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四方鎮失去了它在南、北之間的緩衝作用,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燕子壘為劉裕掃清障礙,向黑榜十大高手之首的第五先生,發出了戰書。

  第五先生拋下國師俗務,欣然應約。

  終極一戰中,兩個人的刀劍之斗,引來了滾滾天雷,於電光火團襲來的一剎那,同時領悟了宇宙的終極奧義。

  於是,懷揣著對左纖纖的思念與感激,對師定柔的眷戀與仰慕,燕子壘在心底里,斬斷了跟這個世界的因果。

  與第五先生一起,破碎虛空而去。

  第122章

  丁履VS蓮心媚3……

  無疑,《尋荒記》是一部很爽的爽文。

  幾乎集齊了男頻所有的爽點,穿越、種馬、武俠、歷史、鬥智、權謀、爭霸、打怪、玄幻、冒險……

  既是穿越武俠的鼻祖,也是玄幻武俠的鼻祖。

  也有人私下裡說,是yy小說的鼻祖。

  總之,因為《尋荒記》,丁履收穫了很多奠定業內地位的title。

  ***

  展示完了食盒子內的菜品,屏幕收起。

  蘇椰將這個大號的不鏽鋼飯盒,塞進了攜行包里。

  然後,單肩背上。

  背上以後,才感覺到不對勁。

  她的肩膀上,已經掛了一個預備收合同的米白色單肩包,再疊上一個迷彩色的攜行包……

  她問向小vi,「我這麼這麼,是不是怪了點?」

  「好像有一點哦。」

  小vi建議,「要不,你把那個攜行包的帶子拉長一點,當成雙肩包來背?你的穿著是上白下灰,單肩包是米白色,雙肩包是迷彩色,其實,顏色上還蠻搭的,不仔細看不突兀。」

  蘇椰聽從了建議,真的把攜行包當成了雙肩包來背。

  如此,便手上空空地,走進了時空飛船。

  待艙門合上,她的準備工作開始。

  搞定了各種安全裝置的設置,最後帶上眼罩,閉目進入夢鄉。

  總控室里,一鍵按下。

  飛船動了,在時間的長河裡,倒行了起來,而蘇椰,享受起了這飄來盪去的失重感,悠悠地進入了夢鄉。

  在夢鄉,小vi講述起了丁履的生平——

  「丁履是武俠十二宗師里,唯一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並且是在49年以後出生的,戰後一代。

  他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的海員,長年出海,不在家。

  每年寒暑假,母親要找份短工,補貼家用,他就跟兩個哥哥,暫住到台灣的外公、外婆家裡。

  當時,港台的武俠文學正在興盛發展中。

  學校里的男生們,深受鴻沉客、余文疇等人的作品影響,偶爾發生口角,抓起一把沙子、抄起一根掃帚,就打鬧了起來,常常鼻青臉腫,有的入戲更深,誇張到跑去山頂上、老林里修煉,夢想遇到山洞裡的高人指點,修成天下第一高手,待民間發生了禍亂,再下山去,為民除禍。

  他的大哥正念高中,是個優等生。

  優等生看多了武俠小說,想法自然不同一般。

  一份外公訂閱的晚報上,刊登了眾美出版社招聘代筆的GG。

  他便動了心思,拉上兩個弟弟,跟眾美簽下合同。

  用了一個暑假的時間,大哥負責主筆,兩個弟弟提供靈感,續寫了三本被折月樓主坑掉,但讀者們一催再催,想看下文的小說,收到的代筆費,是母親在餐廳做洗碗工的五倍有餘。

  人生的第一桶金,就這麼輕鬆賺到了?

  兄弟三人都認為,寫武俠小說,大有可圖。

  如果寫原創,而非代筆,一定會賺得更多。

  於是,以勤奮、守信的品質,和一段反覆修改了十遍,非常精彩的兩萬字的原創小說開頭,同眾美談下一份新的合同,取了「丁履」這個筆名,開始快樂地創作屬於自己的武俠小說。

  也就是說,最初,「丁履」的背後是三個人。

  ***

  三個人的年齡不同,閱歷不同,故而分工明確。

  大哥到了早戀的年紀,已有了心儀的對象,就負責寫或朦朧、或旖旎、或歡快、或催淚的男女之情;二哥好鬥,愛玩氣。/槍,就寫武打部分;丁履則幫著兩個哥哥,將「愛情」與「武打」之間的空白,用其他閒雜情節串聯。

  寫完了,先寄給台灣的爺爺。

  經爺爺之手,修改了錯別字,再交到眾美處。

  兄弟齊心,靈感就像水龍頭一樣,嘩嘩不斷。

  在他們仨的默契配合下,產出了一部又一部暢銷的快餐武俠,久而久之,也有了一部分固定的讀者,鍾愛「丁履」筆下的江湖,呈現出的獨有的英雄出少年式的浪漫情懷,成績比上不能、比下有餘。

  比當代筆,賺到的稿酬豐厚多了,足以支付兩個哥哥留學的費用。

  並有餘錢,幫著父親開了一家海鮮大排擋。

  當名氣越來越大,稿約越來越多,「丁履」也陷入了跟前輩們一樣的境地,不停地被催稿,大哥逐漸失去了創作上的快樂,開始排斥接聽編輯的電話,二哥也受不了疲憊的「車輪戰」,金盆洗手了。

  丁履當時年紀小,都聽兩個哥哥的。

  後來,大哥赴美留學,學成歸來,為了方便照顧年邁的外公、外婆,到台灣的Q大應聘,從副教授、教授、院長,做到了校長。

  轉而從政,也很成功,在交通部、行。/政院都擔任過要職。

  二哥在多倫多大學,攻讀下了化學博士。

  留在加國,從事了十年科研工作,覺得人生枯燥,轉而經商。

  相比兩個優秀的哥哥,丁履的學業就比較一般了。

  除了語文、歷史的成績為A,其它幾門,都不是很理想。

  他在大哥的建議下,走上了藝考生的路,靠美術特長,考進了港中大的藝術系,專研傳統的山水國畫。

  畢業後,做了一名藝術館的助理館長。

  這是一份輕鬆不累,時間充裕,待遇不錯的工作。

  他閒著沒事兒,除了到隔壁圖書館借書來看,還琢磨起了名人和身邊人的八字、手相、面相、星相、風水,精讀《易經》,在陰陽五行、堪輿命理上,下了不少功夫,理論與實踐結合,越琢磨越覺得有意思。

  他的內心深處,萌生出了將天道規律、陰陽易理引入武俠創作的想法。

  ***

  「丁履」重新出山時,江湖已換了一番天地。

  八十年代,武俠小說在遭遇過封禁期,慢了一拍的內地人見人愛。

  但在港台,已經走上了下坡路。

  除了秦庚、折月樓主的舊作再版,其他的正經同行們,都沒什麼市場了。

  不正經的,也不是自己想不正經。

  為了銷量,沒辦法啊!

  回望「武俠」這一體裁,在港台的發展歷程,在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流行風潮——

  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是遊俠類武俠。

  代表作有鴻沉客的《風過江湖馬蹄疾》、余文疇的《滄海奇

  情錄》、秦庚的《雲麾英雄傳》,基本上,是民國武俠的升級版。

  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是門派類武俠。

  代表作有司空曇的《鶴唳九霄》、余文疇的《武林啟示錄》、秦庚的《無相劫》,反派大boss的終極追求,都是一統江湖。

  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是推理類武俠。

  這一分類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都是折月樓主,代表作有《盜帥李遇白》《十三種武器》《青衣樓的傳說》等,講究的是疑雲密布,環環相扣,讀者的體驗感酣暢淋漓,一讀到底,才肯罷休。

  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是解構類武俠。

  這一分類的作者,普遍年紀不大,語言風格詼諧幽默,故事情節的發展,多以調侃傳統武俠為主,比如,白紗遮面的高冷美人,其實是個大麻子,溫柔乖巧的小師妹,其實是裝的,很多橋段,都被借鑑到了無厘頭港片裡。

  這一類小說篇幅較短,二十萬字就算長的了。

  這是武俠歷史的發展定律,人為無法改變,唯有立足當下,憑藉深厚的累積與超群的天賦,把到了時代的脈搏,再引領著同輩、後輩們,不斷地向前走。

  「丁履」再次提筆的這一年,港台最受歡迎的,是艷。/情武俠。

  他便順應潮流,在《尋荒記》的開頭,加入了大篇幅的黃。/暴描寫,來吸引讀者的眼球,效果很好。

  十幾章過後,就再次寫出了名氣。

  寫出了大批的讀者不停催稿的局面,色。/情描寫,便越來越少了。

  主角燕子壘結束了種馬模式,在各大敵對勢力之間,縱橫捭闔,遊刃有餘,將南北朝時期的各路英雄、梟雄們,玩弄於股掌之中。

  讀者的爽感,也由馬斯洛需求的最底層:生理需求。

  過度到了最高層: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簡直爽嗨了!

  小說的結局,燕子壘的修為已達當世一流,在最後一戰中,於電石火光一剎那,洞悉了天道、地道、人道、世道,破碎虛空而去,進入了更高維度的生命狀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