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你……你的言外之意,是我這個做皇后的摻和了你的家務事?」
皇后原本想著皇上已經在宮裡設了宴席來招待孫瀅,這簡直是陸家的無上榮耀,可讓她來陪著孫瀅這件事,她的確是些不滿的。況且皇上已經賞了孫氏這麼多東西了,她必定要給孫瀅一些訓導,方能維繫她和娘家的平衡關係。
在她看來,陸虞和孫瀅這些年在海外浪蕩了多年,肯定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想著回京做官。
她身邊陸家人,肯定要清理好門戶,免得將來萬一有什麼不好的事,自己免不了干係。
她將各種情形都考慮到了,唯獨沒有考慮過是這個結果。
她還準備再說些什麼,見皇上已經進入了殿內,便識趣地閉上了嘴。
「這次宴請你們夫婦的菜單是朕親自擬定的,一共九九八十一道菜,等下用過餐,朕會把餘下的菜賞給宮裡的侍衛宮女,讓他們也沾點國師的喜氣。」皇上說完,便吩咐傳膳。
說是請客,其實並不是坐在一個桌子上,每人面前皆有長桌。
席間,又有捷報傳來,鯉城知府捉拿倭寇十餘人,海盜二十餘人。根據他們的招供,江平伯早和倭人勾搭在一起,上次的的夏日祭就是江平伯和倭人勾結借取大夏國運,他們已經商量好事成之後就起事。
皇上看到這個消息,不由對孫瀅又多了一份內疚,到現在他才明白孫瀅去明州的重大作用。
一頓飯賓主盡歡,孫瀅拜別皇上皇后。
「來人,國師有了身孕,應小心為上,還是乘坐皇后的肩輿出宮吧,外面的太陽著實有點大。」皇上吩咐道。
孫瀅有孕在身,還沒來得及謝恩
皇后倒滿臉惶恐的跪了下去,口中道:「陸家婦擔不起皇上如此厚愛,不可亂了規矩。」
孫瀅也不想成眾矢之的,也道:「謝皇上抬愛,臣婦是習武之人,這點路不在話下。」
「那就賞賜一個封號吧,封孫氏為魯侯,食三千邑。」皇上想了想說道。
皇后和陸虞欲再勸,皇上道:「朕前些日子翻前朝起居注,看到前朝高祖封有功之臣的母親為魯侯。孫卿為我大夏立了大功,還比不上一個只會燒飯的內宅婦人?」
孫瀅忙拉著陸虞一起謝恩。
皇上封孫瀅為魯侯自然是他的考量的,鎮北侯府陸家大房已經有了爵位,這爵位將來自然要交到柔嘉公主生的孩子身上。至於陸虞夫婦,雙方都很有能力,這種能力讓他有一絲忌憚,卻又忍不住想拉攏過來為自己所用。但這夫妻之間又配合的十分默契,唯今之計,就是給孫瀅無上的權力,試試看能不能在他夫妻二人之間插上一根釘子。
「孫卿,還請你全心全意的相信朕,朕不是那等不講道理的昏君,朕賞罰分明。」
魯侯就是專門封賞出來給大夥看的,就孫瀅師徒在夏日祭和倭人國鬥法的通天手段,封為世襲也不為過,況且她還這般年輕,還可以為周氏皇族效力幾十年,隨著修為的增長,她的道術也會越來越厲害,這這封賞怎麼看怎麼合適。
內侍準備好了筆墨,皇上親自提筆寫了聖旨,蓋上了璽印。
「皇上,臣婦有個請求,臣婦想去給太后請個安。」孫瀅跪下接聖旨的時候說道。
皇上想了想,臉上神色難辨地道:「孫卿如今是有孕在身,經不起來回折騰,這樣吧,吳大伴,你伺候在孫卿左右。」
皇上有點瞭然孫瀅為什麼這個時候找太后,但他根本不想阻攔,應該是為悟真道長。
他後來仔細地翻過先商時期的檔案,有很多蛛絲馬跡留了下來,賀敏當時還是先皇寵妃,和這位同出賀家的皇后如今的太后娘娘斗得厲害。
是的,他有點奇怪,都這個時候了悟真道長還有什麼後手。
真是死了都不消停!
賀敏雖死,但是手把手的調教出來一個孫瀅,這也算是為她報了仇。
佛家和道家不是都講究什麼因果報應,他就置身事外,看著就好。
說起來,這位悟真道長算得上是他的生母。
「朕同意你去給太皇請安,悟真道長羽化前孫卿剛好守在身邊,難道她就沒什麼托你帶給朕?」
第239章 立功
孫瀅想了一會兒,仿佛陷入了回憶之中:「師父交待了我超度完之後就結束法事,不要給她老人家報仇,她有仇一般當場就報了。她說皇上是仁義之君,將來定會有一番了不起的作為,讓臣婦一定要盡力輔佐明主。」
說皇上的那番話,是孫瀅自己加上去的,她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她見到師父的時候,以為她三四十歲,直到她羽化登仙之前,仍是那般容顏,她當年見到皇上,以為皇上也有四十多歲,後來她卻占卜出皇上和鎮南王是雙生子,那師父至少比皇上年紀往上加十五歲!
皇上對孫瀅的回答非常滿意,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
孫瀅跟著吳公公一起去了太后居住的地方,四周一個也沒有,甚至一棵雜草也看不到,四周除了青磚,什麼也看不到。
走了許久,吳公公笑道:「就是這兒了。」
有三塊磚被掏空了。太后沒有想像中的威嚴,倒像個尋常老嫗,顫顫巍巍。
此刻她也不嫌棄太陽曬人,正在一旁嘀嘀咕咕不知念叨些什麼。
看到孫瀅,她站起來,走了過來,又哭又笑,朝孫瀅啐了一口,「你這個從下水道里出來的私生子,拿什麼和哀家相提並論?」
孫瀅皺了皺眉,冷聲道:「我師父早就羽化登仙了。」
太后似不敢信置一般,「什麼?誰羽化登仙了?不就是死了?說得那麼好聽不還是死了?活該!賀真,哀家當初就不應該一時心軟,就應該要了你的命……」
這哪裡有點當朝太后的樣子?
孫瀅看了吳公公一眼,「走吧。」
孫瀅回到鎮北侯府,皇上如流水的賞賜就來了。
御史紛紛上書彈劾說給陸家的恩寵太過了。
皇上道:「朕要給孫卿建座侯府!」
皇上說建侯府當真是建了,不過孫瀅並沒搬進去,她以自己快要生孩子了,不能輕易搬遷為由婉拒了。侯府最終成了十一公主的公主府。
皇上不僅將鎮南王派到了南疆,還將太子的兄弟們每個個都封了王,各自派去了封地。
孫瀅生了一個女孩兒,陸虞親自取名陸寶兒。
顧老太太可高興了,心裏面壓著的石頭總算是落地了。
如今,三兒子也早就成了親,雖然三兒媳只是個落第秀才,但勝在知書達理,勤儉持家,也能管住三爺,現在兒女滿堂。如今老四家的長女已經出生,肯定將來能帶來一屋子弟弟。
陸寶兒滿月這一天,老太太擺了三天的流水席,放生了一萬隻大頭鰱魚。她老人家還吃了一大碗米飯,席間還喝了一杯酒。
府醫說老太太身體還好,但她今年已經八十八歲了。
罕見的高壽!
皇上也越來寵信陸家,陸寶兒周歲被封為永寧縣主,而且有自己的封地寧縣。
顧老太太晚上抱著聖旨睡著了,早起貼身丫頭給換衣裳的時候才觸摸到身上全是冰涼的。
老太太就這麼睡著走了。
最難過的是陸彬和柔嘉公主,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就孫珍懷了兩次孕,一次是大夫人李氏給逼著喝了墜胎藥,一次是正妻柔嘉主吩咐人將孩子扔到水裡溺死了。之後請了數不清的名醫,他們再也沒有其他的孩子。
有一次皇上將孫瀅詔進宮親自過問了此事。
孫瀅為難地道:「有子無子都是天意,臣婦當然也希望公主早點為陸家綿延子嗣。」她說著拿出三枚銅錢往面前案上一拋,沉吟半響才道:「這件事臣婦也無能為力,不如你將公主詔來問一問。」
皇上見孫瀅說的那般肯定,定是不會詔閨女過來,但隔了好幾天,他心中著實好奇,便將公主身邊的嬤嬤詔了過來。
嬤嬤一見皇上親自過問,不敢隱瞞,便和盤托出公主是如何對待孫珍的,公主什麼時候和陸彬同房,完全看自己高興,不高興了拿鞭子抽一頓完事。
「不過皇上也別擔心老奴瞧著小倆口最近關係不錯。」
陸彬仿佛沒脾氣一般,盡柔嘉公主去欺凌。
有一日,公主終於有孕了,消息傳進皇宮,連皇上都說「連孫卿也有走眼的時候。」
孫瀅只當沒做不知。
反倒是讓幾房分了家,自己到長春觀去給老太太訟經去了。
孫瀅臨行前去了次太子府。可惜太子此時正在見客,太子妃見了孫瀅。
孫瀅和太子妃可聊的話不多,只道:「臣婦此次前來唯一件事要交待。」
太子妃道:「國師請講,妾身一定如實轉達。」
孫瀅斟酌著道:「過幾天皇上會安排太子去江南巡察,太子妃一定要轉達太子不要去,此行對太子不利。」
太子妃表面答應了孫瀅,實際上內心卻把孫瀅罵了一萬次,「小娼婦,什麼對太子不利,估計就是這個蕩婦要給婆婆守孝,不能跟去浪!」<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皇后原本想著皇上已經在宮裡設了宴席來招待孫瀅,這簡直是陸家的無上榮耀,可讓她來陪著孫瀅這件事,她的確是些不滿的。況且皇上已經賞了孫氏這麼多東西了,她必定要給孫瀅一些訓導,方能維繫她和娘家的平衡關係。
在她看來,陸虞和孫瀅這些年在海外浪蕩了多年,肯定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想著回京做官。
她身邊陸家人,肯定要清理好門戶,免得將來萬一有什麼不好的事,自己免不了干係。
她將各種情形都考慮到了,唯獨沒有考慮過是這個結果。
她還準備再說些什麼,見皇上已經進入了殿內,便識趣地閉上了嘴。
「這次宴請你們夫婦的菜單是朕親自擬定的,一共九九八十一道菜,等下用過餐,朕會把餘下的菜賞給宮裡的侍衛宮女,讓他們也沾點國師的喜氣。」皇上說完,便吩咐傳膳。
說是請客,其實並不是坐在一個桌子上,每人面前皆有長桌。
席間,又有捷報傳來,鯉城知府捉拿倭寇十餘人,海盜二十餘人。根據他們的招供,江平伯早和倭人勾搭在一起,上次的的夏日祭就是江平伯和倭人勾結借取大夏國運,他們已經商量好事成之後就起事。
皇上看到這個消息,不由對孫瀅又多了一份內疚,到現在他才明白孫瀅去明州的重大作用。
一頓飯賓主盡歡,孫瀅拜別皇上皇后。
「來人,國師有了身孕,應小心為上,還是乘坐皇后的肩輿出宮吧,外面的太陽著實有點大。」皇上吩咐道。
孫瀅有孕在身,還沒來得及謝恩
皇后倒滿臉惶恐的跪了下去,口中道:「陸家婦擔不起皇上如此厚愛,不可亂了規矩。」
孫瀅也不想成眾矢之的,也道:「謝皇上抬愛,臣婦是習武之人,這點路不在話下。」
「那就賞賜一個封號吧,封孫氏為魯侯,食三千邑。」皇上想了想說道。
皇后和陸虞欲再勸,皇上道:「朕前些日子翻前朝起居注,看到前朝高祖封有功之臣的母親為魯侯。孫卿為我大夏立了大功,還比不上一個只會燒飯的內宅婦人?」
孫瀅忙拉著陸虞一起謝恩。
皇上封孫瀅為魯侯自然是他的考量的,鎮北侯府陸家大房已經有了爵位,這爵位將來自然要交到柔嘉公主生的孩子身上。至於陸虞夫婦,雙方都很有能力,這種能力讓他有一絲忌憚,卻又忍不住想拉攏過來為自己所用。但這夫妻之間又配合的十分默契,唯今之計,就是給孫瀅無上的權力,試試看能不能在他夫妻二人之間插上一根釘子。
「孫卿,還請你全心全意的相信朕,朕不是那等不講道理的昏君,朕賞罰分明。」
魯侯就是專門封賞出來給大夥看的,就孫瀅師徒在夏日祭和倭人國鬥法的通天手段,封為世襲也不為過,況且她還這般年輕,還可以為周氏皇族效力幾十年,隨著修為的增長,她的道術也會越來越厲害,這這封賞怎麼看怎麼合適。
內侍準備好了筆墨,皇上親自提筆寫了聖旨,蓋上了璽印。
「皇上,臣婦有個請求,臣婦想去給太后請個安。」孫瀅跪下接聖旨的時候說道。
皇上想了想,臉上神色難辨地道:「孫卿如今是有孕在身,經不起來回折騰,這樣吧,吳大伴,你伺候在孫卿左右。」
皇上有點瞭然孫瀅為什麼這個時候找太后,但他根本不想阻攔,應該是為悟真道長。
他後來仔細地翻過先商時期的檔案,有很多蛛絲馬跡留了下來,賀敏當時還是先皇寵妃,和這位同出賀家的皇后如今的太后娘娘斗得厲害。
是的,他有點奇怪,都這個時候了悟真道長還有什麼後手。
真是死了都不消停!
賀敏雖死,但是手把手的調教出來一個孫瀅,這也算是為她報了仇。
佛家和道家不是都講究什麼因果報應,他就置身事外,看著就好。
說起來,這位悟真道長算得上是他的生母。
「朕同意你去給太皇請安,悟真道長羽化前孫卿剛好守在身邊,難道她就沒什麼托你帶給朕?」
第239章 立功
孫瀅想了一會兒,仿佛陷入了回憶之中:「師父交待了我超度完之後就結束法事,不要給她老人家報仇,她有仇一般當場就報了。她說皇上是仁義之君,將來定會有一番了不起的作為,讓臣婦一定要盡力輔佐明主。」
說皇上的那番話,是孫瀅自己加上去的,她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她見到師父的時候,以為她三四十歲,直到她羽化登仙之前,仍是那般容顏,她當年見到皇上,以為皇上也有四十多歲,後來她卻占卜出皇上和鎮南王是雙生子,那師父至少比皇上年紀往上加十五歲!
皇上對孫瀅的回答非常滿意,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
孫瀅跟著吳公公一起去了太后居住的地方,四周一個也沒有,甚至一棵雜草也看不到,四周除了青磚,什麼也看不到。
走了許久,吳公公笑道:「就是這兒了。」
有三塊磚被掏空了。太后沒有想像中的威嚴,倒像個尋常老嫗,顫顫巍巍。
此刻她也不嫌棄太陽曬人,正在一旁嘀嘀咕咕不知念叨些什麼。
看到孫瀅,她站起來,走了過來,又哭又笑,朝孫瀅啐了一口,「你這個從下水道里出來的私生子,拿什麼和哀家相提並論?」
孫瀅皺了皺眉,冷聲道:「我師父早就羽化登仙了。」
太后似不敢信置一般,「什麼?誰羽化登仙了?不就是死了?說得那麼好聽不還是死了?活該!賀真,哀家當初就不應該一時心軟,就應該要了你的命……」
這哪裡有點當朝太后的樣子?
孫瀅看了吳公公一眼,「走吧。」
孫瀅回到鎮北侯府,皇上如流水的賞賜就來了。
御史紛紛上書彈劾說給陸家的恩寵太過了。
皇上道:「朕要給孫卿建座侯府!」
皇上說建侯府當真是建了,不過孫瀅並沒搬進去,她以自己快要生孩子了,不能輕易搬遷為由婉拒了。侯府最終成了十一公主的公主府。
皇上不僅將鎮南王派到了南疆,還將太子的兄弟們每個個都封了王,各自派去了封地。
孫瀅生了一個女孩兒,陸虞親自取名陸寶兒。
顧老太太可高興了,心裏面壓著的石頭總算是落地了。
如今,三兒子也早就成了親,雖然三兒媳只是個落第秀才,但勝在知書達理,勤儉持家,也能管住三爺,現在兒女滿堂。如今老四家的長女已經出生,肯定將來能帶來一屋子弟弟。
陸寶兒滿月這一天,老太太擺了三天的流水席,放生了一萬隻大頭鰱魚。她老人家還吃了一大碗米飯,席間還喝了一杯酒。
府醫說老太太身體還好,但她今年已經八十八歲了。
罕見的高壽!
皇上也越來寵信陸家,陸寶兒周歲被封為永寧縣主,而且有自己的封地寧縣。
顧老太太晚上抱著聖旨睡著了,早起貼身丫頭給換衣裳的時候才觸摸到身上全是冰涼的。
老太太就這麼睡著走了。
最難過的是陸彬和柔嘉公主,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就孫珍懷了兩次孕,一次是大夫人李氏給逼著喝了墜胎藥,一次是正妻柔嘉主吩咐人將孩子扔到水裡溺死了。之後請了數不清的名醫,他們再也沒有其他的孩子。
有一次皇上將孫瀅詔進宮親自過問了此事。
孫瀅為難地道:「有子無子都是天意,臣婦當然也希望公主早點為陸家綿延子嗣。」她說著拿出三枚銅錢往面前案上一拋,沉吟半響才道:「這件事臣婦也無能為力,不如你將公主詔來問一問。」
皇上見孫瀅說的那般肯定,定是不會詔閨女過來,但隔了好幾天,他心中著實好奇,便將公主身邊的嬤嬤詔了過來。
嬤嬤一見皇上親自過問,不敢隱瞞,便和盤托出公主是如何對待孫珍的,公主什麼時候和陸彬同房,完全看自己高興,不高興了拿鞭子抽一頓完事。
「不過皇上也別擔心老奴瞧著小倆口最近關係不錯。」
陸彬仿佛沒脾氣一般,盡柔嘉公主去欺凌。
有一日,公主終於有孕了,消息傳進皇宮,連皇上都說「連孫卿也有走眼的時候。」
孫瀅只當沒做不知。
反倒是讓幾房分了家,自己到長春觀去給老太太訟經去了。
孫瀅臨行前去了次太子府。可惜太子此時正在見客,太子妃見了孫瀅。
孫瀅和太子妃可聊的話不多,只道:「臣婦此次前來唯一件事要交待。」
太子妃道:「國師請講,妾身一定如實轉達。」
孫瀅斟酌著道:「過幾天皇上會安排太子去江南巡察,太子妃一定要轉達太子不要去,此行對太子不利。」
太子妃表面答應了孫瀅,實際上內心卻把孫瀅罵了一萬次,「小娼婦,什麼對太子不利,估計就是這個蕩婦要給婆婆守孝,不能跟去浪!」<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