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頁
「武王收服了鄭王?還是她把持住了鄭國整個國家?」趙王也因為這個事實而顯得心緒不寧,「是數年之前就已經……還是在這數年之間她做了什麼?」
靳相慢慢搖了搖頭,「這等秘事,我等恐怕無從考證。但對方有能力驅使鄭國軍隊,甚至讓鄭國軍為她所用,這是一定的。往好處想,也許她是與鄭國達成了什麼利益交換,所以才能驅使鄭國的軍隊,往嚴重了想,那便是你所猜的那樣……」
鄭國已經被武王全盤操持?這個猜測未免太過讓人心驚。
「不可能是與鄭國達成了什麼利益交換,如果鄭國是妖黨的話,那麼利益交換也要經過妖點頭。聯軍好不容易逼近宿陽,妖所求只會是一舉攻破都城,根本不可能答應在這個節骨眼上陷入內戰。」趙王凝神思索,「鄭國應當的確是站在武王那邊的……只是,武王是怎麼做到的……」
越是想下去,她的表情越是難看。
當今六強國,梁國已經被滅,鄭國也被武王把持,宋國已經確認為妖黨盤踞之地,除了趙王自己的趙國,還剩下一個翟國態度不明。
近些年翟國近乎鎖國,不參與外界兵戈之爭,既不派兵增援,也不對某一方施以援手。
不過對方一貫是牆頭草做派。先前攻譚之戰的時候,他們既不敢公開聲援譚國,也不敢明確反燕。後來子翼歸武,姬麟上位,翟國跟著不痛不癢地指責姬麟,也沒有做出實質性的舉動。
先前孟玉、斂雨客兩位江湖客來到趙國的時候,趙王曾經旁敲側擊,想要知道他們途經翟國時可有觀察到翟王的態度。
可是他們似乎也說不出個什麼來。
當年商憫和斂雨客根本就不敢說孔朔的事情,生怕他通過可以讀取記憶的神通知道人族的謀算。
這種情報錯位讓趙王對各國的態度缺乏清晰的認識,不知道到底有誰是武國的盟友。
而事實上商憫要的就是這種情報錯位。
她結盟趙國,但是防備趙國,就如趙國其實也防備武國。
國與國的博弈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說明白的,這其中牽扯了太多。既有人妖之爭,也有國與國之爭,還涉及皇位之爭。
這些情報全為商憫所取,到底告訴誰,又如何利用這些情報獲利,自然是她說了算。
她告訴趙王妖藏在何方,以及到底該如何對付妖,如何才能取得人族整體的勝利。而對於武國會如何取得最終的勝利,商憫不會對趙王透露分毫。
「靳相,這翟國也該下場了,我有預感。」趙王眼神深沉,「翟王這些年態度也頗為奇怪,在各國決定征討大燕的時候,但是並沒有明確與我們結盟,而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態度,他們對於武國似乎也沒有過多接觸,但我總覺得不會那麼簡單……」
「王上是發現了什麼嗎?」靳相問。
「哪裡是發現了什麼,」趙王搖頭,「不如說,是我從武國以及武王近些年的行事風格中對她有了了解。」
「武王一向是走一步看三步,不管是當年派出兩位捉妖師遊歷各國幫助除妖,還是更往前的保譚,甚至是當年姬瑯壽宴現妖,一樁樁一件件都離不開他們的手筆。」趙王神情分外複雜,「他們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頭,武國這樣思慮周全,怎會考慮不到翟國?」
她又看向靳相:「靳相你說,翟國不動,是因為此國不想與我們結盟,想一直保持游離的姿態坐收漁翁之利,尋找一個關鍵的機會下場,還是……他們此舉其實是某國授意?」
戰局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必然會被亂世之爭卷進去。
既然必定參與亂世之爭,就不可能不結盟,不可能不交換利益。翟國又不是地大物博無所不包,國富民強威震四海,想靠一國挑戰世上所有國家?絕無可能!
那翟國這副游離的態度是給誰看的?他們怎麼可能不與人結盟?
他們一定已經與某國結盟了,如果不是宋鄭趙三國,那麼就是武國。
六強國除武國以外,僅剩宋、鄭、趙、翟。
如果鄭國和翟國都是武國盟友,那真是……叫趙王不知該怎麼說好。
甚至趙國自己也是武國的盟友。
趙王唯一不確定的是,對方到底是因為利益或大義結成了聯盟,還是鐵了心效仿當年大燕初建之時各諸侯追隨燕皇征戰,不求皇位,只求推舉武王成為天下共主。
靳相看著趙王,問:「王上,那我們是不是要……」
趙王掙扎著權衡了片刻,最終狠狠地出了一口氣。
「還不到時候……起碼要等妖邪盡除才能……」她看向武王遞來的書信,最後一行寫著字。
「能否斬殺大妖,便在此戰。」
趙王將書信焚毀,疲憊道:「罷了,幫。」
「王上可有想過,對方就是看準王上為人之心,所以才肆無忌憚,要求您援助他們。這是個陽謀,只要是為了人族,您就不可能拒絕,哪怕為此消耗趙國的力量……」靳相嘆道,「武王是要救人,但也是在削弱我們。」
「我何曾沒想過。」趙王苦笑,「可是靳相,你聽外頭百姓的聲音,聽聽武王的聲威,再想想她以前做過的事情……不光是那些百姓,恐怕就連各國王侯也認為誅妖者非武王莫屬……如何除妖,只有武王心中有謀算,也有信心,而我們這些人哪怕修習了捉妖術,重建了司靈部,對於如何除妖也毫無頭緒。」
「靳相,武王可退黑蛟,而當年黑蛟來到趙國,本王毫無反抗之力。這叫我如何不幫她……哪怕心中萬般不甘,我也只能照做,為了人族。」
第394章
子鄴將翟國要出兵的消息拿到朝堂上討論時,群臣無一例外鼎力支持。
這不禁讓他內心產生了一些怪異的想法。
翟國朝堂上的臣子對於要出兵這件事情接受良好,幾乎毫無異議,就算有所異議,也是集中在是否要讓翟王親自出征這件事情上。
因為這都要歸功於孔朔,他把翟國的底子打得很好。
翟國司工司徒卓排眾而出道:「稟王上,各式戰車都已備齊,可隨時拉去船上,隨運河順流而下,跟隨眾將士一同攻入大燕。」
緊接著左將出列,「臣數年以來訓兵練兵不敢有絲毫懈怠,王上一聲令下,全軍便隨王上出征。」
隨後司農與司馬也激動難抑,紛紛表示這兩年收成還不錯,糧倉都已經填滿了,用作軍糧消耗毫無問題,至少可以支撐翟國打兩年的戰爭。
子鄴露出讚許的表情,「諸位愛卿為國思慮,能得諸位賢臣是翟國之幸。」
其實近些年朝堂上也有議論翟國是否要下場參與征討大燕,但是翟王一向心有謀算,朝堂眾人傾向於相信翟王的決議。
孔朔還是翟王的時候就道:「武國不動,翟國也不動。」
於是便有聰明的大臣品出味兒來:武國乃是翟國大敵啊!
如果想要把翟國的疆土擴大至天柱覆蓋下的所有土地,就必須將各國掃平。
武國地處北方,南方的士兵難以適應北方嚴寒的氣候,而且北方多旱地,他們最擅長的水師反而無法發揮作用。這麼多年下來,翟國上下把各國都當作假想敵,想了一遍又一遍禦敵之法,最後得出結論,如果想要贏過武國,可以不必急於一時,等翟國占據中原之後養兵蓄銳,積攢力量,趁春夏秋天氣暖和之時將武國擊潰。
然而這個策略很快招致其他人的反駁,因為當年鬼方就是這麼被驅趕到北地的,結果對方盤踞那邊幾百年了都沒有被消滅,如果不能徹底剷除武國,他們就會成為下一個鬼方。
所以當孔朔說武國不動翟國也不動的時候,有不少大臣都點頭贊同。
他們的想法是,等武國按捺不住挺進中原,武王也來到了中原,他們就擒賊先擒王,將對方一舉擊敗,再慢慢收拾北疆的殘餘武國勢力。
子鄴頂替翟王之位後,同樣採取了這樣的策略。
這便讓朝臣們產生了一種錯覺,他們覺得翟國現在的蟄伏一定是為了將來一舉取得皇位。
子鄴輕嘆:「我翟國大軍出征征討大燕,是為了平息人妖之爭,也是為了誅滅妖黨所扶持的偽皇。」
他這麼一說,本意是想表達此戰的最終目標並不是為了當皇帝,而是為了幫助武國,兩國目標一致,應當守望相助。
可是這些大臣們太有進取心了,他們立刻將子鄴的話理解為:「我翟王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天下百姓,所以才出兵的,我這是為了道義。」
他們自以為聽懂了子鄴的話外音,一個個情真意切地附和,各種誇人的話一籮筐地飛了出來。
什麼翟國順應天道,翟國是真正的聖人之後,翟王仁慈賢明,翟王捨生取義……
子鄴看著這些臣子的臉,心知整個翟國的朝堂已經被孔朔給修剪成了他想要的樣子,除非把根基給掘了,否則絕無可能更改這些老臣的想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靳相慢慢搖了搖頭,「這等秘事,我等恐怕無從考證。但對方有能力驅使鄭國軍隊,甚至讓鄭國軍為她所用,這是一定的。往好處想,也許她是與鄭國達成了什麼利益交換,所以才能驅使鄭國的軍隊,往嚴重了想,那便是你所猜的那樣……」
鄭國已經被武王全盤操持?這個猜測未免太過讓人心驚。
「不可能是與鄭國達成了什麼利益交換,如果鄭國是妖黨的話,那麼利益交換也要經過妖點頭。聯軍好不容易逼近宿陽,妖所求只會是一舉攻破都城,根本不可能答應在這個節骨眼上陷入內戰。」趙王凝神思索,「鄭國應當的確是站在武王那邊的……只是,武王是怎麼做到的……」
越是想下去,她的表情越是難看。
當今六強國,梁國已經被滅,鄭國也被武王把持,宋國已經確認為妖黨盤踞之地,除了趙王自己的趙國,還剩下一個翟國態度不明。
近些年翟國近乎鎖國,不參與外界兵戈之爭,既不派兵增援,也不對某一方施以援手。
不過對方一貫是牆頭草做派。先前攻譚之戰的時候,他們既不敢公開聲援譚國,也不敢明確反燕。後來子翼歸武,姬麟上位,翟國跟著不痛不癢地指責姬麟,也沒有做出實質性的舉動。
先前孟玉、斂雨客兩位江湖客來到趙國的時候,趙王曾經旁敲側擊,想要知道他們途經翟國時可有觀察到翟王的態度。
可是他們似乎也說不出個什麼來。
當年商憫和斂雨客根本就不敢說孔朔的事情,生怕他通過可以讀取記憶的神通知道人族的謀算。
這種情報錯位讓趙王對各國的態度缺乏清晰的認識,不知道到底有誰是武國的盟友。
而事實上商憫要的就是這種情報錯位。
她結盟趙國,但是防備趙國,就如趙國其實也防備武國。
國與國的博弈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說明白的,這其中牽扯了太多。既有人妖之爭,也有國與國之爭,還涉及皇位之爭。
這些情報全為商憫所取,到底告訴誰,又如何利用這些情報獲利,自然是她說了算。
她告訴趙王妖藏在何方,以及到底該如何對付妖,如何才能取得人族整體的勝利。而對於武國會如何取得最終的勝利,商憫不會對趙王透露分毫。
「靳相,這翟國也該下場了,我有預感。」趙王眼神深沉,「翟王這些年態度也頗為奇怪,在各國決定征討大燕的時候,但是並沒有明確與我們結盟,而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態度,他們對於武國似乎也沒有過多接觸,但我總覺得不會那麼簡單……」
「王上是發現了什麼嗎?」靳相問。
「哪裡是發現了什麼,」趙王搖頭,「不如說,是我從武國以及武王近些年的行事風格中對她有了了解。」
「武王一向是走一步看三步,不管是當年派出兩位捉妖師遊歷各國幫助除妖,還是更往前的保譚,甚至是當年姬瑯壽宴現妖,一樁樁一件件都離不開他們的手筆。」趙王神情分外複雜,「他們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頭,武國這樣思慮周全,怎會考慮不到翟國?」
她又看向靳相:「靳相你說,翟國不動,是因為此國不想與我們結盟,想一直保持游離的姿態坐收漁翁之利,尋找一個關鍵的機會下場,還是……他們此舉其實是某國授意?」
戰局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必然會被亂世之爭卷進去。
既然必定參與亂世之爭,就不可能不結盟,不可能不交換利益。翟國又不是地大物博無所不包,國富民強威震四海,想靠一國挑戰世上所有國家?絕無可能!
那翟國這副游離的態度是給誰看的?他們怎麼可能不與人結盟?
他們一定已經與某國結盟了,如果不是宋鄭趙三國,那麼就是武國。
六強國除武國以外,僅剩宋、鄭、趙、翟。
如果鄭國和翟國都是武國盟友,那真是……叫趙王不知該怎麼說好。
甚至趙國自己也是武國的盟友。
趙王唯一不確定的是,對方到底是因為利益或大義結成了聯盟,還是鐵了心效仿當年大燕初建之時各諸侯追隨燕皇征戰,不求皇位,只求推舉武王成為天下共主。
靳相看著趙王,問:「王上,那我們是不是要……」
趙王掙扎著權衡了片刻,最終狠狠地出了一口氣。
「還不到時候……起碼要等妖邪盡除才能……」她看向武王遞來的書信,最後一行寫著字。
「能否斬殺大妖,便在此戰。」
趙王將書信焚毀,疲憊道:「罷了,幫。」
「王上可有想過,對方就是看準王上為人之心,所以才肆無忌憚,要求您援助他們。這是個陽謀,只要是為了人族,您就不可能拒絕,哪怕為此消耗趙國的力量……」靳相嘆道,「武王是要救人,但也是在削弱我們。」
「我何曾沒想過。」趙王苦笑,「可是靳相,你聽外頭百姓的聲音,聽聽武王的聲威,再想想她以前做過的事情……不光是那些百姓,恐怕就連各國王侯也認為誅妖者非武王莫屬……如何除妖,只有武王心中有謀算,也有信心,而我們這些人哪怕修習了捉妖術,重建了司靈部,對於如何除妖也毫無頭緒。」
「靳相,武王可退黑蛟,而當年黑蛟來到趙國,本王毫無反抗之力。這叫我如何不幫她……哪怕心中萬般不甘,我也只能照做,為了人族。」
第394章
子鄴將翟國要出兵的消息拿到朝堂上討論時,群臣無一例外鼎力支持。
這不禁讓他內心產生了一些怪異的想法。
翟國朝堂上的臣子對於要出兵這件事情接受良好,幾乎毫無異議,就算有所異議,也是集中在是否要讓翟王親自出征這件事情上。
因為這都要歸功於孔朔,他把翟國的底子打得很好。
翟國司工司徒卓排眾而出道:「稟王上,各式戰車都已備齊,可隨時拉去船上,隨運河順流而下,跟隨眾將士一同攻入大燕。」
緊接著左將出列,「臣數年以來訓兵練兵不敢有絲毫懈怠,王上一聲令下,全軍便隨王上出征。」
隨後司農與司馬也激動難抑,紛紛表示這兩年收成還不錯,糧倉都已經填滿了,用作軍糧消耗毫無問題,至少可以支撐翟國打兩年的戰爭。
子鄴露出讚許的表情,「諸位愛卿為國思慮,能得諸位賢臣是翟國之幸。」
其實近些年朝堂上也有議論翟國是否要下場參與征討大燕,但是翟王一向心有謀算,朝堂眾人傾向於相信翟王的決議。
孔朔還是翟王的時候就道:「武國不動,翟國也不動。」
於是便有聰明的大臣品出味兒來:武國乃是翟國大敵啊!
如果想要把翟國的疆土擴大至天柱覆蓋下的所有土地,就必須將各國掃平。
武國地處北方,南方的士兵難以適應北方嚴寒的氣候,而且北方多旱地,他們最擅長的水師反而無法發揮作用。這麼多年下來,翟國上下把各國都當作假想敵,想了一遍又一遍禦敵之法,最後得出結論,如果想要贏過武國,可以不必急於一時,等翟國占據中原之後養兵蓄銳,積攢力量,趁春夏秋天氣暖和之時將武國擊潰。
然而這個策略很快招致其他人的反駁,因為當年鬼方就是這麼被驅趕到北地的,結果對方盤踞那邊幾百年了都沒有被消滅,如果不能徹底剷除武國,他們就會成為下一個鬼方。
所以當孔朔說武國不動翟國也不動的時候,有不少大臣都點頭贊同。
他們的想法是,等武國按捺不住挺進中原,武王也來到了中原,他們就擒賊先擒王,將對方一舉擊敗,再慢慢收拾北疆的殘餘武國勢力。
子鄴頂替翟王之位後,同樣採取了這樣的策略。
這便讓朝臣們產生了一種錯覺,他們覺得翟國現在的蟄伏一定是為了將來一舉取得皇位。
子鄴輕嘆:「我翟國大軍出征征討大燕,是為了平息人妖之爭,也是為了誅滅妖黨所扶持的偽皇。」
他這麼一說,本意是想表達此戰的最終目標並不是為了當皇帝,而是為了幫助武國,兩國目標一致,應當守望相助。
可是這些大臣們太有進取心了,他們立刻將子鄴的話理解為:「我翟王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天下百姓,所以才出兵的,我這是為了道義。」
他們自以為聽懂了子鄴的話外音,一個個情真意切地附和,各種誇人的話一籮筐地飛了出來。
什麼翟國順應天道,翟國是真正的聖人之後,翟王仁慈賢明,翟王捨生取義……
子鄴看著這些臣子的臉,心知整個翟國的朝堂已經被孔朔給修剪成了他想要的樣子,除非把根基給掘了,否則絕無可能更改這些老臣的想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