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但比起這個……姜夕忽然問道,「你們是誰派來的?皇姐還是,謝纓?」
二人對視一眼,不明白這有什麼區別,「王爺有令,我等聽從大公主的吩咐。」
那沒事了。姜夕抬腳的時候,忽而聽到了一句補充,「但是由王爺親口提議,讓我兄弟二人來保護六公主。」
*
如同皇后的葬禮一樣,姜若請來了紫光寺的和尚為煬帝祈福。
幾乎整個後宮裡頭的妃嬪都來了,也包括姜夕。
姜夕被宜貴妃帶在身邊,只等什麼時候和尚們的法事做完了,她們也跟著一起上路回紫光寺。
姜夕默默地揉了一下酸痛的膝蓋,仰頭看見坐在龍椅上面的少年的時候有些驚訝,她看向姜若,姜若只是靜候在一旁,神色如常。
「那是誰?」姜夕問。
宜貴妃只是掃了一眼,「十皇子,被大臣們推上來的貨色。」
皇后已死,她的份位最高,又得知她不日就會離宮出家,帶髮修行,因而旁邊有妃子聽見了她這堪稱大逆不道的聲音,卻也不敢聲張。
宜貴妃:「他的母族不過是一個六品官員,誰人都以為可以拿捏住他。」
姜夕又偷偷敲了敲高位上的姜若,發現如今她的演技已經爐火純青了,若是以往,無論如何壓抑,但眉間的鬱氣以及不平總能被人一眼發現。即便宜貴妃不說,姜若也能大概猜到這個少年的身份,定然是那位名不見經傳的皇子,是大臣們特意推上來噁心姜若的靶子。
——就算將皇位交到平庸之輩的手上,也絕對不會讓姜若染指分毫。
但很顯然,大臣們也並不能完全鉗制住姜若,否則她如今該像其它皇子公主一樣跪在下頭,而非站在上面。
姜夕的眼神四處亂飄,冷不丁之間撞上了一雙深色的眼眸,但不過是短短一瞬,二人皆是默契地移開了視線。
還在生氣呢,姜夕心裡平靜得很,認錯是不可能認錯的,她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要低頭也該是謝纓低頭。
姜夕每日都隨著宜貴妃來跪拜守靈,也許是為了早日適應在寺院裡的生活,宜貴妃太分享給了她自己親手抄寫的佛法。當然,被姜夕婉拒了。
「以後有的是日子念,也不急於一時。」姜夕推辭道。
宜貴妃嗤笑一聲,「你看別的姊妹,那個不是表忠心,只有你這個不爭氣的傢伙。」
姜夕左右環顧的一圈,果然,左邊的十二皇子在燒自己親手抄寫的佛經,右邊的十三皇妹哭得梨花帶雨,一股快喘不上氣的樣子。
她震驚,「父皇都死了,她們表演給誰看?」
宜貴妃戳了戳她的腦門,「你再大點聲,她們可樂意聽這話。有你這個不孝女做對比,她們孝順賢良的名聲不日就會傳到外面,指不定能為自己爭一爭。」
「無所謂。」姜夕一點也不介意做那個對照組。
「那娘娘你呢?」姜夕忽然道,「娘娘你……又為何日日前來?」
宜貴
妃已經下了要清修的決定,也不必為名聲所累,那麼為何……日日夜夜前來?
宜貴妃看了她一眼,那雙冷清的眸子沒有一定點的情緒,「我與聖上相伴三十年歲,就當本宮送他最後一程。」
說罷,宜貴妃將姜夕不要的佛經丟進了火盆裡頭,靜靜地看著火舌將其一點點舔舐。
姜夕總覺得宜貴妃有些奇怪,但又說不出那一絲違和感從何而來,只能暫時將這點小事拋之腦後。
*
一國之君的喪事理應大辦,待到煬帝徹底下葬,天氣已經到了深秋。
樹枝上的枯葉飄落,往日春機勃勃的御花園好似被人抽乾了生機一樣,隨著煬帝的下葬而枯萎。紫光寺的和尚們也準備返程了。
姜夕與宜貴妃站在城門前,馬兒無賴地用嘴巴在地上拱著土,像是在自娛自樂又像是想方設法從這片乾枯的土地找到一些新鮮的草料。
姜夕等累了,就蹲下來,看著馬匹發呆。
「六公主,貴妃娘娘她……」
姜夕仰頭,發現是方丈,「她在等皇姐送行。」
「既然如此,就再等待片刻吧。」
「但說不定不會來了。」姜夕說,「大和尚你應該也知道,最近民間有好幾支起義軍,讓皇姐無比頭疼。」
「阿彌陀佛。」
即便是苦修的和尚,但在這皇城中,該知道的,該聽到的,還是一字不落地入了耳中。
例如民間不知道從哪裡來了幾支起義軍,如有神助,一路占領了不少的城鎮,而據傳言說,他們還似乎有天雷相助,一路旗開得勝,所向披靡。
本來朝堂中大臣和姜若斗得水深火熱,但這起義軍一出現,徹底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
朝臣們自然是想乾淨將姜若拉下馬,但這之後呢?該誰來主持大局,是那個不滿十歲的十皇子,還是宰相,會不會讓皇室的大權落入了旁人之手,讓他們對不住這大盛江山,百年之後到地底下給煬帝賠罪?
第三方人馬的加入打亂了他們的計劃,而這對於姜若來說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她將自己在宮中的禁衛軍交給了謝纓,命令其帶去平叛,而後又巧舌彈簧不要臉地問大將軍借兵來補充皇宮的守衛。這可把如今的大將軍,現在的司馬家氣得不清。
好傢夥,你頭腦發昏地將兵權交出去,轉頭就盯上了我手上的兵,若不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司馬大將軍簡直想直接抽打砍了這禍國的公主,再自刎以死謝罪!
可偏偏是在這眾目睽睽之下!
司馬大將軍氣啊,可偏偏姜若咬死了他,若他不給,那就是放任整個皇宮於危險的境地,但這給出去,可謂是肉包子打狗,絕對收不回來了!
雖然姜若將自己的禁衛軍給了謝纓,可同樣的,謝纓將將軍府中的護衛調來了給姜若,由他們來重新訓練人馬,緩慢蠶食宮中先皇留下來的勢力。
而姜若則力排眾議,讓謝家罪臣有了重新出征的機會!
那日早朝之後,別說那些老謀深算的朝臣了,就連姜夕這個宮斗的門外漢都知道了是怎麼一回事。
大公主居然和謝家結盟了!
姜夕起身走到了宜貴妃身旁,不怎麼走心地催促道:「現在皇姐很忙,大概沒有時間來送我們。」
宜貴妃執拗地看著宮門的方向,「她可知道,本宮這一走,大概就沒有相見的時候了。」
「她可以來找你。」姜夕不懂宜貴妃為什麼會這樣覺得,是因為覺得姜若玩到最後將自己的命也搭上嗎?
否則,為何會永不相見?
但姜夕還是猜對了,直到天邊燃起一片火紅,大片大片的火燒雲布滿了天際,將身後一群和尚的光頭映照得通紅,姜若也沒有出現。
姜夕已經不想再勸了,反而蹲到了方丈身邊:「和尚,你最聰明,去勸一下娘娘。」
哪知大和尚只是憐憫地看了宜貴妃一眼:嘆息道:「娘娘是愛子情切,這等真情實意,哪是我等可以置喙的。還是再等等吧,也不差這一時半會兒。」
姜夕不懂他們到底在犟什麼,等一個明知道結果的答案。除了是浪費時間,不會有任何的收穫。
慢慢的,連天空的火燒雲都退去,夕陽徹底的沉入,此刻,旁邊的宮女們默不作聲的將手中的燈籠點燃,稀稀落落的燈光照著青色的石板,看起來更加寂寥冷清。
夜幕之下,連姜夕都看不清自己的手了,她默默的走到了一貴妃的身旁,扭過頭去看她,小聲問:「娘娘是哭了嗎?」
宜貴妃已經維持這個姿勢許久沒有動靜了,忽然,姜夕覺得自己的手臂被人狠狠的掐了一把。
「本宮是何人?怎麼會幹這種不爭氣的事?」
但姜夕分明聽出她的嗓子有一些啞。
「啟程吧。」
「阿彌陀佛。」
隨著和尚的齊聲,早已等候的車馬終於開始啟程,綿長蜿蜒,向著漆黑的前路走去。
*
四月後。
一個清晨,姜夕又在窗戶透進來的白光中醒來。她有些失神的坐在床上,距離自己來到紫光寺已經過去了四個月有餘,而天氣也走過深秋,過完了寒冬,如今正是初春時節。
但即便經過了四個月,姜夕還是沒有完全適應紫光寺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紫光寺的窗戶不夠遮光。
因此自從自己搬到了這處鳥不拉屎的地方,就再也沒有睡過一個懶覺。姜夕也曾經去找大和尚投訴過,但大和尚只是閉著眼睛,敲著木魚淡淡道。:「出家人順應自然,遵守天地規則,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或者……若是無聊,你可以拜無渡為師,讓他授予你卜卦、醫術、算術、武術……」
「你們當和尚的還真是博學。」姜夕打住了他的話頭,自己已經放棄學習許久了。
突然她又提問:「我可以下山嗎?」
大和尚睜開了眼睛,帶著不贊同道:「不可,施主莫非是忘記了你剛來紫光寺的時候,我門中徒弟為你攔下了多少賊人?雖然近日這些盜匪稍有減少,但事關施主的安危,還是不要以身犯險要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二人對視一眼,不明白這有什麼區別,「王爺有令,我等聽從大公主的吩咐。」
那沒事了。姜夕抬腳的時候,忽而聽到了一句補充,「但是由王爺親口提議,讓我兄弟二人來保護六公主。」
*
如同皇后的葬禮一樣,姜若請來了紫光寺的和尚為煬帝祈福。
幾乎整個後宮裡頭的妃嬪都來了,也包括姜夕。
姜夕被宜貴妃帶在身邊,只等什麼時候和尚們的法事做完了,她們也跟著一起上路回紫光寺。
姜夕默默地揉了一下酸痛的膝蓋,仰頭看見坐在龍椅上面的少年的時候有些驚訝,她看向姜若,姜若只是靜候在一旁,神色如常。
「那是誰?」姜夕問。
宜貴妃只是掃了一眼,「十皇子,被大臣們推上來的貨色。」
皇后已死,她的份位最高,又得知她不日就會離宮出家,帶髮修行,因而旁邊有妃子聽見了她這堪稱大逆不道的聲音,卻也不敢聲張。
宜貴妃:「他的母族不過是一個六品官員,誰人都以為可以拿捏住他。」
姜夕又偷偷敲了敲高位上的姜若,發現如今她的演技已經爐火純青了,若是以往,無論如何壓抑,但眉間的鬱氣以及不平總能被人一眼發現。即便宜貴妃不說,姜若也能大概猜到這個少年的身份,定然是那位名不見經傳的皇子,是大臣們特意推上來噁心姜若的靶子。
——就算將皇位交到平庸之輩的手上,也絕對不會讓姜若染指分毫。
但很顯然,大臣們也並不能完全鉗制住姜若,否則她如今該像其它皇子公主一樣跪在下頭,而非站在上面。
姜夕的眼神四處亂飄,冷不丁之間撞上了一雙深色的眼眸,但不過是短短一瞬,二人皆是默契地移開了視線。
還在生氣呢,姜夕心裡平靜得很,認錯是不可能認錯的,她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要低頭也該是謝纓低頭。
姜夕每日都隨著宜貴妃來跪拜守靈,也許是為了早日適應在寺院裡的生活,宜貴妃太分享給了她自己親手抄寫的佛法。當然,被姜夕婉拒了。
「以後有的是日子念,也不急於一時。」姜夕推辭道。
宜貴妃嗤笑一聲,「你看別的姊妹,那個不是表忠心,只有你這個不爭氣的傢伙。」
姜夕左右環顧的一圈,果然,左邊的十二皇子在燒自己親手抄寫的佛經,右邊的十三皇妹哭得梨花帶雨,一股快喘不上氣的樣子。
她震驚,「父皇都死了,她們表演給誰看?」
宜貴妃戳了戳她的腦門,「你再大點聲,她們可樂意聽這話。有你這個不孝女做對比,她們孝順賢良的名聲不日就會傳到外面,指不定能為自己爭一爭。」
「無所謂。」姜夕一點也不介意做那個對照組。
「那娘娘你呢?」姜夕忽然道,「娘娘你……又為何日日前來?」
宜貴
妃已經下了要清修的決定,也不必為名聲所累,那麼為何……日日夜夜前來?
宜貴妃看了她一眼,那雙冷清的眸子沒有一定點的情緒,「我與聖上相伴三十年歲,就當本宮送他最後一程。」
說罷,宜貴妃將姜夕不要的佛經丟進了火盆裡頭,靜靜地看著火舌將其一點點舔舐。
姜夕總覺得宜貴妃有些奇怪,但又說不出那一絲違和感從何而來,只能暫時將這點小事拋之腦後。
*
一國之君的喪事理應大辦,待到煬帝徹底下葬,天氣已經到了深秋。
樹枝上的枯葉飄落,往日春機勃勃的御花園好似被人抽乾了生機一樣,隨著煬帝的下葬而枯萎。紫光寺的和尚們也準備返程了。
姜夕與宜貴妃站在城門前,馬兒無賴地用嘴巴在地上拱著土,像是在自娛自樂又像是想方設法從這片乾枯的土地找到一些新鮮的草料。
姜夕等累了,就蹲下來,看著馬匹發呆。
「六公主,貴妃娘娘她……」
姜夕仰頭,發現是方丈,「她在等皇姐送行。」
「既然如此,就再等待片刻吧。」
「但說不定不會來了。」姜夕說,「大和尚你應該也知道,最近民間有好幾支起義軍,讓皇姐無比頭疼。」
「阿彌陀佛。」
即便是苦修的和尚,但在這皇城中,該知道的,該聽到的,還是一字不落地入了耳中。
例如民間不知道從哪裡來了幾支起義軍,如有神助,一路占領了不少的城鎮,而據傳言說,他們還似乎有天雷相助,一路旗開得勝,所向披靡。
本來朝堂中大臣和姜若斗得水深火熱,但這起義軍一出現,徹底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
朝臣們自然是想乾淨將姜若拉下馬,但這之後呢?該誰來主持大局,是那個不滿十歲的十皇子,還是宰相,會不會讓皇室的大權落入了旁人之手,讓他們對不住這大盛江山,百年之後到地底下給煬帝賠罪?
第三方人馬的加入打亂了他們的計劃,而這對於姜若來說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她將自己在宮中的禁衛軍交給了謝纓,命令其帶去平叛,而後又巧舌彈簧不要臉地問大將軍借兵來補充皇宮的守衛。這可把如今的大將軍,現在的司馬家氣得不清。
好傢夥,你頭腦發昏地將兵權交出去,轉頭就盯上了我手上的兵,若不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司馬大將軍簡直想直接抽打砍了這禍國的公主,再自刎以死謝罪!
可偏偏是在這眾目睽睽之下!
司馬大將軍氣啊,可偏偏姜若咬死了他,若他不給,那就是放任整個皇宮於危險的境地,但這給出去,可謂是肉包子打狗,絕對收不回來了!
雖然姜若將自己的禁衛軍給了謝纓,可同樣的,謝纓將將軍府中的護衛調來了給姜若,由他們來重新訓練人馬,緩慢蠶食宮中先皇留下來的勢力。
而姜若則力排眾議,讓謝家罪臣有了重新出征的機會!
那日早朝之後,別說那些老謀深算的朝臣了,就連姜夕這個宮斗的門外漢都知道了是怎麼一回事。
大公主居然和謝家結盟了!
姜夕起身走到了宜貴妃身旁,不怎麼走心地催促道:「現在皇姐很忙,大概沒有時間來送我們。」
宜貴妃執拗地看著宮門的方向,「她可知道,本宮這一走,大概就沒有相見的時候了。」
「她可以來找你。」姜夕不懂宜貴妃為什麼會這樣覺得,是因為覺得姜若玩到最後將自己的命也搭上嗎?
否則,為何會永不相見?
但姜夕還是猜對了,直到天邊燃起一片火紅,大片大片的火燒雲布滿了天際,將身後一群和尚的光頭映照得通紅,姜若也沒有出現。
姜夕已經不想再勸了,反而蹲到了方丈身邊:「和尚,你最聰明,去勸一下娘娘。」
哪知大和尚只是憐憫地看了宜貴妃一眼:嘆息道:「娘娘是愛子情切,這等真情實意,哪是我等可以置喙的。還是再等等吧,也不差這一時半會兒。」
姜夕不懂他們到底在犟什麼,等一個明知道結果的答案。除了是浪費時間,不會有任何的收穫。
慢慢的,連天空的火燒雲都退去,夕陽徹底的沉入,此刻,旁邊的宮女們默不作聲的將手中的燈籠點燃,稀稀落落的燈光照著青色的石板,看起來更加寂寥冷清。
夜幕之下,連姜夕都看不清自己的手了,她默默的走到了一貴妃的身旁,扭過頭去看她,小聲問:「娘娘是哭了嗎?」
宜貴妃已經維持這個姿勢許久沒有動靜了,忽然,姜夕覺得自己的手臂被人狠狠的掐了一把。
「本宮是何人?怎麼會幹這種不爭氣的事?」
但姜夕分明聽出她的嗓子有一些啞。
「啟程吧。」
「阿彌陀佛。」
隨著和尚的齊聲,早已等候的車馬終於開始啟程,綿長蜿蜒,向著漆黑的前路走去。
*
四月後。
一個清晨,姜夕又在窗戶透進來的白光中醒來。她有些失神的坐在床上,距離自己來到紫光寺已經過去了四個月有餘,而天氣也走過深秋,過完了寒冬,如今正是初春時節。
但即便經過了四個月,姜夕還是沒有完全適應紫光寺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紫光寺的窗戶不夠遮光。
因此自從自己搬到了這處鳥不拉屎的地方,就再也沒有睡過一個懶覺。姜夕也曾經去找大和尚投訴過,但大和尚只是閉著眼睛,敲著木魚淡淡道。:「出家人順應自然,遵守天地規則,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或者……若是無聊,你可以拜無渡為師,讓他授予你卜卦、醫術、算術、武術……」
「你們當和尚的還真是博學。」姜夕打住了他的話頭,自己已經放棄學習許久了。
突然她又提問:「我可以下山嗎?」
大和尚睜開了眼睛,帶著不贊同道:「不可,施主莫非是忘記了你剛來紫光寺的時候,我門中徒弟為你攔下了多少賊人?雖然近日這些盜匪稍有減少,但事關施主的安危,還是不要以身犯險要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