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遺憾的是,他依舊沒能找到多少有用的線索。「血金石」這種金屬,似乎是保密級別很高的材料,在書面上沒有出現任何相關的隻言片語,他試著按照它的特徵為索引去搜索,也沒有任何結果。
至於當年的那場意外——可以說在意料之中,軍部的檔案並沒有記載太多,檔案上只有最基礎的事件記錄。
而那些所謂的過程描述、倖存者供述,最大的用處是幫助他了解沒能親眼目睹的情況,也就是在他沉湖之後,探測小隊那天究竟遭遇了什麼,才導致除了何成蹊之外無一人生還。
於是他不禁聯想,除了能進入公眾視野的穩定錨之外,這種材料可能被應用在了某種大型武器上,或許那與智腦『404』一樣,同樣是人類最大的秘密武器。
基地目前最先進的武器型號,他暫時還接觸不到。不過想也知道,最高機密的成本和造價定然不可估量,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除了那幾位高級軍官,很難知道究竟哪些人才有調用的權限。
畢竟,哪怕是亞種已經侵入基地,軍部都沒有第一時間啟用。他能想到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那種決定要耗費極大的代價。
這幾天唯一的變化是,也不知是不是謝明薄要求的,抑或是在這次事件中立下功勞,昂司找到他,說他拿到了日常配槍的許可。嚴格說這是個不小的收穫,儘管在蘇珊帶來的種種謎團面前,它顯得輕如牛毛。
所以看到奧絲汀的消息時,蘇間羅的第一反應是鬆了口氣。他必須再見到那隻黑貓,有關她的血,有關珍貴的血金石,還有更多他不知道的未知存在,他得一一搞清楚。
蘇間羅的心裡有種莫名的預感,伊莉莎白絕不會無端地建議他和蘇珊來往,或許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就藏在其中,而現在,種種跡象正在印證一件事:這個想法很大概率是準確的。
青年抬起頭,發現不遠處有一座噴泉,人首鳥身的純白雕像正在噴吐水流,濺起的水霧在太陽光下折射出斑斕的顏色。水池底部則沉積著一些硬幣,像池塘里的淤泥。
有幾個孩子正在噴泉旁邊玩耍,嬉鬧著打鬧追逐,笑聲像銀鈴似的動聽。在周邊紛繁嘈雜的聲響中,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胸口,那裡藏著一串危險的「項鍊」——也牽扯著一串不可言說的秘密。
咚——咚——
教堂悠揚的鐘聲忽然響起。街上的人們都應聲抬起頭來,蘇間羅也跟著望向鐘聲傳來的源頭,那空靈的聲音卻沒有停下的意思,一聲接著一聲,每個間隙都蘊著綿長的餘響。
孩子們也在水池邊駐足,有些懵懂地四處張望,似乎不明白它為什麼與平日不同,像是壞了一樣一直發出響聲。
「現在到整點了嗎?」貓頭鷹剛剛睡醒,聲音聽起來還有點犯迷糊,它最近很容易犯困,也不知道是不是上次精神海乾涸留下的後遺症,「怎麼還不停……」
「不是。」
蘇間羅安靜了一會兒,才回答它。「那是哀悼亡者的鐘聲。所有教堂都會約定好一個時間,以這種方式悼念死去的人們。」
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敲多少下,一下都不會少。
雪鴞聞言頓時清醒了不少,艾維太久沒有發生過這個級別的災難性事件,以至於它真的快要忘了這個約定俗成的傳統。
顯然人們也不太關注這些,有人見沒什麼要緊事,索性繼續走自己的路;有人低頭在終端上搜索了一番,確認了只是簡單的哀悼而非異常情況,面無表情地拂袖離去。
於是這裡很快又恢復如常,感到困惑的孩子們也不再關注它,又繞著噴泉跑了起來。
只有始終未停的鐘聲一下一下,好像永遠沒有盡頭。
而他孤身一人徘徊於繁華的街頭,居然一時間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哪裡。蘇間羅想,事情都辦完了,他現在應該回家的;可不知為何,聽著那縈繞反覆的悼亡鐘聲,望著眼前美好而平和的景象,別說離開這裡,他甚至無法挪動腳步。
一股油然而生的恐慌感忽然包圍了他。與之相隨的還有空虛和茫然,胸膛像是被蠹蟲蛀出一個巨大的洞,即使是技藝再巧奪天工的工匠,也無法修補得完好如初。
人如果倒退著在懸崖上行走,邁出的每一步都可能被未知的恐懼壓垮。
他就這樣木愣地站在原地,感受著冰冷的風穿過胸前的空洞,身體呼呼地灌風。
正當蘇間羅嘗試著從這種情緒中抽離時,身旁忽然傳來一道陌生的嗓音。
他下意識轉過頭去,發現是一名修女。
「先生,我們馬上要舉行哀悼儀式。」
修女的穿著一絲不苟,她看上去有些冷淡,但語氣十分耐心。
「您願意參加麼?」
第68章 重逢
修女名叫阿爾西亞。在她的指引下, 蘇間羅跟隨她來到了維多利亞大教堂。
作為第一區標誌性的建築之一,維多利亞大教堂不是一般的有名,它從新教盛行那年開始修建, 一年後竣工,是新教教徒最大的聚集地。
蘇間羅上學的時候來參觀過這裡,也做過志願服務。以至於他還記得,雖然這所教堂的規模不小,外觀看上去大氣恢弘,實際上卻沒有太多宗教元素的修飾, 就像是只歡迎對他們的教旨和教義深信不疑的人一樣, 非狂熱者無法在門內得到心靈上的寬慰。
阿爾西亞引著他進入大門, 示意他找個空位坐下。追悼儀式已經開始了,一位他沒見過的牧師正以沉厚的嗓音誦讀《諾瓦書》的經典選段,祭奠逝者、望其安息。
「逝去的人們, 他們的靈魂絕不會隨風消散, 化作一縷輕煙抑或一撮塵埃……而將成為偉大事業最堅固、堅定的磚瓦和基石。正是他們的犧牲, 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我們相信, 諾瓦自始至終都在等待, 我們等待著奇蹟再現的那天……」
蘇間羅連忙在後排入座,然後才開始打量四周的情況。
和前段時間去過的威辛格教堂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所神殿內部沒有故作神秘的彩繪, 氣氛也不那麼陰森。但維多利亞大教堂的空間要大上很多, 信徒數量也更加可觀,他坐在倒數幾排的位置,放眼望去,前面儘是烏壓壓的人頭。
雖說教堂內沒有太多冗餘的裝飾,但畢竟是個宗教組織, 其中的宗教元素還是比較明顯的,例如神殿正前方牆壁上巨大的圖案——
青年盯著那面牆皺起眉,它在視覺上占據了主導地位,不得不讓人多看兩眼。那幅彩色圖案畫得略顯繁複,但若在腦海中將它抽象成一個線條簡約的軸對稱符號,一個「沙漏」便水落石出。
他以前每次到維多利亞大教堂來,都會注意到這個有些神秘的符號。這個沙漏元素在教堂的其他部位也有所體現,卻似乎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新教的教義里也並沒有對它做出關聯介紹;可它的存在感又那麼鮮明,叫人在意。
關於新教興起的歷史,蘇間羅記得很清楚。在他還在克羅瑪爾上學的時候,原本籍籍無名的新教就像一顆新星那樣,在整個宗教界冉冉升起,後來的規模更是超越了創世教等一眾教會,成為了整個亞爾諾最熱門的宗教,聽說空中聯盟也有許多新教信徒。
平心而論,相對於創世教,他並沒有那麼反感新教。儘管兩家教會的信仰都與「至高無上的神明」無法脫開關係,可在珀西神和祂的子民的襯托下,新教的教義愈發顯得稀鬆平常。
在蘇間羅看來,同樣是等待著彌賽亞降臨人間,珀西神的子民只能跪地求饒,盼著神祇終有一天怒火將歇,或許還為此患上了斯德哥爾摩;新教的神則更符合普世意義上的救世主,教徒將「諾瓦」視作拯救人類的唯一存在,堅信祂能為深陷水火之中的人類帶來新生。
只不過,「諾瓦」似乎不擁有具體的相貌和性別,甚至連是不是人形都是未知。新教流傳在外的知名畫作很少,其中的「諾瓦」形象被刻意模糊處理了,如霧裡看花,只是一團難以辨認的暗色影子。
每次他看到那位畫面上朦朧不清的神祇,內心都會生出一種奇怪的感覺。
難道他們還沒找到「諾瓦」嗎?
可神這種東西本來就不存在,要上哪裡去找?蘇間羅搖搖頭,暗自打消了這可笑的念頭,豎起耳朵去聽牧師的祈禱,儘量在他的引導下投入這場祭奠中。
他不信神,可他對逝者的哀悼之心是虔誠的。假如人真的有靈魂,希望他們能走上一條不再痛苦的往生道路。
新教的儀式程序更為簡潔,祈禱環節結束後沒多久,眾人就唱完了讚美詩,由牧師的禱告和祝福收尾。
蘇間羅卻並不急著離開,好不容易來一趟,他決定在教堂里再轉轉,看看是否有什麼變化。
而且他記得,除了在祭壇附近存放經書的房間之外,維多利亞大教堂里還另有一間珍貴的藏書室,全部都是紙質書,其中不乏古籍。
最難得的是,藏書室里並不都是本教派的書籍,有些從災前幸運地流傳下來的書也儲藏在裡面,因此幾乎可以稱得上一個小型圖書館。
至於當年的那場意外——可以說在意料之中,軍部的檔案並沒有記載太多,檔案上只有最基礎的事件記錄。
而那些所謂的過程描述、倖存者供述,最大的用處是幫助他了解沒能親眼目睹的情況,也就是在他沉湖之後,探測小隊那天究竟遭遇了什麼,才導致除了何成蹊之外無一人生還。
於是他不禁聯想,除了能進入公眾視野的穩定錨之外,這種材料可能被應用在了某種大型武器上,或許那與智腦『404』一樣,同樣是人類最大的秘密武器。
基地目前最先進的武器型號,他暫時還接觸不到。不過想也知道,最高機密的成本和造價定然不可估量,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除了那幾位高級軍官,很難知道究竟哪些人才有調用的權限。
畢竟,哪怕是亞種已經侵入基地,軍部都沒有第一時間啟用。他能想到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那種決定要耗費極大的代價。
這幾天唯一的變化是,也不知是不是謝明薄要求的,抑或是在這次事件中立下功勞,昂司找到他,說他拿到了日常配槍的許可。嚴格說這是個不小的收穫,儘管在蘇珊帶來的種種謎團面前,它顯得輕如牛毛。
所以看到奧絲汀的消息時,蘇間羅的第一反應是鬆了口氣。他必須再見到那隻黑貓,有關她的血,有關珍貴的血金石,還有更多他不知道的未知存在,他得一一搞清楚。
蘇間羅的心裡有種莫名的預感,伊莉莎白絕不會無端地建議他和蘇珊來往,或許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就藏在其中,而現在,種種跡象正在印證一件事:這個想法很大概率是準確的。
青年抬起頭,發現不遠處有一座噴泉,人首鳥身的純白雕像正在噴吐水流,濺起的水霧在太陽光下折射出斑斕的顏色。水池底部則沉積著一些硬幣,像池塘里的淤泥。
有幾個孩子正在噴泉旁邊玩耍,嬉鬧著打鬧追逐,笑聲像銀鈴似的動聽。在周邊紛繁嘈雜的聲響中,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胸口,那裡藏著一串危險的「項鍊」——也牽扯著一串不可言說的秘密。
咚——咚——
教堂悠揚的鐘聲忽然響起。街上的人們都應聲抬起頭來,蘇間羅也跟著望向鐘聲傳來的源頭,那空靈的聲音卻沒有停下的意思,一聲接著一聲,每個間隙都蘊著綿長的餘響。
孩子們也在水池邊駐足,有些懵懂地四處張望,似乎不明白它為什麼與平日不同,像是壞了一樣一直發出響聲。
「現在到整點了嗎?」貓頭鷹剛剛睡醒,聲音聽起來還有點犯迷糊,它最近很容易犯困,也不知道是不是上次精神海乾涸留下的後遺症,「怎麼還不停……」
「不是。」
蘇間羅安靜了一會兒,才回答它。「那是哀悼亡者的鐘聲。所有教堂都會約定好一個時間,以這種方式悼念死去的人們。」
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敲多少下,一下都不會少。
雪鴞聞言頓時清醒了不少,艾維太久沒有發生過這個級別的災難性事件,以至於它真的快要忘了這個約定俗成的傳統。
顯然人們也不太關注這些,有人見沒什麼要緊事,索性繼續走自己的路;有人低頭在終端上搜索了一番,確認了只是簡單的哀悼而非異常情況,面無表情地拂袖離去。
於是這裡很快又恢復如常,感到困惑的孩子們也不再關注它,又繞著噴泉跑了起來。
只有始終未停的鐘聲一下一下,好像永遠沒有盡頭。
而他孤身一人徘徊於繁華的街頭,居然一時間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哪裡。蘇間羅想,事情都辦完了,他現在應該回家的;可不知為何,聽著那縈繞反覆的悼亡鐘聲,望著眼前美好而平和的景象,別說離開這裡,他甚至無法挪動腳步。
一股油然而生的恐慌感忽然包圍了他。與之相隨的還有空虛和茫然,胸膛像是被蠹蟲蛀出一個巨大的洞,即使是技藝再巧奪天工的工匠,也無法修補得完好如初。
人如果倒退著在懸崖上行走,邁出的每一步都可能被未知的恐懼壓垮。
他就這樣木愣地站在原地,感受著冰冷的風穿過胸前的空洞,身體呼呼地灌風。
正當蘇間羅嘗試著從這種情緒中抽離時,身旁忽然傳來一道陌生的嗓音。
他下意識轉過頭去,發現是一名修女。
「先生,我們馬上要舉行哀悼儀式。」
修女的穿著一絲不苟,她看上去有些冷淡,但語氣十分耐心。
「您願意參加麼?」
第68章 重逢
修女名叫阿爾西亞。在她的指引下, 蘇間羅跟隨她來到了維多利亞大教堂。
作為第一區標誌性的建築之一,維多利亞大教堂不是一般的有名,它從新教盛行那年開始修建, 一年後竣工,是新教教徒最大的聚集地。
蘇間羅上學的時候來參觀過這裡,也做過志願服務。以至於他還記得,雖然這所教堂的規模不小,外觀看上去大氣恢弘,實際上卻沒有太多宗教元素的修飾, 就像是只歡迎對他們的教旨和教義深信不疑的人一樣, 非狂熱者無法在門內得到心靈上的寬慰。
阿爾西亞引著他進入大門, 示意他找個空位坐下。追悼儀式已經開始了,一位他沒見過的牧師正以沉厚的嗓音誦讀《諾瓦書》的經典選段,祭奠逝者、望其安息。
「逝去的人們, 他們的靈魂絕不會隨風消散, 化作一縷輕煙抑或一撮塵埃……而將成為偉大事業最堅固、堅定的磚瓦和基石。正是他們的犧牲, 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我們相信, 諾瓦自始至終都在等待, 我們等待著奇蹟再現的那天……」
蘇間羅連忙在後排入座,然後才開始打量四周的情況。
和前段時間去過的威辛格教堂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所神殿內部沒有故作神秘的彩繪, 氣氛也不那麼陰森。但維多利亞大教堂的空間要大上很多, 信徒數量也更加可觀,他坐在倒數幾排的位置,放眼望去,前面儘是烏壓壓的人頭。
雖說教堂內沒有太多冗餘的裝飾,但畢竟是個宗教組織, 其中的宗教元素還是比較明顯的,例如神殿正前方牆壁上巨大的圖案——
青年盯著那面牆皺起眉,它在視覺上占據了主導地位,不得不讓人多看兩眼。那幅彩色圖案畫得略顯繁複,但若在腦海中將它抽象成一個線條簡約的軸對稱符號,一個「沙漏」便水落石出。
他以前每次到維多利亞大教堂來,都會注意到這個有些神秘的符號。這個沙漏元素在教堂的其他部位也有所體現,卻似乎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新教的教義里也並沒有對它做出關聯介紹;可它的存在感又那麼鮮明,叫人在意。
關於新教興起的歷史,蘇間羅記得很清楚。在他還在克羅瑪爾上學的時候,原本籍籍無名的新教就像一顆新星那樣,在整個宗教界冉冉升起,後來的規模更是超越了創世教等一眾教會,成為了整個亞爾諾最熱門的宗教,聽說空中聯盟也有許多新教信徒。
平心而論,相對於創世教,他並沒有那麼反感新教。儘管兩家教會的信仰都與「至高無上的神明」無法脫開關係,可在珀西神和祂的子民的襯托下,新教的教義愈發顯得稀鬆平常。
在蘇間羅看來,同樣是等待著彌賽亞降臨人間,珀西神的子民只能跪地求饒,盼著神祇終有一天怒火將歇,或許還為此患上了斯德哥爾摩;新教的神則更符合普世意義上的救世主,教徒將「諾瓦」視作拯救人類的唯一存在,堅信祂能為深陷水火之中的人類帶來新生。
只不過,「諾瓦」似乎不擁有具體的相貌和性別,甚至連是不是人形都是未知。新教流傳在外的知名畫作很少,其中的「諾瓦」形象被刻意模糊處理了,如霧裡看花,只是一團難以辨認的暗色影子。
每次他看到那位畫面上朦朧不清的神祇,內心都會生出一種奇怪的感覺。
難道他們還沒找到「諾瓦」嗎?
可神這種東西本來就不存在,要上哪裡去找?蘇間羅搖搖頭,暗自打消了這可笑的念頭,豎起耳朵去聽牧師的祈禱,儘量在他的引導下投入這場祭奠中。
他不信神,可他對逝者的哀悼之心是虔誠的。假如人真的有靈魂,希望他們能走上一條不再痛苦的往生道路。
新教的儀式程序更為簡潔,祈禱環節結束後沒多久,眾人就唱完了讚美詩,由牧師的禱告和祝福收尾。
蘇間羅卻並不急著離開,好不容易來一趟,他決定在教堂里再轉轉,看看是否有什麼變化。
而且他記得,除了在祭壇附近存放經書的房間之外,維多利亞大教堂里還另有一間珍貴的藏書室,全部都是紙質書,其中不乏古籍。
最難得的是,藏書室里並不都是本教派的書籍,有些從災前幸運地流傳下來的書也儲藏在裡面,因此幾乎可以稱得上一個小型圖書館。