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就是這窗——」大全嬸子擰眉遲疑道,其他人的視線也隨之落在了窗上,瞬間明白了原因。
這窗也開得太大了吧!
比村里常見的小窗大了翻兩番,透光防水的油紙往上一糊,怪不得敞亮。
大全嬸子不贊同道:「你們倆可別為了貪涼開這麼大個窗,等夏天一過,這窗子開這麼大,化雪天能把人給凍壞了!」
周檀笑眯眯,知道嬸子是好心才勸,也不惱,「冬天再說冬天的,先把夏天過了再說。」
窗戶開這麼大確實是為了透氣通風和光線敞亮些,雖說犧牲了一定的保暖效果,但他們冬天有火炕和棉花厚被,到時候再把窗戶用舊棉被擋上也不差什麼。
對他倆來說,物資囤糧充足,還能吃熱鍋子的冬天,遠沒有除了冰塊什麼避暑手段都沒有的夏天難熬。
所以開大窗,一定要開大窗!
寧肯凍死,他也不想悶死。
兩者權衡取其輕,自然選大窗子。
要不是琉璃在這個朝代造價太過昂貴稀少惹眼,周檀甚至想給自家全都換上大玻璃窗,那才叫一個透亮!
既然兩人都願意,其他嬸子們不認同也不會再說出來掃興,畢竟這是人家自己的事。
倒是這裡頭年歲最輕的大全嬸子小兒媳暗自撇了撇嘴,自家婆母說什麼呢,要是自家能有這麼好的屋子住著,窗口再大些她也稀罕得不行。
等她們看過一圈後,也想起了今日來的正事,趕緊催著周檀帶她們去廚房看看,然後趕緊幫忙幹活備菜。
還沒進去呢,她們就瞅見裡頭正在切豬耳朵的高大漢子,打趣道:「哎喲,這裡頭已經忙活上了啊!要不說還得是檀哥兒家的漢子眼裡有活兒,對人上心呢!」
周檀面上一窘,倒是王二身為被打趣的另一位當事人臉不紅心不跳地接受了這份『誇獎』。
估摸著時辰差不多了,院子裡的桌椅也都擺起,頂上也扯起油布橫在院子上空,遮擋炙烤下來的烈日。
村里人離得近,請來的相熟人家基本都到齊了,五牙兒也從縣裡趕回來,幫著招待人。
陸陸續續,鎮上和縣裡也來了人,這些人李五牙兒可不清楚,王二匆匆從廚房洗乾淨手出來,招呼人趕緊入座,順便將帶來的暖鍋禮記錄歸置。
他們這邊忙活得熱火朝天,不知道今日的環水村里也炸了鍋。
「乖乖,這麼多輛馬車和驢車啊!這周家真是發達了。」有人感嘆出聲。
一旁揣著手看熱鬧的李正根不忿撇嘴,「商販子罷了,要說發達還得看楊家,人楊秀才都上縣裡讀書了,日後混上官身,何愁什麼暖鍋禮……」
一旁人覷了李正根一眼,忽然想起了什麼,帶著些存心的意思故意問道:「哎正根叔,你可是就住王家邊上,老話說這遠親不如近鄰,難道王二沒請你——哎呀,你瞧我這張嘴,沒個把門兒的。」
李正根憤憤哼了一聲,熱鬧也看不下去了,扭頭就往家裡走。
「你招惹他幹啥?那是個遊手好閒的混不吝,咱沒必要惹。」樹底下看熱鬧的人們心裡門清,忍不住勸剛才口快的老姐妹。
「哼,我就是瞧不上他那副無賴德行,鼻孔還掛在天上,楊家楊家楊家!人家王家楊家和他有什麼關係!」
「這話又說回來,這王二也是真豁得出去,既然有本事在縣裡混,還入贅周家……」
「沒有檀哥兒的吃食方子哪有這麼容易就能開鋪子,你這話說的。」
「喲,老文叔,你也去吃席啊!」一個嬸子眼尖,說話間還和路過的老文叔打了個招呼。
她看老文叔不同往日趕牛常穿的破褂子,而是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還穿上了一年都不一定穿一回的乾淨布鞋,一看就是去吃席的。
老文叔步履匆匆,還不忘回道:「是啊,早上給牛餵食耽擱了陣兒,希望還來得及。」
「來得及,來得及,剛剛那輛馬車才拐進去呢。」眾人忙安慰他來得及。
「對啊,林郎中也才剛進去,你倆前後腳,來得及!」
老文叔這才放下了心,和眾人說了聲後就大步往周家走。
他到的時候,王二招呼他趕緊進,裡面賓客都坐得差不多了,一眼就看到老木匠和他孫女坐在那裡,他趕緊過去坐下。
「你來得正好,菜馬上就要上了!」老木匠開心笑道,一旁坐著的小孫女目不轉睛地看著席間的熱鬧,時不時往外瞥一眼院子外頭叫喚的驢和高高大大的馬匹,滿眼新奇開心。
「你這小日子過得可以啊,老王。」今日鏢局和商行的兄弟們也來了,和王二打完招呼也不見外,跟著幫忙一起招呼客人。
畢竟後頭馬車上還有縣尉家的管家長使,他們得給兄弟撐個面子,運氣好還能搭上縣尉老爺這條線。
「你這不廢話嘛!也不看看王重這小子入了誰家的贅,周家哥兒的手藝可是這個!」說話人豎起了大拇指。
平河縣離環水村路途遠,縣尉特意派了管事的來說明緣由:「……老爺有公事在身,實在走不開,特意讓我來跟王兄弟賠個不是,日後回縣裡定要做東請上您一回。」
王二當然是含笑將這個話題岔了過去,縣尉哪需要跟他特意賠不是,就算兩人交情不淺,這種場面話也不能應。
賓客盡至,廚房的菜也該上了。
今日暖鍋席的菜色其實很簡單,多了兩個掌勺的也忙不過來。
整條豬後腿肉切成肥瘦相間的肉片加水燉煮成一鍋大亂燉,豆腐、粉條、白菜和泡發好的干蘑菇在肉片裡『夾縫求生』。
幾隻新鮮豬蹄加入黃豆和泡發好的干海帶,幾隻陶罐同時添水、文火燉上一上午,燉成蹄花湯,肉質剔透,筷子一碰便顫顫巍巍,晶瑩剔透,肥而不膩。
海帶這玩意兒是個稀罕物,只有走南闖北的行腳商手裡才有那麼點貨,商行鏢局的兄弟們有些倒是吃過,但早忘了什麼味道。
紅燒兔肉色澤鮮亮,醬色濃郁,絲毫沒有兔子的土腥味。紅油毛血旺鮮艷欲滴,毛肚、滑肉片、蝦滑和海帶浸泡在嗆辣的酸麻的紅油里,一筷子下去紅油滴答滴答地流,入口那叫一個酸爽鮮辣。
新鮮的羊肉切成丁快速燴成一鍋羊肉湯,撒入翠綠的蔥花香菜鮮香四溢。
涼拌豬耳朵夾雜著翠綠的胡瓜條,清爽解膩,在一盤子濃油赤醬的葷菜里格外受人青睞。
一旁還有解膩的番茄濃湯,酸酸甜甜,每桌的湯底都被孩子們颳了個乾淨。
不論是份量,還是菜色,都豪橫得令今日來吃席的村里人歡喜。
其中紅油毛血旺和番茄湯有些人吃不慣,但從縣裡來的鏢局和商行的客人可都是大加讚賞:「周掌柜,就是這個味兒!」
第91章 置辦
「娘, 那個周家哥兒未免太過分了!」
東楊莊,成片的低矮黃泥茅草屋間,一戶人家黃泥頂上卻是灰瓦鋪就, 看著就比其他人家氣派不少。
天氣熱,王花原本和大兒媳擠坐在門檻上乘涼,正巧這時過來個好事的嬸子來串門,特意將昨日環水村周家那番車馬絡繹不絕的熱鬧氣派景象學給她們聽。
等嬸子走後, 大兒媳看著王花的臉色眼神閃了閃,還說道:「昨日暖鍋席辦得聲勢那般大,不請我們就算了,娘您可是王二的親姑姑, 怎麼能不……」
「行了!」王花臉色鐵青, 「老大家的,趕緊做飯去,沒看都什麼天色了!」
大兒媳撇撇嘴, 卻不敢再多話, 灰溜溜扭身去灶上做飯。
碗櫥子上三層都鎖得嚴嚴實實,只有最下頭那層能打開, 是婆母每頓飯之前特意從上面幾層分出來的。
她拉開一看,翻了個白眼。
又是不到巴掌大一碗的糙面,和不多不少正好六片的菜葉子。
老不死的, 摳死她得了!
日日喝這清湯寡水的菜湯和糙麵疙瘩, 她眼珠子都快熬綠了。
想起剛才來串門的婆子說的昨日周家那套席面, 她沒忍住咽了下口水,又避開婆母的視線,恨恨地啐了口拿著家中所有銀錢在縣城享福的小叔子。
這廂偷摸在心裡罵著婆母和小叔子,那邊王花卻沒有像平日那般盯梢緊逼不老實的大兒媳做飯, 她坐在門檻上,臉色變幻莫測,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
「汪!汪汪!汪嗚嗷嗚……」
「……勞累嬸子多跑這一趟了,嗯,要出門,先把驢餵飽……」
炕上,周檀迷迷瞪瞪地睜開眼,耳邊是王二在院子裡和人說話的聲音。
等男人進來,他才含糊問道:「外頭怎麼了?」
「沒什麼,昨日剩下的席面不是分給幾個幫工的嬸子們嘛,桂花嬸子今早把空碗送回來了。」王二抬起手裡洗乾淨的粗瓷大碗示意。
「快些起來吧,今日不是要去鎮上置辦東西嗎?等日頭升起來,坐在驢車上也烤人。」王二將粗瓷大碗放回灶房的碗櫃裡,回來對還躺在炕上醒神的周檀說道。
這窗也開得太大了吧!
比村里常見的小窗大了翻兩番,透光防水的油紙往上一糊,怪不得敞亮。
大全嬸子不贊同道:「你們倆可別為了貪涼開這麼大個窗,等夏天一過,這窗子開這麼大,化雪天能把人給凍壞了!」
周檀笑眯眯,知道嬸子是好心才勸,也不惱,「冬天再說冬天的,先把夏天過了再說。」
窗戶開這麼大確實是為了透氣通風和光線敞亮些,雖說犧牲了一定的保暖效果,但他們冬天有火炕和棉花厚被,到時候再把窗戶用舊棉被擋上也不差什麼。
對他倆來說,物資囤糧充足,還能吃熱鍋子的冬天,遠沒有除了冰塊什麼避暑手段都沒有的夏天難熬。
所以開大窗,一定要開大窗!
寧肯凍死,他也不想悶死。
兩者權衡取其輕,自然選大窗子。
要不是琉璃在這個朝代造價太過昂貴稀少惹眼,周檀甚至想給自家全都換上大玻璃窗,那才叫一個透亮!
既然兩人都願意,其他嬸子們不認同也不會再說出來掃興,畢竟這是人家自己的事。
倒是這裡頭年歲最輕的大全嬸子小兒媳暗自撇了撇嘴,自家婆母說什麼呢,要是自家能有這麼好的屋子住著,窗口再大些她也稀罕得不行。
等她們看過一圈後,也想起了今日來的正事,趕緊催著周檀帶她們去廚房看看,然後趕緊幫忙幹活備菜。
還沒進去呢,她們就瞅見裡頭正在切豬耳朵的高大漢子,打趣道:「哎喲,這裡頭已經忙活上了啊!要不說還得是檀哥兒家的漢子眼裡有活兒,對人上心呢!」
周檀面上一窘,倒是王二身為被打趣的另一位當事人臉不紅心不跳地接受了這份『誇獎』。
估摸著時辰差不多了,院子裡的桌椅也都擺起,頂上也扯起油布橫在院子上空,遮擋炙烤下來的烈日。
村里人離得近,請來的相熟人家基本都到齊了,五牙兒也從縣裡趕回來,幫著招待人。
陸陸續續,鎮上和縣裡也來了人,這些人李五牙兒可不清楚,王二匆匆從廚房洗乾淨手出來,招呼人趕緊入座,順便將帶來的暖鍋禮記錄歸置。
他們這邊忙活得熱火朝天,不知道今日的環水村里也炸了鍋。
「乖乖,這麼多輛馬車和驢車啊!這周家真是發達了。」有人感嘆出聲。
一旁揣著手看熱鬧的李正根不忿撇嘴,「商販子罷了,要說發達還得看楊家,人楊秀才都上縣裡讀書了,日後混上官身,何愁什麼暖鍋禮……」
一旁人覷了李正根一眼,忽然想起了什麼,帶著些存心的意思故意問道:「哎正根叔,你可是就住王家邊上,老話說這遠親不如近鄰,難道王二沒請你——哎呀,你瞧我這張嘴,沒個把門兒的。」
李正根憤憤哼了一聲,熱鬧也看不下去了,扭頭就往家裡走。
「你招惹他幹啥?那是個遊手好閒的混不吝,咱沒必要惹。」樹底下看熱鬧的人們心裡門清,忍不住勸剛才口快的老姐妹。
「哼,我就是瞧不上他那副無賴德行,鼻孔還掛在天上,楊家楊家楊家!人家王家楊家和他有什麼關係!」
「這話又說回來,這王二也是真豁得出去,既然有本事在縣裡混,還入贅周家……」
「沒有檀哥兒的吃食方子哪有這麼容易就能開鋪子,你這話說的。」
「喲,老文叔,你也去吃席啊!」一個嬸子眼尖,說話間還和路過的老文叔打了個招呼。
她看老文叔不同往日趕牛常穿的破褂子,而是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還穿上了一年都不一定穿一回的乾淨布鞋,一看就是去吃席的。
老文叔步履匆匆,還不忘回道:「是啊,早上給牛餵食耽擱了陣兒,希望還來得及。」
「來得及,來得及,剛剛那輛馬車才拐進去呢。」眾人忙安慰他來得及。
「對啊,林郎中也才剛進去,你倆前後腳,來得及!」
老文叔這才放下了心,和眾人說了聲後就大步往周家走。
他到的時候,王二招呼他趕緊進,裡面賓客都坐得差不多了,一眼就看到老木匠和他孫女坐在那裡,他趕緊過去坐下。
「你來得正好,菜馬上就要上了!」老木匠開心笑道,一旁坐著的小孫女目不轉睛地看著席間的熱鬧,時不時往外瞥一眼院子外頭叫喚的驢和高高大大的馬匹,滿眼新奇開心。
「你這小日子過得可以啊,老王。」今日鏢局和商行的兄弟們也來了,和王二打完招呼也不見外,跟著幫忙一起招呼客人。
畢竟後頭馬車上還有縣尉家的管家長使,他們得給兄弟撐個面子,運氣好還能搭上縣尉老爺這條線。
「你這不廢話嘛!也不看看王重這小子入了誰家的贅,周家哥兒的手藝可是這個!」說話人豎起了大拇指。
平河縣離環水村路途遠,縣尉特意派了管事的來說明緣由:「……老爺有公事在身,實在走不開,特意讓我來跟王兄弟賠個不是,日後回縣裡定要做東請上您一回。」
王二當然是含笑將這個話題岔了過去,縣尉哪需要跟他特意賠不是,就算兩人交情不淺,這種場面話也不能應。
賓客盡至,廚房的菜也該上了。
今日暖鍋席的菜色其實很簡單,多了兩個掌勺的也忙不過來。
整條豬後腿肉切成肥瘦相間的肉片加水燉煮成一鍋大亂燉,豆腐、粉條、白菜和泡發好的干蘑菇在肉片裡『夾縫求生』。
幾隻新鮮豬蹄加入黃豆和泡發好的干海帶,幾隻陶罐同時添水、文火燉上一上午,燉成蹄花湯,肉質剔透,筷子一碰便顫顫巍巍,晶瑩剔透,肥而不膩。
海帶這玩意兒是個稀罕物,只有走南闖北的行腳商手裡才有那麼點貨,商行鏢局的兄弟們有些倒是吃過,但早忘了什麼味道。
紅燒兔肉色澤鮮亮,醬色濃郁,絲毫沒有兔子的土腥味。紅油毛血旺鮮艷欲滴,毛肚、滑肉片、蝦滑和海帶浸泡在嗆辣的酸麻的紅油里,一筷子下去紅油滴答滴答地流,入口那叫一個酸爽鮮辣。
新鮮的羊肉切成丁快速燴成一鍋羊肉湯,撒入翠綠的蔥花香菜鮮香四溢。
涼拌豬耳朵夾雜著翠綠的胡瓜條,清爽解膩,在一盤子濃油赤醬的葷菜里格外受人青睞。
一旁還有解膩的番茄濃湯,酸酸甜甜,每桌的湯底都被孩子們颳了個乾淨。
不論是份量,還是菜色,都豪橫得令今日來吃席的村里人歡喜。
其中紅油毛血旺和番茄湯有些人吃不慣,但從縣裡來的鏢局和商行的客人可都是大加讚賞:「周掌柜,就是這個味兒!」
第91章 置辦
「娘, 那個周家哥兒未免太過分了!」
東楊莊,成片的低矮黃泥茅草屋間,一戶人家黃泥頂上卻是灰瓦鋪就, 看著就比其他人家氣派不少。
天氣熱,王花原本和大兒媳擠坐在門檻上乘涼,正巧這時過來個好事的嬸子來串門,特意將昨日環水村周家那番車馬絡繹不絕的熱鬧氣派景象學給她們聽。
等嬸子走後, 大兒媳看著王花的臉色眼神閃了閃,還說道:「昨日暖鍋席辦得聲勢那般大,不請我們就算了,娘您可是王二的親姑姑, 怎麼能不……」
「行了!」王花臉色鐵青, 「老大家的,趕緊做飯去,沒看都什麼天色了!」
大兒媳撇撇嘴, 卻不敢再多話, 灰溜溜扭身去灶上做飯。
碗櫥子上三層都鎖得嚴嚴實實,只有最下頭那層能打開, 是婆母每頓飯之前特意從上面幾層分出來的。
她拉開一看,翻了個白眼。
又是不到巴掌大一碗的糙面,和不多不少正好六片的菜葉子。
老不死的, 摳死她得了!
日日喝這清湯寡水的菜湯和糙麵疙瘩, 她眼珠子都快熬綠了。
想起剛才來串門的婆子說的昨日周家那套席面, 她沒忍住咽了下口水,又避開婆母的視線,恨恨地啐了口拿著家中所有銀錢在縣城享福的小叔子。
這廂偷摸在心裡罵著婆母和小叔子,那邊王花卻沒有像平日那般盯梢緊逼不老實的大兒媳做飯, 她坐在門檻上,臉色變幻莫測,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
「汪!汪汪!汪嗚嗷嗚……」
「……勞累嬸子多跑這一趟了,嗯,要出門,先把驢餵飽……」
炕上,周檀迷迷瞪瞪地睜開眼,耳邊是王二在院子裡和人說話的聲音。
等男人進來,他才含糊問道:「外頭怎麼了?」
「沒什麼,昨日剩下的席面不是分給幾個幫工的嬸子們嘛,桂花嬸子今早把空碗送回來了。」王二抬起手裡洗乾淨的粗瓷大碗示意。
「快些起來吧,今日不是要去鎮上置辦東西嗎?等日頭升起來,坐在驢車上也烤人。」王二將粗瓷大碗放回灶房的碗櫃裡,回來對還躺在炕上醒神的周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