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北地才將將修養生息,一旦開戰,豈不是又要生靈塗炭?」
「戎人本已經定居北門關外了,為何會無緣無故進攻北門關?這其中必有蹊蹺,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哦清楚才好知己知彼。」
「彭昌鎮守邊關多年,是否存在玩忽職守可能,也需要進一步調查清楚。」
「戎人狼子野心,一直覬覦我大夏朝地廣物博,以前每逢秋冬秋收後都會來犯我邊境,彭將軍鎮守邊疆,前年更是摧毀戎人偷渡進邊境的路線,不可能玩忽職守,許是那戎族內部出了事,糧草不足,才鋌而走險!」
「調查調查,等調查清楚了,受害的就不止一處村莊了!當務之急是趕緊點兵,派人支援鎮北軍!」
眾人各抒己見,趙豐年還是頭一回見到猶如菜市場吵鬧的朝會,正思索著邊境破敵之法,卻冷不丁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趙大人,你是從北地回來的,你且說說,依據北地情形,如今是不是應該休養生息?」
上頭天元帝也朝趙豐年投來了目光。
趙豐年見狀,只得站出列來。
「陛下,北地確實應該好生修養生息。」
正當那人滿意想繼續闡述自己的論點之時,卻聽趙豐年又開口了。
「但是,戎人狼子野心,一而再再而三犯我邊疆,實在可恨,邊疆一日不穩,邊境百姓便一日不得安生,是以,微臣以為,跟戎人的這一仗,在所難免。」
一片安靜。
「也就是說,趙卿家是主張發兵?」
趙豐年再拜,「回陛下,是。」
天元帝沒說話,而其他人發問了,「依稀記得,趙大人此前去北定府之前,是堅定反對動武的,怎麼去了一趟北地,竟改變了主意,趙大人在北地也是做了一番事的,如何不替百姓們想想?」
「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情形比之五年前又不同了,如今我大夏朝糧倉充足,兵馬強壯,北地經過這幾年,人心齊聚,不用再擔心北地不穩,正是足以一戰,邊疆穩定,才是真正為了百姓著想,下官自然是支持發兵,彰顯我大夏國威的。」
這天的朝會並沒有討論個什麼出來。
這件事前前後後也在朝廷上議論了小半個月,最終天元帝還是決定和談。
「父皇老了,早就沒了年輕時候雄霸天下、平定山河的勇氣,他如今只想安安穩穩坐在自己那把椅子上面,也只想粉飾太平。」太子殿下有一回在長街上碰到趙豐年,說了這麼一句。
趙豐年可不敢接這話茬,只陪著略聊了幾句就回到了吏部。
自從上回他的意見被駁,天元帝也不再隔三差五宣他伴駕,朝中人見風使陀,只當他遭了天元帝嫌棄,對他避之不見,便是在吏部,竟也有不少人避著他走,叫趙豐年不禁感慨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君心難測、人走茶涼。
而這個時候還上趙家拜訪的蘇景章就顯得格外難得了。
蘇景章是趙豐年那年殿試的探花郎,江南才子,起初風頭頗盛,跟榜眼顧子昂一同入了翰林任編修,只是,如今顧子昂已經去了吏部,他卻還在翰林院。
依照前人來看,蘇景章倘若再找不到出路,怕是一輩子只能在翰林院了熬資歷了。
翰林院從不缺這樣的人。
依蘇景章的才學,理應不會被這樣埋沒,趙豐年能想到的,只能是他的罪了人了。
「你想外放為官?」聽完蘇景章的來意,趙豐年並不驚訝。
「正是,還請趙大人看在同期的份上,許下官一個方
便。」
「你理應走銓選的流程。」
蘇景章苦笑,「倘若下官能進,便不會來找到趙大人了,實不相瞞,下官初入官場,自持江南才子身份,初入宮廷,作了一首秋高賦,便得罪了五皇子,是以,眼看著一起進來的人各有前途,下官卻只能待在翰林院被遺忘。」
難怪是齊晟去了北地當知府,大夏朝基本只有翰林院的侍讀、侍講,最次也是修撰、編修外放任知府,前面兩個能去好地方任職,後面的就要碰運氣了,例如北地那種地方,蘇景章是能去的,最後卻成齊晟一個檢討,看來齊晟說的沒錯,他果然是撿了個漏。
趙豐年想了想,「今日你能來找我,想必已然下定了決心,畢竟有同期之誼,對於你眼下的困境,我這裡確實有兩個方案,你盡可都考慮一番,一是遞交申請走流程,我可以替你留意,不過,日前呈上來的,除了西南等地,沒有知府職位,倘若你不去西南,就得繼續等。
二嘛,是詹事府,詹事府向來有府丞兩位,如今一位由都察院兼任,另一位尚空缺,或許你可一試,只是,你已然被五皇子針對,倘若這時候選擇了詹事府,怕是會被五皇子認定你投靠了太子殿下,從而越發不好過。」
蘇景章一聽就知道,趙豐年確實是認真地為自己考慮了。
「下官慚愧,敢問,倘若是趙大人,會如何選?」
趙豐年便笑了,「人同人安能比較?我出身農家,去小地方做個父母官反到叫我心安,蘇大人出自富饒的江南,又是書香世家,自然是有更多選擇。」
蘇景章最終選擇了詹事府。
這也是趙豐年認為他會做下的選擇。
蘇家在江南確實有名,只是也只不過是在江南了,天子可是在京城,為了家族的興盛,這樣大家族的子弟生下來就有帶領家族繼續興盛的責任,與其困在小地方慢慢升回京城,不如搏一把,站對了人,就是幾代人的興盛,何樂而不為。
趙豐年幫了他一把,幾日後,蘇景章就去了詹事府。
太子殿下還特意來趙家,找趙豐年問了一番蘇景章。
「蘇大人曾是江南才子,文采出眾,在當時同期進士之中也是佼佼者,下官回京後,聽聞他的罪了五皇子,因而一直在翰林院,倘若殿下問其他的,下官只能說,他的考核並無問題。」
「趙師弟還是這般滴水不漏,孤不過是跟你打聽一下此人為人罷了,不過,既然你都說他文采出眾了,那確實是個人才。」
趙豐年對太子殿下這種自來熟有些不適應,要不怎麼說這皇家人全是心眼呢,他表面沒有刻意拉攏自己,卻三天兩頭往自己府上跑,為的又是稀鬆平常的小事,聽起來沒什麼,可是這一來二去,可不就是要打上他太子殿下的名號了。
好在太子殿下只是厚臉皮,行事作風並不讓人生厭,否則趙豐年還真想考慮考慮怎麼脫身了。
十月下旬,天元帝在本來已經確認好議和團里,添上了趙豐年的名字,叫朝野側目。
這讓眾人再次將目光轉向了趙豐年。
「議和本應該是兵部孫昭的事,父皇驟然讓你去,應該是因為你從北地回來,對那邊多有了解。」
「是,下官也這麼想。」
太子複雜地看著趙豐年,「你當真是容易捲入這種事,這回回來,去護國寺燒個香罷,聽聞還是比較靈驗的。」
趙豐年失笑。
而當天晚上,臉色黑成一片的顧子升就送來了護國寺佛珠。
「怎麼你也信護國寺?」趙豐年哭笑不得地收下那串據說開過光的佛珠。
「還有誰?」顧子升疑惑。
「太子殿下,說我運氣不好,讓去護國寺燒個香。」
顧子升聞言特別認真地點了頭,「確實,我是面黑,而你是真的臉黑!你看看我,雖然是蒙祖蔭當的官,但是碰到了你,結果我一路高升,如今都是信不侍郎了,雖然這輩子可能就一個侍郎做到頭了,但是這個在蒙蔭裡頭都算頭一份了!而你呢,三天兩頭的遇到這種操心事,什麼壞的都趕上了,太子殿下說的沒錯,你是該去拜拜了。」
「我聽聞,有些人本來運氣很好,有些人運氣很差,但是那個運道差的會吸收運道好的那人,好的那人運氣就變差了。」
顧子升愣住了,「莫不是,是我吸了你的好遠?」
趙豐年微笑。
顧子升難以承受。
議和的使團,月底就要出發,趙豐年簡單地收拾過後,將該寄的信寄出,跟家裡人道了別,就帶著大胖,離開京城了。
第83章
孫昭是個挺圓潤的小老頭,瞧上去不像是兵部尚書。
臨行前,顧子升讓自己小心孫昭,說這老頭偏向五皇子,怕會對他不利。
孫昭看好五皇子趙豐年相信,但是要說孫昭對自己不利,趙豐年並不覺得,因為這老頭跟自己一樣,都是堅定的主戰派,一路上,只要說到此次北疆和談一事,小老頭都皺著眉頭嘆息。
趕在過年前,趙豐年一行人到了鎮北軍營地。
只見一個魁梧的將軍走了出來跟他們打招呼。
正是彭昌。
趙豐年雖然已經跟彭昌通信多回了,卻還是頭一回見到他本人,於是便對他笑了笑。
彭昌很高興。
「趙大人,想不到你我竟是在這裡見著了,此前我一直聽老曹說趙大人如何年輕俊朗,今日一見,果然是英雄出少年!這回要不是柳大尺帶著弩弓隊奔行前去,怕是那村莊的人都要被那戎賊屠殺殆盡,趙大人的弩箭當真是好用!只是可惜,陛下要和談,不然,老子真想直接打上去!」<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戎人本已經定居北門關外了,為何會無緣無故進攻北門關?這其中必有蹊蹺,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哦清楚才好知己知彼。」
「彭昌鎮守邊關多年,是否存在玩忽職守可能,也需要進一步調查清楚。」
「戎人狼子野心,一直覬覦我大夏朝地廣物博,以前每逢秋冬秋收後都會來犯我邊境,彭將軍鎮守邊疆,前年更是摧毀戎人偷渡進邊境的路線,不可能玩忽職守,許是那戎族內部出了事,糧草不足,才鋌而走險!」
「調查調查,等調查清楚了,受害的就不止一處村莊了!當務之急是趕緊點兵,派人支援鎮北軍!」
眾人各抒己見,趙豐年還是頭一回見到猶如菜市場吵鬧的朝會,正思索著邊境破敵之法,卻冷不丁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趙大人,你是從北地回來的,你且說說,依據北地情形,如今是不是應該休養生息?」
上頭天元帝也朝趙豐年投來了目光。
趙豐年見狀,只得站出列來。
「陛下,北地確實應該好生修養生息。」
正當那人滿意想繼續闡述自己的論點之時,卻聽趙豐年又開口了。
「但是,戎人狼子野心,一而再再而三犯我邊疆,實在可恨,邊疆一日不穩,邊境百姓便一日不得安生,是以,微臣以為,跟戎人的這一仗,在所難免。」
一片安靜。
「也就是說,趙卿家是主張發兵?」
趙豐年再拜,「回陛下,是。」
天元帝沒說話,而其他人發問了,「依稀記得,趙大人此前去北定府之前,是堅定反對動武的,怎麼去了一趟北地,竟改變了主意,趙大人在北地也是做了一番事的,如何不替百姓們想想?」
「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情形比之五年前又不同了,如今我大夏朝糧倉充足,兵馬強壯,北地經過這幾年,人心齊聚,不用再擔心北地不穩,正是足以一戰,邊疆穩定,才是真正為了百姓著想,下官自然是支持發兵,彰顯我大夏國威的。」
這天的朝會並沒有討論個什麼出來。
這件事前前後後也在朝廷上議論了小半個月,最終天元帝還是決定和談。
「父皇老了,早就沒了年輕時候雄霸天下、平定山河的勇氣,他如今只想安安穩穩坐在自己那把椅子上面,也只想粉飾太平。」太子殿下有一回在長街上碰到趙豐年,說了這麼一句。
趙豐年可不敢接這話茬,只陪著略聊了幾句就回到了吏部。
自從上回他的意見被駁,天元帝也不再隔三差五宣他伴駕,朝中人見風使陀,只當他遭了天元帝嫌棄,對他避之不見,便是在吏部,竟也有不少人避著他走,叫趙豐年不禁感慨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君心難測、人走茶涼。
而這個時候還上趙家拜訪的蘇景章就顯得格外難得了。
蘇景章是趙豐年那年殿試的探花郎,江南才子,起初風頭頗盛,跟榜眼顧子昂一同入了翰林任編修,只是,如今顧子昂已經去了吏部,他卻還在翰林院。
依照前人來看,蘇景章倘若再找不到出路,怕是一輩子只能在翰林院了熬資歷了。
翰林院從不缺這樣的人。
依蘇景章的才學,理應不會被這樣埋沒,趙豐年能想到的,只能是他的罪了人了。
「你想外放為官?」聽完蘇景章的來意,趙豐年並不驚訝。
「正是,還請趙大人看在同期的份上,許下官一個方
便。」
「你理應走銓選的流程。」
蘇景章苦笑,「倘若下官能進,便不會來找到趙大人了,實不相瞞,下官初入官場,自持江南才子身份,初入宮廷,作了一首秋高賦,便得罪了五皇子,是以,眼看著一起進來的人各有前途,下官卻只能待在翰林院被遺忘。」
難怪是齊晟去了北地當知府,大夏朝基本只有翰林院的侍讀、侍講,最次也是修撰、編修外放任知府,前面兩個能去好地方任職,後面的就要碰運氣了,例如北地那種地方,蘇景章是能去的,最後卻成齊晟一個檢討,看來齊晟說的沒錯,他果然是撿了個漏。
趙豐年想了想,「今日你能來找我,想必已然下定了決心,畢竟有同期之誼,對於你眼下的困境,我這裡確實有兩個方案,你盡可都考慮一番,一是遞交申請走流程,我可以替你留意,不過,日前呈上來的,除了西南等地,沒有知府職位,倘若你不去西南,就得繼續等。
二嘛,是詹事府,詹事府向來有府丞兩位,如今一位由都察院兼任,另一位尚空缺,或許你可一試,只是,你已然被五皇子針對,倘若這時候選擇了詹事府,怕是會被五皇子認定你投靠了太子殿下,從而越發不好過。」
蘇景章一聽就知道,趙豐年確實是認真地為自己考慮了。
「下官慚愧,敢問,倘若是趙大人,會如何選?」
趙豐年便笑了,「人同人安能比較?我出身農家,去小地方做個父母官反到叫我心安,蘇大人出自富饒的江南,又是書香世家,自然是有更多選擇。」
蘇景章最終選擇了詹事府。
這也是趙豐年認為他會做下的選擇。
蘇家在江南確實有名,只是也只不過是在江南了,天子可是在京城,為了家族的興盛,這樣大家族的子弟生下來就有帶領家族繼續興盛的責任,與其困在小地方慢慢升回京城,不如搏一把,站對了人,就是幾代人的興盛,何樂而不為。
趙豐年幫了他一把,幾日後,蘇景章就去了詹事府。
太子殿下還特意來趙家,找趙豐年問了一番蘇景章。
「蘇大人曾是江南才子,文采出眾,在當時同期進士之中也是佼佼者,下官回京後,聽聞他的罪了五皇子,因而一直在翰林院,倘若殿下問其他的,下官只能說,他的考核並無問題。」
「趙師弟還是這般滴水不漏,孤不過是跟你打聽一下此人為人罷了,不過,既然你都說他文采出眾了,那確實是個人才。」
趙豐年對太子殿下這種自來熟有些不適應,要不怎麼說這皇家人全是心眼呢,他表面沒有刻意拉攏自己,卻三天兩頭往自己府上跑,為的又是稀鬆平常的小事,聽起來沒什麼,可是這一來二去,可不就是要打上他太子殿下的名號了。
好在太子殿下只是厚臉皮,行事作風並不讓人生厭,否則趙豐年還真想考慮考慮怎麼脫身了。
十月下旬,天元帝在本來已經確認好議和團里,添上了趙豐年的名字,叫朝野側目。
這讓眾人再次將目光轉向了趙豐年。
「議和本應該是兵部孫昭的事,父皇驟然讓你去,應該是因為你從北地回來,對那邊多有了解。」
「是,下官也這麼想。」
太子複雜地看著趙豐年,「你當真是容易捲入這種事,這回回來,去護國寺燒個香罷,聽聞還是比較靈驗的。」
趙豐年失笑。
而當天晚上,臉色黑成一片的顧子升就送來了護國寺佛珠。
「怎麼你也信護國寺?」趙豐年哭笑不得地收下那串據說開過光的佛珠。
「還有誰?」顧子升疑惑。
「太子殿下,說我運氣不好,讓去護國寺燒個香。」
顧子升聞言特別認真地點了頭,「確實,我是面黑,而你是真的臉黑!你看看我,雖然是蒙祖蔭當的官,但是碰到了你,結果我一路高升,如今都是信不侍郎了,雖然這輩子可能就一個侍郎做到頭了,但是這個在蒙蔭裡頭都算頭一份了!而你呢,三天兩頭的遇到這種操心事,什麼壞的都趕上了,太子殿下說的沒錯,你是該去拜拜了。」
「我聽聞,有些人本來運氣很好,有些人運氣很差,但是那個運道差的會吸收運道好的那人,好的那人運氣就變差了。」
顧子升愣住了,「莫不是,是我吸了你的好遠?」
趙豐年微笑。
顧子升難以承受。
議和的使團,月底就要出發,趙豐年簡單地收拾過後,將該寄的信寄出,跟家裡人道了別,就帶著大胖,離開京城了。
第83章
孫昭是個挺圓潤的小老頭,瞧上去不像是兵部尚書。
臨行前,顧子升讓自己小心孫昭,說這老頭偏向五皇子,怕會對他不利。
孫昭看好五皇子趙豐年相信,但是要說孫昭對自己不利,趙豐年並不覺得,因為這老頭跟自己一樣,都是堅定的主戰派,一路上,只要說到此次北疆和談一事,小老頭都皺著眉頭嘆息。
趕在過年前,趙豐年一行人到了鎮北軍營地。
只見一個魁梧的將軍走了出來跟他們打招呼。
正是彭昌。
趙豐年雖然已經跟彭昌通信多回了,卻還是頭一回見到他本人,於是便對他笑了笑。
彭昌很高興。
「趙大人,想不到你我竟是在這裡見著了,此前我一直聽老曹說趙大人如何年輕俊朗,今日一見,果然是英雄出少年!這回要不是柳大尺帶著弩弓隊奔行前去,怕是那村莊的人都要被那戎賊屠殺殆盡,趙大人的弩箭當真是好用!只是可惜,陛下要和談,不然,老子真想直接打上去!」<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