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我跟你剩下的幾個舅舅,輪流值守著老太太。」大舅舅說道。

  孫瀅走後,大舅舅便將一眾兄弟召集到了一起,複述了孫瀅的話。

  二舅舅馬上道:「這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要三思,他讓咱們多關心,咱們就多關心吧。」

  守了三日,一切如常,眾人稍稍鬆了一口氣。

  哪想第五日早起的時候,五舅舅值夜,老太太半夜醒了,要吃蟹黃包,現在四月中旬,著實在為難人了。

  五舅舅忙道:「天一亮就去買!」

  五舅舅天一亮,就衝到了包子鋪前面,買了蟹黃包回去,再叫老太太起床,發現已經沒了呼吸。

  消息傳到京城,孫瀅便又折回來奔喪。

  三日後,孫瀅和周正一起回來了,沈氏卻不願意跟她一起回來。

  「我住在家裡多侍奉一下你外祖父。」沈氏對孫瀅說道。

  孫瀅訝然,「那弟弟呢?娘也不管了嗎?」

  「我在金陵陪你外祖父一段時間就回去了。」孫瀅已經可以放手,但周正自出生就不在自己旁邊,現年雖然已經二十六歲了,但兒女在父母眼中,沒成親總歸是個孩子。

  陸虞這次只來給老太太上了一柱香就回京了,在皇上的多次相請下,於回去那日就重回朝堂,重新做了首輔。

  其實這些年,首輔這個位置一直虛懸在那裡。

  皇上久尋陸虞夫妻未果,不由再一次的調查起了孫瀅的身世。

  這一查不要緊,卻查到孫瀅有一個胞弟,自小由鎮南王收養,現年已經十五六歲了。

  他依稀想起先皇臨終前的留言,先皇交待他要善待孫將軍的後人。

  所以沈氏提出捐銀子以換取孫椿軍功的時候,他只是稍稍猶豫了一下。

  孫椿此人雖然極蠢,但運氣倒是挺不錯,身手也尚為湊合,在交趾蠢蠢欲動的時候稍稍帶領一千精銳潛入交趾,活捉了其首領朱有定。

  這是皇上坐上大寶之後打得最解氣的一場仗,皇上想著先皇的囑託,加上沈加捐了三十萬銀子的糧食做軍需,又是功臣的後代,皇上當即就封了孫椿做四品將軍。

  這次調查到周正是孫老將軍的後人,他便有預感這名叫周正的少年仍會大放異彩。

  所以特意要來周正的境況看了一下。

  當皇上得知他被鎮南王收養的時候由鎮南王和太妃親自教導,而且是淮王兄的義子,就更滿意了。

  次年三月三眾人在蹴鞠的時候,周正又在蹴鞠場上奪了魁首,成為了年輕一代的姣姣者。

  皇上內心一動,便封他做了名校尉。剛巧時局動盪不安,之前歸於前朝餘孽的高麗有些不服前朝的恭敬,皇上就想派人過去看看。

  遂命鎮南王帶著十萬將士過去增援,新晉的千戶周正自然也歸於鎮南王的麾下去了高麗,結果沒費一兵一卒高麗直接表示願意接受皇上的冊封,成為藩屬國,皇上也保證將高麗納入不征之國。

  當然,也做了許多準備,鎮南王為了防止高麗護張,曾向下面的人徵求意見,周正的意見是低價收購高麗的馬匹,削弱其軍事力量,並在遼東設立馬市,以低價購買高麗的馬匹,從而限制其騎後的發展。

  鎮南王採納了此意見,又報給了皇上。

  周正受封五品顯武將軍。

  此時他這個五品顯武將軍還未上真正的戰場上殺敵。

  群臣雖然嫉妒周正,但礙於其是已故淮王的義子,又是孫瀅的胞弟,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皇上擺明了抬舉孫家人,他們難道能抗旨不成?

  沈氏大喜過望,遂新蓋了宅子,將自這與董姨娘、喬姨娘統統納於其羽翼之下。

  其實自周正十五歲起,就有不少人給他介紹對象,但沈氏和周正皆是一樣的意思。

  無論誰來說和,皆是一個答案:等姐姐回來再決定。

  現在孫瀅好容易回來了,當年頂不住的人家早已經將閨女嫁人了,娃都會滿地跑了,周正還是沒有成親。

  一時之間,說親的人擠破了門檻。

  孫瀅雖然懷孕了,但現在僅一個多月,除了每天愛睡覺一些,其他倒是沒變化。

  倒是老太太發話了,「老四家的,你跟老四這孩子要的也挺不容易,你就安心養胎,什麼事都別操心了。」

  孫瀅也答應了。

  不過 ,確實沒什麼需要她操心的事。

  孫瀅也想好了,她要趁著自己孩子還未生之前,幫周正將婚事敲定了。

  外祖母去世,周正和孫瀅是外孫,應服小功,服期為五月。

  孫瀅和外祖母只短短相處了幾面之緣,但沈家就如同是她的根基一樣,外祖母是她這一輩子最親近的人之一。

  外祖母去世帶給了她沉重的打擊,整整半年,她幾乎全是學居簡出,沒和陸家以外的人接觸過。

  六個月之後孫瀅吩咐管家,只要有給自己下貼子的女眷,貼子全部要送到自己手裡來。

  這無形之中是助長了想說親人的信心,兩三天功夫,她的梳妝檯上就放了厚厚兩摞有說親意向的小娘子的畫像。

  周正長得一表人材,又是在皇上面前露了臉的人,很多人都看好他覺得前途不可限量。

  老太太知道了孫瀅的意圖,便道:「咱們家好久沒辦過宴會了,後天就辦一個,專門給四夫人接風洗塵。」

  那些想結親的人家,老太太特意交待二太太,「去問問老四家的,她要請哪些人?罷了,不如你們各房寫各房的貼子,最後匯總給杜嬤嬤。」

  杜嬤嬤已經白女蒼蒼了,其餘的事都已經交給徒弟做了,唯有宴請人員的名單要她訂奪。

  至於為什麼要讓杜嬤嬤訂奪宴全人員的名單,顧老太太自有自己道理:人一旦上了年紀,最怕自己會變成無用之人,給這些老人也找些事做,免得她們會覺得自己像個廢物。

  孫瀅聽到這話,若有所思。

  這應該是大多數老人的想法。

  孫瀅準備以後多拿自己的事去麻煩老太太,至於周正的親事,她準備和太妃商量,太妃周正的義母,周正兒時多虧了鎮南王府的照顧,所以現在周正想成親,孫瀅覺得理應去鎮南王府知會太妃一聲。

  到了翌日,一大早,孫瀅便準備了禮物去看望太妃,都是她從海外帶回來的洋東西。

  一套玻璃餐具,兩把象牙筷子,還有其他的一些小香料,小首飾。

  太妃看到孫瀅很高興,「你這個丫頭,自己偷偷的溜了,留下哀家在這京都一點都不好玩,現在你總算是又回來了。」

  見了太妃,孫瀅才知為什麼有些人會把說歲月如飛刀。

  她記得初見太妃之時,太妃一眼看過去也不過是五十多一點的樣子,但是現在看起來足足有七八十歲了,臉像被風乾的桔子皮,眼睛也沒了以前的神采。

  老太龍鍾。太妃的牙幾乎掉光了,說出來的話也是含糊不清,想要聽懂她說話的意思,是一件很吃力的事。

  孫瀅說了所託之事,太妃嘟著嘴嗔道:「你早就該將這件事託付給哀家,說不定周正的孩子都會跑去買醬油了。」

  孫瀅聽了這話,唯有苦笑著摸了摸鼻子。

  「都是我的錯,我甘願受罰。求您現在多留心一下弟弟的親事。」

  「你們可曾有心儀的人選?」太妃處理起這件事佛仿經驗十足。

  「您是知道的,弟弟哪些里懂這些事,我又長時間不在京都,人有時候難免會認不全。」孫瀅唯有苦笑。

  太妃沉思了一下,緩緩開口道:「那這樣你看行不行,我先粗選一下,然後下請貼給覺得尚可的人家,再將小將軍約過來,她看中哪個就是哪個。像咱們這樣的人家,也不圖女方的陪嫁,更不需要女方的權勢,只需要姑娘是個立得住門戶的就成了。成親之後賢惠,能打理好小將軍的內宅,生幾個孩子哀家就心滿意足了。我那孽障,都不惑之年了,你崔促他成親他不僅不樂意,而且還給你對著幹。等下我將他請過來,你替我勸勸他。」

  孫瀅一想,太妃這語氣,口中說的人不會是鎮南王嗎?

  她忙朝太妃擺手,難不成是太妃,想讓她規勸的人是鎮南王?

  這個任務她可沒辦法完成。

  「一般人倒沒什麼,但對方是王爺,又是說一不二性格,她能規勸得住就怪了。」

  太妃道:「你們之前也算是有數面之緣,他之前不是最喜歡去你的酒樓用餐?你就勸勸他,不成也罷了。」

  好吧,孫瀅實在不忍拒絕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家的要求。

  不多時,鎮南王被請了過來。

  他見到孫瀅怔了一下,然後彎彎了嘴角,「國師大駕光臨,有失遠迎。」

  孫瀅扶著桌子站了起來。

  太妃忙道:「無須多禮,你現在是雙身子的人,出了意外可就是哀家和王爺的罪過了。」

  孫瀅也不勉強,拱了拱手,開口道:「許多年不見,王爺風采依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