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前方赫然有天光照入,三人拼卻餘力撲了出去,摔在較淺的水溝中,應如是回頭看去,原是一處廢棄的進水口,周遭草木成林,也不知離碧游鎮有多遠。
第一百五十八章
甫一脫困,裴霽便支撐不住了,應如是提防三屍真氣破封而出,出手將他點昏,拖到岸上逼出腹內積水,人已筋疲力盡,卻不敢歇氣,回身去拉嚴光。
嚴光的情況比他倆都要糟糕,中途就昏死過去,若非應如是緊抓不放,早已被水沖走,此時躺在地上,良久才回過氣來,睜眼見得天光明亮,樹影斑斕,竟有再世為人之感,正要伸手捉光,又覺綿軟無力,身上寒意更重。
喉中發出幾聲不成調的氣音,他終於清醒了,喃喃道:「我快死了。」
應如是撐起半身,為嚴光渡去一點真氣,道:「不要說話,緩一陣就好受些,等下他們找來,我讓人醫治你。」
此時,強壓住的內傷終於發作,四肢百骸無不生疼,他低頭吐出一口鮮血。
幾滴血濺在嚴光臉上,他問道:「你為什麼要救我?」
應如是正欲調息,聞言微怔,嚴光自嘲一笑,又道:「單大夫死了吧?這門買賣盤根錯節,他就算肯說,你們也來不及問出太多,所以拼力救我。」
夜梟衛從來不會救苦救難,嚴光望著上空,等待身邊人惱怒翻臉,動刑逼供。
應如是卻道:「是也不是。我救你確有此意,但你就算一無所知,在那種情況下,我也會盡力一試。」
嚴光愣住,應如是接著道:「當年舉薦你為官的人是溫謹溫尚書吧?」
他不認得嚴光,但對溫謹有些印象,本朝少有寒門官員,此人能做到部堂,不僅是政績斐然,還有姜定坤的看重,意在改革稅法弊病,以免重蹈覆轍,奈何稅制觸動世家根基,姜定坤也不能力排眾議,溫謹便成了犧牲品,身敗名裂。
「溫尚書是真君子,若他知曉門人走入歧途,戕害百姓以謀私利,必定痛徹心扉。」應如是垂眸看向嚴光,「你要帶著無數冤魂去見他嗎?」
嚴光的手指突兀痙攣,他偏過頭來,死死盯著應如是:「你是誰?」
應如是不答反問:「你後悔拜他為師,受其牽連麼?」
嚴光張了張口,一個字也沒說出來,而後笑了,慢慢地道:「沒有。」
他也是寒門子弟,精於算學小道,若非溫謹提拔,莫說入朝為官,連溫飽都成問題,恩師於他有再造之恩,為恩師用命效死當為本分。
「朝廷以貪瀆罪對恩師從重發落,可他是冤枉的,誰都知道,誰也不肯主持公道,我們下跪陳情,被拖出去廷杖,打死了兩個。」嚴光的聲音很輕,像是陷入了回憶,「我命大,被打發到這個地方,妻離子散,起初還想著回去,後來……」
第一年政績考核,他滿懷希冀,落得「中中」二字,只當自己做得不夠好,於是嘔心瀝血,勤民興業,以為這回有望,又得中評,他便認清了事實。
「蒼天有眼,公道自在人心,善惡終有報應之日……我原本也信這些,後來不信了,至少在我前半生,不曾做過一件壞事,卻落到這般田地。」
嚴光扯出一個古怪的笑容,道:「等我做了惡人,才知聖賢道理是騙人的,只要死的人不是我,又與我何干?這三年,我靠這門買賣牟利巨大,結交了許多眼高於頂的權貴,將那些人玩弄於股掌之間,要不是你們到來,年底就能升遷了。」
應如是心裡發沉,又聽嚴光道:「要是我抵死不說,你會後悔帶我出來嗎?」
無言了片刻,應如是緩緩道:「我不圖你報答,也就談不上後悔。」
嚴光注視著那張沒有血色的臉,不知想些什麼,在此問道:「你是誰?」
這本該是一個無須思量的問題,他卻沉默了,良久才道:「應如是。」
「蒼山翠微亭的應如是?」嚴光低聲道,「我聽說過,難怪你像是一個好人。」
他沒有問應如是為何與裴霽為伍,只露出了微笑,道:「我確實不會報答你,但你救過我的命,所以我想跟你做個交易。」
應如是垂眸看他,平靜地道:「你不想落在夜梟衛手裡。」
「是,我受不了酷刑,也不願在哪個牢房裡發爛變臭。」嚴光聲音漸弱,「你想知道的東西,都可去我書房暗格找到,鑰匙在我身上,轉動時左三右一,錯了就會觸發機關,湧出綠礬油,那就什麼也不剩了。」
他罪行累累,律法人情皆不容,無疑是個死不足惜之徒,但在此刻,應如是竟覺悲哀,伸手從其衣內找到鑰匙,輕而薄的一把,落在手裡卻沉若頑石。
那點護持心脈的真氣耗盡,有血從嚴光口角慢慢流出,他還在笑,將頭扭了回去,迎著從枝葉縫隙間灑下來的明媚天光,道:「走吧,讓我曬會兒太陽。」
說完這句話,他不再開口,應如是默然一陣,當真扶著尚未甦醒的裴霽站起身來,艱難地向林間小道走去。
明日高懸,乾坤朗朗,可在這人世間,還有多少魑魅魍魎徘徊不去?
應如是不得而知,他踏在這條坎坷曲折的路上,連身影都快要被草叢淹沒,腳下使不上力,好幾次險些摔倒。
但他沒有回頭。
正似這世上的許多事,一旦做下決斷,從來不容人後悔。
第一百五十九章
小道蜿蜒向東,行過百五十步,草木漸疏,一片被太陽曬得發乾的灘涂映入眼帘,橋邊立有石碑,慘白碑面,朱紅斑駁。
應如是心系裴霽傷情,一路不敢停歇,見得這方石碑,便知身在何地,當下鬆了口氣,讓裴霽靠著樹根緩緩坐下,膝下驟軟,險些跪倒,眼前陣陣發黑。
裴霽身上的鳴鏑早在泅水時遺失了,應如是緩過一口氣,找了些枯枝幹柴,就地鑽木取火,再用石塊稍作堆壘,青煙悠悠飄升,他坐在裴霽身邊,右手始終不離對方左腕,探知脈搏紊亂,渡去的真氣有如泥牛入海,瞬息湮沒。
應如是不曾練過《三屍經》,但天下武學相融互通,常言道「過剛易折,物極則反」,裴霽對《三屍經》的修煉顯然出了差錯,宿弊深種心脈,從前受他功力壓制,而今隱患猛發,便似倒海傾山,來勢洶洶。
手邊缺醫少藥,應如是自身也難保,勉強護住裴霽心脈,闔目等待救援,好在先行脫身的夜梟衛諸人正於附近搜索,看到青煙升高,當即尋覓過來。
墓中險惡,十三名夜梟衛下去,只得九人迴轉,還是那名婦人領頭,她傷勢不輕,刀也卷了刃,正為裴霽的安危著急上火,見他們二人脫困,這才放下心來。
裴霽雙目緊閉,分明昏迷多時,思及他當時中招發狂,若非應如是擋住門口,這幫人怕已成為刀下亡魂,鐵石心腸如夜梟衛,也不免對應如是生出感激之意。
婦人疾步趨前,抱拳拜謝,應如是卻道:「明心堂那邊可清理好了?他傷情不妙,須得儘快醫治,這裡可有信得過的大夫?」
事發緊急,人手短缺,料是來不及的,見婦人神色微變,應如是略一皺眉,沉聲道:「命人先行過去做好準備,我們隨後就到,片刻耽擱不得!」
他面容蒼白,說話卻似斬釘截鐵,周遭幾人莫不呼吸一滯,當前的婦人更是心頭大震,未及發出半分質疑,先一步聽命行事,回神後背脊發寒。
裴霽的手還死死握在刀柄上,三屍真氣蠢蠢欲動,若有生人近身,即便昏沉不醒,也要出刀殺人,應如是攔下兩名夜梟衛,親自將他攙扶起來,向鎮門而去。
那婦人搭手不得,只好讓人在前開路,取出傷藥遞給應如是,他服下一丸,胸腔悶痛稍緩,忽聽她小心翼翼地道:「卑下武四娘,不知尊駕怎麼稱呼?」
「免貴姓應。」應如是目不斜視,仿佛沒聽出隱含的試探。
武四娘不禁有些失望,先前在古墓里,她便覺此人面善,偏生想不起來,方才聽其發號施令,冷靜強硬,恍惚下憶起多年前的片面之緣。
五年前,武四娘初入夜梟衛,趕上一次緊要任務,卻遭內鬼出賣,同伴死傷慘重,她將情報用藥水刺在腿上,捨得一身剮才爬回據點,被帶去拜見連夜趕來的夜梟衛指揮使李元空及副使裴霽。
武四娘傷熱發炎,強撐著跪在院裡,本不該抬頭,怎料他們一言不和便冷嘲熱諷起來,她聽在耳朵里,倒也跟尋常的弟兄無甚區別,而後李元空拾級而下,在她身軀將傾時扶了一把,裴霽雖有不耐,但也喚來醫者,保住她這條腿。
之後不久,她被派去後宮護衛,沒了再見二人的機會,直到李元空叛逃的消息傳回來,京中同僚都入獄待審,武四娘坐在牢房角落,聽說裴霽忙著打壓發落李元空的一乾親信,想起那兩個針鋒相對又並肩同行的年輕人,說不清心中滋味。
或許正因她不信李元空會畏罪叛逃,也不信裴霽會罔顧情義,才會有所妄想。
武四娘自嘲一笑,大步向前,錯過了應如是臉上那抹稍縱即逝的懷念之色。
第一百五十八章
甫一脫困,裴霽便支撐不住了,應如是提防三屍真氣破封而出,出手將他點昏,拖到岸上逼出腹內積水,人已筋疲力盡,卻不敢歇氣,回身去拉嚴光。
嚴光的情況比他倆都要糟糕,中途就昏死過去,若非應如是緊抓不放,早已被水沖走,此時躺在地上,良久才回過氣來,睜眼見得天光明亮,樹影斑斕,竟有再世為人之感,正要伸手捉光,又覺綿軟無力,身上寒意更重。
喉中發出幾聲不成調的氣音,他終於清醒了,喃喃道:「我快死了。」
應如是撐起半身,為嚴光渡去一點真氣,道:「不要說話,緩一陣就好受些,等下他們找來,我讓人醫治你。」
此時,強壓住的內傷終於發作,四肢百骸無不生疼,他低頭吐出一口鮮血。
幾滴血濺在嚴光臉上,他問道:「你為什麼要救我?」
應如是正欲調息,聞言微怔,嚴光自嘲一笑,又道:「單大夫死了吧?這門買賣盤根錯節,他就算肯說,你們也來不及問出太多,所以拼力救我。」
夜梟衛從來不會救苦救難,嚴光望著上空,等待身邊人惱怒翻臉,動刑逼供。
應如是卻道:「是也不是。我救你確有此意,但你就算一無所知,在那種情況下,我也會盡力一試。」
嚴光愣住,應如是接著道:「當年舉薦你為官的人是溫謹溫尚書吧?」
他不認得嚴光,但對溫謹有些印象,本朝少有寒門官員,此人能做到部堂,不僅是政績斐然,還有姜定坤的看重,意在改革稅法弊病,以免重蹈覆轍,奈何稅制觸動世家根基,姜定坤也不能力排眾議,溫謹便成了犧牲品,身敗名裂。
「溫尚書是真君子,若他知曉門人走入歧途,戕害百姓以謀私利,必定痛徹心扉。」應如是垂眸看向嚴光,「你要帶著無數冤魂去見他嗎?」
嚴光的手指突兀痙攣,他偏過頭來,死死盯著應如是:「你是誰?」
應如是不答反問:「你後悔拜他為師,受其牽連麼?」
嚴光張了張口,一個字也沒說出來,而後笑了,慢慢地道:「沒有。」
他也是寒門子弟,精於算學小道,若非溫謹提拔,莫說入朝為官,連溫飽都成問題,恩師於他有再造之恩,為恩師用命效死當為本分。
「朝廷以貪瀆罪對恩師從重發落,可他是冤枉的,誰都知道,誰也不肯主持公道,我們下跪陳情,被拖出去廷杖,打死了兩個。」嚴光的聲音很輕,像是陷入了回憶,「我命大,被打發到這個地方,妻離子散,起初還想著回去,後來……」
第一年政績考核,他滿懷希冀,落得「中中」二字,只當自己做得不夠好,於是嘔心瀝血,勤民興業,以為這回有望,又得中評,他便認清了事實。
「蒼天有眼,公道自在人心,善惡終有報應之日……我原本也信這些,後來不信了,至少在我前半生,不曾做過一件壞事,卻落到這般田地。」
嚴光扯出一個古怪的笑容,道:「等我做了惡人,才知聖賢道理是騙人的,只要死的人不是我,又與我何干?這三年,我靠這門買賣牟利巨大,結交了許多眼高於頂的權貴,將那些人玩弄於股掌之間,要不是你們到來,年底就能升遷了。」
應如是心裡發沉,又聽嚴光道:「要是我抵死不說,你會後悔帶我出來嗎?」
無言了片刻,應如是緩緩道:「我不圖你報答,也就談不上後悔。」
嚴光注視著那張沒有血色的臉,不知想些什麼,在此問道:「你是誰?」
這本該是一個無須思量的問題,他卻沉默了,良久才道:「應如是。」
「蒼山翠微亭的應如是?」嚴光低聲道,「我聽說過,難怪你像是一個好人。」
他沒有問應如是為何與裴霽為伍,只露出了微笑,道:「我確實不會報答你,但你救過我的命,所以我想跟你做個交易。」
應如是垂眸看他,平靜地道:「你不想落在夜梟衛手裡。」
「是,我受不了酷刑,也不願在哪個牢房裡發爛變臭。」嚴光聲音漸弱,「你想知道的東西,都可去我書房暗格找到,鑰匙在我身上,轉動時左三右一,錯了就會觸發機關,湧出綠礬油,那就什麼也不剩了。」
他罪行累累,律法人情皆不容,無疑是個死不足惜之徒,但在此刻,應如是竟覺悲哀,伸手從其衣內找到鑰匙,輕而薄的一把,落在手裡卻沉若頑石。
那點護持心脈的真氣耗盡,有血從嚴光口角慢慢流出,他還在笑,將頭扭了回去,迎著從枝葉縫隙間灑下來的明媚天光,道:「走吧,讓我曬會兒太陽。」
說完這句話,他不再開口,應如是默然一陣,當真扶著尚未甦醒的裴霽站起身來,艱難地向林間小道走去。
明日高懸,乾坤朗朗,可在這人世間,還有多少魑魅魍魎徘徊不去?
應如是不得而知,他踏在這條坎坷曲折的路上,連身影都快要被草叢淹沒,腳下使不上力,好幾次險些摔倒。
但他沒有回頭。
正似這世上的許多事,一旦做下決斷,從來不容人後悔。
第一百五十九章
小道蜿蜒向東,行過百五十步,草木漸疏,一片被太陽曬得發乾的灘涂映入眼帘,橋邊立有石碑,慘白碑面,朱紅斑駁。
應如是心系裴霽傷情,一路不敢停歇,見得這方石碑,便知身在何地,當下鬆了口氣,讓裴霽靠著樹根緩緩坐下,膝下驟軟,險些跪倒,眼前陣陣發黑。
裴霽身上的鳴鏑早在泅水時遺失了,應如是緩過一口氣,找了些枯枝幹柴,就地鑽木取火,再用石塊稍作堆壘,青煙悠悠飄升,他坐在裴霽身邊,右手始終不離對方左腕,探知脈搏紊亂,渡去的真氣有如泥牛入海,瞬息湮沒。
應如是不曾練過《三屍經》,但天下武學相融互通,常言道「過剛易折,物極則反」,裴霽對《三屍經》的修煉顯然出了差錯,宿弊深種心脈,從前受他功力壓制,而今隱患猛發,便似倒海傾山,來勢洶洶。
手邊缺醫少藥,應如是自身也難保,勉強護住裴霽心脈,闔目等待救援,好在先行脫身的夜梟衛諸人正於附近搜索,看到青煙升高,當即尋覓過來。
墓中險惡,十三名夜梟衛下去,只得九人迴轉,還是那名婦人領頭,她傷勢不輕,刀也卷了刃,正為裴霽的安危著急上火,見他們二人脫困,這才放下心來。
裴霽雙目緊閉,分明昏迷多時,思及他當時中招發狂,若非應如是擋住門口,這幫人怕已成為刀下亡魂,鐵石心腸如夜梟衛,也不免對應如是生出感激之意。
婦人疾步趨前,抱拳拜謝,應如是卻道:「明心堂那邊可清理好了?他傷情不妙,須得儘快醫治,這裡可有信得過的大夫?」
事發緊急,人手短缺,料是來不及的,見婦人神色微變,應如是略一皺眉,沉聲道:「命人先行過去做好準備,我們隨後就到,片刻耽擱不得!」
他面容蒼白,說話卻似斬釘截鐵,周遭幾人莫不呼吸一滯,當前的婦人更是心頭大震,未及發出半分質疑,先一步聽命行事,回神後背脊發寒。
裴霽的手還死死握在刀柄上,三屍真氣蠢蠢欲動,若有生人近身,即便昏沉不醒,也要出刀殺人,應如是攔下兩名夜梟衛,親自將他攙扶起來,向鎮門而去。
那婦人搭手不得,只好讓人在前開路,取出傷藥遞給應如是,他服下一丸,胸腔悶痛稍緩,忽聽她小心翼翼地道:「卑下武四娘,不知尊駕怎麼稱呼?」
「免貴姓應。」應如是目不斜視,仿佛沒聽出隱含的試探。
武四娘不禁有些失望,先前在古墓里,她便覺此人面善,偏生想不起來,方才聽其發號施令,冷靜強硬,恍惚下憶起多年前的片面之緣。
五年前,武四娘初入夜梟衛,趕上一次緊要任務,卻遭內鬼出賣,同伴死傷慘重,她將情報用藥水刺在腿上,捨得一身剮才爬回據點,被帶去拜見連夜趕來的夜梟衛指揮使李元空及副使裴霽。
武四娘傷熱發炎,強撐著跪在院裡,本不該抬頭,怎料他們一言不和便冷嘲熱諷起來,她聽在耳朵里,倒也跟尋常的弟兄無甚區別,而後李元空拾級而下,在她身軀將傾時扶了一把,裴霽雖有不耐,但也喚來醫者,保住她這條腿。
之後不久,她被派去後宮護衛,沒了再見二人的機會,直到李元空叛逃的消息傳回來,京中同僚都入獄待審,武四娘坐在牢房角落,聽說裴霽忙著打壓發落李元空的一乾親信,想起那兩個針鋒相對又並肩同行的年輕人,說不清心中滋味。
或許正因她不信李元空會畏罪叛逃,也不信裴霽會罔顧情義,才會有所妄想。
武四娘自嘲一笑,大步向前,錯過了應如是臉上那抹稍縱即逝的懷念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