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李衍,你這麼多年對朕忠心耿耿,鞍前馬後,竟然在暗地裡謀劃著名今日?朕當真是看錯人了!」景和帝既苦澀又憤怒,眸中儘是難以置信。
凌王面不改色,睥睨著跪在殿上的景和帝,傲然道:「李賁,本王知若是強行逼宮,你定然是不服的。所以,今日,本王還特地將先帝遺詔一併帶來,也叫眾臣瞧瞧,你這個卑鄙小人,是如何違背父皇遺願,霸占著江山的!」
跪倒一片的臣子中,發出了陣陣驚詫之聲。而景和帝,則顫著手,指著凌王,氣結道:「李衍,你……」
凌王朗聲一笑,朝著眾臣的方向看了一眼。
只見,崇永從一眾哆哆嗦嗦跪倒在地的臣子中,站起身來。他雙手捧著詔書,恭謹垂首,緩緩向殿前走來。
「崇永,你為何要背叛朕?」
景和帝怒從心頭起,指著崇永高聲質問。
崇永並不抬頭,他沉穩有力地邁著步子。但是,蒼白的面色和顫抖的指尖,仍舊暴露了他內心的掙扎與恐懼。
他將詔書承給凌王,恭聲道:「請王爺過目。」
凌王面帶著勝利者的微笑,負手而立,對崇永道:「崇愛卿,還是你來為本王代勞吧!」
「是,王爺。」
崇永緩緩展開詔書,努力平穩著音調,朗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以渺身,承祖宗之基業,御極天下數十載,夙夜憂勤,惟以社稷為重,以黎民為安。然歲月匆匆,光陰荏苒,朕已至暮年,回首往昔,予雖勵精圖治,然亦有過失,甚或荒唐之事,令朕深以為憾。今深感時日無多,恐難再挽前愆,唯願以餘生之力,為社稷謀一安穩之局。
朕諸子之中,唯有一子,品行端正,才德兼備,堪當大任。朕決意傳位於此子,以繼大統,承祖宗之業,安天下之心……」
「臣救駕來遲!」
這時,一道沉穩有力的聲音,在興德殿門口響起,將崇永的話打斷。
緊接著,一群手持兵器的士兵,魚貫而入。
待看清了這些士兵的裝扮,凌王有一瞬間的失神。但很快地,他便換作一副倨傲的神情,看著跟在士兵身後的,那個頭戴斗笠的緋袍郎君。
「李衍,別來無恙。」
緋袍郎君將仍在垂落雨簾的斗笠摘下,露出了一張冷峻異常的臉,以及,與那張俊逸的面龐極不相稱的,半白的鬢髮。
凌王冷哼一聲,嗤笑一聲道:「果然,本王就說,宋成和怎會突然去秦州養老?畢竟,他一直放在心尖的小青梅,是葬在京郊的亂葬崗的啊!」
殿上眾人本是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驚得又屏住了呼吸,然而,凌王的這番話,卻又讓他們好似隱隱嗅到了八卦的氣息?
眾人顧不得脖頸兒上冰涼的刀鋒,眨了眨眼,將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前來救駕的宋成和。
宋成和面沉如水,咬了咬牙關,用最為冷厲的聲音,吐出幾個字:「你不配提起她。」
果然是有八卦!
眾人正在琢磨女主是誰時,卻被景和帝的聲音打斷:「務觀,給朕將這些亂臣賊子拿下!」
宋成和看向凌王,目中帶著一絲輕蔑,冷聲道:「李衍,東南大軍已被本相策反,即便你手中有統領禁軍的魚符,也不過僅有三千禁軍在手而已,還能挨到何時?不若命敖振放了聖人與皇后,就此伏法認罪,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第227章
聽了宋成和的話,凌王爆發出一陣大笑,嗤之以鼻道:「宋成和,你何時如三歲稚童一般了?本王何罪之有?為何要認罪伏法?你問問大殿之上的這些臣子們,本王和李賁,哪個才是他們認定的皇帝?」
他話音一落,方才還在吃瓜看熱鬧的眾臣,忽地想起今日收到的神秘字條來了。其中,幾名凌王心腹依然跪倒在地,誠心叩拜道:「凌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聲,帶動了一些各有心事的搖擺之人,也一同跪倒在地,叩拜不已。
唯有萬琮衍等立場堅定地臣子,無論如何都不肯拜他,然而,他們卻被禁軍死死的堵住了嘴,只能「嗚嗚」怒叫著。
而其他人的這一聲「萬歲」,仿佛點燃了凌王的血液
一般。他的笑聲,和著暴雨拍擊大殿青瓦的聲音,此起彼伏,使這殿上的氣氛熱鬧的有些詭異。
「李衍,以群臣家眷為質,就想坐上這把龍椅的,自古以來,只怕只有你一個!」
這時,景和帝緩緩站了起來,沉冷的目光望向凌王。
此刻,他面容沉肅,帝王身上所特有的威嚴和凜然之氣,迫得他身後的敖振手心都沁出了汗。
凌王見狀,面色微變,凌厲的眼神看著這個忽然冷靜的可怕的帝王。
他壓抑住心底油然而生的一絲慌亂,沉聲道:「那又如何?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史書的筆,從來都只在王者手裡!」
景和帝嘆了口氣,目光移向殿門口,緩緩道:「李衍,冥頑不靈的,是你啊!」
他話音一落,眾人就見到一位青年將軍,英姿颯爽地進了殿中。
他一身戎裝,頭盔上的紅纓,被雨水打濕,卻仍舊隨著他沉穩的步伐,微微顫動著,似是為這群被困大殿之人,帶來了生的希望。
那青年將軍緩步走至殿中,對著景和帝跪拜:「五城兵馬司副指揮使黎元旭,參見聖人。臣已按聖人之令,率西北大軍精銳及玄武營,將眾朝臣之家眷解救出來。現已送至德政殿,由長公主帶人安撫。」
他話音一落,除了凌王臉色驟變,跪倒在地的一眾臣子也各自震驚非常。
凌王一派的朝臣深感大勢已去,跌坐在地顫抖不已。而其他臣子則稍稍鬆了口氣,可轉念一想後,又心中憂懼異常。妻兒老小在凌王手裡和在景和帝手裡,其實都是人質,一家人的性命到底如何,都要看這大殿之上的事態發展才行。
一記悶雷在天邊轟然響起,凌王惡狠狠地看著黎元旭,一字一頓道:「你,不是去了月影嗎?」
黎元旭不想跪著同他說話,利落地站起身來,拍拍肩上的雨水,笑道:「多謝舅舅惦念,公主看不上外甥。只留文將軍一個護送公主回月影就夠了,外甥還得回京中,收拾舅舅的爛攤子呢!」
凌王面色瞬間慘白,又驚又怒地指著黎元旭道:「文將軍?你……你們……」
「咳咳——」
一旁的景和帝聽不下去了,清了清嗓子。哲明這說的不清不楚的,到底是給哪個舅舅收拾爛攤子?
他頓時覺得那紅纓青年也沒方才那般可愛了,翻了個白眼,說道:「月影公主深明大義,知曉了你的奸計後,便與文愛卿和哲明一起,將計就計。李衍,這齣偷梁換柱的戲碼,你覺得如何啊?」
還不等凌王一口老血噴出來,黎元旭又緊追不捨道:「對了,凌王舅舅,你許諾給災戎的北地十五城,現下只怕要變成他們的墓地了!」
說罷,黎元旭向凌王走了兩步,一雙俊美的星眸,盛滿了笑意。
「呂道彪雖是受你脅迫過,但他文將軍於他,是有過救命之恩的。呂道彪只怕死上幾次,都不會背叛文將軍。現下,他已派了精銳部隊去玉門接應文將軍,待文將軍到達後,將率這支隊伍去攻打災戎。而史將軍從西南派去的援軍,不日也將會到達南潯與災戎邊境。再加之呂道彪手下的西北大軍,只怕又有一出瓮中捉鱉的好戲要上演了。」
「你……」
凌王胸口起伏,指向黎元旭的手指,在微微輕顫。
雨勢似是開始減弱,然而,這密密麻麻的雨點,似乎都淋在了凌王的心頭。一瞬間,他只覺一陣寒涼,在這明亮如晝的大殿之上,無孔不入地鑽入他的骨血。
他忽覺心口疼痛不已,不禁捂住胸口,向後退了幾步。
他的身後,就是興德殿巍峨的廊柱。冰冷的觸感,讓他理智回籠。
他不能輸!他手中,還有其他的底牌!
凌王眼中透著瘋狂,咬緊牙關道:「本王有先帝詔書,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你們現下所做的一切,都是謀逆之罪!」
雨聲漸漸小了,殿上是可怕的安靜。所以,他的這句話,雖不如方才那麼響亮,卻仍舊是在寂靜的大殿上迴蕩不已。
在殿上或坐或跪的臣子們,又齊齊看向了景和帝。
對呀,方才來了兩撥人,怎的就把這個最重要的詔書給忘了?也不知聖人要如何處理這個詔書?兄弟倆誰贏誰輸,還真是說不定呢!
景和帝看著不肯回頭的弟弟,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對著崇永擺擺手,說道:「方才的詔書還沒有宣讀完,崇愛卿,你繼續吧。」
崇永面色已是鎮定許多,繼續念道。
「凌王李衍,身為宗室,本應恪守臣節,輔佐朝廷,奈何其心懷叵測,行跡乖張,內外勾結,罪孽深重,實難寬宥。
查凌王李衍,於內操縱科舉,徇私舞弊,威脅朝臣,結黨營私,濫殺無辜,致使朝綱紊亂,民怨沸騰。更甚者,私造兵器,圖謀不軌,其心可誅,其行可鄙。於外,凌王勾結外敵,賣國求榮,背棄祖宗,辱沒國體,致使邊疆不寧,國威受損。此等行徑,實為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共憤。<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凌王面不改色,睥睨著跪在殿上的景和帝,傲然道:「李賁,本王知若是強行逼宮,你定然是不服的。所以,今日,本王還特地將先帝遺詔一併帶來,也叫眾臣瞧瞧,你這個卑鄙小人,是如何違背父皇遺願,霸占著江山的!」
跪倒一片的臣子中,發出了陣陣驚詫之聲。而景和帝,則顫著手,指著凌王,氣結道:「李衍,你……」
凌王朗聲一笑,朝著眾臣的方向看了一眼。
只見,崇永從一眾哆哆嗦嗦跪倒在地的臣子中,站起身來。他雙手捧著詔書,恭謹垂首,緩緩向殿前走來。
「崇永,你為何要背叛朕?」
景和帝怒從心頭起,指著崇永高聲質問。
崇永並不抬頭,他沉穩有力地邁著步子。但是,蒼白的面色和顫抖的指尖,仍舊暴露了他內心的掙扎與恐懼。
他將詔書承給凌王,恭聲道:「請王爺過目。」
凌王面帶著勝利者的微笑,負手而立,對崇永道:「崇愛卿,還是你來為本王代勞吧!」
「是,王爺。」
崇永緩緩展開詔書,努力平穩著音調,朗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以渺身,承祖宗之基業,御極天下數十載,夙夜憂勤,惟以社稷為重,以黎民為安。然歲月匆匆,光陰荏苒,朕已至暮年,回首往昔,予雖勵精圖治,然亦有過失,甚或荒唐之事,令朕深以為憾。今深感時日無多,恐難再挽前愆,唯願以餘生之力,為社稷謀一安穩之局。
朕諸子之中,唯有一子,品行端正,才德兼備,堪當大任。朕決意傳位於此子,以繼大統,承祖宗之業,安天下之心……」
「臣救駕來遲!」
這時,一道沉穩有力的聲音,在興德殿門口響起,將崇永的話打斷。
緊接著,一群手持兵器的士兵,魚貫而入。
待看清了這些士兵的裝扮,凌王有一瞬間的失神。但很快地,他便換作一副倨傲的神情,看著跟在士兵身後的,那個頭戴斗笠的緋袍郎君。
「李衍,別來無恙。」
緋袍郎君將仍在垂落雨簾的斗笠摘下,露出了一張冷峻異常的臉,以及,與那張俊逸的面龐極不相稱的,半白的鬢髮。
凌王冷哼一聲,嗤笑一聲道:「果然,本王就說,宋成和怎會突然去秦州養老?畢竟,他一直放在心尖的小青梅,是葬在京郊的亂葬崗的啊!」
殿上眾人本是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驚得又屏住了呼吸,然而,凌王的這番話,卻又讓他們好似隱隱嗅到了八卦的氣息?
眾人顧不得脖頸兒上冰涼的刀鋒,眨了眨眼,將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前來救駕的宋成和。
宋成和面沉如水,咬了咬牙關,用最為冷厲的聲音,吐出幾個字:「你不配提起她。」
果然是有八卦!
眾人正在琢磨女主是誰時,卻被景和帝的聲音打斷:「務觀,給朕將這些亂臣賊子拿下!」
宋成和看向凌王,目中帶著一絲輕蔑,冷聲道:「李衍,東南大軍已被本相策反,即便你手中有統領禁軍的魚符,也不過僅有三千禁軍在手而已,還能挨到何時?不若命敖振放了聖人與皇后,就此伏法認罪,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第227章
聽了宋成和的話,凌王爆發出一陣大笑,嗤之以鼻道:「宋成和,你何時如三歲稚童一般了?本王何罪之有?為何要認罪伏法?你問問大殿之上的這些臣子們,本王和李賁,哪個才是他們認定的皇帝?」
他話音一落,方才還在吃瓜看熱鬧的眾臣,忽地想起今日收到的神秘字條來了。其中,幾名凌王心腹依然跪倒在地,誠心叩拜道:「凌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聲,帶動了一些各有心事的搖擺之人,也一同跪倒在地,叩拜不已。
唯有萬琮衍等立場堅定地臣子,無論如何都不肯拜他,然而,他們卻被禁軍死死的堵住了嘴,只能「嗚嗚」怒叫著。
而其他人的這一聲「萬歲」,仿佛點燃了凌王的血液
一般。他的笑聲,和著暴雨拍擊大殿青瓦的聲音,此起彼伏,使這殿上的氣氛熱鬧的有些詭異。
「李衍,以群臣家眷為質,就想坐上這把龍椅的,自古以來,只怕只有你一個!」
這時,景和帝緩緩站了起來,沉冷的目光望向凌王。
此刻,他面容沉肅,帝王身上所特有的威嚴和凜然之氣,迫得他身後的敖振手心都沁出了汗。
凌王見狀,面色微變,凌厲的眼神看著這個忽然冷靜的可怕的帝王。
他壓抑住心底油然而生的一絲慌亂,沉聲道:「那又如何?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史書的筆,從來都只在王者手裡!」
景和帝嘆了口氣,目光移向殿門口,緩緩道:「李衍,冥頑不靈的,是你啊!」
他話音一落,眾人就見到一位青年將軍,英姿颯爽地進了殿中。
他一身戎裝,頭盔上的紅纓,被雨水打濕,卻仍舊隨著他沉穩的步伐,微微顫動著,似是為這群被困大殿之人,帶來了生的希望。
那青年將軍緩步走至殿中,對著景和帝跪拜:「五城兵馬司副指揮使黎元旭,參見聖人。臣已按聖人之令,率西北大軍精銳及玄武營,將眾朝臣之家眷解救出來。現已送至德政殿,由長公主帶人安撫。」
他話音一落,除了凌王臉色驟變,跪倒在地的一眾臣子也各自震驚非常。
凌王一派的朝臣深感大勢已去,跌坐在地顫抖不已。而其他臣子則稍稍鬆了口氣,可轉念一想後,又心中憂懼異常。妻兒老小在凌王手裡和在景和帝手裡,其實都是人質,一家人的性命到底如何,都要看這大殿之上的事態發展才行。
一記悶雷在天邊轟然響起,凌王惡狠狠地看著黎元旭,一字一頓道:「你,不是去了月影嗎?」
黎元旭不想跪著同他說話,利落地站起身來,拍拍肩上的雨水,笑道:「多謝舅舅惦念,公主看不上外甥。只留文將軍一個護送公主回月影就夠了,外甥還得回京中,收拾舅舅的爛攤子呢!」
凌王面色瞬間慘白,又驚又怒地指著黎元旭道:「文將軍?你……你們……」
「咳咳——」
一旁的景和帝聽不下去了,清了清嗓子。哲明這說的不清不楚的,到底是給哪個舅舅收拾爛攤子?
他頓時覺得那紅纓青年也沒方才那般可愛了,翻了個白眼,說道:「月影公主深明大義,知曉了你的奸計後,便與文愛卿和哲明一起,將計就計。李衍,這齣偷梁換柱的戲碼,你覺得如何啊?」
還不等凌王一口老血噴出來,黎元旭又緊追不捨道:「對了,凌王舅舅,你許諾給災戎的北地十五城,現下只怕要變成他們的墓地了!」
說罷,黎元旭向凌王走了兩步,一雙俊美的星眸,盛滿了笑意。
「呂道彪雖是受你脅迫過,但他文將軍於他,是有過救命之恩的。呂道彪只怕死上幾次,都不會背叛文將軍。現下,他已派了精銳部隊去玉門接應文將軍,待文將軍到達後,將率這支隊伍去攻打災戎。而史將軍從西南派去的援軍,不日也將會到達南潯與災戎邊境。再加之呂道彪手下的西北大軍,只怕又有一出瓮中捉鱉的好戲要上演了。」
「你……」
凌王胸口起伏,指向黎元旭的手指,在微微輕顫。
雨勢似是開始減弱,然而,這密密麻麻的雨點,似乎都淋在了凌王的心頭。一瞬間,他只覺一陣寒涼,在這明亮如晝的大殿之上,無孔不入地鑽入他的骨血。
他忽覺心口疼痛不已,不禁捂住胸口,向後退了幾步。
他的身後,就是興德殿巍峨的廊柱。冰冷的觸感,讓他理智回籠。
他不能輸!他手中,還有其他的底牌!
凌王眼中透著瘋狂,咬緊牙關道:「本王有先帝詔書,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你們現下所做的一切,都是謀逆之罪!」
雨聲漸漸小了,殿上是可怕的安靜。所以,他的這句話,雖不如方才那麼響亮,卻仍舊是在寂靜的大殿上迴蕩不已。
在殿上或坐或跪的臣子們,又齊齊看向了景和帝。
對呀,方才來了兩撥人,怎的就把這個最重要的詔書給忘了?也不知聖人要如何處理這個詔書?兄弟倆誰贏誰輸,還真是說不定呢!
景和帝看著不肯回頭的弟弟,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對著崇永擺擺手,說道:「方才的詔書還沒有宣讀完,崇愛卿,你繼續吧。」
崇永面色已是鎮定許多,繼續念道。
「凌王李衍,身為宗室,本應恪守臣節,輔佐朝廷,奈何其心懷叵測,行跡乖張,內外勾結,罪孽深重,實難寬宥。
查凌王李衍,於內操縱科舉,徇私舞弊,威脅朝臣,結黨營私,濫殺無辜,致使朝綱紊亂,民怨沸騰。更甚者,私造兵器,圖謀不軌,其心可誅,其行可鄙。於外,凌王勾結外敵,賣國求榮,背棄祖宗,辱沒國體,致使邊疆不寧,國威受損。此等行徑,實為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共憤。<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