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養自己孩子怎麼能成,得養別人的孩子。」王貴人本來只是隨口一說,話趕話說到這裡,心中不由一動。

  她站起身,跪在皇上面前:「皇上若不嫌棄,可將嬪妾所生長子寄養在太子妃身邊,直到太子妃有孕。」

  若太子妃果然懷上了,那便是胤禑功勞。若沒懷上,胤禑養在太子妃身邊總比養在高位妃嬪那裡好。

  王貴人是康熙自己在南巡途中看上的,也是他奶兄,蘇州織造李煦表妹,進宮之後十分受寵,到此時已接連生下兩子。

  長子胤禑今年四歲,正是可人的年紀,也好養熟。

  「難為你捨得。」康熙起身將人扶起,心中很是動容。

  他寵愛王氏,奈何王氏出身太低,給不了多高位份,便讓她自己撫養兩個孩子。

  後宮對此,頗多微詞,尤其四妃時不常便要拈酸吃醋,拿王氏說事,找她的麻煩。

  弄得康熙想找個高位妃嬪養王氏孩子,一時半會兒都找不到合適的。每每提及此事,王氏總要神傷,暗自垂淚。

  恐怕兩個孩子受人苛待。

  太子妃婚後無子,出身好,地位高,在娘家帶過兩個妹妹,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隔日,康熙傳太子和太子妃過來,說起了抱養之事。

  胤礽不願意。

  他和掌珠還年輕,又不是生不出孩子,實在沒必要這麼早抱了別的人孩子來養。

  抱養這種事在宮裡很常見,一般都是多年無子高位妃嬪抱了低位妃嬪兒子來養,積攢與孩子的緣分。

  比如孝懿皇后抱養四阿哥。

  他與掌珠成親才兩年多,有大把的時間生孩子,可皇上去年又是送唐卡又是送觀音,今年更離譜,居然送了一個兒子過來給掌珠養,是不是太過分了!

  想著胤礽沉下臉:「讓嫂子養小叔子算是怎麼回事,傳出去好說不好聽,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胤礽不高興,康熙還不高興呢。

  當初破例將太子妃留在毓慶宮,太子是怎麼跟他說的?多生幾個嫡孫給他,兩年多過去了,嫡孫呢?

  一個都沒生出來!

  考慮到太子妃炮製出青蒿粉和青黴素,於社稷有大功,他又送東西又送人,連寵妾兒子都舍了,太子應該感恩戴德才是。

  胤礽這是什麼表情?

  嫌他管太多麼,還是翅膀硬了,覺得自己管不得!

  康熙也沉下臉。

  石靜看看胤礽,又看皇上,終於想起十五阿哥是誰了。

  十五阿哥胤禑是康熙朝中晚期最受寵妃嬪,現在王貴人,將來的密妃王氏所生第一個兒子。

  九龍奪嫡拉開序幕的時候,胤禑十六歲,並未參與。等到雍正朝,胤禑沒有得到重用,基本上都在守皇陵。

  但胤禑與歷史上的太子妃有些關係,因為他娶了太子妃妹妹為嫡福晉,是太子妃妹夫。

  胤禑今年四歲,比石青小八歲,比石爭小一歲,多半是娶了石爭去。

  有清以來,兩個皇子做連襟,特別其中一個是太子情況,幾乎沒有。

  康熙皇帝能讓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娶了太子妃幼妹,可見對太子妃認可與看重。

  給幼妹養夫君麼?石靜覺得也不是不行。

  就在她準備勸說胤礽答應下來的時候,眼前忽然一黑暈了過去。

  胤礽還在與皇上對峙,餘光瞥見石靜似乎想要拉他的袖子,結果沒拉著,人就軟倒在太師椅上。

  他騰地站起身,握住石靜手喊她名字,對方合著眼沒有回應。

  康熙注意力始終在胤礽身上,見他忽然起身不自覺朝後靠了靠,順著胤礽動作才發現太子妃昏了過去。

  「傳太醫,快傳太醫!」胤礽臉白如紙,額上青筋蹦起多高,只知道拉著太子妃手喊她名字,聲音裡帶著哭腔。

  這一幕看在康熙眼中,讓他不由想起元後病逝時自己。

  明知道元後已然去了,手在變涼,卻不想鬆開她手,期盼著她能再睜開眼再看看自己,再看看他們的孩子。

  任憑周圍人如何勸說,他都不為所動,心裡眼裡全是髮妻。

  大婚之後兩年多,元後無所出,太皇太后聯手太后明里暗裡給元後施壓。

  他為保護元後,當眾頂撞太皇太后,被罰去奉先殿跪祖宗。

  好在快到第三年的時候,元後終於遇喜,並於次年生下長子承祜。

  可惜好久不長,四年後承祜病逝,元後差點跟著去了。

  轉過年三藩叛亂,太皇太后再次向元後施壓,催她快些生出嫡子,穩住前朝。

  他為了保護自己妻子,放棄籌謀已久的御駕親征,改為在後方督戰,一度丟掉大半江山。

  元後也沒讓他失望,很快懷孕,可正是這一次生產,讓他們天人永隔。

  痛失愛妻那種鑽心的疼,康熙至今還記得。

  輪到他們的孩子娶妻,他怎麼就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明知太子妃心思重,還不斷給她施壓,這回更是在她水土不服,極度不適的時候把人叫來訓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康熙懂,卻沒有做到。

  水土不服說輕也輕,說重也重,嚴重是可以要人命。

  如果太子妃在這裡出了什麼事,胤礽大約會恨死他吧。

  康熙站起身,在氈房裡踱步,耳邊全是胤礽焦急地呼喚,一聲一聲掌珠,仿佛炸雷劈在他心尖上。

  所幸隨行太醫很快到了,不等吩咐立刻取出手帕搭在太子妃腕脈上,摸了左邊脈摸右邊,眉心皺起能夾死蒼蠅。

  作者有話要說:

  石靜:這個孩子來得太及時了。

  第76章 孕中事

  「太子妃沒事兒吧?」康熙看了胤礽一眼,只見他額上全是細汗,正匯成水流漫到眼尾。

  太醫也不確定,又喊了另外一個隨行太醫過來診脈,最後兩人齊齊沉默了。

  頂著皇上的眼刀,最先趕來的太醫顫聲開口:「太子妃脈象複雜,恐怕要等回京之後,請黃院正看過再說。」

  黃院正年紀大了,經不起顛簸,向皇上告假沒有跟來。

  他雖是黃院正的徒弟,卻沒怎麼給太子妃診過脈。可他聽師父說起過,太子妃身有熱症,脈象複雜多變,偶爾還有滑脈出現,診脈要慎之又慎。

  皇上盼嫡孫盼到眼藍,宮裡無人不知。萬一診錯,讓皇上空歡喜一場,恐怕小命不保。

  還是穩妥一點好。

  「庸醫,都是庸醫!」康熙沒說什麼,太子先急了,「都拖出去,斬了!」

  聽說自己要死,不管同伴如何明哲保身,第二個趕來的太醫忙跪下道喜:「恭喜太子,賀喜太子,太子妃遇喜了!」

  反正都是一死,能活一天算一天吧。

  氈房裡頓時安靜下來,康熙清楚地看見太子眼中清晰恨意在聽完這一句之後瞬間冰消,轉而雙眼通紅地趴在太子妃身上低泣。

  當年元後病逝的時候,他也曾這樣恨過太皇太后。

  他不怪太子。

  此時此刻,康熙心裡只有心疼和後悔。

  心疼太子走自己的老路,雖然太子妃只是暈厥,卻好像經歷了生離死別。

  後悔給這對小夫妻太多壓力,才讓太子像當年自己恨太皇太后那樣恨上自己。

  好在太子妃是個有福氣,不但人沒事,還遇喜了。

  不知睡了多久,石靜被一聲一聲賀喜吵醒。

  她睜開眼,映入眼帘,是一群小宮女跪在胤礽面前道喜,胤礽笑著給賞。

  「多謝太子爺賞!」小宮女們各得了一個大大封紅,人人臉上都帶著驚喜和笑容。

  「太子爺,太監和內侍們都在外頭跪著,要給您道喜呢!」

  說著李德福自己先跪下了:「奴才祝太子爺和太子妃子孫滿堂,瓜瓞綿綿!」

  胤礽哈哈大笑,親手拿了一個封紅賞了李德福。

  出了什麼事?怎麼自己暈倒了,人人都好像很高興。

  石靜動了一下,芳芷才發現她醒了,眼中含淚將手裡大封紅收入袖袋,哽咽著說:「恭喜太子妃得償所願,懷上孩子。」

  啊?難道她……

  石靜忍不住低頭看自己的小腹,眼前一片模糊,內心卻如釋重負。

  這個孩子來得太及時了!

  氈房很大,胤礽站在門口發紅包,聽見身後有動靜,回頭朝石靜看過來。

  對上石靜含淚眼,他轉頭把發紅包的差事交給李德福,跑到床邊噓寒問暖。

  又是餵水,又是餵飯,知道的是石靜遇喜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她生活不能自理了呢。

  也不知是心中大石落地,還是最初難受勁兒過了,接下來幾日,石靜吃得飽睡得著,除了有些嗜睡,基本恢復如常。

  好幾次她都忘自己是個孕婦。

  這幾日,每天都有蒙古王公家女眷過來道喜。純禧公主和榮憲公主更是常客,偶爾淑慧大長公主也會過來串門。

  「之前封紅包得太大,現在可好,蒙古各部的奴才都來道賀,我帶賞錢都快花光了。」石靜捏著乾癟的荷包,忍不住跟胤礽抱怨。<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