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茶樓內,一精瘦男子對左右道:「陛下愛重皇后,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此次打殺人的是皇后唯一弟弟,陛下愛屋及烏,肯定會保下孟泓霖。」
旁邊人鬱郁,「誰讓孟泓霖是皇親國戚。」
「孟家子委實囂張,他敢打殺官家子,來日還不知道怎麼對付咱們這些平民百姓。」
「沒辦法,誰讓孟泓霖的姐姐是皇后,我們比不得他。」
流言四起,每個人都信誓旦旦道孟泓霖殺了人,帝後一定會包庇他。
第157章
朝堂上就孟泓霖打殺官家子一事發難,要求陛下嚴懲孟泓霖。
中書令連承反駁:「事未徹查,何以定論。」
關尚書冷笑:「人死為大,難道還不能定罪?」
雙方吵的不可開交,殿上混亂。
顧珩冷眼瞧著,眼見爭執愈演愈烈,他道:「此事,朕自會秉公處理。」
「陛下……」御史大夫還要再言,奉寧帝反問:「阮大夫,朕已經下令徹查此事,你還揪著不放,難道整個瑞朝只有這一件事,還是你的眼睛只能看到這一件事?」
御史大夫麵皮一緊,拱手道:「……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
朝會繼續。
工部尚書穆延提議修繕驛站,百官對此並不關心,無人異議,瞬間通過。
穆延眨了眨眼,事情從未如此順利,都有些不真實。
自從他調回京,才知之前在外做官,令行禁止的效率有多高,縱使累些,但心裡是舒坦的。
而他回京,哪怕官至工部尚書,也未能如意。每有什麼要事提議,總有人跳出反對,他跟人一番拉扯,心神俱疲。
然而一想到今日事情如此順利的根由,是因為百官一心攻訐皇后,穆延又感到心累。
他抬頭看一眼天子,也不知這次的事如何收場,若是陛下因為皇后的緣故向士族妥協,往後就要受制士族。
若陛下不妥協,最後恐怕要孟泓霖的命,那陛下和皇后之間會不會有裂痕……
穆延只要一想想,頭都痛了。
朝散後,他怎麼離宮的都不曉得,當值時無暇他顧還好,空下來就忍不住想。
一晃神,天又暗了,穆延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府,途徑酒樓時,脫口而出:「停下。」
長隨疑惑:「主君,可是您與人有約?」
「……並未。」穆延下車,他看著燈火通明的酒樓,咬咬牙,抬腳進入。
酒樓茶肆素來是消息流通之地,穆延想知道孟泓霖打殺官家子一事,在百姓間傳成什麼樣。
他沒甚胃口,只要一壺酒,在二樓雅間窗邊落座,清凌凌的酒水入口,火辣辣灼喉,但末了回甘,又烈又爽,叫人慾罷不能。
但穆延如牛飲水,沒喝出滋味,耳朵一直留意大堂。
「……宋五郎的那活兒,真能轉動車輪?」
穆延雙目突出,一口酒水悉數噴出,嗆的直咳嗽。
他懷疑自己腦子壞了,或者耳朵壞了,不然怎會聽見百姓們議論宋五郎的下三路。
下一刻,陌生又熟悉的聲音繼續從大堂傳來,「聽說宋五郎玩的花,那兒都用爛了,真的假的?」
「假的罷,男人還能把那兒用爛了?」
穆延:………
多年聖賢書薰陶,理智告訴穆延,他應該此時離去,不聽這些污言穢語。
但是……
宋五郎就是被孟泓霖失手打死的官家子。
穆延:戴上痛苦面具.jpg
穆延硬著頭皮聽了半個時辰,托他良好的記憶力,記了差不離,他恍惚著離開酒樓,回府。
他交代管家:「我有政務要忙,今夜歇書房,讓娘子不必等我。」
隨即他去湢室沖洗,麻木擦乾身子,麻木的躺在小床上,夜深人靜時,他忽然半坐起來,雙目圓睜。
百姓們討論的都是宋五郎色中餓鬼,宋家家風不正,無人提及孟泓霖和皇后。
事情有了頭緒,順著想下去,漸漸觸碰到真相。
夏日深夜,夜風涼涼,穆延生生驚出一身冷汗。
他看著昏暗的書房,忽覺逼仄,遂披衣行至院中,月光皎潔,夜風拂他滿面,他徹底清醒了。
穆延在院中望了半宿的月,次日頂著眼底淤青上朝。
朝堂再次提起孟泓霖殺人一案,今日以中書令連承為首的官員先參宋家一本,道宋家跋扈囂張,侵占良田。
一年前,宋五郎強搶民女,以致女娘不堪受辱,投河自盡。
關尚眯了眯眼,語氣不善:「連相此話何意,人都死了,還要潑髒水?」
「關尚書此言差矣。」連承不卑不亢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倘若人死就可顛倒黑白,要史官何用?儘管閉上眼睛稱頌前人即可。」
御史大夫道:「連相所言極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公道在世,倘若有人欺負人死不能言,肆意玷污,活著的人也不會幹看著。」
連承恍若聽不出他暗指,微微頷首。
隨即,連承向大理寺丞拱手,「是非黑白如何,全賴寺丞了。」
大理寺丞面色一滯:………
關尚書和御史大夫也看來,「寺丞讀聖賢書,剛正不阿,明辨是非,我等等候寺丞消息。」
大理寺丞面色發僵:………
陳頌瞄了一眼大理寺丞,感覺這次事後,大理寺丞的白頭髮都得多一撮。
奉寧帝開金口,勒令大理寺五日內查清事情真相。
大理寺丞瞳孔巨顫,顫巍巍舉起笏板,「臣,遵旨。」
他的背影透出莫名蕭索。
朝會散去,京都熱鬧不減,茶樓酒肆對宋家人議論紛紛。
消息傳入恭王耳中,他勃然大怒,廳內一片狼藉,未有一個完好瓷器。
「本王完整的計劃居然毀在這顆老鼠屎身上。」
幕僚們站在廳外,猶豫勸:「王爺,倘若是德才兼備的郎君,哪個官家能捨出去做棄子……」
宋家日薄西山,快走投無路了,才捨命一搏,否則是萬萬不會拿族中小輩的命做墊腳石。
恭王凌厲的目光睨來,猶如刮骨鋼刀,駭的幕僚們大氣不敢出。
恭王目眥欲裂,太陽穴爆出青筋:「只差一點,只差一點,本王就能在顧珩和躍兒之間埋下一根刺,卻因你們的愚蠢,功虧一簣。」
「王爺稍安勿躁,並非功虧一簣。」另一名灰衣幕僚輕聲開口。
恭王怒火稍緩,他在上首落座,直視來人:「你說。」
灰衣幕僚年過而立,不胖不瘦,相貌平平,拱手禮道:「所謂捉賊拿贓,若無證物,豈不死無對證。」
一旁的幕僚還未反應過來,恭王眼睛卻是亮了,以拳擊掌,「好,就依你所言。」
當夜宋府大火,一群黑衣人闖進府內,正要大開殺戒,一抹寒光閃過,陳頌橫刀身前,「皇后料事如神,早知你們要趕盡殺絕。本將軍今日非要看看你們的真面目。」
「留下幾個活口。」陳頌一聲令下,提刀先行,金吾衛緊跟其後。
陳頌有心算無心,前後不過兩刻鐘,黑衣人悉數被捕,他剛要審問,卻見跟前的黑衣人口溢黑血,倒地不醒。
陳頌大驚,「快掰開他們的嘴。」
然而已經晚了,僅剩的幾個活口相繼自盡,黑衣人身上也無信物,線索就此中斷。
陳頌氣的大罵,不過有此一遭。宋家人嚇破了膽,不必大理寺丞再查,主動認罪,只求天子饒他們一命。
但因幕後黑手從始至終沒露面,宋家人也不知那人是誰。
朝臣無語,連背後之人是誰都不知道,宋家就敢跟人合作。
唯有知情人曉得,宋家出事前,一直原地踏步的宋大宋二接連升職,讓宋家人嘗到甜頭,這才鋌而走險。
事情真相大白,宋五郎久病纏身,命不久矣,才刻意挑釁孟泓霖,激孟泓霖動手,實為陷害。
孟泓霖受無妄之災,天子憐惜,賜三進府邸,僕從若干,白銀若干。
隨即,天子將宮裡的孟家人送出宮,回府與孟泓霖團聚。
一家人抱頭痛哭,孟母道:「一定是你阿姊求情,你阿姊還是念著你的。」
孟泓霖擦掉眼角的淚,「回頭我就進宮向阿姊道謝。」
一旁的孟二丫撇嘴,能不能進宮倆說,還道謝呢。
她離開前廳,往二院去,院中花草繁茂,遊廊雅致,哪哪兒都氣派。孟二丫喜歡的不得了,這可比他們之前住的小院子寬敞多了。
如果小弟遭一回罪,他們就比之前好一截,那希望小弟多多遭罪。
前廳受家人呵護的孟泓霖猝不及防打個噴嚏,誰念叨他?
難道是阿姊?!!
次日,孟泓霖尋著穆延,托穆延帶他進宮,向陛下和皇后謝恩。
穆延不知孟家的糟心事,念著孟泓霖是皇后親弟,於是穆延進宮時,把孟泓霖也帶進宮。
奉寧帝知曉時,神情微妙,不過沒有當場點破。<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旁邊人鬱郁,「誰讓孟泓霖是皇親國戚。」
「孟家子委實囂張,他敢打殺官家子,來日還不知道怎麼對付咱們這些平民百姓。」
「沒辦法,誰讓孟泓霖的姐姐是皇后,我們比不得他。」
流言四起,每個人都信誓旦旦道孟泓霖殺了人,帝後一定會包庇他。
第157章
朝堂上就孟泓霖打殺官家子一事發難,要求陛下嚴懲孟泓霖。
中書令連承反駁:「事未徹查,何以定論。」
關尚書冷笑:「人死為大,難道還不能定罪?」
雙方吵的不可開交,殿上混亂。
顧珩冷眼瞧著,眼見爭執愈演愈烈,他道:「此事,朕自會秉公處理。」
「陛下……」御史大夫還要再言,奉寧帝反問:「阮大夫,朕已經下令徹查此事,你還揪著不放,難道整個瑞朝只有這一件事,還是你的眼睛只能看到這一件事?」
御史大夫麵皮一緊,拱手道:「……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
朝會繼續。
工部尚書穆延提議修繕驛站,百官對此並不關心,無人異議,瞬間通過。
穆延眨了眨眼,事情從未如此順利,都有些不真實。
自從他調回京,才知之前在外做官,令行禁止的效率有多高,縱使累些,但心裡是舒坦的。
而他回京,哪怕官至工部尚書,也未能如意。每有什麼要事提議,總有人跳出反對,他跟人一番拉扯,心神俱疲。
然而一想到今日事情如此順利的根由,是因為百官一心攻訐皇后,穆延又感到心累。
他抬頭看一眼天子,也不知這次的事如何收場,若是陛下因為皇后的緣故向士族妥協,往後就要受制士族。
若陛下不妥協,最後恐怕要孟泓霖的命,那陛下和皇后之間會不會有裂痕……
穆延只要一想想,頭都痛了。
朝散後,他怎麼離宮的都不曉得,當值時無暇他顧還好,空下來就忍不住想。
一晃神,天又暗了,穆延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府,途徑酒樓時,脫口而出:「停下。」
長隨疑惑:「主君,可是您與人有約?」
「……並未。」穆延下車,他看著燈火通明的酒樓,咬咬牙,抬腳進入。
酒樓茶肆素來是消息流通之地,穆延想知道孟泓霖打殺官家子一事,在百姓間傳成什麼樣。
他沒甚胃口,只要一壺酒,在二樓雅間窗邊落座,清凌凌的酒水入口,火辣辣灼喉,但末了回甘,又烈又爽,叫人慾罷不能。
但穆延如牛飲水,沒喝出滋味,耳朵一直留意大堂。
「……宋五郎的那活兒,真能轉動車輪?」
穆延雙目突出,一口酒水悉數噴出,嗆的直咳嗽。
他懷疑自己腦子壞了,或者耳朵壞了,不然怎會聽見百姓們議論宋五郎的下三路。
下一刻,陌生又熟悉的聲音繼續從大堂傳來,「聽說宋五郎玩的花,那兒都用爛了,真的假的?」
「假的罷,男人還能把那兒用爛了?」
穆延:………
多年聖賢書薰陶,理智告訴穆延,他應該此時離去,不聽這些污言穢語。
但是……
宋五郎就是被孟泓霖失手打死的官家子。
穆延:戴上痛苦面具.jpg
穆延硬著頭皮聽了半個時辰,托他良好的記憶力,記了差不離,他恍惚著離開酒樓,回府。
他交代管家:「我有政務要忙,今夜歇書房,讓娘子不必等我。」
隨即他去湢室沖洗,麻木擦乾身子,麻木的躺在小床上,夜深人靜時,他忽然半坐起來,雙目圓睜。
百姓們討論的都是宋五郎色中餓鬼,宋家家風不正,無人提及孟泓霖和皇后。
事情有了頭緒,順著想下去,漸漸觸碰到真相。
夏日深夜,夜風涼涼,穆延生生驚出一身冷汗。
他看著昏暗的書房,忽覺逼仄,遂披衣行至院中,月光皎潔,夜風拂他滿面,他徹底清醒了。
穆延在院中望了半宿的月,次日頂著眼底淤青上朝。
朝堂再次提起孟泓霖殺人一案,今日以中書令連承為首的官員先參宋家一本,道宋家跋扈囂張,侵占良田。
一年前,宋五郎強搶民女,以致女娘不堪受辱,投河自盡。
關尚眯了眯眼,語氣不善:「連相此話何意,人都死了,還要潑髒水?」
「關尚書此言差矣。」連承不卑不亢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倘若人死就可顛倒黑白,要史官何用?儘管閉上眼睛稱頌前人即可。」
御史大夫道:「連相所言極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公道在世,倘若有人欺負人死不能言,肆意玷污,活著的人也不會幹看著。」
連承恍若聽不出他暗指,微微頷首。
隨即,連承向大理寺丞拱手,「是非黑白如何,全賴寺丞了。」
大理寺丞面色一滯:………
關尚書和御史大夫也看來,「寺丞讀聖賢書,剛正不阿,明辨是非,我等等候寺丞消息。」
大理寺丞面色發僵:………
陳頌瞄了一眼大理寺丞,感覺這次事後,大理寺丞的白頭髮都得多一撮。
奉寧帝開金口,勒令大理寺五日內查清事情真相。
大理寺丞瞳孔巨顫,顫巍巍舉起笏板,「臣,遵旨。」
他的背影透出莫名蕭索。
朝會散去,京都熱鬧不減,茶樓酒肆對宋家人議論紛紛。
消息傳入恭王耳中,他勃然大怒,廳內一片狼藉,未有一個完好瓷器。
「本王完整的計劃居然毀在這顆老鼠屎身上。」
幕僚們站在廳外,猶豫勸:「王爺,倘若是德才兼備的郎君,哪個官家能捨出去做棄子……」
宋家日薄西山,快走投無路了,才捨命一搏,否則是萬萬不會拿族中小輩的命做墊腳石。
恭王凌厲的目光睨來,猶如刮骨鋼刀,駭的幕僚們大氣不敢出。
恭王目眥欲裂,太陽穴爆出青筋:「只差一點,只差一點,本王就能在顧珩和躍兒之間埋下一根刺,卻因你們的愚蠢,功虧一簣。」
「王爺稍安勿躁,並非功虧一簣。」另一名灰衣幕僚輕聲開口。
恭王怒火稍緩,他在上首落座,直視來人:「你說。」
灰衣幕僚年過而立,不胖不瘦,相貌平平,拱手禮道:「所謂捉賊拿贓,若無證物,豈不死無對證。」
一旁的幕僚還未反應過來,恭王眼睛卻是亮了,以拳擊掌,「好,就依你所言。」
當夜宋府大火,一群黑衣人闖進府內,正要大開殺戒,一抹寒光閃過,陳頌橫刀身前,「皇后料事如神,早知你們要趕盡殺絕。本將軍今日非要看看你們的真面目。」
「留下幾個活口。」陳頌一聲令下,提刀先行,金吾衛緊跟其後。
陳頌有心算無心,前後不過兩刻鐘,黑衣人悉數被捕,他剛要審問,卻見跟前的黑衣人口溢黑血,倒地不醒。
陳頌大驚,「快掰開他們的嘴。」
然而已經晚了,僅剩的幾個活口相繼自盡,黑衣人身上也無信物,線索就此中斷。
陳頌氣的大罵,不過有此一遭。宋家人嚇破了膽,不必大理寺丞再查,主動認罪,只求天子饒他們一命。
但因幕後黑手從始至終沒露面,宋家人也不知那人是誰。
朝臣無語,連背後之人是誰都不知道,宋家就敢跟人合作。
唯有知情人曉得,宋家出事前,一直原地踏步的宋大宋二接連升職,讓宋家人嘗到甜頭,這才鋌而走險。
事情真相大白,宋五郎久病纏身,命不久矣,才刻意挑釁孟泓霖,激孟泓霖動手,實為陷害。
孟泓霖受無妄之災,天子憐惜,賜三進府邸,僕從若干,白銀若干。
隨即,天子將宮裡的孟家人送出宮,回府與孟泓霖團聚。
一家人抱頭痛哭,孟母道:「一定是你阿姊求情,你阿姊還是念著你的。」
孟泓霖擦掉眼角的淚,「回頭我就進宮向阿姊道謝。」
一旁的孟二丫撇嘴,能不能進宮倆說,還道謝呢。
她離開前廳,往二院去,院中花草繁茂,遊廊雅致,哪哪兒都氣派。孟二丫喜歡的不得了,這可比他們之前住的小院子寬敞多了。
如果小弟遭一回罪,他們就比之前好一截,那希望小弟多多遭罪。
前廳受家人呵護的孟泓霖猝不及防打個噴嚏,誰念叨他?
難道是阿姊?!!
次日,孟泓霖尋著穆延,托穆延帶他進宮,向陛下和皇后謝恩。
穆延不知孟家的糟心事,念著孟泓霖是皇后親弟,於是穆延進宮時,把孟泓霖也帶進宮。
奉寧帝知曉時,神情微妙,不過沒有當場點破。<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