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我會與她說的。」
衛琢雖嘴上這樣說,但究竟何時與潘棠坦白呢?他不知道。每次想要和她開口,到嘴邊的話卻又被咽下,看見她無憂無慮的笑容,總是看不夠想再多看一會。
潘棠推門而入。
「究竟是什麼事瞞著我?」
書房中二人驚詫,木影反應過來行禮告退。屋內只留下潘棠和衛琢兩人。
「何必瞞我?我沒有你想的這麼脆弱。」她嘴角一絲慘笑,手不自禁摩挲手腕上那道粗糲的疤痕。
再壞的結果不外是再次失去他,但傷害自己這種事情她不會允許自己再發生。
「阿棠,要打仗了。北境三州定遠軍虎視眈眈,陛下無力阻止只能不斷給自己加碼,無人知道究竟誰輸誰贏。」
「你...要上戰場是嗎?」
衛琢點點頭。
「那為何一直瞞著我?衛琢你怕自己死在外面,我會接受不了。」
「是。」
衛琢起身將潘棠抱住,緊緊抱她像是再也不願鬆開。
她卻掙扎著推開衛琢,眼角含著淚笑道:「我不會的。」
她舉起自己手腕,衣袖掉下露出那道疤,「我不會為了同一個人死兩次。衛琢,衛子珩,若是你不能活著回來和我履行婚約,我就隨便找個男人嫁了,絕不會等你一分一秒。」
「不許!」衛琢發瘋般吻她,但那句「等我」卻如何也說不出口。他已經讓她等了很久,難道還要讓她繼續等一個歸期不定的人嗎?
良久,他道:「好。」
「若我無歸,不必等我。」
清脆響亮的一聲響起,潘棠的手在顫抖,不可置信看著自己的手,衛琢卻沒有生氣。
他竟然連一個活著回來的許諾都不願意給她,他不知道一個單薄易碎的謊言就可以讓她安心,讓她欺騙自己等他回來。
而是非要狠心地告訴她,不必等他。
潘棠顫聲:「衛琢,我真的不會等你。真的....」最後兩個字倒像是說給自己聽。
——
衛琢進宮了。
景隆*帝一見到衛琢就像見到救星,將手中捏了很久的信件給他看。
「這是前線傳來八百里加急的信件,子珩你自己看吧。」
定遠侯衛罡於三日前在北境起兵,一路向南已經跨過大河天險,如今已經占領了大河布防第一要地——成陽鎮。
衛罡帶領定遠軍精銳為先鋒,以成陽鎮為據點,不日就能逼近京城。
衛琢道:「臣願帶兵平叛。」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景隆帝部署已久,說到底誰去平叛都是皇帝的一句話。
朝中多數官員對衛琢這個世子並不信任,可以說,衛琢不是最好的帶兵人選,但景隆帝卻不這麼認為。
景隆帝道:「朕向群臣力保,許你調兵權力,幾大州節度使的兵力也都聽你差遣。只是...子珩,這些個州節度使一向擁兵自重,能不能真正驅使他們,還要看你的本事。」
衛琢早就想到了這一點,「若是以軍功為賞賜,能不能調動這些人為陛下所用?倘若戰勝,北境三州沒有了衛罡,群龍無首,以此為利,陛下親許,定能調動他們抵抗衛罡的熱情。」
景隆帝思索著,「雖不是長久之計,卻可解燃眉之急。沒有時間了,朕現在就擬旨,子珩你帶著朕的聖旨即刻出兵。」
「謹遵聖令。」
——
戰亂的消息沒有瞞住多久,很快,定遠侯在北境叛亂的消息就傳遍了長安城,但這並沒有給百姓的生活帶來多大的變化。
大虞長久沒有戰亂,和平的溫床消磨的人們靈敏的神經,所有人都以為定遠侯叛亂不足為懼,只要朝廷一出手,肯定能平定叛亂。
彩旗飄揚,萬人相送。
長安城城門大開,衛琢帶領軍隊從明德門出,披堅執銳,威風凜凜。
他在等一個人。
他知道此戰兇險,衛罡部署多年實力不容小覷,於是從一開始就抱著必死的決心。但他也有私心,若是真的可以,誰不想和心愛的姑娘長相廝守?
不想誤她,不想負她,現實卻叫她不要等他。
「衛琢!」
就在他要出明德門時,潘棠從人群中跑出,被走在外圍的士兵擋在外面。
衛琢抬手示意,士兵收起長槍,他眼看著一身水藍色長裙的姑娘跑進黑壓壓的軍隊中,停在他馬下。
她還是來了,儘管那日對他說了決絕的話,儘管那日之後她就一氣之下回了蒼梧山,但她還是來了。
因為她從未真正和衛琢置氣。
只是不喜他的欺瞞退縮,不喜他竟然對她的感情如此不信任。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這個過於顯眼的藍衣女子吸引。
潘棠臉上冒著薄汗,髮絲黏在臉頰上,馬車行駛不進擁擠人群,她是跑過來的。她今日一看就是精心打扮過,鬢髮如雲般挽起,點綴著水藍色絹花和銀白的釵環,如山坡上盛開搖曳著的一朵勿忘花。
漆眸中星星點點閃亮,她仰頭一眼望進衛琢淺淡雙眸,他眸中情緒萬千,如滴入秋池的一點墨,氤氳著化開。
「我跑了好久才見到你。」
下刻,馬上的衛琢俯身,一把拉住她皓腕將她拉上馬,潘棠落在他身前,剛一轉頭看他就被他咬住嘴唇。
潘棠羞赧地撇過頭去,小聲道:「這麼多人呢。」
衛琢卻仿若未聞,抵著她的後腦再次吻上來,潘棠仿佛聽見他低聲的呢喃,如同一陣微風來去無蹤。
他說:「等我....」
後面兩個字潘棠沒有聽清,但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衛琢拍馬,對一旁木影道:「我在別君亭等你們。」說完,他帶著潘棠先走一步。
四周百姓紛紛交頭接耳:「這女子是誰來頭?」
「不認識啊,難道是衛將軍傳說中的那個未婚妻?前幾日陛下賜婚的那個?」
「誒還真可能是。真是伉儷情深啊。」
木影帶隊,軍隊緩緩前進。
別君亭在長安城外的官道旁,是出長安都會經過的亭子。
潘棠記得上次她和衛琢分別,也是在別君亭,當時她在這個亭子裡坐了一宿,看盡人來人往,無一人是他。
清晨陽光如水般澄澈透明,從別君亭遙遙望去,官道一眼望不到盡頭。
兩人下馬,潘棠突然握住衛琢的劍——那把春意。
「這把劍...你一直帶著身邊嗎?」
衛琢牽住她手不舍地摩挲,「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定遠侯拿走了,不過我後來又將它取了回來,平日不輕易用。」
因為不想髒了她送的劍。
潘棠揚起笑臉,在劍尾端掛上一個劍穗,藍白相間的琉璃小花下面墜著藍色的流蘇,在空中靈動地晃蕩。
「這個送給你了,記得完好無損地將它帶回來。」
這是潘棠這幾日熬夜點燈做的,和曼姝學了許久,只因曼姝說:丈夫征戰,妻子做的劍穗可保平安。
她不會告訴衛琢送劍穗的緣由,只告訴他一定要好好帶回來。
好好回來,連同人一塊兒,好好回來。
行軍隊伍越走越遠,官道上烏泱泱一片擠滿了人,潘棠站在別君亭中,眺望軍隊最前面那個身著鱗甲的身影,腰側銀白劍柄上,懸掛的藍色劍穗不停晃動著,時不時折射出耀眼的陽光。
第87章 「耽於兒女私情,能成什麼大事!」
戰火一連兩月,兩軍交戰有勝有負,竟然陷入僵持。
一開始斷言戰事能被輕鬆解決的人士也開始拿不準局勢,衛罡的叛亂來得比想像中更加猛烈。
與戰場相對應的,朝堂中的局勢也並不樂觀,許多被收買的大臣開始諫言用更大的利益來招安衛罡。景隆帝一時焦頭爛額,只能期盼前線能早日突破僵局。
此時,丞相崔盛正滔滔不絕向景隆帝進言:「多年前北境叛亂時衛罡平叛立有大功,卻遭先帝忌憚沒有得到應有封賞,這次積怨已久發動兵變。陛下,臣以為,只要給衛罡補上應得封賞,平息他的怒氣,便可不費一兵一卒平息戰亂。」
「崔大人此言差矣。」
刑刺史刑禺站出來,「崔大人久在京城,沒有見到親自去北境見過那衛罡練兵的模樣。臣敢以性命擔保,衛罡意在謀反!」
此話一出,朝堂皆驚,無人敢相信,安定了百年的大虞朝,歌舞昇平的百年的大虞朝,會有面臨叛亂的一日。
景隆帝看朝中官員爭吵,自始至終一言不發,他在觀察,觀察在如今這種危急的境況,到底有多少人站在他這一邊。景隆帝心中冷笑,平日裡一心說這為國為民的大臣們,事到臨頭竟然和他並不是一條心。
而他又做錯了什麼?
他十歲登基,彼時太后把持朝政,他一步步從太后手中奪權,終於成功親政,接過了這個看上去花團錦簇,實際上卻危機四伏的大虞。
北面突厥虎視眈眈,國土內各州節度使盤踞,越來越不服從中央朝庭的命令,除了每年進貢之外,景隆帝發覺自己竟然對州內毫無掌控之力。<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衛琢雖嘴上這樣說,但究竟何時與潘棠坦白呢?他不知道。每次想要和她開口,到嘴邊的話卻又被咽下,看見她無憂無慮的笑容,總是看不夠想再多看一會。
潘棠推門而入。
「究竟是什麼事瞞著我?」
書房中二人驚詫,木影反應過來行禮告退。屋內只留下潘棠和衛琢兩人。
「何必瞞我?我沒有你想的這麼脆弱。」她嘴角一絲慘笑,手不自禁摩挲手腕上那道粗糲的疤痕。
再壞的結果不外是再次失去他,但傷害自己這種事情她不會允許自己再發生。
「阿棠,要打仗了。北境三州定遠軍虎視眈眈,陛下無力阻止只能不斷給自己加碼,無人知道究竟誰輸誰贏。」
「你...要上戰場是嗎?」
衛琢點點頭。
「那為何一直瞞著我?衛琢你怕自己死在外面,我會接受不了。」
「是。」
衛琢起身將潘棠抱住,緊緊抱她像是再也不願鬆開。
她卻掙扎著推開衛琢,眼角含著淚笑道:「我不會的。」
她舉起自己手腕,衣袖掉下露出那道疤,「我不會為了同一個人死兩次。衛琢,衛子珩,若是你不能活著回來和我履行婚約,我就隨便找個男人嫁了,絕不會等你一分一秒。」
「不許!」衛琢發瘋般吻她,但那句「等我」卻如何也說不出口。他已經讓她等了很久,難道還要讓她繼續等一個歸期不定的人嗎?
良久,他道:「好。」
「若我無歸,不必等我。」
清脆響亮的一聲響起,潘棠的手在顫抖,不可置信看著自己的手,衛琢卻沒有生氣。
他竟然連一個活著回來的許諾都不願意給她,他不知道一個單薄易碎的謊言就可以讓她安心,讓她欺騙自己等他回來。
而是非要狠心地告訴她,不必等他。
潘棠顫聲:「衛琢,我真的不會等你。真的....」最後兩個字倒像是說給自己聽。
——
衛琢進宮了。
景隆*帝一見到衛琢就像見到救星,將手中捏了很久的信件給他看。
「這是前線傳來八百里加急的信件,子珩你自己看吧。」
定遠侯衛罡於三日前在北境起兵,一路向南已經跨過大河天險,如今已經占領了大河布防第一要地——成陽鎮。
衛罡帶領定遠軍精銳為先鋒,以成陽鎮為據點,不日就能逼近京城。
衛琢道:「臣願帶兵平叛。」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景隆帝部署已久,說到底誰去平叛都是皇帝的一句話。
朝中多數官員對衛琢這個世子並不信任,可以說,衛琢不是最好的帶兵人選,但景隆帝卻不這麼認為。
景隆帝道:「朕向群臣力保,許你調兵權力,幾大州節度使的兵力也都聽你差遣。只是...子珩,這些個州節度使一向擁兵自重,能不能真正驅使他們,還要看你的本事。」
衛琢早就想到了這一點,「若是以軍功為賞賜,能不能調動這些人為陛下所用?倘若戰勝,北境三州沒有了衛罡,群龍無首,以此為利,陛下親許,定能調動他們抵抗衛罡的熱情。」
景隆帝思索著,「雖不是長久之計,卻可解燃眉之急。沒有時間了,朕現在就擬旨,子珩你帶著朕的聖旨即刻出兵。」
「謹遵聖令。」
——
戰亂的消息沒有瞞住多久,很快,定遠侯在北境叛亂的消息就傳遍了長安城,但這並沒有給百姓的生活帶來多大的變化。
大虞長久沒有戰亂,和平的溫床消磨的人們靈敏的神經,所有人都以為定遠侯叛亂不足為懼,只要朝廷一出手,肯定能平定叛亂。
彩旗飄揚,萬人相送。
長安城城門大開,衛琢帶領軍隊從明德門出,披堅執銳,威風凜凜。
他在等一個人。
他知道此戰兇險,衛罡部署多年實力不容小覷,於是從一開始就抱著必死的決心。但他也有私心,若是真的可以,誰不想和心愛的姑娘長相廝守?
不想誤她,不想負她,現實卻叫她不要等他。
「衛琢!」
就在他要出明德門時,潘棠從人群中跑出,被走在外圍的士兵擋在外面。
衛琢抬手示意,士兵收起長槍,他眼看著一身水藍色長裙的姑娘跑進黑壓壓的軍隊中,停在他馬下。
她還是來了,儘管那日對他說了決絕的話,儘管那日之後她就一氣之下回了蒼梧山,但她還是來了。
因為她從未真正和衛琢置氣。
只是不喜他的欺瞞退縮,不喜他竟然對她的感情如此不信任。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這個過於顯眼的藍衣女子吸引。
潘棠臉上冒著薄汗,髮絲黏在臉頰上,馬車行駛不進擁擠人群,她是跑過來的。她今日一看就是精心打扮過,鬢髮如雲般挽起,點綴著水藍色絹花和銀白的釵環,如山坡上盛開搖曳著的一朵勿忘花。
漆眸中星星點點閃亮,她仰頭一眼望進衛琢淺淡雙眸,他眸中情緒萬千,如滴入秋池的一點墨,氤氳著化開。
「我跑了好久才見到你。」
下刻,馬上的衛琢俯身,一把拉住她皓腕將她拉上馬,潘棠落在他身前,剛一轉頭看他就被他咬住嘴唇。
潘棠羞赧地撇過頭去,小聲道:「這麼多人呢。」
衛琢卻仿若未聞,抵著她的後腦再次吻上來,潘棠仿佛聽見他低聲的呢喃,如同一陣微風來去無蹤。
他說:「等我....」
後面兩個字潘棠沒有聽清,但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衛琢拍馬,對一旁木影道:「我在別君亭等你們。」說完,他帶著潘棠先走一步。
四周百姓紛紛交頭接耳:「這女子是誰來頭?」
「不認識啊,難道是衛將軍傳說中的那個未婚妻?前幾日陛下賜婚的那個?」
「誒還真可能是。真是伉儷情深啊。」
木影帶隊,軍隊緩緩前進。
別君亭在長安城外的官道旁,是出長安都會經過的亭子。
潘棠記得上次她和衛琢分別,也是在別君亭,當時她在這個亭子裡坐了一宿,看盡人來人往,無一人是他。
清晨陽光如水般澄澈透明,從別君亭遙遙望去,官道一眼望不到盡頭。
兩人下馬,潘棠突然握住衛琢的劍——那把春意。
「這把劍...你一直帶著身邊嗎?」
衛琢牽住她手不舍地摩挲,「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定遠侯拿走了,不過我後來又將它取了回來,平日不輕易用。」
因為不想髒了她送的劍。
潘棠揚起笑臉,在劍尾端掛上一個劍穗,藍白相間的琉璃小花下面墜著藍色的流蘇,在空中靈動地晃蕩。
「這個送給你了,記得完好無損地將它帶回來。」
這是潘棠這幾日熬夜點燈做的,和曼姝學了許久,只因曼姝說:丈夫征戰,妻子做的劍穗可保平安。
她不會告訴衛琢送劍穗的緣由,只告訴他一定要好好帶回來。
好好回來,連同人一塊兒,好好回來。
行軍隊伍越走越遠,官道上烏泱泱一片擠滿了人,潘棠站在別君亭中,眺望軍隊最前面那個身著鱗甲的身影,腰側銀白劍柄上,懸掛的藍色劍穗不停晃動著,時不時折射出耀眼的陽光。
第87章 「耽於兒女私情,能成什麼大事!」
戰火一連兩月,兩軍交戰有勝有負,竟然陷入僵持。
一開始斷言戰事能被輕鬆解決的人士也開始拿不準局勢,衛罡的叛亂來得比想像中更加猛烈。
與戰場相對應的,朝堂中的局勢也並不樂觀,許多被收買的大臣開始諫言用更大的利益來招安衛罡。景隆帝一時焦頭爛額,只能期盼前線能早日突破僵局。
此時,丞相崔盛正滔滔不絕向景隆帝進言:「多年前北境叛亂時衛罡平叛立有大功,卻遭先帝忌憚沒有得到應有封賞,這次積怨已久發動兵變。陛下,臣以為,只要給衛罡補上應得封賞,平息他的怒氣,便可不費一兵一卒平息戰亂。」
「崔大人此言差矣。」
刑刺史刑禺站出來,「崔大人久在京城,沒有見到親自去北境見過那衛罡練兵的模樣。臣敢以性命擔保,衛罡意在謀反!」
此話一出,朝堂皆驚,無人敢相信,安定了百年的大虞朝,歌舞昇平的百年的大虞朝,會有面臨叛亂的一日。
景隆帝看朝中官員爭吵,自始至終一言不發,他在觀察,觀察在如今這種危急的境況,到底有多少人站在他這一邊。景隆帝心中冷笑,平日裡一心說這為國為民的大臣們,事到臨頭竟然和他並不是一條心。
而他又做錯了什麼?
他十歲登基,彼時太后把持朝政,他一步步從太后手中奪權,終於成功親政,接過了這個看上去花團錦簇,實際上卻危機四伏的大虞。
北面突厥虎視眈眈,國土內各州節度使盤踞,越來越不服從中央朝庭的命令,除了每年進貢之外,景隆帝發覺自己竟然對州內毫無掌控之力。<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