頭,
「好,你說的事,雖然本王現在不需要,不過保不齊以後不需要,你留下來吧。」
然後吩咐下人帶宋興寧去找一間屋子住下。
宋興寧喜不自勝,不過沒走幾步,五皇子卻又叫住了他,
「等等!本王現在不適合得罪那盛寒山,你跟他家有仇,所以你不能在外面亂說,知道嗎?還有,你得換個名字,不然讓人聽去了也是不好。」
宋興寧垮下了臉,
他這個名字是沒取好嗎?有什麼不祥的講究嗎?他都改了幾次了啊!
每次換回名字他都以為這下穩了,可以不用再換了,結果都是又要改!
特麼的你們不都是皇子嗎?還顧忌一個臣子?
但,不改也不行。
而且宋安邦這個名字也不能用了。
「那,在下就叫宋安國吧!」
宋興寧苦著臉道。
等他走後,五皇子的兩位幕僚說話了。
「殿下,此子雖然會使一些小計謀,但不可重用啊!他輔佐三皇子,三皇子卻落得那般下場,就是明證!殿下不可不察也。」
「是啊殿下,此時得罪盛家,殊為不智,殿下宜謹慎考慮。」
五皇子道:
「兩位莫憂!本王只是未雨綢繆,現在不會用到他。萬一那盛五郎以後與本王爭奪太子,那時候盛家與本王就是對頭了,那豈不是就有大用了?」
幕僚卻道:
「殿下,宋興寧剛才說的,並不足以為憑據。試想以三殿下的脾性,會答應手下少一萬兵嗎?這裡面必定是有原因的,而宋興寧沒說,或者是不知。」
「還有,說盛寒山固守不援,這也不是理由。我們的援兵比北戎少了很多,去之前就定下了固守之策,盛寒山不出城,說不上有錯,這算不上把柄。」
五皇子聽了,覺得也有道理。
「那這麼說,這宋興寧豈不是沒用?」
幕僚回:
「也不能這麼說,說不定有人聽了會起疑心,皇室中人聽了可能會略有不滿,多少有些掣肘吧。」
「有用,但不多,殿下不可太過期望。」
五皇子點頭,
「行,不白吃本王的飯就好。以後再看情況吧。」
他們在暗地裡算計,棉娘這邊全然不知。不過,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所謂風雲變幻,世事無常,未來會怎樣,誰能預料得到呢?
第二天,元鼎帝上朝,當即封盛寒山為左武衛大將軍,並授勳上護軍!
不是北關大元帥,略讓人意外。不過現在北關已平安,倒也不必非要設置元帥一職了。而且左武衛大將軍,這是正三品職官,且有兵權,比之前的散官忠武將軍高了不止一檔,算是非常不錯了。
眾臣紛紛恭喜。
尤其是武將們,更為熱情。
大元國與北戎國的邊境之戰,斷斷續續持續了二十多年!如今一朝平定,還將北戎最重要的邊城奪了過來,領土都擴大了不少,這是實實在在的大功,想不佩服都不行。
也就是三郎太年輕,不然老皇帝的提拔可能還不止於此。
但要是一下子提拔太高,留給太子或者說下一個皇帝的操作空間可就沒多少了,這是大忌,老皇帝當然不會犯這種錯誤。
另外,元鼎帝還賞賜了一大堆用品,什麼綾羅綢緞、珊瑚玉雕、鑽石明珠、珍珠古玉、玉佩玉簪,等等一大堆,裝滿了一大車,還有黃金五百兩,白銀一千兩。
這些都是賜給棉娘的,也不無彌補的意思。
棉娘毫不客氣的笑納了。
她們搜刮回來的東西有一百多車呢,這點算什麼,毛毛雨了。
北戎雖然不富裕,但王庭多年積攢下來的東西卻不少,再加上王族貴胄各家的藏貨,她們當時收繳的很是開心。
苦的都是平頭百姓,有些人永遠不會苦。
第271章
意外來客
另外,大郎四郎、趙寬、孫十一等,也都按功封賞。
再一個,就是給駱老元帥餞行,歡送老元帥告老還鄉,榮歸故里。
元鼎帝也沒小氣,同樣賞賜了許多。
走完這些議程,元鼎帝就感覺疲憊不堪,腦袋發脹,正準備宣布散朝回去歇息時,明親王開口道:
「陛下,如今太子之位空懸多年,以致朝局不穩,人心浮動,臣奏請陛下早日定奪此事,以安民心。」
元鼎帝皺眉道:
「此事容後再議,散朝。」
皇帝走了,留下眾臣們卻議論紛紛。立太子這件事,大家都非常關心,現在明親王頭鐵提出來了,老皇帝身體看著也不好了,加上邊關也已安定,是時候討論這件事了,接下來,這恐怕將是最大的一件事。
棉娘沒興趣摻和,家裡事情還多呢,帶上賞賜回家去了。
三郎等人則去履新。
明親王不屑的瞥了五皇子一眼,眼看盛家五郎的勢力起來了,競爭對手要多一個,這老五還跟沒事人一般,不利用既有優勢抓緊上位,真是廢物!
第二天,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三皇子一門全部被處斬!
以前的太子都遭遇過這種事,輪到三皇子這裡自然不會例外。
棉娘和三郎還去看了一眼。
這可是她們的仇家。
與一個皇子作對,自己還勝出了,一般人還真做不到。
三皇子早就死了,但他的家人還有數十口,包括那個龔王妃,面目憔悴,頭髮上還有碎草屑,往日的容光早已不再,用摻水的養顏膠滋潤過的臉蛋,也沒有了絲毫的光澤。
棉娘的心情其實很平靜,勝利者總是可以從容。
倒是圍觀的百姓們,群情激昂,有不少叫好的,有扔臭雞蛋的,可見這些人平常也不做什麼好事,現在風水輪流轉,百姓們終於有了發泄的機會。
又過一天,莊園門口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點明要找棉娘。
棉娘讓人進來了,一看,竟然是徐州林家的林曦仙!
再次見到林曦仙,對方已經變了不少,穿著一般的棉布和絹製衣裳,面容清減,沒敷一點粉,頭髮高高挽起,僅有一枚普通的銀釵插在髮髻上,如果不是面相天生姣好一些,就會顯得平庸之極。
而且言行舉止,也不像以前那般咋咋呼呼的了,顯得很平靜。
這於對方來說,變化可是相當大了。
棉娘有些詫異,倒不是驚訝對方的風貌,她是奇怪對方來找她做什麼?
她們兩人的關係,可並不算友好的。
接下來,林曦仙主動說明了來意。
她們徐州林家,已經滿門滅絕了!
只有她一個人在外地,意外逃過一劫。
至於兇手,當地也沒人知曉,只知道是被一夥強人殺光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